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 ENGLISH
  • 首    页
  • 走进正觉
  • 新闻公告
  • 祖庭建设
  • 朝圣专栏
    • 朝礼九华
    • 朝礼五台
  • 佛教文化
  • 禅修茶道
  • 书画院

最新推荐

  • 山东省宗教事务条例
  • 《宗教事务条例》
  • 淄博市非遗保护中心领导实...
  • 博山正觉寺壬寅年结夏安居
  • 博山正觉寺新春助老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
  • 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
  • 禅茶音乐会chanchayinyuehui
  • 图说正觉tushuozhengjue
  • 公益慈善gongyicishan
  • 健康素食jiangkangsushi
  • 正觉文慧
  • 正觉快讯
  • 点滴学佛
  • 正觉沙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正觉文化 /正觉沙龙 /第325期:《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 仁炟法师开示禅定基础(8)第六章 禅修方法(之六)(2014年12月12日)

第325期:《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 仁炟法师开示禅定基础(8)第六章 禅修方法(之六)(2014年12月12日)

2014-12-16 11-39-38  来源: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  点击:次

【沙龙编排】

         1、19:00—19:10(10分钟) 【正觉快讯】----主持人:妙翠 
         2、19:10—19:48(38分钟) 宣化上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6)----主持人:吉红
               19:48—19:51(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3、19:51—20:11(20分钟) 《佛经故事》(106)----主持人:吉安
               20:11—20:14(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4、20:14—20:30(16分钟)  法师开示:仁炟法师讲解的《禅定基础》(8)第六章 禅修方法(之六)----主持人:妙觉
               20:30—20:35(5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5、20:35—20:52(7分钟)《古今持诵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10)——主持人:吉津
               20:52—20:55(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6、20:55—21:00(15分钟)亮点《清凉茶会 宁静美好》等三篇----主持人:妙玉

 【正觉快讯】

        1、《甲午年阿弥陀佛圣诞法会》公告/fileroot/sygg/8734.html
        2、大悲咒与博山正觉寺/fileroot/2014dxcxjx00009/8718.html
        3、大悲咒与观世音菩萨/fileroot/2014dxcxjx00009/8717.html
        4、大悲咒让我越来越年轻/fileroot/2014dxcxjx00010/8722.html
        5、慈悲心观修的方法次第/fileroot/2014dxcxjx00009/8726.html
        6、博山正觉寺 随喜供奉藏经楼法堂释迦牟尼佛卧像 以戒为师 常行精进http://www.zhengjuefutian.org/?mod=goods&do=display&id=3954
        7、博山正觉寺 乐施大雄宝殿金刚瓦一平方 荫及子孙 富贵绵长http://www.zhengjuefutian.org/?mod=goods&do=display&id=3927
        8、禅茶修习心得分享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I1MTg5Nw==&mid=200496102&idx=1&sn=fb5582f04c2b9277c4fa787a68b727dd#rd
        9、禅茶心音 妙不可言—禅乐作曲家覃丹莹(妙晶)分享心灵体悟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I1MTg5Nw==&mid=200497874&idx=1&sn=53c2a41d491736f905892ee7cb2f2fbd#rd
        10、一个学佛者与无神论者一段很有趣的对话http://bbs.zhengjuesi.net/dispbbs.asp?boardid=15&Id=22740

【主题学习】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一九八三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
        “我之名号”:药师琉璃光如来说,我这个名号,“一经其耳”:那么这个有病的人,他若能听见,只要听见我的名,听见“消灾延寿药师佛”这个名号,一历耳根,“众病悉除”:所有的疾病都没有
了,所有疾病都解除了。啊!你看看,也不用吃药,也不用打针,也不用照X光(爱克斯光),也不用镭射,什么都不用;也不用电,也不用火,不用艾子灸,也不用针灸,什么都没有。你看!众病悉除,病没有了。
        “身心安乐”:这做医生的听见这个经文,很不高兴的,说:“这把我的生意都给抢去了!”不要紧,你还有你的顾客,不会他都抢去的。那么众病悉除了,身心都得到安乐了。“家属资具”:家庭的
用具和这个眷属,“悉皆丰足”:都圆满无缺。
        “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最后乃至于能证得这无上菩提的道果,无上菩提就是成佛。所以我们佛教的理论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佛不是单独说:“只可以我成佛,你不可以成佛。”因为他是
平等的,他和人人都一样。他只是比我们人有智慧,佛是一个大智慧者,所以他不说糊涂话。我们学佛,也就是学的不颠倒、不糊涂,不再去做一些个损人利己的事情,不再去做一些个妨碍社会的事情。就是要老老实实,好好地循规蹈矩,做一个好人,然后才能成一个有智慧的佛。如果你要是不守规矩,那绝对不会有智慧的。因为有智慧的人才会守规矩,没有智慧的人,你教他守规矩,他一定反对的。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在没成佛之前,又发过一种愿,这种愿是转女成男的愿。为什么要转女成男呢?并不是说女人不好,不愿意做女人而做男人。那么现在在这个国家,有一些个妇女解放的人,就来反对
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嘛!是大男人主义,在这个极乐世界,只有男人没有女人!”这是他们反对的。其实不是这样子,阿弥陀佛他根本就没有一个男女相。他见到男人,也不知道他是个男人,见到女人,也不知道他是个女人;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生这种的分别心,没有这种分别相。
        那么为什么极乐世界只有男人,没有女人呢?就因为女人的身体,有的时候不清净,有的时候很多的病痛来逼恼。病一来的时候,也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因为这个嘛,人才不愿意成为女人身,也就是
不愿意有这一些个百恶。为什么叫百恶呢?就因为它很多很多的,恐怕不只百恶,那么或者一百一、一百二、一百三,也不一定!或者有九十、八十也不一定。总起来这个数说是百恶,就表示这个女人身,有很多麻烦的问题,有很多不干净的时候。那么在这不干净的时候,做什么事情也不太方便,所以这叫百恶。因为这个,修行的人有的时候,就觉得女身有很多麻烦、很多问题,所以愿意就转女成男,就是没有那么多的病痛,没有那么多不方便的时候。
        好像女人,这个月数若来的时候,就心情也不太好,有的人又这个经前痛,或者经后痛。在这个月数没来之前,就痛得不得了;或者月数完了之后,又痛得不得了;或者月数就不停止地那么来;或者嘛
又总也没有,这都是一种疾病的现象。有这种疾病的现象了,那么就很多事情也都不能做,因为这个嘛,女人身是不方便,所以愿意转女成男,是这个道理。
        尤其男女这个欲念,也有的时候很重的!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奇奇怪怪的事情都发生了,很多的问题也都发生了,妖魔鬼怪都出世了!所以藉着男女这个问题,也在这儿弄麻烦,尤其是这个同性恋!
        “第八大愿”:药师如来的第八种大愿,他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愿我来世的时候,若证得这个佛果。“若有女人”:假如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为女人的百恶所逼恼,“极生厌离”:
很要离开这女人身,“愿舍女身”:愿意把这个女身舍弃了,“闻我名已”:听见我这药师如来的名号之后,“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就是像男人一样了。“乃至证得无上菩提”:到最后证得无上佛果。这是第八个愿,转女成男愿。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九大愿”:药师如来在因地所发的第九个大愿,是破魔罗网,脱离外道这个恶见的稠林。所以他就说,我第九个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令所有的一切众生,“出魔罥网”:
我们现在做人的时候,和魔王是很接近的,和佛是很远的。我们若愿意做魔王,随时都可以做;若愿意成佛,就要破除种种的恶见稠林,没有邪知邪见,常修正知正见,才能出魔这个罗网,所以说出魔罥网。
        这个罥是一种很柔软、又很不容易断的这种东西,也就好像现在有这一种的拉缆,虽然很细的,但是它力量很大,不容易断。这个譬如魔那种网,就用这种不容易断的东西来织成的。那么织成的这个网
,把我们每一个人,卷入到这个网里头,就不容易出来,就做魔王的眷属,做阿修罗的眷属。
        我们每一个人,如果常常有脾气,常常发大无明火,这都是在这个魔的罥网里头。我们人去打鱼,把鱼打到网里,我们就很高兴:“哦!可得到一条大鱼,可以吃。”魔把我们人,卷到他那个网里,他
也很高兴的,他说:“我又得到一个人来受用了!”也就好像我们人打到鱼那么欢喜。出魔罥网,怎么样出去这个魔的罥网呢?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要没有脾气、不发火,没有无明火,没有脾气,那就是出魔的罥网了。魔他就是用这种邪术,来控制着我们人的知见,令我们不起正知正见,尽生这邪知邪见,所以呀,这是很不容易摆脱魔的罗网的。那么现在藉着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愿力,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出魔的罥网,就跑出去了!
        “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这个外道也是天魔外道,外道都是以天魔为眷属。外道他总想控制人,不给人自由,用种种的邪术,来控制着人。甚至于他教你发毒咒、发恶誓,你不能违背他这个道,你不能
背叛他这个道;你若背叛他这个道,就要怎么样子啊?五雷轰顶,得到一切的灾难;令你就怕了,也不敢违背他,明明知道他不对,也不敢违背他,这就叫缠缚。就好像用绳子把你捆住了,用那种丝把你缠住了,你想摆脱,是摆脱不开的。
        “若堕种种恶见稠林”:堕,就是堕落到那里边去了;种种恶见,这包括种种的邪知邪见;稠林,就好像树林子那么很稠密的。很多这种邪知邪见的邪法,来控制着你,令你一点自由也没有。
        所以在佛教里,不控制人,以前我对于斌曾经讲过,我那时候告诉所有的佛教徒,我说:“你们信佛,若觉得佛教很古老了,不愿意在佛教这个小范围里头来转了,想要找一个新鲜的宗教、时髦的宗教
,你们现在是机会了!你可以随便改变你们的信仰,因为佛教不是监狱,佛教不能把人来管得严严的,控制得紧紧的,不这样子。随便你愿意选择你所欢喜的、信仰的宗教,可以随便。”然后我就问,我说:“于枢机,你敢不敢讲这话?”他晃头,说他不敢讲。
        那么为什么他不敢讲呢?就因为他们那里头,就是要控制人,你不能摆脱他;你一摆脱啊,那这就犯了弥天大罪了!这是恶见稠林,就是见不得光,邪知邪见,不值得研究,不能摆出来,公开来讨论,
这都叫“恶见稠林”。
        那么遇着这一种邪知邪见的人,“皆当引摄”:引摄,就好像用吸铁石吸那个铁似的,把他“置于正见”:给他说明了正知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慢慢地令他修习这一切诸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
,行菩萨道。“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很快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佛果。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缚录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这一段经文,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所发的十二大愿其中的第十愿。这一个愿力,他发愿解除一切众生的王难苦。所以他的愿文才说“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愿我来世得到菩提的时候,
“若诸有情”:这个诸有情,就是所有一切的众生。“王法所加”:或者你没有做犯法的事情,被人诬告;或者被人挟嫌来冤枉;或者你自己在无心的时候,所造的犯法的罪,不是故意去造的。王法所加,王法加到你的身上了,把你抓去,惩罚你,放到监狱里了,所以它说“缚录鞭挞”:缚,就是把你绑上了,用这个手铐子,或者脚镣子,把你绑上了。录,就录取你的口供,给你存一个记录,说明白你是犯过法的人。鞭,用那个鞭子来,鞭挞,来打你这个身体,或者用板子打,就是惩罚你。
        “系闭牢狱”:系,就三大件都戴上了,脖锁子、手捧子、脚镣子都戴上了,为什么戴上呢?就怕你跑。因为怕你逃跑了,所以教你不自由,把你绑住,还放到监狱里头,关闭起来,内外不通消息,这
是系闭牢狱。“或当刑戮”:或者被处罚死刑,那么要去杀头,斩首示众,这叫或当刑戮;戮就是杀了。受这个刑戮,就是把头给斩下了,或者用枪毙,或者坐电椅,总而言之,是不能活着了,要死了。
        “及余无量灾难陵辱”:及,当个“到”字讲。乃至于,其余种种犯罪的行为,种种的惩罚。无量灾难,至于其余的,或者天灾、人祸、种种的意外。陵,就是被人家来欺凌。辱,就是污辱、羞辱,令
你没有面子,这种凌辱。“悲愁煎逼”:又悲哀忧愁,就好像在那个火锅里头那么煎,来逼迫,那么样子,很难受的。“身心受苦”:身也受苦了,心也受苦了,身心都得不到自在了。
        那么这时候,“若闻我名”:药师琉璃光如来发愿说,在这个困苦艰难,危险万状的时候,他若能听见我这佛的名号,“以我福德”:以我过去生中所修的福德,和“威神力故”:和这个大威神的力量
,“皆得解脱”:这一切前边所说的种种灾难,都能解决问题,没有问题了。“一切忧苦”:那么一切忧苦也都没有了,就离苦得乐了。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还没有开悟,没有证果,而他发大菩提心,发大愿力。这愿力有十二条大愿,现在这个文当第十一条。这一条“第十一大愿”他说,“愿我来世”:等到我来世,“得菩提时”
:就是成佛的时候。“若诸有情”:假设这个世间上所有一切的众生、一切的有情。有血有气的众生,都叫有情。那么这一切众生,“饥渴所恼”:他们或者没有饭吃,或者没有水喝,或者有饭他们也不能吃,或者有水他们也不能喝。
        “为求食故”:他为着想满足他的食欲,想要找饭吃,想要找水喝,所以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因为他自己饿得没有东西吃,没有水喝,他就发狂了。于是乎,就不择手段去,或者抢、或者偷、或
者杀人,夺取人的财物,饱足自己的饥渴。所以造诸恶业,就不择手段造出种种的恶业。那怎么办呢?
        “得闻我名”:他如果能听到我这个成佛的名号,“专念受持”:他专心致志的、专一其心而诵念我的名号,受之于身,行之于心,持之于心,受持我这个名号。“我当先以上妙饮食”:我在这时候,
就化出来种种的上妙饮食,最好吃的这个东西,“饱足其身”:令他的身体得到饱暖,没有痛苦了。“后以法味”:然后我再给他讲说佛法,给他吃这无上佛法的妙味,“毕竟安乐”:毕竟他得到安乐了,“而建立之”:而成就这种的功德,满足他所求的饮食。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得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药师琉璃光如来一定也经过这种贫穷困苦,所以他就发愿,愿意解除一切众生的贫穷困苦。所以他在“第十二大愿”就说,“愿我来世”:我发愿等到我来生,“得菩提时”:我成佛的那时候,“若诸
有情”:所有世间一切有情,不论是哪一个国家的、哪一种民族,都包括在内。
        “贫无衣服”:贫穷没有衣服穿,当然也就没有饭吃了。前边那是没有饭吃,还没到没有衣服穿的时候,现在连衣服穿也没有了。既没有饭吃,又没有衣服穿,所以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有蚊虫,
又有这种其他咬人的虫蚁之类。寒热,天冷的时候,没有衣服御寒;天热的时候,没有衣服来遮暑。“昼夜逼恼”:白天晚间都是这样地煎逼苦恼,不能解决这个没有衣服穿的问题。
        “得闻我名”:那么他若能听见我这个佛的名号的话,“专念受持”:主要是在这一句,要“专念受持”;不是光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你也不受持、不专念。专就是专一其心,念就是念念不忘
,受是受之于心,持是持之于身,也就是念慈在慈的,朝于斯、夕于斯,常常专一其心来用功,持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
        “如其所好”:那么如其所好,就是遂心满愿,遂心如意了,你想什么就得到什么。“即得种种”:就得到种种的,“上妙衣服”:最好的衣服。“亦得一切”:不单得到上妙衣服,也得到一切“宝庄
严具”:用七宝所造成的这种种的玩具,你所欢喜的都得到了。那么这种东西是什么呢?就譬如“华鬘涂香”:华鬘,就是用花做的一个环──花环,是用来庄严的。这种花环是用七宝所造成的──金、银、琉璃、玻鑗、砗磲、赤珠、玛瑙来庄严的。涂香,就是最名贵的一种香,以它来供养佛。“鼓乐”:或者种种的音乐,“众伎”:种种的技能。“随心所玩”:心里所欢喜要玩的这种陈列品,或者一切的玩具,“皆令满足”:求什么得到什么,遂心满愿,不会求不到的。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说“曼殊室利”:这曼殊室利翻译成中文,叫妙吉祥,也就是文殊师利。那么这一位菩萨,他是智慧最大的,他所住居的道场,是在中国山西五台山。五台山上终年积雪,那个地方非
常地冷,大约是文殊师利菩萨他欢喜冷的地方,也欢喜修道的人在冷的地方修行,所以他选择这个五台山做为他的道场。中国五台山,在这《华严经》上,也读到过。
        那么现在这《药师经》,因为药师琉璃光如来这种大的愿力,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必须要具足大智慧,然后才能了解药师如来的愿力和他这种智慧。那么释迦牟尼佛,就直呼其名,说:“文殊师利
!”
        “是为彼世尊”:彼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就是佛的十号之一。那么他的名号呢?就叫“药师琉璃光如来”:这是这位佛的名号。“应正等觉”:应正等觉也是佛的十号之一。“行菩萨道时,所发
十二微妙上愿”:这位佛在因地行菩萨道的时候,他所发的这十二种微妙上愿,虽然是不多,可是一切众生的问题,都包括在内了。无论你是苦、乐、智、愚,都包括在这个愿力里边,皆得度脱,所以这叫上愿。上是没有比这个再更重要的,所以是很重要的大愿。
        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
        “复次,曼殊室利”: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文殊师利,说:文殊师利啊!我再给你往详细来说一遍。“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说是这位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在没成佛之前,“行菩萨道时”:行菩萨
道的时候,他正在修道的期间,“所发大愿”:他所发的这种大愿,“及彼佛土”:和东方这个琉璃世界,“功德庄严”:药师琉璃光如来他的功德和他这个国土的庄严,“我若一劫”:我假设用一劫的时间来讲说,“若一劫余”:或者再比一个大劫还多,那么长的时间,“说不能尽”:我没有法子把它说完了。
        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
        一般人念这个“差别”都念差ㄔㄚ(插音)别,这个字不读差ㄔㄚ(插音),应该读差ㄘ(疵音)。差别嘛, 也就是当分别讲。
        “然彼佛土”:然,就是说一说前边那个意思。前边药师琉璃光如来发的十二大愿,他国土那么样庄严妙好,可是这个佛土,“一向清净”:从来是清净的,没有染污的,犹如琉璃那么光明透彻的。“
无有女人”:在琉璃世界那儿也没有女人,现在这个women's liberation(妇女解放)──提倡女权的,就反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她说:“那儿没有女人!那么他是不是看不起女人啊?是不是男女不平等啊?是不是重男轻女呢?”

        本期学习到这里,下期继续学习。

《佛经故事》
超脱凡夫迷惘
        一群比丘在孤独园围坐着,讨论佛陀为何能舍弃世间人人所追求的富裕环境。一位弟子问佛陀:「您在未出家以前,享受人间第一的富贵,这是一般人想追求的,为什么您能够放弃呢?再者,您出家时
正值壮年,这种年龄是追求成就欲望之际,您是如何产生舍弃的毅力?更难得的是,人人追求娇妻美妾,您的王妃是天下第一美女,又有一位可爱的儿子罗侯罗,您怎么舍得下这么美满的家庭呢?究竟是用什么样的智慧来看待人生?」
  佛陀慈祥且微笑地对弟子们说:「这种下决心的大出家,不只是在今生此世。我说一段故事给你们听。」 
  在远古无量劫以前,贤能的摩迦国王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物资丰富、人民安乐。有一天,国王对专为他梳洗头发的侍者说:「当你发现我有一根白发时,要赶快告诉我。」从此,这位侍者就很注意
国王的头发。
  多年之后,侍者为国王梳发时发现了白发,恭敬地拔起交给国王。国王心想:我已经老了,还能有多少日子呢?我已将我的前半生付出给国家,现在应该为自己找寻一条人生的道路,是可以出家的
时候了!
  国王对太子说:「你看!我已经有白头发、老了,我要将国政交给你,你要照我以前的领导方式一样,以人民的福祉为优先,保持国富民安与社会和乐。」
  国王将政事交代好以后,在摩迦罗果园的精舍潜心修行;由于他非常的用功、精进,很快地就把一切烦恼完全断除,他觉得这种清净无欲、心无烦恼的出家生活,让人轻安自在,因此发愿生生世世
都要出家。
  故事说到此,佛陀对弟子们说:「当时的摩迦王就是现在的我。人生因为不断地追求荣华富贵、追求欲念,才会有争斗;有了争斗,就会为人间带来苦患,这是凡夫的迷惘。」  
  生从何来?死往何方?为什么要来人间?人生的终点是什么?终点之后又是什么?贪生惧死、庸碌烦恼、虚度时光,这些都是凡夫的迷;忧烦、恐惧无常,也都是凡夫的得失心。
  我们应时时关照本心,由迷转悟;反省自己有无贪名、贪利、贪图享受?有没有因人我是非而烦恼?是否能为别人的成就衷心欢喜?
  如果我们能随遇而安,与人相处无是非,欢喜见人成就,尽心尽力完成任务,充分使用人身的生命价值,这样就是尽了佛陀教导我们为众生付出的责任,就不必担心人生的终点为何。
  佛陀放弃江山、家庭,一切都放弃了!他的任务是关怀普天下众生,以普天下为家;所以,《赞佛偈》里称颂佛陀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的果报虽有
优劣苦乐的差别,但同属迷界,是众生生死轮回的去处;所以,佛教修行者以跳出三界为目的。「四生」是胎生,如人;卵生,如鸟;湿生,如虫;化生,如诸天、地狱的众生。
  出家是荷担如来家业,是放掉私我、扩展大我,所以佛弟子要负起责任,不只是任劳任怨,还要能轻安自在。请大家多用心!

旷野无明路
  一天,佛陀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为四众弟子宣说佛法,特别为会中的胜光王说了一则故事,希望胜光王等大众能细心聆听,时时思惟其中的寓意。
        很久以前,有个猎人于旷野中被一头发狂的大象所追逐,猎人惊慌失措地逃命,看到不远处有一口空井,井边有一棵大树,正巧垂着长长的树根,于是心生一计,奔向井边,抓住树根就往井里跳,才躲
过了大象的追逐。
        这时,悬在井中的猎人定下心来,发现自己处于更危急的处境。原来有两只一黑一白的老鼠,正在啃啮着树根,树根随时都可能断裂;而井边四周又有四条毒蛇,不时地向他吐信,准备伺机攻击;不但
如此,井底还盘踞着一条毒龙,正等着他跌落,一饱口福。
        猎人为了活命,紧抓着树根不放,没想到树根上的蜂窝因晃动而流出五滴蜂蜜,滴在猎人嘴边。猎人以口舔舐,因贪着蜂蜜的香醇甘美,全然忘记自己的处境,还用力摇晃树根,希望吃到更多的蜂蜜。
这时,受到惊吓的群蜂倾巢而出,飞来叮螫猎人。不但如此,辽阔的草原突然起火,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正向这棵树延烧而来……
        胜光王问佛:“此人因何因缘,贪着少有美味,而受到这么多的苦难?”佛陀告诉会中大众:“在这个故事中,旷野比喻久远劫来人们所处的无明长夜,而猎人则代表凡夫众生,象喻无常,井喻生死,
树根代表人命的脆弱。再者,黑白二鼠象征昼夜,啃啮树根代表念头的生灭;四条毐蛇譬喻地、水、火、风四大;五滴蜂蜜象征五欲,蜜蜂譬喻邪见,草原之火象征老、病,毒龙代表死亡。”佛陀慈悲地告诫胜光王及大众,当知生、老、病、死、无常的可怕,切莫放逸懈怠,为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所奴役。于是佛陀又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
“旷野无明路,人走喻凡夫,大象比无常,
        井喻生死岸。树根喻于命,二鼠昼夜同,
        啮根念念衰,四蛇同四大。蜜滴喻五欲,
        蜂螫比邪思,火同于老病,毒龙方死苦。
        智者观斯事,象可厌生津,五欲心无着,
        方名解脱人。镇处无明海,常为死王驱,
        宁知恋声色,不乐离凡夫。”
        胜光王及与会大众听闻佛陀所说的微妙奥义,无上法喜,皆愿依照佛陀的教诲,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佛说譬喻经.卷一》
省思
        所谓“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层霜,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人们因贪着五欲,遂致累劫轮转,枉受苦果。《无常经》云:“老病死苦常随逐,恒与众生作无利。”故大众当念无常
,把握当下,修善去恶,才能横越生死苦海,到达清净觉岸。

清静发心 
  久远之前,无惧王如来出世时,于其教法下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一婆罗门子,智慧超胜、严持五戒、修持佛法。
  有次他与五百人一同前往一非常恐怖之地,当地有五百强盗。强盗中有一人为婆罗门子熟人,趁夜晚天黑,这人找到婆罗门子说:“你不要告诉别人,自己想办法逃跑就是,否则你们这些人均会被
我们杀死。”婆罗门子则暗自思忖:我若告诉同伴,他们定会杀死这名强盗,众人便会因此而堕恶趣;我若保密,众强盗又会将我们五百人杀光,这些强盗又会因此而堕恶趣,这可如何是好?左右为难之际,婆罗门子又想到:宁可我堕恶趣,亦要把与我相熟之人杀死。他只欲让我逃脱,我若告诉众人,他必不答应,看来只有牺牲他一人了。想到这,婆罗门子便抽出宝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诛杀。
  五百人最后均安然脱险,大家快乐欣慰之余又不免对婆罗门子所行生起疑问:“你历来都是人中最善良、最优秀者,为何也会动手杀人?”他则心胸坦荡、毫不掩饰地说道:“我不惜造作大恶业,
就是为众生利益、为帮助朋友同伴渡过难关。我所杀者乃你们公敌,为此而堕地狱我也心甘情愿。”五百同伴感恩戴德道:“你为救助我等,自己甘愿承受三恶趣痛苦而杀人救众,你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该以何为谢?”婆罗门子郑重说道:“如欲报恩就请发菩提心。”结果这些人全部发下菩提心。
  五百强盗后来碰到他时也说:“你本善良,为何要杀我们中之一员?”婆罗门子趁机开晓道:“我其实早就知道你等踪迹,但我从未向任何人,包括国王汇报。以此缘故,你等性命方才得到保护。
”众强盗听闻后也对他生出信心,并皆发菩提心。
  而婆罗门子则以发心清净之原因,迅速圆满了九十劫超越轮回所需之资粮,并逐渐证得菩提果位。
  又释迦牟尼佛有次住于竹林苑时,得知一比丘身得痈疮病,遍身脓血,谁都不喜与其接触,更不愿探望,此比丘只能住于佛殿外之墙角。释迦牟尼佛就以任何人不能认识之神变所成幻象来至他面前
,此时承佛威神,帝释天也手捧福德变现宝瓶来到佛前。世尊即以百般福德之手伸向比丘,五指各放光芒,眷属、天人皆自然现前。在病比丘前世尊顶上宝髻放光赫奕,且光芒直触病者,自然解除他所受疼痛,清除身上脓血。比丘则口念皈依,身体还暂时无法顶礼如来。
  世尊右手持宝瓶向比丘头顶倾倒,左手又替他清洗疮口,结果所患顽疾最终全部治愈。比丘高兴万分,他恭敬顶礼如来道:“顶礼大慈大悲无上药师王,我身病既蒙世尊慈悲治愈,则更祈盼世尊能
为我宣说治疗心病之法门。”
  世尊高兴地为其宣说佛法,并由衷说道:“你对我恩德很大,故而我才为你传法报恩。”此比丘最终证得阿罗汉果。
  诸天人眷属在世尊前恭敬顶礼后说:“分明是如来治愈病人,为何如来却说是报答他恩德,此说为何?”
  世尊便向诸人叙说起过去因缘:“无量劫之前,有一行非法之恶王与五百大臣,恶王对众大臣宣说道:‘在我国土上,所有轻微触犯法律者均需受到严厉惩罚,必须将其全部财产没收以供我等共同
享用。’
  五百大臣于是经常殴打富有之人,严厉惩罚他们并剥夺其财产,至于贫穷之人更是会被迫害致死,时时都有生命危险。当时有一居士稍微触犯法律,五百人便欲狠狠毒打他,没打多久,就有人说:
‘听说这位居士心地善良,我等最好不要冒犯他,还是将其释放为好。’当时提建议者中有一人即是现在这位病比丘,那位居士即是我。无数劫前我为菩萨时即报答过他恩德,成佛后依然未忘他当初相救之恩。”
  《白莲花论 释迦牟尼佛广传》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本故事未完,下期继续学习。

【法师开示】

《禅定基础》(8)第六章 禅修方法(之六):
第六章 禅修方法之三(之六)
(根据2011年10月仁炟法师在正觉寺秋季佛商禅修班的开示录音整理)
        第六章  禅修方法

        二、观的禅修
        2、因缘观
        (4)因缘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基于缘起性空,佛教的根本理念是:众生平等、因缘果报、十法界。
        因是内部的因素,缘是外部的条件。因是主因,缘是助缘,由因缘和合所产生的事物称为果。宇宙间从自然界到众生界,从天体到微尘,没有一个现象能脱离因果。
        因缘果报,简单地解释,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因果与命运
        谈到因果,就会想到命运。现在咱们做个调研,给大家提几个问题。
        相信命运的请举手。好,放下;不相信命运的请举手。好,放下。大部分人相信命运,少部分人不相信命运。
        用周易、相面、看手相等,请人给自己算过命的请举手。哇!人也不少,请放下;觉得算命准的请举手。好,没那么多了。好,请放下。

        给大家讲个发生在仁炟身上的故事,往事。
        仁炟在河北承德一中读高中。承德一中是一八八几年建校,清朝的时候建校,原来是热河省立中学。后来1955年,热河省撤销了,就变成现在的承德一中,是河北省重点中学。
        在仁炟读高中的时候,一个星期天,请一位同学的姑父——他是做学问的老先生,研究《易经》,不是在街上摆摊算卦的那种。到他家去,请他给我做预测。
        那个老先生,真的很了不起。他对《周易》六十四卦,掌握得非常娴熟。我报出我的出生年月日以后,他就记到纸上,一步步地给我推算。
        说我六岁父亲应该去世,问我是不是这样。我回答是。六岁丧父,这是命中注定的,人家算出来了。后来他就算哪一年怎么样,哪一年怎么样,能考上大学,将来会在工作上取得多大的成绩,甚至能做
多大的官,都推算了。通过这几十年,在仁炟出家以前,这些推算基本都应验了。
他是一年一年地推算。这一年怎样,那一年怎样。后来这位老先生讲到仁炟51岁就不讲了。仁炟就问他:“51岁以后怎么样啊?”问了两三次,他才说话:“你不用问了,到时候就知道了。”所以对仁
炟个人来讲,51岁以后,就是个谜。
        正如他预测的一样,仁炟考上大学——天津轻工业学院。那个时候考大学,全国才招生15万人,不及现在山东省招收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一两千人中才取一个,录取率很低。不过,那时候
只要一考上大学,毕业了都是国家干部,包分配。不像现在,不包分配了。所以那时候考大学真的很难。
        仁炟读书成绩很好,每每全校、全地区获总分第一名。但是,因为出身成分高,没有资格报大学。校长因为我,特别去了教育局,为仁炟要了一个名额。并嘱咐仁炟,不要报考一类大学,报考二类大学
录取的机会比较大。虽然仁炟理想的大学是北京大学,但因为出身成分高,连报都没敢报。
        仁炟考上了大学——天津轻工业学院,学的是食品生物化学专业。天津轻工业学院,是轻工业部办的学校。大学毕业以后,虽然也经历了种种的磨难,但是总的来讲还是算不错,应该说在自己的学科研
究领域登上了一个小山头。
        1995年,国家人事部,国家科委,命名我为中国豆制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也就是说我在豆制品研究方面,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51岁以后会怎么样,对仁炟来讲是个谜。因此仁炟从1972年到1992年学佛以前,二十年的时间,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周易》,八卦、六十四卦,还有风水,阴宅、阳宅,以及手相、面相等,什么书仁炟
都看,只要能搜罗到的书都看,都学。
        仁炟首先用《周易》来推导预测仁炟51岁以后是什么样子。这一推导明白了,原来仁炟的寿命是52岁。我1942年生人,到1993年虚52岁,秋冬之际,是我生命结束的时候。
        这种预测并不神秘,《周易》八卦推导,有一整套严密的逻辑推理。通达《周易》的推算方法,事情的预测是很准确的。所以1993年的春天,仁炟就写好了遗嘱,安排后事。
        1993年农历十月二十,阳历十二月三号,星期四,那天夜里果然出事了。那时候仁炟在河北张家口做一个技术合作项目,住在一个粮食宾馆,316房间。白天上班,晚上就读佛书。仁炟1992年开始学佛,
已经皈依佛门了。
        到了1993年农历的十月二十,夜里,像做梦一样被吓醒了,就觉得门外有个很恐怖的东西。
        就这时,透过门进来一个“黑鬼”。门关着,没有打开,直接透过门进来了。全身黑不溜秋,头尖尖的,下面粗上面细,就像香港电影《新白娘子传奇》里的“黑无常”。
        不过,进来的这个黑无常不是戴着尖尖的帽子,它长得就是那个样子,头尖尖。当时仁炟还不知道它是黑无常。
        黑无常一来到床前,仁炟的大灵——神识——从仁炟的头顶就出来了,落到地上。大灵跟仁炟一模一样,跟着黑无常就往外走,门没开也没关,直接就穿过门出去了,从楼道上往楼梯口走。仁炟住在楼
的最东面,楼梯在楼的中间位置。
        炟的神识跟黑无常快走到楼梯口时,仁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就喊:“你这个黑鬼,你把我的大灵领走了,我是佛门弟子,将来我命终是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你不能领我走。”
        就念“阿弥陀佛”,念了三四声“阿弥陀佛”,仁炟的神识就回来了,回到仁炟住的那个房间。
        的写字台上,放着佛像和经书。仁炟的神识,站在写字台前,站在佛像前。那个黑无常就站在仁炟的神识旁边,人家公事公办啊。黑无常对我应该还算比较客气,没有让仁炟扛枷戴锁。但是有股无
形的力量让我跟他往外走。
        念了几声“阿弥陀佛”,仁炟的神识回来了,黑无常也回来了,还站在我的旁边。
        仁炟每天念诵《金刚经》,《金刚经》前面奉请八金刚,第一位就是青除灾金刚。我就念“南无青除灾金刚”。因为仁炟很清醒,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神识走了,这个人还能活吗?
        几声“南无青除灾金刚”,青除灾金刚就在我的床边出现了,像四大天王一样,长得非常高大魁梧,只是手里没有武器。青除灾金刚出现以后,仁炟的神识回到仁炟的头前来,神识没有归体。黑无
常站在仁炟和青除灾金刚中间的床脚。
        仁炟的神识不回体,仁炟就念“南无地藏王菩萨”。仁炟十斋日念诵《地藏菩萨本愿经》。
        利天法会上,释迦牟尼佛嘱咐地藏王菩萨:“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咐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就是说,在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弥勒菩萨成佛以前,在这个漫长的时期,
由地藏王菩萨代理佛度化众生。地藏王菩萨位置很高的,不要以为他是一位普通的菩萨,他早就位居佛位,以菩萨身度化众生。
        仁炟就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念了三四声地藏王菩萨圣号,地藏王菩萨就在房间的写字台上,亦是仁炟简单设置的供桌上出现了,现金身,放金光。
        王菩萨一现金身放金光,仁炟的神识归体了,黑无常也消失不见了。仁炟的意识非常清楚,仁炟下床,到供桌上拿108颗的佛珠。拿着佛珠之后重新躺下吉祥卧。
        从1992年皈依佛门以后就是吉祥卧睡觉——右侧卧,右手托腮,左手搭胯。躺下之后,仁炟就拿着佛珠念地藏王菩萨圣号。仁炟看看表,12点40分。
        十月二十,12点40分的时候,外面的月光很亮,已经月到中天。我那个是东方表,双狮东方表,它本身带夜光。
        是“314”房,还在打麻将。墙壁不隔音,他们打完一圈牌洗牌,稀里哗啦稀里哗啦,洗牌的声音听得很清楚。仁炟给他们数时间,4到6分钟稀里哗啦洗一圈牌。说明仁炟那个时候意识非常清醒,不
是在梦中,不是梦境。就这样念着地藏王菩萨圣号逐渐睡着了。


未完,下期继续学习。

《古今持诵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

持诵《大悲咒》可往生净土
        一则有关结合持咒与净土信仰的故事。张抗是宋代的一位读书人,他曾在佛前立誓要诵四十万遍的《大悲咒》,以求能往生净土。当他六十岁时,虽然有病在身,却仍一心念佛。他将家人召集到床
前,对他们说:“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下,阿弥陀佛正坐在莲台上,我的孙子文儿(三岁时去世)正跪在黄金地上顶礼弥陀。”说完即在念佛声中往生。
大悲水可治病
        关于大悲水治病的故事。门下员外郎吴宏之妻吴氏,虔信观音而且经常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她在一间清净的小室中备有几只装水的瓶子,且手持杨枝念诵《大悲咒》,她看到观音放光至瓶中,那些
经常生病的人喝这些加持过的水就痊愈了。这些大悲水可以保存很久都不坏,冬天时甚至不会结冰,人们因此都称她为“观音院君”。她的两个婢女修持净土法门,其中一个特别精进,有时一整个月都不吃任何东西,每天只喝一杯大悲水。
持诵《大悲咒》可驱逐鬼神
        时,因持诵《大悲咒》而有不可思议的感应,也出现在短篇故事集中,《广异记》中有五个关于观音的故事,其中一个提到《大悲咒》的利益。杜德桥将其摘录于下,因为其中的主角并非僧人,这
可见当时的老百姓也了解咒的威力且知道如何持诵:
        平时念诵千手千眼观音真言,这给予他力量袪除疟鬼。有次当他作客远行时,他妹妹却生病死了,之后又活了过来,她解释说是有人在墓中折磨她,后来认出她是李昕的妹妹,便因为惧怕他的报复
,所以在李回来之前就释放了她。(Dudbridge1995:182)
        典中有记载,以咒的力量驱逐鬼神是持咒的许多利益之一。事实上,如下面的故事所示,在宋代,关于咒的奇闻轶事大部分是着重于它驱邪的威力。不只平民大众知晓如何持咒,其中有些人也会培
养让水变为治病万灵丹的特异功能,像之前所提到的神智和尚一样。除了第一则是关于唐代一位僧人的故事之外,其余的故事都发生在宋代。
持诵《大悲咒》可治病
        和尚是湖南长沙人,俗姓吴。他出身军旅且喜好打猎,有天他抓到一只白龟,将它烹煮而食。突然之间,沸水喷洒而出,溅了他一身,他的眉毛、胡须、手指与脚趾全部掉落,陷入极大的痛苦,几
乎濒临死亡,他无法持续工作,变成了一个流浪的乞丐。当他在安南乞讨时,一位僧人看见他,起了怜悯之心,对他说:“你应该忏悔,并持诵我将教给你的《大悲咒》,假如你勤于念诵的话,你将会有好的报偿。”于是他听从僧人的劝告,一心诵念《大悲咒》,他的伤势就渐渐痊愈了,手指也再长回来,最后他剃除须发而出家。(《观世音菩萨灵感录》卷一,页11)
念佛持咒 坐化往生
        。江苏松江人,嫁给本郡的杨拂斋。年三十二岁,开始吃素念佛,并虔诚持念大悲神咒,希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每天早晨起来,必先盥洗,然后焚香、念佛一千声、持大悲咒二十一遍。功课作完之
后才开始整理家事,如是不变而过了数十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西元一七七○)夏天,患轻微的疾病。至六月八日,仍如平常一般地课诵,持咒约十几分钟之后,家人感觉到持咒的声音好像渐渐跑出门外,近前仔细一看,徐氏已经面带微笑坐化往生了。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天,经过了三天,仍然面貌如生。焚化衣衫的时候,火焰变成五彩色的莲华,看见的人都赞叹称异。


【正觉亮点】

第一篇:清凉茶会 宁静美好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I1MTg5Nw==&mid=201442051&idx=2&sn=06d7913c3f7ef47cbaee9811e9e504f7&scene=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d
第二篇   禅借茶道显 茶倚禅生香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I1MTg5Nw==&mid=201445219&idx=3&sn=31b09e3c31464638ae8aa657083f2012#rd
第三篇  【茶师悟语】把喜悦供养给台下的每一个观众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I1MTg5Nw==&mid=201424395&idx=2&sn=a5f6398eb330acf733922b7ecb84f700#rd


* 下期预告 *:

2014年12月19日(周五)晚上7:00-9:00,由吉安、吉津、妙觉、赵玉燕、妙玉、吉红、吉静等主持。
主题学习栏目学习: 1、宣化上人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
                                      2、《佛经故事》来自网络
                                      3、《古今持诵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


【回向文】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共修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公能行上人,愿师公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父仁炟法师,愿师父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博山正觉寺,愿寺院早日顺利圆满建成,发扬光大佛教,利益无边众生,培育造就僧才!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给所有参加沙龙共修的同修们,愿业障消除,心想事成,福慧双增,早证菩提!

 

                                (2014年12月12日)

 

 

 

分享按钮
正觉网     中国贸易报 佛教文化     华人佛教—凤凰 网     大渡网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备案号:鲁ICP备18032971号    公安备案号:37030402000864号    电话:0533-4205918 传真:0533-420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