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 ENGLISH
  • 首    页
  • 走进正觉
  • 新闻公告
  • 祖庭建设
  • 朝圣专栏
    • 朝礼九华
    • 朝礼五台
  • 佛教文化
  • 禅修茶道
  • 书画院

最新推荐

  • 山东省宗教事务条例
  • 《宗教事务条例》
  • 淄博市非遗保护中心领导实...
  • 博山正觉寺壬寅年结夏安居
  • 博山正觉寺新春助老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
  • 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
  • 禅茶音乐会chanchayinyuehui
  • 图说正觉tushuozhengjue
  • 公益慈善gongyicishan
  • 健康素食jiangkangsushi
  • 正觉文慧
  • 正觉快讯
  • 点滴学佛
  • 正觉沙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正觉文化 /正觉沙龙 /第386期:《圆觉经略说》--南怀瑾著、《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著 20160722

第386期:《圆觉经略说》--南怀瑾著、《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著 20160722

2016-07-25 10-54-27  来源: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  点击:次

【沙龙编排】

1、19:30—20:04(34分钟)【正觉影音】-------------------------主持人:吉香
      20:04—20:07 (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2、20:07—20:28(21分钟) 《圆觉经略说》——南怀瑾著-----主持人:妙觉
      20:28—20:31(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3、20:31—20:47(16分钟) 《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著--主持人:吉安
      20:47—20:50(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4、20:50—21:00(10分钟)  【正觉沙龙亮点】-------------------主持人:妙玉
                1)、【正觉书画】吴云之书画篆刻作品展隆重开幕
                2)、博山正觉寺2016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大悲咒甘露法会开坛
                3)、【大悲咒甘露法会】意外惊喜 喜迎五百罗汉回家
                4)、一带一路·禅修茶道光伏行 相约微笑佛土泰国、
                5)、一带一路·禅修茶道光伏行 相约最幸福的国度不丹
5、21:00—21:02(2分钟)下期预告、大众回向 ------------------主持人:吉香                                                         
6、21:02—21:07(5分钟)【正觉快讯】---------------------------主持人:赵玉燕

 

【正觉影音】

现在是【正觉影音】时间,请大家一起来分享精彩的正觉影音

《佛宝赞》-仁炟法师率众唱诵 
视频:《禅定基础》第一集——仁炟法师开示

阿弥陀佛!各位大德,共修期间,请用以下三种方式共同参与共修,感恩随喜!

1、请打开QQ群右侧群通知栏的群视频,进入群视频共修(请首先此种方式);
2、点击群通知栏的音频、视频链接同步共修;
3、打开对话框中的链接同步共修。


1、音乐:佛宝赞

作词:三宝
作曲:三宝
演唱:释仁炟/因果兄弟/僧众
编曲:曾霓
制作:冯果

音频:
http://5sing.kugou.com/m/Song/Detail/yc/3078998?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佛宝赞无穷 功成无量劫中 巍巍丈六紫金容
觉道雪山峰 眉际玉毫光灿烂 照开六道昏蒙
龙华三会愿相逢 演说法真宗
龙华三会愿相逢 演说法真宗


阿弥陀佛!现在请诸位大德打开Q群右上角的群通知栏,点击视频《禅定基础》第一集的链接,或是打开对话框中的链接,开始共修《禅定基础》

2、仁炟法师开示:
视频:《禅定基础》--《何为禅定》
http://v.qq.com/x/page/e01349dqki8.html

本集思考:
1、禅定的概念是?
2、禅定的意义与作用?

这一时段的正觉影音暂时到这里,以下是休息、分享时间,欢迎师兄们发帖分享学习体会。

 

【主题学习】

《圆觉经略说》——南怀瑾著

接上期

第八章 辨音菩萨

  这一段讲的是在种种境界上都可以悟道,这一类的例子很多。随便举个例子,有一个楼子和尚,为什么叫楼子和尚?这个和尚修行了几十年不能悟道,有一天到街上去,经过歌楼,鞋绊断了,蹲下来系鞋带,听到楼上的歌女唱‘你既无心我便休’,这下子他大彻大悟了,悟到本来无心,自然就放下了。因此,他悟了道以后,就叫楼子和尚。所以说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歌女唱的是情歌,唱的人没有悟道,听的人悟进去了。


  金圣叹批《西厢记》,他说如果把《西厢记》当成淫书,此人非下十八层地狱不可,《西厢记》完全是道书,可以令人大彻大悟的书,一点也没错。会看的人,《红楼梦》、《西厢记》、《金瓶梅》就是道书,都可以因此大彻大悟。不会看的人,看佛经也会入地狱,真的唷!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以变化力,而作佛事,济颠和尚就是走这个路线。《济公传》是小说,故事编得非常好,把南北朝梁武帝的故事以及其他高僧的故事都编进去,所以非常热闹。真正的济颠和尚是爱喝酒,爱玩神通,但不是小说中所写的那个样子。他是名士派,没有那么疯,文学境界高,他的诗留传下来不多,其中有一句说:‘愿化西湖作酒池,一浪来时吞一口。’他一生疯疯癫癫,爱喝酒,以变化力,而作佛事,临终时作了一首偈子:

  六十年来狼藉,东墙打倒西墙。
  于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六十年来吊儿浪当不正经,东方世界、西方世界都参透了,如今要走了,依旧水连天碧,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大陆灵隐寺的罗汉堂过去被烧了,灵隐寺很怪,每碰到中国有大变化,梁柱就断了。罗汉堂内塑有济公像,拿着酒杯喝酒,很传神,以前天都要在酒杯内供酒,早上倒下去,下午就没有了。后来给一个方丈骂了,对着济颠的像骂:“你活着不正经,现在还不正经,从今以后要守戒,不准喝酒!”以后就不再供养酒了。济颠和尚走的就是这个修行路线。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变化力不一定指的是神通,变化力也是中国道家所讲的“造化”,我们现在的生命都是自然的造化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中,这也就是‘无常’,但是,这“无常”的现象也有是自己的心力所造成的。所谓变化力是心力的作用,例如儒家所提出来的“变化气质”,变化气质是靠自力的变化,不是靠他力。


  这里所讲“若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这一路的修法是以理论入手,道理明白了,晓得变化本来无主宰,非自然,不是有一个佛菩萨或是上帝或是阎王主宰你的,都是自己的心力、业力的作用。了解了这个道理,任他自然地变化,不妨碍他的作用,无著无依,无碍无作,不着相,不依求,不去障碍他,不去造作他,听其自然。如此修持,便可以断烦恼,达到安住至静的境界。为什么如此可断烦恼呢?因为烦恼的自性本空,假如你用一个方法去断除烦恼,这一个方法本身就变成烦恼,能断与所断之间,都是心起了障碍,违反了自然变化的道理。


  这种修持的方法叫作先修三摩钵提,先修观,也就是心经所讲“照见五蕴皆空”,先从理入手,“照”住一切变化,一切变化皆空,不去管他。中修禅那,道理弄清楚了以后,自然宁静下来了,再修持禅那。后修奢摩他,最后到达如来大止,大寂灭海。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刚才讲的是以变化力,无碍作用,听其自然,不假方便。现在讲的是以变化力,方便作用,可以借用方便。例如念佛也好,持咒也好,这些都是方便而已,不是目的,其目的是至静寂灭,最后到达二俱随顺。如何二俱随顺呢?使用任何一个方法之后,就是静。所有的方法都是生灭心,到最后,前念已灭,后念不起,就是空,就是寂灭。


  这样的修行原则叫作先修三摩钵提,先修观;齐修奢摩他禅那,止与禅定同时到达。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这又是一种修法。在理上清楚了一切唯心所造以后,并不一定到山上住茅棚清修,就在人世间应用之际,种种作用,观察清楚自己的起心动念,自体本空。由理帮忙了功夫,见地清楚了,功用自然就到了,自然到达了至静的境界。静极了,自然顿断烦恼。


  这一类的大乘修法叫作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在理上观清楚,功夫也就到了,也就止了,观与止同时齐修,最后自然到达禅定的境界。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这一种修行路线犹如禅宗的悟后起修,就是《楞严经》所提的“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先在理上通达变化力,理通顿悟以后,自然见到涅槃寂灭的自性境界。后住清净无作静虑,这是悟后起修,修定。


  这样的修法叫作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同时修观及禅,后修奢摩他,后修止。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以上讲的是变化力,接下来讲的是寂灭力。寂灭力是本来的功能,我们的心本来就是寂灭的,不必另外去求个寂灭,人的生命本来在寂灭中,不须造作修持。借此寂灭力,而起至静,此心自然放下,住于清静,不须另假方便修行。


  这个修行方法叫作先修禅那,先证到自性的寂灭,然后自然住于至静清净中,住于止的境界中。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讲到寂灭力,我们可以举禅宗二祖神光大师的例子来说明。大家都认为禅宗讲顿悟成佛,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二祖神光在出家以前,学问非常好,在东海讲《易经》,学生很多。后来他觉得《易经》不彻底,看了《大般若经》以后,决定出家。出家以后,在香山修持九年,专修禅定。二祖神光听说达摩大师来到嵩山,就去见他。但是,达摩祖师一直没有理他。《指月录》上记载很简单,只说“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其实,神光在达摩祖师那里待了很久,有一天发了狠心,在雪地上合掌站立,等达摩祖师开示。语录上说积雪过膝,这个时候达摩祖师才开口问他:干什么啊?神光悲从中来,流着泪说:请老和尚慈悲,开示甘露法门。神光在雪地上站了那么久,那么诚心,以现代的我们来说,应该好好地鼓励鼓励,爱的教育嘛!结果,不是这样,达摩祖师把神光大骂一顿;就凭你恭敬合个掌,在雪地上站一站,就想要求得无上大法?没有用的,只是徒劳勤苦而已。你看!神光被骂得多惨!一般人早就掉头走了,说不定还捅你一刀。神光听了以后,抽取戒刀,把自己的手臂砍下来,放在达摩祖师前面,以此供养。这下子达摩祖师才问他:你学佛想求个什么?神光说:我心不安,求师父替我安心。各位注意,神光在香山修行了九年,心还不能安,这就是说只具有寂灭力,但是,不敢起作用,一起作用,心就不安。


  等到二祖悟了以后,明白万法本自寂灭,起作用亦无妨,随用随消,就像这一段所讲的“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在任何境界上都能寂用随顺,都能安心。这种大乘的修法叫作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这种修法是先了解自性本来寂灭,不须另求寂灭。种种自性是指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物。在任何事理上,在任何作为上,知道自性本空,因此自然安于静定中,定久了,自然智慧神通具足,而起变化,这一类的菩萨叫作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修止,后修三摩钵提,后起观行。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在理上了解一切法本来寂灭,本来无作,作而不作,因此,敢入世,敢行菩萨道,很多人学佛以后,变得很拘束,为什么?因为修空嘛!既然修空,为什么要那么拘束呢?所作皆空,明白了这个道理,一切作为皆在清净境界中,,最后归于静虑、止的路线。这样的菩萨叫作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中间修观;后修奢摩他,最后修止。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先在理上明白了自体本来寂灭,本来清净,不必另外再求清净,因而住于静虑、止的境界上,渐渐生起智慧神通变化。这一类修法,叫作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同时修止观。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知道了自性本来寂灭,认识就是见地,见到了道的境界,因此帮助自己达到至静,静极了而起变化。这样的修法叫作齐修禅那及止,后修观。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知道了自性本自涅槃,本自寂灭,由此见地,自然生起慧力,而达到至静清明的境界。这一类的修法叫作齐修禅那及观行,后修止。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假如这个菩萨智慧特别高,以圆满觉性,明白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一切形而上及形而下都不离于佛法。一切法皆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无所不在,无所在,在在处处都可以成佛,圆合一切,一切皆归于圆满。


  于诸性相,性是指形而上的道体,相是形而下的形相。要如何见到形而上的道体呢?透过般若来悟到自性。般若分为(一)实相般若:此是般若的体,也就是形而上的道,明心见性就是指认识这个实相般若。(二)境界般若:不管涅槃也好,菩提也好,都是讲一个东西,但是,境界不同。(三)文字般若:真见了道,智慧开发了,言语文字思想自然高明,这是智慧的境界。(四)方便般若:所谓方便就是般若道体起用的方法、法门,应用不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也是随见道以后自然发生。(五)眷属般若:只要见了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都跟着来,八万四千细行,样样都达到至善。这五种般若,我们以前讲过了,再一次在这里提醒各位。透过了般若,悟到了自性。那么,实相般若是怎么样呢?“空”。因此,后世把般若宗称为性宗,性宗以毕竟空为宗旨。


  相是现象,透过现象来认识菩提叫作法相宗。法相讲的是“有”,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法相的有也叫胜义有,什么叫胜义有呢?这不是我们普通一般人所说的有,那是凡夫的妄有,不真实的。


  性宗讲的是毕竟空,相宗讲的是胜义有。那么,到底是空还是有呢?空也好,有也好,还都是方便,如果拿圆觉境界讲,都是方便。禅宗的最高境界,所谓“离四句、绝百非。”哪四句呢?空,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凡着了一边都不是。这些都是说法的方便,言语文字表达的方便,非究竟,不可以执着。明心见性,性从哪里见?无可见处。真无可见处?性从相上见,起用才可以知道他是怎么样一个东西。用过了自然便休,相空了自然见性。有诸性相,无离觉性,不管性宗所讲空的道理或是相宗所讲的有的道理,空也好,有也好,都不离于圆觉自性。


  走这种路线的方法称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这是大乘的最高境界,禅那、止、观三者一体,三者清净无碍,也就是《华严经》所讲事事无碍法界。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佛经很有意思,你说佛法是科学呢?还是宗教呢?例如《楞严经》讲到明心见性的问题,有七处征心,八还辨见,非常科学,非常合乎逻辑,但是,到了中间讲到修行的问题,佛告诉我们要念一个楞严咒,还要布置一个坛场,这不能拿科学来解释了。《圆觉经》也是这样,以上所讲的道理都非常透彻,非常解脱,分析得非常清楚,非常科学。但是,到了这里,就是宗教了。


  佛说你懂了这二十五种修行法门以后,不过,这样哦!这是修行大乘道的法门,小乘的人能不能走这个路线?你观察自己的能力了。这二十五轮怎么修呢?他有个方法告诉我们。

  佛说若有菩萨以及未来末世的众生要依此方法来修的话,先有个准备工作——当持梵行,先修清净行,清净行就是持戒,中国文化所谓的斋戒沐浴就是梵行。斋不是吃素,斋是斋心,也叫作心斋,严格地反省自己、克制自己,达到庄严、圣洁、清净。持就是拿着不能放掉,为什么叫修持呢?就是有个方法可依,且不能放弃。持此梵行、戒行、清净行以后,还要寂静思维,求哀忏悔。让自己安静下来,忏悔过去种种罪过。


  如此专修二十一天以后,在二十五种方法上各作标记,一个标记代表一种方法。诚心拜佛,抽取其中一个;抽到哪一种,就按照哪一种方法去修。一念疑悔,即不成就。中间没有一点怀疑,绝对信,纯宗教。


  不管你抽到哪一轮,不管你走哪一种路线,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假如你不用这个方法抽取其中一种,自己选一种修可以不可以呢?可以,你有这种自信力也可以成就,但是,也要注意最后一句话:“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最后用偈子作结论,把要点再重覆说一遍。

  “辨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觉,皆依禅定生,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三法渐次修,有二十五种。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依佛大慈力,不久证涅槃。”


  “辨音汝当知”,辨音菩萨你应该知道。
  “一切诸菩萨”,任何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的大乘菩萨们。
  “无碍清净觉”,每一个人本来都是清净无碍的,有所谓障碍都是自己找的。
  “皆依禅定生”,为了清除自己所生的障碍,必须依靠修行,如何修呢?有三个纲要。
  “所谓奢摩他”,有所谓至静的原则。
  “三摩提禅那”,变化观的原则及寂灭禅定的原则。
        “三法渐次修”,三种原则互相搭配。
        “有二十五种”,共有二十五种方法。
  “十方诸如来”,十方上下一切佛。
  “三世修行者”,没有不走这二十五条路线。
  “而得成菩提”,而成佛道。
  “唯除顿觉人”,除此之外,尚有顿觉法门,除了顿悟之人。
  “并法不随顺”,一法都不要,直接明心见性。
  “一切诸菩萨”,佛吩咐一切菩萨。
  “及末世众生”,以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应该持此二十五轮的修法。
  “随顺勤修习”,随着这些法门勤奋修习。
  “依佛大悲力”,依靠佛的大悲力。
  “不久证涅槃”,不久即可证得涅槃。

  
本期学习到这里,下期继续学习。

 

《释迦牟尼佛传》 星云大师 著
接上期

     优陀夷的出家,做佛陀的弟子,他虽然感到很荣幸,很得意,但心里总是不安静,他最后奉佛陀的慈命,先归城去禀复净饭大王,他的心才放下来。
  净饭大王见到穿著袈裟的优陀夷就笑着说道:
  『对啦!我猜得不错,优陀夷!你也是靠不住的。他问你些什么呢?』
『大王!现在的佛陀,超乎陛下和我的想象,只要不是傻瓜,不是狂人,一定会受他的感动而都皈投到他的座下。
佛陀说,他在七日之内就会回来,请大王不要多心,将来迦毘罗城中的沙门一定要多起来了。』

  净饭大王听到优陀夷回答佛陀六、七天之内就要回来,心中喜不自胜,对于迦毘罗城中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沙门,净饭大王此刻实无心去关怀。自从知道佛陀一定要回来的日子以后,无论迦毘罗城中发生什么重大的问题,净饭大王也不去关心,他只是时时刻刻的在盼望佛陀的归来。优陀夷见到如此情形,不觉感动得流出眼泪。

  很多的人说过,再伟大的人物,在故乡是没有人欢迎,佛陀的归国,正是和这句话相反。从外表上看,佛陀离开祖国十五、六年才归来,假若是换上另一个人的话,这正是所谓衣锦荣归的时候,可是,佛陀穿著绫罗的衣锦出去,倒是穿著朴实的袈裟归来。不过,我们不要忘记,这是表面的,真正的佛陀是出离烦恼的家,舍去太子的位,战胜一切的苦,遂了历劫以来的本愿,到达正觉世界而才归来的一位一切智者。

  现在佛陀并非是一个人独自的归来,他是带领着很多的弟子,他们的穿著虽不美观,但仪规的整肃,动止的安祥,使见到的人不知不觉的流下眼泪,并且合掌作礼。

  佛陀进入祖国的国界,并没有急忙的赶回宫殿,他带领弟子进入迦毘罗城外的尼拘陀树林,先停在那儿休息一会以后,再带领弟子进入迦毘罗城中托钵乞食。国中的人,见到很多乞食的沙门,师父就是昔日的太子悉达多,大家都很惊奇,有的前来致最恭敬的顶礼,有的奉送最美好的供养。佛陀是不分贫富贵贱,在每一家门前,都站立一会。想供养的人以及不想供养的人,想求教的人以及不想求教的人,佛陀都很欢喜微笑的向他们招呼。那庄严的步伐,那慈悲的仪表,实在太令人感动!即使对佛陀离国出家的行为有所误解而不信仰的人,见到佛陀也都生起恭敬佩服之心。佛陀的风度,就这样很快的被传闻开去,传闻到净饭大王的耳中,净饭大王惊奇太子的归来怎么不先来向他问安,他赶快带领百官大臣前来迎接。

  在路上,佛陀和净饭大王两个行列相逢,一边是净饭大王的行列,极其尊贵华美;一边是佛陀的行列,虽然整齐静肃,但不奢华美观。

  两边行列相逢的时候,净饭大王慌忙的下车,很欢喜的来见佛陀,净饭大王想用手来拥抱他的太子,他也以为太子一定会投进他的怀抱,但昔日的太子今日的佛陀威严不动如山,净饭大王感到非常失望,因此说道:

  『悉达多!您是我的太子,但现在究竟怎样称呼您,我也不知道。我真不了解,您回国后,为什么不赶快的回宫呢?您为什么要使我焦急的在等待?您带领很多的人,到宫中来吃饭,您也知道,这是不会成问题,可是,您好似故意和我为难,领着这么多的人在大街小巷乞食,您说,这种生活,怎不失去我种族的光荣?怎不增加我种族的耻辱?』

  佛陀的慈容,静得如止水一般,很温和恭敬的说道:

  『父王!我已不是昔日的悉达多,请你不要再呼我的名字,你照我们先祖的规矩称呼我好了。』

  『不要喊您悉达多,照先祖的规矩是怎么称呼呢?您的先祖总没有在大街小巷乞食呀!』净饭大王还没有懂得佛陀的意思。

  『我说的先祖是我们出家的先祖,不是在家时的先祖,我的先祖是过去的诸佛,我现在是证得佛果的人,你喊我佛陀好了。』

  『您现在是证果的佛陀,您也不准我再喊您的名字,您离开我一别就是十多年,我对你的怀念,我为您的烦心,千万张口这时候都是诉说不能穷尽。你和我分别得这么长久,相见的时候一点感情都没有,使我怎不悲伤?如同有人口中早就干渴,忽然远远看见路边有一清凉的泉水,及至奔驰到那儿要饮的时候,那个泉水忽然枯干,怎不叫人失望呢?

  『现在我也不必向您叙述那么多,您虽已遂了久远的愿望,具足一切的德慧,总之,您是我的太子,您应该继承我的王位,统领全国的人民!』

  佛陀知道净饭大王还存有父子的爱情,即刻向父王说道:

  『父王!你对我这么深深的垂爱,只有增加你的忧悲。我现在的一切不是我一人的,我是一切众生的。我现在是继承过去诸佛的法统,请父王还要多多了解。

  『父王生养我,我是父王的太子,我应该酬谢父王养育的恩德,但这并不一定要奉送世间上那些无常的财宝,或是那不实的爱情。说实话,人天稀有的宝贝,乃是胜妙的甘露之法,我将以此报答父王。

  『人在世间上为生活努力,都是造六道轮回的因,六道轮回的结果离不开苦,苦的根本就是爱与欲所致。

  『把私我的爱欲去除,清除身口意三业,积聚十善的行为,修养善的德性,昼夜没有间断,不给六尘境界转动自己的心,不给无明妄想所迷惑,如能这样,一定能得到未来的大利益,而步上自由解脱之大道。

  『自由解脱的境地是无我的境地,无我的境地一定要远离三界的欲念。三界好似焚烧着的火宅,好似无底的大海,没有什么快乐可言。众生出没在三界六道之内,好比月亮回转在太阳的周围,永无息期。天上的愉快,人间的欢乐,绝对不是常住的,真正涅槃的境界,才是第一究竟的快乐。』

  佛陀的法音,净饭大王听得也很感微妙,心灵的深处,像有一股不可阻止的力量生起,对面的佛陀,身上像放出万道耀眼的金光,净饭大王忽然心生欢喜,一扫爱执之念,从此再不向佛陀提起王位的问题,他即刻说道:

  『我知道您现在是大觉大悟的佛陀,我已非常感到荣幸,您旅途太辛苦了,赶快跟我回宫休息吧!』

  佛陀和净饭大王边走边谈着,比丘们整齐的队伍,净饭大王随驾的车马,都跟随在身后。一边是冠盖云集,一边是光头缁衣,这真是世界上少见的行列。

  佛陀和净饭大王一别就是十几年,佛陀不是不高兴和父王相逢,而是佛陀知道自己的责任,自己所要作的,在父王的面前,实在不容许有儿女情长的样子。

  年老的净饭大王,当然很感到佛陀对他的感情不足,但佛陀的归来,终究是自己的太子成了佛陀,这衷心的欢喜,那也是不能掩蔽的。

  佛陀和净饭大王进入宫殿时,音乐齐鸣,百官迎接,大家在热闹兴奋之余,都回忆起过去佛陀在宫中做太子时的情景,大家更想到等一会佛陀和耶输陀罗相逢时,不知又是什么情形?

  此刻,耶输陀罗妃没有出来和佛陀相见,但她的心中,自从知道佛陀归来以后,像一塘池水,投进一块大的石头,掀起巨大的浪花,一刻也不能安静。她猜想佛陀现在不知变到什么样子,假使见面时,应该要用怎样的态度对他才好。耶输陀罗妃心想佛陀的归来,应该先来和她见面才对,因为这样才能安慰她这十数年来的寂寞苦情。但佛陀停留在宫殿中,好象忘记有耶输陀罗的存在。耶输陀罗在内宫里,真是百感交集,时而气愤,时而又觉得相逢的骄傲。她想到佛陀和她相逢时,一定会对她讲些亲蜜的话,但她又想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佛陀是成就正觉的圣者,他要爱一切众生,怎么能还会独自的爱她呢?她只要能够远远的见一面也就很好了。

  耶输陀罗在宫内,站起来又坐下去,坐下去又站起来,她终于扶在柱子上放声大哭,正在这时,爱子罗侯罗进来说道:

  『妈妈!爸爸回来了,祖母叫我来请你出来。』

  还没有太懂事的罗侯罗,扶着他母亲的手,把她接出来。

  佛陀正在向养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道谢过去养育之恩,以及向王弟难陀点头招呼时,耶输陀罗和罗侯罗牵着手走来。

  离开佛陀十五、六年来,耶输陀罗这是第一次见到佛陀。这十五、六年来,像梦似的,像烟似的,就这么无声无息的过去了。

  这一场梦,在耶输陀罗是伤心的,是以眼泪打发过去的,现在她和佛陀相逢,才像是从梦中醒过来。正当这相逢的时候,每个人都很紧张的注意着佛陀和耶输陀罗。

  庄严的佛陀,静静的在那初逢的一瞬之间,是同情,是怜愍,是慈悲的看看耶输陀罗。多情美貌的耶输陀罗、是爱、是恨、是千变万化的情绪交织在心中。净饭大王很快的说道:

  『你们终于今天相逢了,我心中自是非常的高兴,一位是成就正觉的佛陀,一位是贞节的美妃。佛陀是经过千辛万苦而才证得正觉,美妃在宫中每听到佛陀的一食一衣,他也甘愿这么学习佛陀生活,总算我们王族的光荣,出了这些不平凡的人。』

  这时耶输陀罗抬头看一看佛陀,佛陀是那么静静的威严不动,她这才好象把一块很重的石头放下,心中才稍为感到平静,但她紧紧握着罗侯罗的手,却仍然是在颤抖着。正当佛陀要向她说话的时候,耶输陀罗心想跪下去才好。

  佛陀很慢很慢的对跪在地上的耶输陀罗说道:

  『给你辛苦了,虽然我对你是抱歉的,但我对得起一切众生及我自己,请你为我欢喜,我现在已达到历劫以来的本愿。』佛陀说后,又再看看罗侯罗,很慈和的说道:

  『真快!已经长这么高了。』

  佛陀像是没有情感,但又像是有太多的情感。佛陀的语言,佛陀的态度,看的人,听的人,都很受感动,大家都想要痛哭一场才痛快。

  年老的净饭大王又插口对佛陀说道:

  『请您此刻对大家说一点道理吧!』
  佛陀又再看看大家,然后说道:

  『人生是无常的,人甚么时候死是没有一定的,人间没有比老病死更可怖畏的东西,当初我想到这个问题,就无法应付,就不能安定生活,所以我毅然的出家了。

  『我的出家,给你们很多的迷惑与困恼,世间上是没有不死的人,我要去求得不死的方法,所以才去出家,去追求一个永恒的生命。你们知道我的志愿,见到我的出家,应该欢喜才对。我现在已不再恐怖死亡,永恒的生命我终于证得。我现在是无上的平和,我已脱离一切痛苦。我知道一切欢喜原来充满了世界,但你们是不懂的,你们仍然陷在老病死苦的深渊之中。你们和我,好象住在两个世界里一样。

  『我穿的是你们看都不愿看一眼的衣服,我吃的是你们见了就要恶心的饮食,我睡的地方,可能在你们认为金枝玉叶的身体不值一到的地方,但你们应该静静的想一想,你们的的确确是没有我快乐。

  『过去,我住在宫中的时候,过着豪华的生活,父王对我的慈爱,你们对我的尊敬和服从,但我心中仍然是苦闷,仍然是烦恼,生活和日子仍然很不安。我想起那时,我现在好象住在另一个世间上,这是超乎你们想象之外的一个世间。

  『我明白的告诉你们,我现在是把生活安住在涅槃的里面,而你们却还是生活在无常、迷惑、苦恼之中。假若你们要进入清净自由解脱的涅槃,唯有修学八正道。八正道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就是走向正道之路...。』

  佛陀说法时,大家都全神注意倾听,佛陀的归城,以无价的真理之宝,赠送给大家,大家除了欢喜信受之外,每一个人此刻都感到佛陀降生在迦毘罗卫国是他们无比的光荣。


本期学习到这里,下期继续学习。

 

【正觉亮点】

1、【正觉书画】吴云之书画篆刻作品展隆重开幕 /fileroot/fjxw/10951.html      
2、博山正觉寺2016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大悲咒甘露法会开坛
/fileroot/fjxw/10951.html
3、【大悲咒甘露法会】意外惊喜 喜迎五百罗汉回家 /fileroot/fjxw/10901.html
4、一带一路·禅修茶道光伏行 相约微笑佛土泰国 /fileroot/fjxw/10881.html
5、一带一路·禅修茶道光伏行 相约最幸福的国度不丹 /fileroot/fjxw/10882.html

 

* 下期预告 *:
2016年7月29日(周五)晚上7:30-9:00,由吉安、妙觉、赵玉燕、妙玉、吉香等主持。
主题学习栏目学习:
1、【正觉影音】  ——仁炟法师开示
2、《圆觉经略说》  ——南怀瑾著
3、《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著

 

【正觉快讯】
一、2016第二届“大美正觉”全国书画展征稿启动(中英文)
http://www.zhengjuesi.net/fileroot/sygg/10495.html
二、禅修茶道初级讲习班
   [时间变更]9月9日至11日禅修茶道初级讲习班将在成都举办 
/fileroot/2014dxcxjx00015/10787.html
三、义工招募---2016大学生夏令营、高中生夏令营、教师禅修班 /fileroot/sygg/10593.html

 

【回向文】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共修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公能行上人,愿师公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父仁炟法师,愿师父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博山正觉寺,愿寺院早日顺利圆满建成,发扬光大佛教,利益无边众生,培育造就僧才!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给所有参加沙龙共修的同修们,愿业障消除,心想事成,福慧双增,早证菩提!


随喜各位共修功德!
本期【正觉沙龙】学习圆满,下期再见!

(2016年7月22日)

分享按钮
正觉网     中国贸易报 佛教文化     华人佛教—凤凰 网     大渡网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备案号:鲁ICP备18032971号    公安备案号:37030402000864号    电话:0533-4205918 传真:0533-420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