第284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仁炟法师开示《大悲甘露》之九(2013年11月8日)
2013-11-11 10-30-51 来源: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 点击:次
【沙龙编排】
1、19:00—19:07(7分钟) 【正觉快讯】----主持人:妙翠
2、19:07—19:44(37分钟)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第2辑)----主持人:吉红
19:44—19:47(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3、19:47—20:05(18分钟) 《佛经故事》(第65辑)----主持人:吉安
20:05—20:08(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4、20:08—20:27(19分钟) 法师开示:仁炟法师专访《大悲甘露》之九----主持人:妙觉
20:27—20:32(5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5、20:32—20:44(12分钟)《修持大悲咒心得分享》(现代卷)来自网络(第6辑)——主持人:吉丽(深圳)
20:44—20:47(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6、20:47—21:00(13分钟)亮点《三千世界皆净土 礼佛礼法礼和合——专访山东省博山正觉寺住持仁炟法师》之二
----主持人:妙玉
A、21:00 下期预告、大众回向 ----(主持人:妙翠)
B、21:05 【正觉快讯】(重发)----(主持人:赵玉燕)
说明:“休息、分享” ----由【正觉沙龙】义工共同主持。
【正觉快讯】
1、博山正觉寺新一期沙弥培训课程开课/fileroot/fjxw/7927.html
2013年10月23日,恭逢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在此机缘殊胜的日子,博山正觉寺住持仁炟法师于晚七点在观音殿内为九位发心出家的弟子正式披剃、授沙弥十戒。此次剃度的弟子包括寺院常住居士和长期义工,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剃度仪式后,仁炟法师便率众礼拜能行长老,将这一喜讯禀告能行长老。
博山正觉寺历来重视依佛制戒定慧三学培养造就僧才,常住按惯例安排了一系列出家必修课程,以帮助几位新沙弥尽快了解掌握僧团的知识和律仪,完成僧俗转换的过渡,成为严守戒律、威仪具足的出家师。
经过一天的养息,几位新沙弥即投入到全新的寺院生活和系统的学习中。除了固定的朝暮课诵、出坡劳动和早晚诵经坐禅定课之外,每天上午在文殊殿学习《敬师法》、《沙弥律仪》、《毗尼日用》等课程;下午学习唱赞、法器,每天过得繁忙又充实。寺院其他出家师也利用空余时间随喜参加到学习中来,并帮助指导练习法器,现场修学氛围精进而和合。
每逢初一、十五,集体诵戒和拜望能行长老是博山正觉寺僧众的传统必修课。11月3日,新沙弥迎来了出家后的首个初一,大众在文殊殿诵戒后,即前往师公能行长老的疗养室,戴上口罩、鞋套,做好净化防尘措施后轮流恭敬礼拜能行长老,祈愿师公早日康复、长久住世。
此次剃度的新沙弥,立志与师兄们一起,以“团结起来,在修行中建寺,在建寺中修行,我们和正觉寺一起成长”的修行理念为指导,遵循严守戒律、秉持正法、普度众生、振兴佛教的宗旨,跟随剃度恩师,将寺院建设成信众的心灵家园,建设成爱国爱教、慈悲济世、普利十方的正法道场。
2、2013.11.2药师佛圣诞庆典掠影 http://bbs.zhengjuesi.net/dispbbs.asp?boardid=21&Id=22545
11月2日是药师佛的圣诞,正觉寺举行了盛大的庆典
3、宣化上人:不辜负地藏菩萨的慈悲 http://bbs.zhengjuesi.net/dispbbs.asp?boardid=8&Id=22548.
菩萨所做的事情,都是往真处来做,绝对没有丝毫虚伪,纯粹为救众生离苦得乐。
地藏王菩萨的愿力最大,他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种精神多么慈悲。菩萨对我们众生非常关心,无微不至。凡是对佛教有信心的人,努力修行的人,地藏王菩萨会在该行者的禅定之中,或梦寐之中,现身为他说法。可惜我们不了解菩萨的用心,反而辜负菩萨的慈悲,实在对不起菩萨。可是菩萨不生气,原谅愚痴众生,仍然不休息普度众生,将众生度尽,他才成佛。
菩萨所做的事情,都是往真处来做,绝对没有丝毫虚伪,纯粹为救众生离苦得乐。现在打地藏七,谁有真心,谁就有感应;谁有诚意,谁就有受用。这个受用,并不是得到神通妙用,而是心中清净,没有妄想。没有妄想,便有感应道交的境界现前。有人说:“平安就是感应;知错就是感应;比以前更聪明,这是感应;比以前更能干,这是感应。”说得不错,就是这样的情形。
4、宣化上人:般若、佛性http://bbs.zhengjuesi.net/dispbbs.asp?boardid=8&id=22546&page=1&star=1
文字般若就是缘因佛性,观照般若就是了因佛性。实相般若就是正因佛性,由照了而达正因,证实相。
◎一九八〇年十月十七日开示
般若就是佛性,佛性就是般若。说大般若,就是说大佛性;说大佛性,就是说大般若,名字虽然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样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般若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大觉悟,你能大觉悟,就有智慧;不能大觉悟,就没有智慧。大觉悟就是大佛性。佛是梵语,译为觉,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以说佛性就是般若。般若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三种,略释如下:
(一)文字般若:这种文字般若,不是世间上从学校所得的文字般若,而是出世间的文字般若,令你发菩提心,修菩提道,得菩提果,也就是经典的文字般若。
(二)观照般若:从文字般若,能生起观照般若。譬如你读经文,对“如是我闻”四个字,生起疑问:“什么是如是?什么是我闻?如是是什么?我闻是什么?”于是生起观照。你读“如是我闻”之后,便以文寻义,找这个意思,这就是观照般若。
(三)实相般若:有了观照般若,就知道如是者,法的本体;我闻者,我听法的本体这个道理。这是由观照而达实相,法体如是、法体本空,本空就是实相般若。
5、科学佛学幸福人生 1/7 /fileroot/rdfswj/6578.html
……
二、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探索佛法
仁炟出家前,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为了让大家对仁炟有比较深的了解,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跟仁炟有关的科研成果。
1、如何去掉大豆的腥气和羊奶的膻气
大家知道,大豆有腥气,羊奶有膻气。大豆和羊奶,为什么会有这些气味呢?因为在蛋白质分子链、肽链的末端,有各种带着膻气或腥气的官能团。
如何去掉大豆的腥气和羊奶的膻气?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食品生物化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有人采用物理方法,有人采用化学方法,效果都不理想。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用水力真空喷射泵和真空闪蒸技术。这里用到了伯努利方程和动量方程。1989年和1990年,仁炟在《食品科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对此方法做了详细的阐释。
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在真空状态下把豆浆或者羊奶经过闪蒸,把那些有气味的官能团从蛋白质的肽链儿上切断,然后把它蒸发掉。实践证明,解决得比较彻底。我们现在喝的羊奶粉,膻气就很小,可以接受了。
向大家报告,这个问题也是仁炟解决的。大家每天喝的豆奶粉和羊奶粉,这里边大家享受的,有仁炟的科研成果。
2、豆腐的定义及豆制品的三个公式
大家都吃过豆腐。中国是豆腐的故乡,许多边远乡村的老太太都会做豆腐。豆腐的科学定义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选料、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卤、成型等工序,做成的大豆蛋白质凝胶。
豆腐的定义及豆制品国家专业标准是由仁炟起草参与制订的。那是在1987年。
1995年国家人事部和国家科委选定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豆制品方面,仁炟是我们国家的豆制品学科带头人。
仁炟在我们国家的豆制品食品专业标准里边,提出了三个公式:
第一:大豆蛋白质提取率阿尔法α;
第二:大豆蛋白质凝固率贝塔β;
第三:大豆蛋白质利用率伽马γ。
……
6、科学佛学幸福人生 2/7 /fileroot/rdfswj/6582.html
……
二、佛教的智慧与妙趣
◎梁代三大士傅大士
给大家分享一首诗,傅大士,据说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作的一首诗偈: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水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大家明白其中的深意吗?这不是狂放,而是智慧,是不可思议的禅的境界。
傅大士,姓傅名翕(xǐ),又称善慧。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大德,与达摩祖师、宝志公禅师共称梁代三大士。
有一次,梁武帝请宝志公和尚讲《金刚经》。宝志公和尚就向梁武帝推荐傅大士,说:傅大士讲《金刚经》,妙不可言。
宝志公和尚是梁武帝的国师,梁武帝非常相信和尊重宝志公和尚。既然国师这么讲了,梁武帝说:好,那就请傅大士讲《金刚经》。
于是在皇宫里头搭了一个高台。搭好之后,梁武帝召请文武百官、还有后宫的皇后、皇妃、宫娥彩女等,都整整齐齐地坐在台下,准备听傅大士讲《金刚经》。
傅大士穿戴整齐,走到台上,恭恭敬敬地给佛菩萨顶礼三拜,然后落座。大家都静悄悄地等着傅大士讲《金刚经》。傅大士往那一坐,什么话都不说。静默一会儿,只见傅大士拿个香尺,往桌子上一拍,下座了。
结果把梁武帝看愣了,问宝志公和尚:傅大士讲《金刚经》,怎么一句话都没说呀?宝志公和尚说:本和尚不是跟你说过了,傅大士讲《金刚经》妙不可言。皇上,您明白这个意思吗?梁武帝说:不明白。
为什么傅大士上台讲《金刚经》,一句话没说呢?佛教有一句话,叫:“一落言诠,便成二三。”就是佛法的真谛是不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一落语言文字,便有所偏,佛经也不例外。佛教禅宗讲究直指人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但是为什么祖师大德还是在讲经说法?因为祖师大德善巧方便地开示佛经大意,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佛教,入门修行。
傅大士下座以后,大家都不明白。又请他回来,重新再讲。傅大士重新上座,按照《金刚经》的义理,唱了四十九个偈颂,然后下座。这四十九个偈颂把《金刚经》的义理全部概括出来。
……
7、殊胜共修 博山正觉寺 观音菩萨32应身装金 大慈大悲 福慧无边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3.w1017-3420612681.10.RZH8Dw&id=20871140426&
8、博山正觉寺 大雄宝殿宝幢宝幡 高贵庄严 福寿绵长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3.w1017-3420612681.14.LJjvmU&id=14755842804&
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包含万有,雄者摄伏群魔。
博山正觉寺万佛大雄宝殿,正中供奉三尊主佛像: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左右两胁为文殊师利菩萨和普贤菩萨;三尊主佛背后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圣像及大悲咒呈现的八十八法相,两侧供奉十八罗汉,四周供奉一万尊毗卢遮那法身佛圣像。
大雄宝殿三尊主佛两旁将悬挂一对宝幢和三对宝幡。每个宝幢直径1.5米、高10-12米;宝幡宽80厘米,高10-12米。金色加厚美缎凸字重工刺绣,清净庄严。
一对宝幢分别绣以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和佛顶尊胜陀罗尼,三对宝幡分别绣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西方接引阿弥陀佛,四周饰以莲花、宝物、龙纹等吉祥图案。
供养幢幡的功德利益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云:“若有众生奉施缯幡,得十种功德:
一者,处世如幢,国王、大臣、亲友、知识,恭敬供养;二者,豪富自在,具大财宝;三者,善名流布,遍至诸方;四者,形貌端严,寿命长远;五者,常于生处,施行坚固;六者,有大名称;七者,有大威德;八者,生在上族;九者,身坏命终,生于天上;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缯幡,得十种功德。
【主题学习】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第一就是王舍城,鹫峰山王舍城,就是室罗筏城。鹫峰山就是灵鹫山,这儿说了七会。第二就是给孤独园,说了七会,就是现在这个经的,这个地方,这是第二。第三呢,是在天上说的。甚么天呢?他化自在天;在他化自在天摩尼宝藏殿,说了一会。第四是在竹林园白鹿池的旁边,说了一会。这合起来是四个地方,说了十六会。你看!王舍城灵鹫山七会,给孤独园七会,这十四会了;他化天,摩尼宝藏殿一会,这十五会。再加上竹林园,白鹿池的旁边,说了一会。这统统是十六会,四个地方,这是般若。我们要知道这个般若有多少种、有多少会所说的,这是应该知道的。
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在哪一个地方所说的呢?是在哪一会呢?这要应该知道的。这是在第二次,在给孤独园。你看那个经文上不是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所以我说这个在第二处,没有错的,绝对不会错的!为甚么?如果错了,我也不讲了。那么第二处的第三会;这是在第二处的第三会所说的这一部经。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在这个《大般若》六百卷里边的第五百七十七卷。你要不相信,也可以去查一查看,这第五百七十七卷。那么这是这一部经的来源,它的历史。
那么般若,由这个文字般若而起观照的般若;由观照的般若,而达到实相的般若。甚么叫文字般若?就是我们看这个经文,这不有文字?这叫文字般若。那么文字般若,你要没有观照的智能,你光有文字,你看来看去也是不懂的。你不懂就是没有般若了;没有般若就是没生出智慧了。这智慧本来是你有的,但是你没有栽培灌溉,没有用般若的水来灌它,所以它就不生出来;不生出来,你就没有观照的智慧。你没有观照的智慧,没有观照的般若,你就不明白实相的般若。你必须要有观照的般若,以这个正观的智慧来观这个般若,然后才能达到这个最后的目的,这实相般若。般若大约的意思是这样子。
“波罗蜜”:有的人说波罗蜜是甜的。不错,波罗蜜是甜的。中国有那个波罗,那个波罗就是 before, we had this ?(弟子:啊!)叫波罗。这个波罗蜜是甜的,不错。但是这个波罗蜜,不单是甜的,而且甜中的甜的,是怎么样呢?离苦得乐。这是把苦离了而得到乐,这就是波罗蜜。甚么叫波罗蜜呢?这波罗蜜也是印度话。这印度人,甚么事情做好了,就说波罗蜜。这个事情做完了,也说波罗蜜了。就像英文说 finish ,这个意思。英文是 finish ,完了;这个波罗蜜,说这个事情做得好了,叫波罗蜜。
波罗蜜翻译成中文, 叫“到彼岸”。甚么叫彼岸呢?我们现在在旧金山到奥克兰去,或者在这个桥上走过去,或者坐船过去;这从这一边到那一边了,这叫波罗蜜了,这叫到彼岸。这到彼岸的意思,也就是譬如,你到小学里边去读书,在小学校里头毕业了,得到小学文凭,这是波罗蜜了。你到中学,由开始到最后,得到中学的证书了,这也叫波罗蜜了。你由大学开始,把大学读完了,这也叫波罗蜜。你由这个学士得到硕士了,这也是波罗蜜。由硕士得到博士,这也是波罗蜜。那么,为甚么讲这么多?讲这么多,你就懂这个波罗蜜的意思了。
我们现在是由甚么地方呢?由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这个烦恼,就是好像个海似的--到涅盘的彼岸;到达涅盘的彼岸,这也叫波罗蜜了。这个波罗蜜,说起来,甚么都可以说是波罗蜜。你这儿坐禅,没有开悟;你从现在开始坐禅,等到你开悟了,这是波罗蜜。好像我们今年夏天这个暑假楞严讲修班,这一开始的时候,这是此岸,等终了了,把这暑假三个月零六天的时间都圆满了,这也是摩诃般若波罗蜜了。这是般若波罗蜜了!总而言之,把甚么事情做完了,又是很圆满,这都叫波罗蜜。
我们现在修佛法,一开始这是很难懂的,所以有的人听一次,就不感觉兴趣了,不来了。为甚么呢?这个是最不容易的了。第一要有善根;第二,要有忍力,要有这一种的,认为佛法比任何的事情都重要。我如果不明白佛法,那我就是好像没吃饱饭。我所以一定要去听经闻法,比到饭馆子去吃最好的东西,都没有这么香。你要有这么一个,好像吃东西,又好像你这个欲心,贪欲你所愿意的东西。那么你所愿意的东西是甚么?我不知道,你自己会知道的。你把这种,最欢喜的这种的心理,放到这个听经上;听完了,这也是得到波罗蜜了。这波罗蜜,讲起来,那太多了。
这个“经”的意思,已经讲好多次了。那么再重复一下。经者径也。做什么的径呢?就是修行的一条径路,由这个生死的路,走到没有生死的那条路去,就是从凡夫可以达到圣人,达到佛的境界,这条路。你想要从凡夫走到佛的果位上去,必须要依法修行。这个法就是经。昨天我不是讲那么多的意思了吗?这个“经”又有一个意思。
今天我再给你们讲多几个意思。甚么意思呢?就叫“出生”。这个意思就出生,从这个出就是出来了,生出来了。这从佛口生出来的,这个是经。又有一个意思,叫“显耀”。显,就是显露的那个显;耀,就是光耀的耀。这个经典,能把世界上都照得光明了,这个是显耀。又“经”是一种,永远不变的一种方法,所以叫“常” 。
无论你古往今来,这经典是不变的,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偏,是不增不减的,所以这叫经。又有“贯”的意思。这贯,就是贯穿起来,把它串起来,这一行一行的经,从开始到最终,这是贯穿起来。贯穿起来甚么呢?义理,把义理贯穿起来;贯穿圆满了,这是贯。“摄”,昨天我们也讲,就好像吸铁石似的,把所有的众生都吸收来了。众生,就等于铁,那个经,就等于吸铁石,把众生都吸到这个吸铁石上来了,就是令众生都完全明白佛法。这个摄,摄所化机。又有“法”的意思。这个法,就是所有一切人,都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去;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都遵守这种的法律,这种的规则,所以这“经”就有这么多的意思。
那么“经”还有一个意思,我不妨和你们大家再讲一讲。这个“经”字的意思,前边讲了很多,还有一个意思是甚么呢?就是涌泉。涌就是从地里边涌出来的这一个水泉,好像水似的,从地里涌上来了,这涌泉。涌泉涌出来这个泉水,普润大地一切众生,令大地众生都得到法喜充满了,都得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涌泉也是这个“经”的意思。
合起来,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这个经的名字。
A2. 译人
这一部经是谁翻译的呢?这一部经是在姚秦的时候,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的。那么是不是这一部经就单单鸠摩罗什法师翻译过了?不是的。还有谁翻译的呢?还有其它五个法师都翻译过。那么其它五个法师,是不是和鸠摩罗什法师一同翻译的呢?不是的。时候不同的。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这部经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还有在这个元魏的时候,有一个叫菩提流支;菩提流支法师也翻译过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名字和鸠摩罗什法师的名字相同的。菩提流支这几个名字,我已经写到黑板上了。他翻译这一部经的名字,和鸠摩罗什法师相同,这是第二个翻译。
第三个人翻译,叫真谛法师。这个真谛法师,在后陈的时候也翻译过这一部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的名字也和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相同,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以上这三个法师翻译的,名字相同。
在隋朝的时候,就有一个笈多法师。这个笈多法师,翻译这一部经的名字就不同了。叫甚么名字呢?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加上“能断”两个字。这是笈多法师翻译的。
那么在唐朝贞观十九年,玄奘法师也翻译过这部经典。他这个名字又不同了,叫甚么名字呢?调过来了,他这个名字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这个笈多的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这个“能断”两个字,颠倒过来。那么究竟这是英文的文法,是中文的文法,是印度文的文法?这是文法的问题。
方才我讲那个玄奘法师。玄奘法师是中国一个大德高僧,很高的,或者比果宁都高,但是或者没有他那么胖。因为,我相信玄奘法师是这样,怎么说他不那么胖呢?他好跑路,从中国一直跑到印度去,从西伯利亚那儿,一去甚么马都没有,就用跑路。一跑,一定跑得很瘦的,所以比果宁会瘦得多。玄奘法师,是唐朝最高的一个高僧,在印度留学十四年,回到中国,翻译了很多经典。那么这是第五个,玄奘法师翻译的,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第六个翻译是谁呢?叫义净。这个义净法师,也是到印度去留学的。留学回来,在唐朝不有个武则天?就在武则天那个时候,他回来的。他回来,武则天也是装模作样的说是好佛法,于是乎就叫他来翻译经典。他也翻译过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那么他翻译的这个名字,和玄奘这个名字相同,也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六种翻译。这六种翻译,我们研究佛法的,也应该知道的。那么这六种翻译之中,还是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版本,流通得最盛行。一般人,都欢喜读他所翻译的经典。为甚么欢喜诵读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因为,在中国唐朝有个道宣律师。这个道宣律师专门修戒律的。修戒律是在行、住、坐、卧这四大威仪里边非常严整的。《楞严经》里不说“严整威仪。肃恭斋法”?这个“严整威仪”,为甚么要严整威仪呢?因为你这个人,要是威仪好,不单人天恭敬你,那个鬼神,也都恭敬你,鬼神都要崇拜你。所以道宣律师精持戒律,专门研究戒律的这个法。怎么样子呢?站有站的相,有站的样子;坐有坐的样子;走路有走路的样子;那么卧有卧的样子:都有个样子。因为你有一个榜样,一般人才可以向你学习。
所以我今天对果前讲,我说,“我到这个美国来,你是头一个跟著我出家的,必须要一切一切的,都要往好了做。你不能马马虎虎的,你不能随随便便的。甚至于你说话也不能随便乱讲话,你走路不能随便乱走路。你到街市上去,一定要行端,体直,这个身形,要直的。到街上也不要东张西望的,好像要偷东西呢!人说:哦!这是不是来个贼和尚啊?穿著和尚衣服,想要偷东西啊。”不能这样的。一定要目不斜视,耳不旁听,这样子。那么走路,但是也不像木头似的,那么板板直直的,那又错了。总而言之,也要像个人那么有一种生气,可是,目不旁视。
行住坐卧,这叫四大威仪。四大威仪,那么在行,“行如风”。这个风,不是像飓风那么样子,把山也刮崩了,树也拔出来了,连根拔了,把这个楼房也刮倒了;不像那么大风,就像那个微风徐来。微风,那个风看不见;水波不兴,水上都没有波浪,那种风。这种风,是人人都欢喜的,行如风。“立如松”,站著的时候,像一棵松树似的。那个松树要直的,如果弯的就没有人欢喜。“坐如钟”,坐在那个地方像一个钟似的。但是像钟,不要像钟的那个摆。那个钟摆这么摇摇晃晃的这么晃,叮叮当的,不要像那个钟摆;要像古来那个坐钟,纹丝的不动,那个才够定力。“卧如弓”,躺著像一张弓似的,要吉祥卧。释迦牟尼佛入涅盘,就是吉祥卧入的涅盘。怎么叫吉祥卧呢?就是右手托腮,左手搭在腿上,这叫托腮搭胯,叫吉祥卧,卧像一张弓似的。这各有各的样子,所以这是威仪--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因为道宣律师他的威仪最好,所以感应得怎么样子呢?天上人给他送饭吃。我们人,你谁想要做个高僧,就要修持戒律。你受所受的戒律,就要守著;守著这戒律,那护法善神都拥护你。你要破戒了呢?那护法就不护持你了。所以必须要守戒。因为道宣律师他守戒清净,这所谓“严净毗尼,弘范三界。”严净毗尼,《楞严经》不说严净毗尼?毗尼就是律,所指的这个律。“弘范三界”,作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一个榜样。所以这个天人就给他送饭。
有一天他就问这个天人,他说:“怎么现在一般人都欢喜读鸠摩罗什法师翻译这个经典呢?”这个天人叫陆玄畅,就对他讲:“因为鸠摩罗什法师,过去七佛都是他翻译经典。他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所以他翻译的经典,和佛的心是一样的,深得佛心。所以,一般人都欢喜读诵他所翻译的经典。”并且鸠摩罗什法师临终的时候也说过:“我临命终后,把我这个身体用火化的时候,我所翻译的经典,不知道有没有错?如果我所翻译的经典没有错的话,我这个舌头,火烧不坏的;如果我翻译的经典翻译错了的话,和佛的心意不相合的话,我这个舌头会烧化。”所以鸠摩罗什法师圆寂之后,用火焚化,果然这个舌头还是红红的,和我们这口里舌头一样的,一点都没有变。所以由这一件事,就证明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是正确的,是完全都对的。他是一个翻译经典的法师。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现在讲这个鸠摩罗什法师。“姚秦”:是个时代的名字,它和嬴秦和苻秦都不同的,所以叫姚秦。这个皇帝呢,最初是叫姚苌)(chang姓)。姚苌死了之后,就是姚兴继位。在这一个时候的朝代就叫姚秦。在姚秦前边就是苻秦。苻坚,是被姚苌杀死的,所以改了朝代就叫姚秦。在这个以前,秦始皇那时候叫嬴秦,所以现在,注明这个时代就是姚秦的时代。姚秦的时代,在长安那个地方,在中国,正统的时代是在后晋,司马懿的后人那个晋朝,那个时代。
“三藏法师”:“三藏”,就是经、律、论三藏。因为晚间讲《法华经》,还讲这个鸠摩罗什法师,现在这儿就简单讲一讲,晚间再详细讲。三藏就是经律论三藏。经藏是属于定学;律藏就属于戒学;论藏就属于慧学。经律论所包含的意思就是戒定慧,所以叫,经藏、律藏、论藏:这合到一起叫三藏。“法师”:甚么叫“法师”呢?“法师”两个字就是以法施人,以佛法布施给人,所以叫法师。那么又有一个讲法,是以法为师,以佛法做自己的师父,所以这就叫法师,以法为师。这个法师,又有好多种。有讲解的法师,就讲经说法这个法师。有的就是读诵法师,读诵经典,这也叫法师。那么讲解的法师就是给一切的人,讲解经典。读诵的法师呢,就是为人读诵经典。
那么读和诵又有甚么分别?读,对著本子来念,这就叫读经;不需要本子来念,这就叫诵经:对本曰读,离本曰诵。离开这个书本子,这叫一个诵,这读诵法师。又有书写的法师。书写就是用笔写经典,抄录经典,给你写一部经,给他写一部经,这写。那么你或者是讲解,或者是读诵,或者是书写,或者受持;受持,就自己给自己念。读诵有为人读诵的,有为自己读诵的。受持的法师,就是专专为自己来受持。我念这个经,给我自己念经,不为众生回向,这个受持法师。
以上所说这个种种的法师都叫法师。但是有的不是三藏的,有的或者祗读经藏,或者单单研究律藏,或者单单研究论藏。那么单单研究一种,这就不能称三藏法师。我们这一位法师,他三藏通晓:经藏,他也明白;律藏,他也明白;论藏,他也明白:所以这通达三藏,这叫三藏法师。这个法师是谁呢?就是鸠摩罗什,就是那个在小孩子的时候,头顶起来那一个钵,自己生了分别思量心,就顶不动。那时候相信就会叫妈了,就是那位法师。
那么这“鸠摩罗什”,听来听去,甚么叫“鸠摩罗什”?这个意思是甚么呢?这个意思是很有意思的。不是像昨天我讲那个天,没有意思。昨天我讲那个“天”字,说天字,才没有意思。为甚么没有意思?它是自然,自然为义,那么自然就是没有意思。这个鸠摩罗什法师,这个名字真有意思。有甚么意思呢?这是梵语,“鸠摩罗什”翻译成中文,就叫“童寿”,说他童年而有耆(qi年老)德。虽然他年纪很轻的,可是他有老人的德行。
他一天就可以读诵一千首的偈颂。这一千首偈颂,每一首就有三十六个字。这一千首偈颂就有三万六千个字。你看!这三万六千个字,他一天就背诵熟了。这一部《法华经》,他祗需要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把它背得出了;一部《法华经》,两天就可以背得出。所以他虽然是个小孩子,但是他的这种德行,这种道德,和那个老人是一样的,所以叫童寿--童年而有耆德。这个耆德呢?就是有老人之德,有老人的这个德行。所以他的名字就是这个意思。那么他翻译这一部经典,在《大般若经》里边,它是第五百七十七卷。那么在这个四处、十六会里边,它是第二处第三会所说的这一部《金刚经》。
本期学习到这里,下期继续学习。
《佛经故事》
辐轮王与诸人发愿并得授记——之一
辐轮王也于七年之中未生贪、嗔、痴等念,亦未生起执著国政、财富、儿女、饮食、睡眠等念头,自他之心也未曾生起。七年中,他没躺下睡过觉,亦无白天、夜晚、色、声种种心念,身体也没有生疲劳感之念头。辐轮王恒时明然照见十方微尘数如来刹土功德庄严,不见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诸种法,唯观如来清净刹土,且发愿。
国王如是明观,一千太子、八万四千小国国王,及与成千上万无数众生皆住于寂静地观想如来刹土。有众生观清净刹土,有众生观不清净刹土。待七年圆满时,海尘婆罗门欲在如来前作七宝供养,便合掌请求:‘尊者如来,我让辐轮王及一千太子、八万四千小国国王等众生为发无上菩提心安住于寂静地专注观想,请世尊让国王及众生全部出定,并发坚固不动菩提心,且为他们授记。’
宝藏如来即入智慧行等持,口出蓝、红、白、深红、水晶、银色光,众光于众人前幻化成梵天而使之出定。梵天说道:‘诸位朋友,请从作意、入定中出定。海尘婆罗门七年供养已圆满,今佛欲往他方,你等皆应往如来前供养、承侍。’众人互相告之,最终传于辐轮王。王即从作意、观想中出定,携眷属来到如来前。时天人奏发美妙音声之乐器,辐轮与一千太子等顶礼并坐于世尊前。
海尘婆罗门对国王说:‘大国王,你与眷属供养、承侍如来三月,我当随喜功德,此供养之功德、善根应回向无上菩提。’海尘又如是随喜一千太子等其他众生供养功德、善根,且要求他们也将此功德回向无上菩提。诸事完毕,宝藏如来思量到:婆罗门已使如此多之众生发不退转菩提心,我当授记这些众生未来刹土。念毕,佛陀面呈笑意,发光入不遗忘菩提等持,并以此微笑之光显现无量无边如来刹土,此中可见辐轮王未来刹土种种功德庄严。十方无量刹土众菩萨均睹如来所放光芒,为顶礼、承侍世尊宝藏而纷纷前来。他们以菩萨大幻变法供养如来,且欲听闻此等发心菩萨所得授记。
海尘婆罗门语于辐轮王:‘你欲住持之未来刹土功德庄严如何?你当发愿。’
辐轮王即于宝藏如来前合掌说道:‘我恭敬、供养如来之善根已回向无上菩提,七年中思维如来刹土功德庄严,现我发愿:我将来成佛时住持之刹土当无三恶趣,所有不善业及死亡时之痛苦音声亦不存在。众生寿命、身体、等持、神变全为清净,器世间与有情世间功德广大、清净。我欲成就如此刹土。’此发愿全过程在原经中有广述,在此恐繁未录。
辐轮王又说道:‘在器情世界变成如是清净刹土之前,我愿积集清净资粮,行持菩萨道,待时机因缘成熟后于菩提树下发愿,发愿之刹那顿获无上佛果。当此之时,如来之身光、眷属、声闻、菩萨僧众寿命、刹土种种庄严景况,无人能知晓、测度,唯除如来一切智智。千万诸佛亦赞叹我刹土功德庄严无与等伦。凡听闻我名号者皆得往生我之刹土,唯除舍法、造五无间罪者。’此乃辐轮王之愿。
宝藏如来闻已赞叹:‘善哉,辐轮王!你愿实为深奥。国王请看,从此过西方十万亿国土,有世界名自在庄严,有如来自在妙音正住世传法。此土无声闻、缘觉名,亦无有声闻、缘觉诸法,世尊自在妙音所传皆为大乘法要。此土众生全为化身,无女人名。如来涅槃后,佛法趋于隐没。六十中劫后,此世界名为山光刹土,无边智慧功德王如来出世,其刹土功德庄严与自在庄严刹土无有二致。如来寿命六十中劫,涅槃后,佛法住世十六中劫,随后隐没。过一千中劫,此世界又名极喜刹土,光明如来出世。此佛寿命、刹土庄严,与无边智慧功德王如来、山光刹土无有区别。佛法隐没后,又成轮辐刹土,宝藏自在妙音如来出世且住世五中劫,其土功德庄严等同于极喜刹土。佛涅槃后,佛法住世七中劫。待佛法隐没后,此刹土又现出无量如来,无量如来虽示涅槃,但刹土不生不灭。又过恒河沙数劫,出现第二个恒河沙数劫时,此刹土名极乐世界。你即于此刹土获无上圆满佛果,号无上圆满正等觉无量光如来(阿弥陀佛)。’
辐轮王闻已问宝藏如来:‘世尊,在这个刹土上,先前成佛之菩萨皆从何处发愿而来?’
宝藏如来答言:‘他们乃于其他刹土中发愿来此世界,皆承过去、现在诸佛授记而获无上圆满佛果。’
辐轮王又说:‘让我等发无上菩提心之海尘婆罗门,何时成佛?’
佛言:‘此婆罗门具广大悲心,他转法轮时,狮吼声你亦能闻。’
辐轮王接着说道:‘如来为我授记,如我所发之愿未来皆得圆满,我现今于如来前五体投地顶礼之时,恒河沙数世界皆当震动,器世间住世之诸佛都应予我授记。’言毕顶礼,如其所说,诸佛同为其授记。
宝藏如来紧接着说:‘你应摄受殊胜众生,恒河沙数诸佛为你授记,山河大地亦已震动,都证明你将成人天导师。’如来说完此番话,辐轮王满意非常,为听法故乃坐于如来近旁。
海尘婆罗门又如是劝请睁眼太子,太子乃请求佛陀道:‘我观恶趣众生有难忍之痛,善趣众生亦为烦恼所缚再堕恶趣。其余众生又为恶知识摄受,堕于非法黑暗中,灭尽自己善根,复被恶见鲸鱼吞噬而恒处恶道中。为此众生,我将自己善根全回向无上菩提,为这些众生能行持菩萨道。唯愿受苦、缺乏佛法、怯懦之众生,忆念我时诵我名号,我当以天耳、天眼听闻照见。此等可怜众生未得解脱之前,我不先得菩提。依此殊胜发愿力,我长久住世,愿众生皆得离苦得乐。依我殊胜大愿,我为此等众生恒行菩萨道。愿如来圆满我愿!
辐轮王成为无量光如来后,在其显示涅槃与佛法隐没之间,愿我行持菩萨行。无量光如来佛法于后夜隐没,愿我黎明时成佛。请宝藏如来与十方诸佛为我授记。’
宝藏如来授记道:‘善男子,你观恶趣众生而发大悲心,以此缘故,你名观世音自在。观世音,你能度脱无量无边众生痛苦,行菩萨道时亦能成办如来事业。善男子,无量光如来涅槃后,第二个恒河沙数劫中时,佛法于一日后夜时分隐没,你即于彼时在菩提树庄严之金刚座上成佛,号如来正等觉胜光吉祥王如来。’世尊寿命、佛法住世数量、太子所说谛实语、世界震动、出击钹乐器妙声、诸佛授记等诸多情况,在经文中有广说,如欲了知,请翻查原经。
海尘婆罗门又如是劝请二太子轮辐等其余太子发愿将来住持各自之刹土,他们各依自己所愿发愿未来住持种种刹土,并行菩萨行。后蒙如来授记、出诸种瑞相之详情,本经中均有广述。宝藏如来授记二太子轮辐名大势至菩萨,且授记观世音菩萨成胜光吉祥王如来后,所住持刹土名清净宝积刹土。大势至菩萨于胜光吉祥王如来涅槃后示现成佛,号坚固功德宝藏王如来,所住刹土功德庄严与清净宝积刹土无有二致。
三太子根聚亦发愿行菩萨道、住持具足功德之广大刹土。宝藏如来闻已赞叹:‘善哉,善男子!你聪慧颖异、心地善良,所发大愿实为深奥。你具足殊胜功德、智慧,为利一切众生发愿住持功德、智慧圆满之刹土。以此缘故,乃名文殊师利菩萨。文殊,于第三个恒河沙数劫中时,南方有世界名离垢清净刹土,你即于此刹土示现成佛。娑婆世界亦属此刹土。你成佛后号如来正等觉普见如来。’
四太子无惑发愿欲如文殊菩萨行菩萨道,住持功德圆满之刹土。宝藏如来为之授记道:‘你行菩萨道时,能摧毁无量众生烦恼大山,广做如来事业,故名金刚智慧吉祥菩萨。于第二个恒河沙数劫中时,离此往东越十恒河沙数国土,有世界名睁眼刹土,如你所愿,此刹土具足功德庄严。你成佛时,号普贤如来。’
五太子无畏发愿未来住持无有烦恼、恶趣,如莲花如来所居之刹土。宝藏如来授记说:‘善男子,你所发誓愿殊胜、刹土美妙,不久当获等持。以说谛实语之力降下花雨,虚空中遍满莲花,你名虚空手印菩萨。于第二个恒河沙数劫中时,你于东方莲花刹土成佛,号胜莲如来。寿命、菩萨僧众无量数。’
本故事未完,下期继续。
【法师开示】
本期师父开示栏学习仁炟法师《大悲甘露》之九:
(五)发愿
稽首观音大悲主 愿力洪深相好身
千臂庄严普护持 千眼光明遍观照
真实语中宣密语 无为心内起悲心
速令满足诸希求 永使灭除诸罪业
龙天众圣同慈护 百千三昧顿熏修
受持身是光明幢 受持心是神通藏
洗涤尘劳愿济海 超证菩提方便门
我今称诵誓皈依 所愿从心悉圆满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知一切法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度一切众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乘般若船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得戒定道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登涅槃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会无为舍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 火汤自枯竭
我若向地狱 地狱自消灭
我若向饿鬼 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 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南无观世音菩萨(十念)
南无阿弥陀佛(十念)
在《千手前言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里,观世音菩萨详细地教导了我们应该这样发愿和念诵佛号。
念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圣号的时候,向大家推荐五音念法。五音念法是文殊菩萨在宋朝的时候传出来的念佛方法。
仁炟从音律方面和节拍方面做过考证,五音念法每一句的后面都有半拍的休止符。简谱“1234567”的后面有个“0”,那就是休止符,休止符是不发音的。五音念法的旋律里面,每一声佛号后面都有半拍休止符可以呼吸,这样长时间念佛就不累。
有的念佛方法虽然很虔诚,但是念起来会口干舌燥,太累,没有时间休息。
仁炟在济南见过这样一个助念,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病危了,一位妇女五十多岁的样子,在给她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声嘶力竭,正常人听了,心里都很不舒服,更不要说生命垂危的人。
老太太很累,其实她不该命终,只是病重一些,还没有油干灯尽的那种状态。这种念佛方法让她想休息会都休息不成,刚想闭上眼睛休息,她这样一声声念“阿弥陀佛”,老太太不欢喜听,睁开眼睛看她一眼。还希望给人助念,让临终的人不要生瞋恨就不错了。应该说发心是好的,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人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助念要缓缓地、柔声细语地念,心怀喜悦、心怀感激,用平和、柔软的心态念佛,这样才可以带给病人清净、宁静、慈悲的感受。让病人,在念佛声中,病人即使不信佛,也能升起对佛号音乐的欢喜心,在佛号声中放松身心,减轻病苦。
五音念法很容易做到这些,旋律平缓,声音跌宕起伏,很好听。所以在正觉寺大家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圣号,念佛菩萨圣号,都是用五音念法念的,长时间不会累。
(六)诵大悲咒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惟除不善.除不至诚.
乃至“说是语已.于众会前.合掌正住.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开颜含笑.即说如是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
(诵大悲咒 七遍、二十一遍、三十六遍、四十九遍、一〇八遍均可)
首先念诵观世音对于诵持大悲咒者,所发的大愿,也是观世音菩萨对于念诵大悲咒者的承诺,诵持大悲神咒者,一切所求遂意,惟除不善,除不至诚。
然后,开始念诵大悲咒。念诵大悲咒,采用耳根圆通的方法,一边专心念,一边听自己念诵的声音。要念得清清楚楚,听得也清清楚楚。这样念诵,既不散乱,也不昏沉,心身都会得到益处,而且容易得定。
从口念耳闻,心念耳闻,心念心闻,念而无念,反闻闻自性。方法简单,逐步深入,便于摄心,易得禅定。
大悲咒念诵后,念诵《大悲心陀罗尼经》的一段经文,讲述的是大悲咒的效果威力。
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华.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七)观音赞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剎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观音赞偈,是对观世音菩萨圣德的赞美,是对观世音菩萨慈悲的赞美。“称赞如来”赞叹佛菩萨圣德能消除无边业障、获得无量功德。
赞美观世音菩萨的圣德的同时,也要见贤思齐,我们要向观世音菩萨学习,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像观世音菩萨那样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用这样的心赞叹观世音菩萨、诵大悲咒,更殊胜。
(八)三皈依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三皈依,不仅自己皈依三宝,而且愿一切众生皈依三宝,愿大众都能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和南,是梵语,是稽首、礼拜的意思
和南圣众,就是向佛菩萨众及诸贤圣僧,稽首、礼拜。
(九)大悲咒赞
大悲神咒.中道神章.圆融无碍妙难量.结界净坛场.众等宣扬.热恼化清凉.
南无施无畏菩萨摩诃萨(三称)
“施无畏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
“大悲咒赞”是赞叹大悲咒的妙义、功德和效验、法力。
(十)诵心经
在仪轨的后面加上《心经》,有很多含义。
《心经》虽然字数不多,加上题目,才268个字。但短短的268个字,概括了佛教的教理教义,是三藏十二部的核心、总持。能够开启大智慧。
同时,心经侧重于般若智慧,大悲咒则是佛菩萨的慈悲妙用。在大悲咒后加诵心经,是让大家只有明了真心,祛除执着,才能起大妙用。这样才能领会观世音菩萨“无为心中起悲心”的事理圆融。
念诵《心经》后,再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不是《心经》的原文,但在佛教念诵集早课里,念诵《心经》后都要加三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为什么这样做,这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的。
过去大梵天王和修罗王在天庭大战,打得不分胜负,这个大梵天王就去找释迦牟尼佛,我怎么才能够战胜波旬哪?大梵天王是修行人,大梵天就是修行的地方,很多人都是从大梵天来的。梵行就是慈悲喜舍,大梵天王就是领众修行的。整天和修罗王打仗,他哪有时间修行?就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我怎么才能够战胜波旬哪?”
佛告诉大梵天王,“你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梵天王跟修罗王打仗的时候就开始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念了七声,修罗王败下阵去,失败了,大梵天王胜利了。所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非常棒非常重要。
另外四祖道信大师,隋末唐初,他在博山正觉寺驻锡十年左右,以后又去南方,云游行走。走到江西吉州,正赶上吉州被贼人围困,被强盗所困,吉州城里已经是弹尽粮绝了,粮食也没有了,水井也枯竭了,干涸了。四祖道信大师为了救吉州的军民,只身进城,大师一进入吉州城井水就自然的出来了。老百姓欢呼有救了,感恩四祖道信大师,感恩佛菩萨。
后来士州刺史就向四祖道信大师请教破敌之法,四祖道信大师就告诉吉州刺史地方官,他说,“你让全城的居民都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这样吉州刺史就下令,全城的居民、百姓包括军民、兵将都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这样念的时间不长,就出现感应,什么样的感应呢?贼兵在城外就看见城墙上遍布金盔金甲的天兵天将。哇,突然出现金盔金甲,都是天兵天将好威武。哇,这贼兵一看不得了,这天兵天将都来了,我们不要攻了,快跑吧,四散逃窜。
所以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它非常好,翻译成中文的主要意思就是大智慧到彼岸。“摩诃”是大,“般若”是智慧,“摩诃般若”就是大智慧,“波罗蜜”到达彼岸,这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的主要含义。所以我们念完了《心经》之后就要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一般都念三遍。本来想让大家自己去参的,今天师父呢告诉大家,省事了。
《修持大悲咒心得分享》——来自网络
我与大悲咒的故事
中午十点我跟老婆出来等,等了半个小时还不见人,我老婆就急了回酒店拿行李,打算马上走,当我老婆刚马开,有人在我背后拍我一下,我回过头来一看:正那老太,我打开她送的包裹一看,有好几部经,其中有二本我早就想请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与《了凡四训》。我想:我想求这二部经与书很久了,也许是通过念大悲咒清净了业障,菩萨特地给我送经书来的。
象这类关于大悲咒的故事我还很多,下次再续!
永乐居士,莫棂鹰,
09年8月,记于上虞小越镇
我与大悲咒的因缘
99年我刚信佛,当时背会了《心经》,平时常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过了几年,家中姑妈得了肺癌,因为《心经》中有句经文"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所以,我发愿为姑妈每天念100遍《心经》祈求观世音菩萨加被,让姑妈康复.第一天100遍念完了,第二天,念到第90几遍的时候,喉咙实在很难受,嗓子都要哑了。可是,我心中想,不管了,救命要紧,继续念完了。
就在当晚,睡梦中,很清醒,梦到一位老奶奶,带我到了一座小房子跟前,我看见里面有尊菩萨像,她让我站边上,然后就见她点了三枝香,在菩萨像前默默祷告了一会,最后,转过身来,对我说了句话:"你就念大悲咒."这句话刚说完,我就醒了,当时想,一定是观世音菩萨化现的老奶奶给我指引的,心中十分欢喜,然后就开始学念《大悲咒》了。按照经文所说,吃斋,每晚念5遍,21天必满所愿.果然,20多天坚持下来后,我姑妈的癌细胞已经不扩散了,不用化疗了,可以回家了.这是我与《大悲咒》的因缘,也是我用《大悲咒》第一次为人治病。
后来还为我的一个远房的侄子治疗过一次绝症,他是烂肚肠子,肠子全粘一起了,烂了,很严重,肚子上全是刀痕,还插满了管子输液,人的元气大伤.于是我照老方法念咒,20几天后,很快就痊愈了,比起同房的病人,真是奇迹,于是我叫他和我姐姐姐夫,到寺庙拜谢观世音菩萨的。
还有一次,我梦里有个妖怪样的白衣人,从远方飘来,要吓唬我,我在睡梦中就念起了《大悲咒》,刚念第一句,她就一下子被吓跑了, 《大悲咒》威力无穷! 现在,我天天晚上都念5遍<<大悲咒>>做晚课,平时就持念《六字大明咒》,睡眠很好,几乎没什么梦.也感觉念《六字大明咒》的感应也很不可思议,感觉观世音菩萨就在身边保护着我. 愿所有众生都归依三宝,如法修行,弘扬佛法,临终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大悲咒治愈十二指肠溃疡
十多年前,我虚弱的身体再加上产后失调,使我更是孱弱,整天头晕脑胀,胃痛和整夜失眠,经医生诊断,是严重贫血和十二指肠溃疡。天天吃药打针,到处求名医,到处求神问卜,徒费金钱和受尽精神折磨,依然离不开药罐子。因为当时尚未皈依佛门,不明佛、神之别,不懂得病是前生所造的孽障。
在三年前,一个奇妙的机缘,偶然看到一本小册子『多种注音大悲咒』,我好奇地翻阅,除了咒文之外,还有念诵法的说明,及各种治病感应事迹,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依照书上所说的方法念大悲咒水,自己饮用。不多久,冥冥中把我多年的痼疾不药而愈,这是我本人经历过千真万确的事实。
从此以后,扔掉了药罐子,心情开朗,每天早晚虔诵大悲咒。同时教初学的信仰佛教的同修念大悲咒。亲友之中患慢性病和吃药无效的病喝了我念的大悲水而痊愈不知多少。这的确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感应呀﹗盼望徘徊在佛门之外的人,不要再犹豫了,当以恭敬心及专注心来诵持大悲咒,若能恭敬专注,必能有愿皆成。
大悲咒治愈四年的遗精病
我现年四十一岁,以前从未接触过佛教,也无任何宗教信仰。在五年前我患了遗精病,虽然自己懂得中医学,可是怎么也治不好这种病,非常烦恼。
有一天在候车站旁边的书店,偶然发现一本大悲咒,又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明可治八万四千种病(业障病),于是请回家中,认真阅读后,心想既然念诵大悲咒可以治病,我就应该虔诚地念诵,于是下定了决心,日夜不断念诵一个月左右,遗精病霍然而愈,每次念咒时就一心不乱。继续再念半年,更奇妙的是,有一股气在丹田下的脊椎骨上达至脑,复由脑顶循面部至喉返回丹田,上下循环不已,如今不但万病不生,而且返老还童。大悲咒功效如此之大,如此之不可思议,我真是太感谢观世音菩萨的恩德。
从此以后,我每日要念大悲咒,一念心如止水,气血循环舒畅,赞叹前未曾有。乐居士曾来信指导我,不可执着此相,更应远离欲念。
我曾以念大悲咒之法教导别人,其中有失眠症,三天见效。神经衰弱病,在短期内康复。还有小孩夜间无故啼哭不止,念咒一遍即止。手指刀伤,念咒一遍止痛,三天生肌。甚至有一次家乡附近有人跳水自杀,尸首寻不着,我去了一看,只念不到十遍大悲咒,尸体立即浮出水面。
上述种种验案,不胜枚举,我只是尽力教别人都念大悲咒。世人不知念此咒,而失大利益,陷入痛苦,诚可悲也。愿同修广为宣传,功不唐捐。
【正觉亮点】
本期跟大家分享山东省博山正觉寺住持仁炟法师专访:
【转载】三千世界皆净土 礼佛礼法礼和合——专访山东省博山正觉寺住持仁炟法师
人民政协网链接:http://epaper.rmzxb.com.cn/2013/20130928/t20130928_516441.htm
中国政协新闻网链接:http://cppcc.people.com.cn/n/2013/0928/c34948-23063744.html
凤凰网山东频道链接:http://sd.ifeng.com/chinese/fojiaorenwen/detail_2013_09/29/1283229_0.shtml
一路尘劳入禅家
——仁炟法师的朝五台之行
为了筹集建寺资金、感恩菩萨护佑,64岁的仁炟法师于2005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普贤菩萨圣诞日),从正觉寺观音殿起香三步一叩,踏上千里朝拜五台山之路,履行头陀誓言。
朝山其实是一种极致的苦修方式。佛陀在世时,大迦叶尊者专修苦行,年老不辍。佛赞曰:“你可以作一切众生的榜样,正如我在世一般。有人像你一样修苦行,佛法就可以住世保存;如没有人修苦行,佛法就要灭亡。你真是荷担如来正法的人啊!”在我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不乏以朝山形式苦修的大德,如虚云老和尚、本焕长老等,苦修精神可谓一脉相传。但像仁炟法师这样以高龄之身、病弱之躯行朝山事的,实属罕见。
行程中,法师坚守五条戒律:第一,三步一拜,一步不少走,一个头不少磕;第二,持金钱戒,不受金钱供养;第三,不进饭馆、酒店;第四,不进旅店、宾馆;第五,不进信众家宅卧室。
仁炟法师每叩120个头为一段路,大约550米到600米左右。每拜完一段路,身体虚弱的法师都要在路边坐在拜凳上休息5至10分钟。每次休息时间,都要“出食”,即往路边蚂蚁窝旁洒一些馒头屑,并念诵佛经,度化沿途生灵。
跟随法师朝礼五台山的弟子写道:“您用虔诚的头颅,折服愚人的我慢,您用衰老的身躯,耕耘众生的福田”“仁炟老法师三步一拜,朝礼五台山,每叩一个头,头上、脸上、身上的汗水都会渗透在路上。绵延三千里,横穿三省的朝圣路啊。”
他的弟子在文章中又写道:“近两个月来,华北地区的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沙尘弥漫,而且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很大,中午地面温度高达50多度。烈日下、热路上、风沙中、雨夜里。老法师和三位护法要经受着怎样的苦辛和熬煎。”读了以上这段文字后,怎不令人感动呢?这幅生动的画面,犹如古代玄奘大师往天竺取经途中的情景,又似昔日虚云和尚朝礼五台三步一拜历史镜头再现!
这位21世纪的“苦行僧”,是位真正看破红尘的修行人,他精研南山律宗三大部,习修戒律,“以戒为师”。每日阅读《大藏经》,日中一食,刺血写经,解行并重。数千里“三步一拜”的虔诚行为,在当今现实社会里,又有多少人会这样做呢?不少人忘内求外,忙忙碌碌一生,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仁炟法师“现身说法”具有启迪的意义。
朝山途中,仁炟法师的牙龈因天气炎热而上火肿痛,眼睛因路面熏蒸而布满血丝。可他一直到牙痛无法忍受时,才决定去医院拔牙。医生说牙龈肿不能拔,但仁炟法师说,为了不耽误朝山,你放心拔好了,一切后果由我自己来负责。牙是拔掉了,之后是三天三夜不能吃饭,但法师没有停下朝拜的脚步。
到达圣地五台山后,仁炟法师于2005年8月22日作《朝山偈》:
“头吻大地 心若止水千里叩拜 无怨无悔 会否 铁鞋踏破心无碍 浊汗成泥志益坚 牛上南山 马走平川”一偈写尽平生愿。
连《香港佛教》总编秦孟潇老先生也被仁炟法师抽血抄经、千里朝拜的大悲大愿大行感动,并于2006年赠以自印度移植而来的菩提树。菩提树在山东茁壮成长,分枝散叶。
拄杖再向名山行
——仁炟法师的朝九华之行
朝山千古事,天地一头陀。
早在朝礼五台山圆满后,仁炟法师就立下了5年后朝拜九华山、祈求地藏王菩萨加持的誓愿。至2010年年末正觉寺建设已初具规模后,仁炟法师本着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于2011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普贤菩萨圣诞日)自山东博山正觉寺地藏殿起香,再次三步一叩朝礼九华山。
朝五台时,仁炟法师已腿有旧疾。朝九华时,他已年过古稀,伤病愈甚,然而意弥坚、行弥远。
出师未捷身先病。朝山第7天,仁炟法师左膝盖骨膜发炎,引起膝部积液肿胀,疼痛不已,在医院里住院治疗了10天。此后的日子里,他不得不拄着拐杖推着拜凳叩拜。
有人赞叹,也有人不理解。对此,仁炟法师淡然回应:“朝山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两三点钟起床,三四点钟开始叩拜,拜完三四百个头才天亮。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叩拜,要说是作秀的话,谁来看?”仁炟朝礼九华山,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等于把一生的五十分之一的时间消耗在朝山路上,请问世界上有这么傻的作秀吗?
不管别人说什么,仁炟法师的想法只有六个字:随它去,朝前走。
随它去,朝前走。
刮风也拜,下雨也拜;有人也拜,无人也拜;赞叹也拜,怀疑也拜……
一路上,仁炟法师以诗为史,记录下了南行朝山路上623天的夙夜兼程、风霜雨雪、见闻行识。那是汶阳的“雾漫岚山峡岭,夜暗启明星亮”;是青石关的“铁铸磐石关,鬼斧神工悬岭上”;是临沂的“月夜经行,凭窗细雨”;是宿州的“雪松虬柏,漫天飞絮”;是怀远的“涉淮河,蚌回窝,路颠簸”;是九龙岗风播夜雨、犬猫嘶泣中的“轻揉睡眼争分秒,灌薄粥、啖食狼仓”;是过丁汝昌故里时豪言“男儿当学鉴湖女,稚子应效丁汝昌”;是过三河古镇时感慨“北去轻云,南飞雁鹤,可见孤独斗笠僧”。
孤独,也不孤独。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朝山。
仁炟法师倡导“同愿同行,一起朝山去”。一些信众始终跟着他一起朝山,一起修行,佛教称“跟香弟子”或“跟香义工”。更多的人和他一起朝礼几天,便因为工作家庭诸事不得不离开,之后又继续在家里跟随仁炟法师叩拜。
在池州,一位仁炟法师并不认识的信众说:“师父,我跟你同愿同行。我每天在网上看你拜了多少,我在家第二天也就拜多少。”
2012年12月6日,仁炟法师一行终于抵达九华山地藏王菩萨肉身殿。返回后,他再次将朝山功德回向众生,并提出《朝圣》六句偈:“人人礼佛,天天朝圣。同愿同行,实修实证。悲智双运,明心见性。”
未完,下期继续学习。
【下期预告】
2013年11月15日(周五)晚上7:00-9:00,由吉安、吉丽(深圳)、妙觉、赵玉燕、妙玉、吉红、妙翠等主持。
主题学习栏目学习: 1、宣化上人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2、《佛经故事》来自网络
3、《修持大悲咒心得分享》来自网络
【回向文】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共修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公能行上人,愿师公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父仁炟法师,愿师父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博山正觉寺,愿寺院早日顺利圆满建成,发扬光大佛教,利益无边众生,培育造就僧才!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给所有参加沙龙共修的同修们,愿业障消除,心想事成,福慧双增,早证菩提!
(2013年11月8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