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期:《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茶如其人》20150306
2022-08-18 13-02-31 来源: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 点击:次
【沙龙编排】
1、19:00—19:10(10分钟) 【正觉快讯】----主持人:妙翠
2、19:10—19:49(39分钟) 宣化上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15)----主持人:吉红
19:49 —19:52(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3、19:52—20:20(28分钟) 《佛经故事》(115)----主持人:吉安
20:20—20:23(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4、20:23—20:30(7分钟) 法师开示:仁炟法师讲解的《茶如其人》----主持人:妙觉
20:30—20:35(5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5、20:35—20:46(11分钟)《古今持诵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19)——主持人:吉津
20:46—20:49(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6、20:49—21:00(11分钟)亮点《2015年春季佛商禅修班招生公告》等两篇----主持人:妙玉
【正觉快讯】
1、博山正觉寺乙未年新春茶会圆满 /fileroot/fjxw/8860.html
2、大年初五,博山正觉寺举办供佛斋天法会 /fileroot/fjxw/8862.html
3、禅修茶道简介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I1MTg5Nw==&mid=203152351&idx=1&sn=86ccfacd4d26f11256df616ea83945ae#rd
4、【禅修茶道】2015年第四期禅修茶道初级讲习班开始报名啦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I1MTg5Nw==&mid=203143484&idx=1&sn=fe1815249a6330db924ad1c6ad2bef1f#rd
5、感恩回馈社会 博山正觉寺新春“四助”温暖行 /fileroot/fjxw/8851.html
6、【正觉福田】山东省博山正觉寺十八罗汉欢喜等待您随喜贴金 http://www.zhengjuefutian.org/?mod=goods&do=display&id=3740
7、【正觉福田】随喜万佛大雄宝殿三尊主佛贴金http://www.zhengjuefutian.org/?mod=goods&do=display&id=3782
8、【正觉福田】欢迎乐助博山正觉大讲堂建设 http://www.zhengjuefutian.org/?mod=goods&do=display&id=3941
9、万佛大雄宝殿金刚瓦急需护持 /fileroot/fjxw/8861.html
10、博山正觉寺 乐施大雄宝殿金刚瓦一平方 荫及子孙 富贵绵长http://www.zhengjuefutian.org/?mod=goods&do=display&id=3927
【主题学习】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一九八三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
不过世界是一个万苦交煎的世界,也是万恶充满的世界,所以在《弥陀经》上,才给它起个名字叫“五浊恶世”。这五浊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叫五浊恶世。
怎么叫劫浊呢?就是这个时代很不清净的,是一个染污的时代。这时间既然是染污了,那么空间也跟着就染污了,所以现在这空气染污了;空气一染污,我们每一个有血有气的众生,也都跟着染污了。因为我们每一个有血有气的众生,都要呼吸空气;空气既然染污了,所以你再讲卫生的人,也没有法子收拾干净了。这空气不容易收拾干净,所以现在到处这个空气里头,都充满一种毒气,充满一种死气,所谓死气沉沉。没有哪一个地方是一个安乐土,到处都是暴力、恐怖、杀人、放火、强抢、偷盗,充满了这种气氛,就是因为这种毒素,把人都毒得发狂了。就有一些个没有发狂的,也没有什么快乐,在这个世界天天都是醉生梦死,不知道在做什么呢!
见浊,因为这个空气也染污了,时间也染污了,于是乎我们所见的、所闻的,也都是不干净的东西。所见的这一些个杀人、放火、强抢、偷盗、吸毒、贩毒、赌博,这一些个又什么黄色电影,这种种的东西,都是在这儿染我们这个见,把我们这个见弄得分不清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因为分不清的关系,于是乎就同流合污,也就合而流了,随着这种恶劣的行为转了。
转了之后,怎么样啊?就有了烦恼了,烦恼浊就生出来了。这样不如意,那样不遂心,那样不顺利,所遭所遇的环境,令我们生种种的烦恼。譬如本来想赌钱去,因为合而流了,看人家赌钱有的赢得很多钱,发财了;可是输得很多钱那个人,他就没看见,他不记得有的输的比那个赢的更多。到赌博场,都是输的多,赢的少,可是他就看见那个赢的了,看不见那个输的,这就叫随这个境界转了。随这个境界转,于是乎他又去赌钱去了,一赌怎么样啊?他就掉下去了,越赌就越输,越输就越赌,总想赢回来,可是总也赢不回来了,这烦恼了!倾家荡产,烦恼生出来了,这是一个赌钱。
再拿做生意来讲,看人家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做得一本万利,喔!我也去做去。一做,怎么样啊?他只看见那个赚钱的,没有看见那个亏本的,没有看见那个赔钱的生意,于是乎他就做生意了。做生意就赔钱了,这一赔钱,就骂老天爷了:“你这个该死的天主,真混账!人家做生意都赚钱,怎么我做生意,你不保护着我?你是万能的,为什么你不教我赚钱?”把天主也骂了,迁怒到天主身上了,这烦恼浊就生出了。这一生烦恼,不管你是天主、地主、是人主,我都要怨了!这时候就怨天尤人。你看!一样地做生意,看着人家赚钱,自己不赚钱,就生了烦恼了。可是啊!越生烦恼就搞得自己这个命运越蹭蹬了,越不顺利了。
这个命,“啊!这是我的命不好!”命运不好了。那么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有了烦恼浊,然后就骂天主,天主也不出声;骂地主,地主也在那儿忍耐着;骂人主,也听不见,于是乎就迁怒到众生的身上了,就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对,东邻西里都有了麻烦了,这众生浊就生出来了。这众生浊,你和谁都没有缘了,和谁都弄得有一种染污了,邋邋遢遢的,于是乎这命运也就不会好了,命浊随着就来了。
这是按着世间法,来讲这个五浊恶世,这五浊令我们人种种麻烦来了。总起来是五浊,要是详细说,那每一浊里又有无量浊,说不完那么多。所以因为这个,释迦牟尼佛就看见娑婆世界众生这么苦,这么颠颠倒倒、烦烦恼恼、争争吵吵、坏坏好好,于是乎他觉得真没有意思。真没意思就想要出去散散步,到郊区去走一走,因为他生在皇帝家里头,在皇宫里头总也不到外边去。这一天,他就要到郊外去游一游。
到郊外去游嘛,教他的随从同他一齐出去,想要到东门外边去看一看。可是走到东门那儿,他就看见一个奇怪的事情。什么奇怪的事情呢?看见那儿有一个妇女在生小孩子,那小孩子就在那儿吵吵,一出生就说:“苦啊!苦啊!苦啊!苦啊!苦啊!”
释迦牟尼佛说:“怎么这样的呢?这怎么回事?”
随从就说:“啊!这是生小孩子呢!”
那个大人就流血,小孩子就在那儿哭。他一看,扫兴了,“啊!真没有意思!”于是乎就回去了。那么到东门外边的这个旅行就结束了。回来了又想:“东门有这小孩子哭,明天到南门去看看。”
第二天,于是乎又到南门去看。出南门,看见一个老年人在那儿,鸡皮鹤发,行步龙钟。在那个地方走路颤颤危危的,那么哆哩哆嗦的,牙也掉了,耳朵也聋了,眼睛也花了,那种苦不可言的样子。
他一看,就问随从说:“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他怎么变得这个样子?”因为他在皇宫里没有见过这个。
这随从说:“这个人是老了,因为年纪太大了,所以这个身体不帮他忙了,眼睛也罢工了,耳朵也罢工了,这个鼻子也罢工了;舌头虽然没罢工,但是吃什么东西,因为没有牙了,它也没有味道了,嚼不碎了。那么这个身体每一个部门,每一个department都罢工了,都在那儿停止工作了!于是乎他就苦得这个样子,手也不会拿东西了,脚也迈不动步了,行步龙钟的,头发也白了。啊!腰也弯弯了。”
释迦牟尼佛说:“噢!这是真太苦了!”于是乎他到南门外边去走一走,大约没有到达那个打球的地方,就不到南门去了。他本来想去看打球,看这个人间那儿有练武术的,或者去参观参观,结果都不去了,就回来了。
回来后,第三天,说到西门去看看,东门有这么个生小孩子的,南门有老的,到西门看看!于是乎到了西门,在西门外边一看,看见一个病房,大约是个疗养院,参观疗养院去了。参观疗养院,看见人都在这医院里躺着,哼哼叽叽的,这个说:“哎呀!好痛啊!”那个说:“哎呀!我真是受不了了!”那个说:“啊!怎么办哪?我死了都比这么好啊!”啊!个个都是哼哼,在那个地方呻吟不已。那么很多病人在医院里头,所以才参观医院,也觉得很扫兴的,就又回来了!
回来啦,觉得北门没有去过,到北门去看看。于是乎就到北门去游玩,到北门一看,吓!看见殡仪馆、棺材铺,他问:“这棺材是干什么的?”
说:“这装死人的。”
又到那个殡仪馆一看,那个地方又有很多人都躺在那儿,也不喘气了,也不睁眼睛了,都死了!于是乎他更扫兴了,说:“这做人有什么意思?人生都有生老病死苦,这怎么办呢?”
在这时候,就有一个毗沙门来了。毗沙门就现出一个比丘相。那么来了,他说:“咦!这个是干什么的?”这个沙门就穿着出家人的衣服,搭着僧衣,在那儿走。
这个随从说:“哦!这个你问问他啦!”
他就问说:“你是干什么的啊?”
沙门说:“我啊,我是比丘。”
说:“你做比丘干什么啊?”
说:“比丘要了生死,要没有生老病死苦,想把这个生老病死苦停止了。”
他说:“这个不错的,能了生老病死苦,我也试试!”于是乎就决意自己要出家做比丘了。
那么因为这个,所以释迦牟尼佛舍弃国家,把这皇帝的位子都不做了,来出家修行。在雪山修行六年,每一天一麻一麦,在那儿修苦行,就想要成佛。他的目的就想要成佛,所以受人所不能受的,吃人所不能吃的,做人所不能做的,忍人所不能忍的,让人所不能让的。这个皇帝位置不容易舍,他也把它舍了;一麻一麦这种饥饿,吃了还是一样饥饿,他也能忍。所以能忍、能让,这是释迦牟尼佛成佛的基本条件。
我们各位想一想,我们哪一个是国王的太子?都不够资格。释迦牟尼佛以国王太子的尊贵,都要修行了,我们现在还有什么舍不得?放不下东,放不下西,放不下南,放不下北;等临死了,东西南北什么也拿不去。释迦牟尼佛能以把国也舍了,把这个城池──那个舍卫大城也舍了,把他太太也舍了,所谓国城妻子、身外之物都舍了,就到了雪山去修道。
那么最初有五个人跟着他,来照顾他。因为他是个太子,父亲就派两个心腹的人来照顾他,母亲也派三个心腹的人来照顾他,怕他有什么意外的时候,好知道。那么他修道呢,他愿意怎么修,就随他怎么修,不加阻止他用功,可是就防备有什么意外,也可以说是用五个护侍来护持他。
释迦牟尼佛到雪山,一天吃一麻一麦,其中就有两个受不了,吃不了这苦头就跑了,也不护了。另外三个是很诚心,跟着他受苦。可是怎么样啊?释迦牟尼佛当时瘦得骨瘦如柴,就是皮包骨的样子,也就是广东话说瘦得像一条藤那么个样子,像个竹竿子,可是还没有死。那么以后嘛,就有天女给他送牛奶粥了。天女一早起,看他苦得很厉害,用这牛奶煲的粥,煮的这个稀饭,来送给他。释迦牟尼佛大约一方面是要应这个天女的供,一方面也或者觉得饿得太厉害了,有这两种的原因,就把这个牛奶粥吃了。这一吃牛奶粥,怎么样啊?这三个愿意跟他受苦的护侍,一看:“噢!你这怎么能成佛啊?成佛要苦修,你这牛奶粥都喝,好啦!不管你了!”于是乎也都逃之夭夭了,跑了。
那么这五个人就跑到鹿野苑去,不照顾释迦牟尼佛了,不护持他了。你们各位想一想,以释迦牟尼佛这种的功德,都要遭遇这种的环境,人所不能受的,他要亲历其境,于是乎他自己又发了菩提心,发了愿了,更立这个坚固志了。以前大约他在雪山那儿打坐的时候,或者还经行经行,散散步,爬爬山,登高望远,有一点这个情形。现在他看这五个护侍都走了,就剩自己了,这若是一般人,或者会想:“我还是回皇宫去,做皇帝去好啰!还受这苦干什么?”
那么他不回去,于是乎就走到菩提树底下,就发愿了,说:“我这一回,我坐到这个地方,假如我不成佛,永远永远我都不站起来,我就在这儿坐着,坐死!”他发这个愿。发这个愿在那儿坐,一坐,坐了七七四十九天。我们坐了七个字(即三十五分钟),腿痛得:“哎呀!不行了,啊!痛死了!痛死了!”昨天有个人就这样。幸亏有一句话头说是:“就像死了似的!”但是他还是忍不住。那么坐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起于坐,当然也没有吃东西,也没有喝水啰!这可想而知了,那么连渴带饿,就是在那儿坐着。我们各位想一想,佛用功修道这种精神,我们是不是也能发这种的大菩提心?
有一天晚间,他就夜睹明星,晚间看这个星星,触类旁通,豁然开悟了!他彻底暸解这个宇宙的真理了,彻底暸解这个人生的问题了,所以就开悟成佛了!开悟成佛,他就三叹奇哉,他说:“奇哉奇哉!奇哉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堪作佛。”他说所有的众生,都有佛的性,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有佛的万德庄严,和佛是无二无别的。可是怎么样啊?“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啊!”为什么不成佛呢?就因为有这个妄想。我们不要学多了佛法,就学这一句已经够了!“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我们这个妄想,噢!忽然而天,忽然而地,想想南朝,想想北国,想想男朋友,想想女朋友,想想爸爸,想想妈妈,想想儿子,想想女儿,想想姊姊,想想妹妹,喔!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晚上睡觉还是不闲着,还在那儿作梦,都打妄想。作梦呢,又看见姊姊,又看见妹妹,又看见这个那个,那个这个,噢!不知多少,乱七八糟的,弄得自己糊里糊涂的,这怎么回事啊?都放不下这种执着。作梦是怎么样有的梦呢?就是执着。因为那个执着才作梦,你若没有执着,没有颠倒,就没有梦想了;你因为有颠倒,所以就有梦想。你想要远离颠倒梦想吗?就要破执着。执着没有了,就没有梦了。所以说至人无梦,至人就是那个没有妄想的人,也就是那个真人,也就是那个圣人,也就是那个和凡夫不同的活死人。
他没有这一切的执着,什么执着都没有了,什么妄想都除净了,就证得佛的果位。所以“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我们记得这一句呀,我们就要断除这个妄想执着,把这个妄想执着扫干净了,就远离颠倒梦想了,就得到究竟的涅槃。所以释迦牟尼佛这么样一叹,然后就看因缘,说:“我成佛了,我要先度哪一个众生呢?”于是乎他就观察因缘了。有的人说:“哦!佛也打了妄想了!他也想要度人呢,那不是妄想是什么呢?”你这是以凡夫测圣智,是错误了!佛并不是打妄想,佛就是用妙观察智来观察,哪一个众生应该先得度?哪一个众生机缘成熟了?他应该先度哪一个?
那么他用妙观察智一观察,看见那五比丘在鹿野苑的地方,都用功用得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用功用得就差一个火候就开悟了,只要他到那个地方说几句话,他们就会开悟了。甚至于不说话,见一见他们,他们也会开悟了!因为这五比丘原来是跟着释迦牟尼佛的,虽然说离开他了,但是受他的影响是很深的!都知道要求了生脱死,都不贪恋世间上的富贵荣华了。于是乎他们想自己去修行,去先成佛,或者他们自己在那个深潜意识里边,就想:“我们先修行开悟了,我们可以帮助太子也开悟。”或者有这么一个念头在里头,不过这在书本上没有记载的,这是我以我这个很愚笨的见解来测量。那么看释迦牟尼佛那么样辛苦在那儿修,他们也就着急了,说:“哎!我们和悉达太子在一起,我们也分了很多心,不容易用功,我们先去好好用用功,回来帮着太子好好用功修行。”可能是这样子。所以他们有这种的因,释迦牟尼佛先成佛了,然后就去度他们,因为他们想要帮助佛成佛,那么佛成佛了之后,也要帮助他们开悟,这也就是种因结果,如是因、如是果。
于是乎佛用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这四智来看因缘,看这个机缘。那么一看,在他成佛之后,憍陈如尊者应该先开悟。于是乎他就要实行他往昔所发的这个愿,要先度憍陈如。往昔发什么愿呢?因为憍陈如在往昔就是歌利王,那么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以前就是忍辱仙人。这个忍辱仙人在山里头修行,这歌利王就带着宫娥彩女到那个山里头去打猎。那么这宫娥彩女见到忍辱仙在那儿修忍辱行,也是这忍辱仙德行的感召,也是和这一些宫娥彩女大约都有很深的因缘,她们就想要亲近这个忍辱仙,那么就围绕着他。
歌利王去打猎,大约也没有打到多少野物,心里就很不高兴。收队回来一看,宫娥彩女都围着这么一个头发长长的,手指甲也长长的,胡子也长长的,这么一个没有见过的人。于是乎,他就生了一种妒忌心,就问他在这儿干什么,他回答说:“在这儿修忍辱的功夫。”
歌利王说:“你修什么忍辱功夫,现在你把我这一些宫娥彩女都给诱惑得围着你,这还得了?你一定不是一个好人!”于是乎嘛,就拿着宝剑把他手也给剁去了,脚也给剁去了,问他有没有嗔恨心?
那么这个忍辱仙说:“没有嗔恨心。”
歌利王说:“我不相信你,岂有此理,剁你的手脚,你还没有嗔恨心,世界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人,你是打大妄语。”于是乎就问他:“你有什么证明可以证明你没有嗔恨心?”
忍辱仙人说:“我要是没有嗔恨心,我这个手足,你虽然给我剁下,我还会长出来,还会恢复如初。如果我有嗔恨心,我这个手足就不会再长回来了。”
说完这个话嘛,这个手足果然又长出来了。这个歌利王一看,喔!这一定是妖怪,于是乎就要放火烧山。那么这时候,护法就震怒了,于是乎就下冰雹打这个歌利王。
这时候,这忍辱仙又生了慈悲心了,就说:“将来我若成佛的时候,我要先度这个割我手足的人。”发了这个愿,所以在今生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他就观察往昔和今生,这个前因后果的关系,应该先度憍陈如这五比丘。于是乎他就从菩提树底下站起来,走到鹿野苑去,找这五比丘去了!
释迦牟尼佛以妙观察智,来找这个应度的机,于是乎就到鹿野苑。所谓鹿野苑,就是当初有很多的鹿在那儿。在因地里头,释迦牟尼佛也曾经做过鹿王,来教化一切的鹿,现在成佛了,也教化人。那么到达鹿野苑那儿,找到这五个老修行,当时他们并不是比丘,是跟着释迦牟尼佛出家之后,才做比丘。找到这五个老修行了,他就先转四谛法轮。
四谛就是苦谛、集谛、道谛、灭谛,这是初转法轮,度五比丘,说四谛法。第一转,他说:“此是苦,是逼迫性。”他说这个苦,我们人生,这是苦。这苦有三苦,有八苦,又有无量诸苦。这种种的苦都是逼迫众生的身心,得不到安乐,得不到自在,都是在那儿喧宾夺主,把这个主人给撵走了,这客尘当家了,这是一种逼迫。
本期学习到这里,下期继续学习。
《佛经故事》
为得妙法能舍一切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为梵施国王,总喜将自己财富全部布施。有次他与美丽王妃及大太子一同前往岗萨地方后,发现一身相丑陋之食肉鬼正于面前虚空中跏趺而坐。食肉鬼见到梵施国王后便说道:“我过去曾于佛前闻受过佛法,你若愿意听闻,我可向你传授。”
梵施国王闻言喜不自胜,他急忙说:“大食肉鬼,你快快宣说,我极欲听闻。你需要何等赏赐,我均可满足。”食肉鬼于是列出条件:“我要你最珍爱之自身、妻子、儿子,将这三者全部给我后,我才可为你传法。”梵施国王不禁问道:“你要我们三人有何用途?”食肉鬼毫无愧色答道:“我要吃!将其食毕我才可说法。”
国王看看右边儿子、左边妻子,正欲下定决心之时,食肉鬼催促说:“快快给我,交与我后你即可听闻从轮回中获得救度之胜法。”食肉鬼此时已从国王表情中了知他欲舍弃身躯及妻儿之决心,于是他宣说道:“自他欲得乐,勿造诸恶业,凡愚乐不善,今生来世苦。”
国王听罢深感稀有,他想:为得此偈,即便将恒河沙数妻儿舍弃也难抵其值。想及此,他便从坐垫上起身,右手抓住儿子准备将其奉献。结果这食肉鬼现出原形,却原来为帝释天。帝释天对国王说:“你确实能厉行布施,善哉,善哉!我乃帝释天,你有何欲求请尽管明说。”
国王马上对他说:“请赐予我灭尽生老病死等痛苦之悉地。”“此愿恐我无法满足,”帝释天为难地回答:“唯有佛陀才有灭除一切痛苦之法门。除此之外,你还需何等赏赐,我定竭力供奉。”国王失望说道:“你既无法满足我真正需求,赐给我其他物品又有何益?你自己尚如象入泥淖般无力解脱。”
又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为妙色国王,统领整个世界,具大威势。他曾这样想过:我虽以种种珍宝、受用利益众生,但却未曾以佛法予众生真实利益,我现应寻觅佛法以度化众生。国王便下令:“整个赡部洲是否有能为我宣说佛法之人?若有之,我愿赐予他一切所需。”尽管如是下令,但却无人能为他宣讲佛法,国王内心十分痛苦。
毗沙门天王为观察他发心,就变现为一令人深觉恐怖之夜叉。他来到王宫门口问道:“欲听法者可向我讨教。”闻听此话,国王非常高兴,他急忙到夜叉前顶礼,又让他坐上高高法座,然后通知大臣、眷属等人全部集中,齐来听夜叉传法。夜叉则提要求说:“闻法怎能如此轻易,你欲听法尚需满足我所提条件:你若能将王妃及太子送与我为食,我才可为你宣说佛法。”
国王无有丝毫犹豫便将最宠爱之王妃及太子送与夜叉,夜叉当众将二人吞食。大臣们个个流泪劝阻国王,但他寻法之心又坚定又急切,任何人都无法劝阻。夜叉吃完人后就开始传法:“诸行皆无常,有生即痛苦,五蕴无相空,亦无我我所。”国王听罢深感满意,他对自己刚才布施之举未生任何后悔心。他又将所听佛偈记录抄下,于整个赡部洲众生前广为宣说,并令其皆学此法。
毗沙门天王此时则现出天身,他一边赞叹国王,一边又将王妃太子重新交与他,原来刚才残食仅为幻变而已。
《白莲花论 释迦牟尼佛广传》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寻法志坚,不惧万难
释迦牟尼佛为国王香朗嘎乐时,常欲听闻佛法。有次国王传令广宣道:“有谁能为我宣讲佛法,我甘愿将一切财物布施与他。”当时有一婆罗门名为累德切,他对国王说他掌握有佛法,但必待国王将自身钉入一千铁钉后才可宣说。国王不仅答应下来,还号召民众皆来观看。众人纷纷对其进行劝阻,但国王求法心切,根本就不听从。
香朗嘎乐国王要求累德切婆罗门首先为自己传法,然后再钉入钉子,婆罗门答应后便宣讲道:“诸行皆无常,有生即痛苦,诸法空无我,亦无我所有。”国王听后心满意足,随即便践行诺言,钉入一千铁钉。当此之时,众多小国之人与国王眷属皆哀哭倒地,天人也撒下花雨、失声痛哭。帝释天则来至国王前问道:“你苦行是为得帝释天还是转轮王果位?”
国王忍痛答言:“三界安乐我皆不欲取,所有功德只回向无上佛果。”帝释天面带怀疑之色:“我观你身体颤抖,面呈无法忍耐之色,你自己却说并不后悔所作所为,这话有谁能相信?”国王便发愿道:“若我确无后悔心,则愿我身不留下任何伤痕。”国王说完,身体即恢复如初,诸天人也心生欢喜。
久远之前,此世界有一梵天国王,他有一太子名为达玛嘎木,也即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太子整日四处寻法,但就是难闻正法法音,他为此很是苦恼、痛苦。帝释天为观察太子发心真伪,便以婆罗门形象来到王宫说他有佛法可以传授。太子立即请他传法,并答应说为听法甘愿舍弃一切。
帝释天则故意刁难说:“你需准备一十尺深坑,内里遍满大火烈焰,若你能跳入,我则可为你传法。”太子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并开始挖坑准备。梵天国王与王妃、众大臣、各大官员内心均痛彻心肺,他们纷纷要求王子万勿如此行事,并命令帝释天所化之婆罗门不得轻率妄动,若非要跳入火坑,他们皆愿以己身代太子跳入。
而婆罗门却软中带硬说道:“我根本不欲勉强太子,他如何行事全在他本人自己掌控。但要求佛法就必须按我要求去做,否则我绝不说法。”太子此刻已开始广诏天下,言七日后自己要为法殉身火坑,所有愿意观瞻之人均可前往亲睹。邻近小国民众听闻后全都赶来劝阻太子,祈请他切勿自丧身命。太子全部予以拒绝,并坚决说道:“在长期漂转轮回之过程中,虽我拥有无数身躯,但转生人、天众生中时,因贪欲无餍而深感痛苦;转生三恶趣时,更是感受难忍、难言之剧痛。如此折腾全为无意义损耗自身,皆非以佛法积聚微少善根。现如今我这肮脏、丑陋身躯要为行佛法而供养,为获无上菩提而发愿,你等千万勿造违缘。我乃为得佛果而舍身,等我成佛后,我即可对你等行法布施矣。”
因太子誓愿坚固,众眷属都已了知无遗,故而大家也就沉默不语。
太子随后立于火坑边对婆罗门说道:“大师,请先说法,我若现在丧身就再也无从听闻到佛法。”婆罗门于是就宣说一偈:“当修仁慈心,断除嗔恨心,大悲救众生,因爱而流泪。当修大喜心,自他平等心,以此菩提心,修持菩萨行。”太子听毕即欲以欢喜心跃入火坑。
帝释天现出身形,与梵天拉住太子手说道:“整个世界众生皆以你之恩德而快乐生活,若你跳入坑中,这些众生就会如死去父母之孤儿一般无依无靠,你为何还要将其舍弃而入火海?”
当他们如是劝阻之时,太子看着帝释天与自己眷属说道:“你们请勿为我发无上菩提心制造违缘。”
随着太子话音落地,大家便全都陷入沉默之中。此时大地开始震动,天人也泪雨倾盆,而烈焰熊熊之火坑刹那就变成鲜花池。太子端坐莲花之上,天人们兴高采烈降下花雨,一直没过太子双膝。
久远之前,有五百位仙人居住在印度鹿野苑,当时释迦牟尼佛即为仙人上师,名为俄巴拉。在一位婆罗门前为获佛法,他便按其要求自剥身皮以为纸、自抽骨骼以为笔,以此为代价听得一偈:“严守身戒律,不杀及盗淫,远离诸恶见,此乃菩萨行。”待俄巴拉于自己皮上记录下此偈后,他更要求整个赡部洲众生牢记并守持此偈。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色贤国王,如理如法主持国政,恒以广大布施满众生所愿。国王娶有一美丽非常之丽人王妃,又育有一端严善妙之美颜太子。当色贤国王急欲求得佛法时,却处处难觅正法踪影,人们都说只有如来出世方才有佛法宣流,现在既无佛陀存世,又哪里能听闻佛法?
国王便将珍贵金器置于胜幢顶上,然后发愿道:“有谁能为我宣说佛法,我便将此宝物赠与他。”结果竟无一人响应,国王不觉伤心万分。
帝释天为观察国王发心,就幻现成一面目丑陋之夜叉对他说:“我可为你说法。”国王自然喜不自胜,他答应夜叉可为他布施宝物。谁料夜叉却说:“我饥饿难忍,只想立即杀人食肉。”国王闻言心下暗想:我能遇到价值无法衡量之佛法实乃万幸,我一定要用血肉买下佛法。
美颜太子此刻请求能代父布施自身血肉,国王便顺从其意将可爱太子布施与夜叉,夜叉立即显示神变,当场就将太子生吞。为求得佛法,国王心中未生丝毫不悦感。
夜叉吃完太子又对国王说:“我尚未饱。”结果此次丽人王妃又请求代国王布施自身血肉。随顺王妃请求,国王便将宠爱妃子交与夜叉吞食。待夜叉又与此前一样吃下王妃后,他还说自己尚未食饱,国王不禁问道:“我妻子、小儿都已被你生吞,你还欲食何物?”夜叉答道:“只有将你吃掉,我才会腹饱心足。”国王立刻答应,只是又提一要求说:“若我舍身就无法听法,故而你应先传法,我随后就舍身。”夜叉这才说:“爱中生忧患,爱中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国王听罢心满意足对夜叉说:“我现在可舍身矣。”
帝释天已清楚了知国王求法之心坚固不可动摇,于是便现出天身,左手牵着美颜、右手带着丽人,将二人又交与国王且连声赞叹。国王则对帝释天感恩戴德道:“帝释天王,我求法愿望已经圆满,我从内心对你感恩不尽。”
又久远之前,有一梵施国王,如理如法主持国事。某位菩萨当时入于殊胜王妃胎中,结果王妃怀孕后极欲求得善法,她便将渴求佛法心态告知国王。国王就找来看相者占卜原因,看相者回答说:“此乃王妃胎中胎儿所致。”
国王立即悬赏十万两黄金四处寻求善法,但却处处碰壁,无法觅得佛法踪迹。而太子恰在此时降生,于是众人便将此位庄严太子称为寻善说。寻善说长大成人后一直勤于寻找善法,奈何始终都无法如愿以偿。后来梵施国王圆寂,他便接替父王主持国政,又继续要求诸大臣寻觅善说。
寻善说依然用十万两黄金在赡部洲广泛搜寻,但自始至终都不闻正法名称。正当国王伤心欲绝之时,帝释天知道此讯息后,为观察他发心真实与否,就变现为极不庄严之夜叉现身寻善说面前说道:“行持善妙法,断除诸恶行,行法在此世,来世得安乐。”
国王听后非常高兴,他向夜叉请求说:“如此秘密难闻之法语请再次宣说,我等乐闻。”夜叉却说道:“你若能按我要求去做,我即可为你重宣此偈。”国王便问他:“你有何要求?”夜叉命令道:“你应于七日中焚烧檀木,然后跳入此火坑,那时我才可二度传法。”国王听罢,满心欢喜应承下来。
七日过后,为闻善说,国王欲入火坑,并派人广宣,言所有欲看精彩瞬间者均可前往观瞻。结果成千上万众生应召而来,他们看到菩萨如此殊胜发心后都深觉稀有。此刻夜叉则腾身虚空高声说道:“大国王,请履行誓言。”
国王将王位传与大太子,然后又在大臣及民众前忏悔自己所行不妥之事以安慰诸人。最后他行至坑边说道:“我今于此恐怖火海前,为佛法愿不顾一切舍身而入。以我福德力,愿我入坑后,此火海能立即变为莲花池。”国王言毕举身入坑。结果火坑即刻遍满莲花。
帝释天眼见国王如此稀有难见之行为后,马上现出天身并将偈颂再次宣说一遍:“行持善妙法,断除诸恶行,行法在此世,来世得安乐。”国王不仅亲守此偈,还将之写于金纸上,并在整个赡部洲广泛弘扬。
当时之寻善说即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又曾为寻法童子,每当听闻善法便会缮写并受持,闻法后又继续前往大小城市寻找佛法。
童子某次于一崖窠内遇一人,此人对他说:“我可为你传授内含佛号之法语。”寻法闻听后当然高兴异常,但那人又说:“你若不行供养,我肯定不会为你宣说。”
童子急忙将昂贵衣物及珍宝全部奉献与他,那人又继而提出更苛刻要求:“你若能从崖窠上跃下,我才肯为你传法。”童子依然答应下来,在听闻含有佛号之法语后,他纵身从崖窠上跳下,同时又宣说愿自己身躯不受伤害之谛实语。四天王闻听后适时出现,并在半空中将他接住,还连连赞叹他所具功德。
《白莲花论 释迦牟尼佛广传》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法师开示】
《茶如其人》
(根据仁炟法师的开示录音整理)
(编者按:在观看禅修茶道学员的展演后,仁炟法师一一指出大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不会背诵《百句三字经》,不懂得禅修与茶道的要领,充其量是个茶艺师、技师,茶道谈不上,茶道师也不合格。
做事要动脑子,把每道工序做好。演练之前做好准备工作,检查一下,打火机有没有气,酒精灯里有没有酒精,茶具齐不齐,怎样能更顺畅,怎么把工作做得好,怎么让禅修茶道的演练更整齐划一。做事是要用头脑的。
认真体悟,放下逻辑思惟、放下杂念,跟随音乐,听着禅茶诗,自然地做动作,行云流水一样。“青峰脚下水是水,白云顶上山是山。”就这么优美。
随文入观、随文观修。比如“举杯对月邀仙子”,不单单邀请的是嫦娥仙子,而是在恭请、供养一切圣贤,大家要升起恭敬心。
只要大家愿意提升自己,愿意下苦功夫,禅修茶道大有可为,前程无量!
背下《百句三字经》和《十二首禅茶诗》是最基本的,才可以从心法上掌握禅修茶道,用心法指导禅修茶道,指导修行。禅修茶道初级讲习班的学员考核合格,才有资格继续中级讲习班的学习。心法和技法的融合,这是茶道师有别于茶艺师的最大区别。
茶如其人啊!都说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其实茶也是如其人的。这里头有很大的学问,有很多的文章。你心态好,很欢喜,泡出茶来就顺、就甘甜;心态不好,沮丧,泡出的茶就咽不下去,这是很自然的事。泡茶人的心态、状态都反应在茶中。学会品自己的茶,学习品大家的茶,让茶告诉你,自己的长处短板、别人的优点缺点;让茶告诉你,如何取长补短;让茶作为你修行的老师,这是非常善巧和奇妙的事情。
茶喝到嘴里不要急于咽下去。为什么品是三个口啊?上面一个口,底下两个口,三口才能品出味来。慢慢品,品茶的滋味。品茶品心,品心在哪里。
从参禅的角度来说,学习禅修茶道是培养大家的直觉思惟。咱们平常学的都是逻辑思惟,现在我们统统放下,世间的东西都放下。学习超脱、自然、不执着,人自然有灵动。灵动以后,泡出的茶就是活的、活生生的,品到嘴里,甘露一般,而且有厚度。
(按:每人一份玫瑰花茶,恭请仁炟法师指导大家泡茶。按照法师开示的方法,十分钟的时间,自己冲泡品味,品自己的茶。然后品邻桌的茶,以及向法师奉茶。非常有幸,仁炟法师亲自泡茶让学员品茶。
品到了法师的茶,不可思议的味道,也品到了自己的问题和答案,品到人与人的不同,品到自己定力不够,品出茶人后面的紧张;
七年的茶人品尝到七年来最美妙的味道,没法比,更无法超越。
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品,超越语言文字的体悟,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学员表示到2015年要更精进,争取学习中级班……)
本期学习结束,下期继续学习。
《古今持诵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
驱除附体
清朝有位姓俞单名叫做宗的,是上海市人,有一天,他的妻子忽然全身发寒颤,好像在病中妄说,我们婆媳两个人,在道途上经过此地来,很是饥饿难当,速急以养物来饷我们,喃喃不已自言自语。审查其声音,好像是无锡人,邀请邻近医生来诊视,诊断后说病人没有脉,这是不可以用药石来治疗的,他疑有魔鬼作祟,何不延请观音堂和尚来诵经解脱。他即往延请和尚来诵念心经及大悲咒金刚经,方将念过一遍,就听见病人谴责的说,我起初是不肯,你一定要来到这里,今天如何?全身像被飞刀刺的一般,痛得我实在无法忍受,快点逃去吧!媳妇好似唯唯答应,一会儿果然寂静不动,于是不再打寒颤,神形稍稍发呆,过了一夜可以起床,则病已痊愈了。(陈茹征质直谈)
诵念大悲咒逢凶化吉
清朝未年,珠宝商人崇德,平素虔诚敬拜观音菩萨,每天早晚诵念大悲咒,从不间断。 有一次到外地采购珠宝完毕,回返途中,误住黑店,店主是大盗,专干谋财害命的勾当。 店主得知他是珠宝商人,到了三更后,手持尖刀,上楼来到崇德房门口,正当准备动手的时候,楼下大门有人拍门,店主只得回到楼下开门,见来人高大,问他有何事,拍门的人说:“我叫豆输朋要找崇德。”店主回说:“崇德已经睡觉了,有事明天再来吧。”把豆输朋赶
走了后关上门,跑上楼,走到崇德的房门口,再准备动手的时候,大门外又有人来拍门,而且不停地猛拍大门,店主无奈,只得再跑到楼下开门,问来人现已“天将四更了,有何事?请留下姓名,明天再来吧!”那来人说:“我是来找崇德的,请你转告他,我叫阿逝孕来找他有要事。” 这样以来,店主跑上跑下,来来回回,再回到楼上的时候,已经晨曦微明,太阳快要出来了,崇德已经起床了,开门见店主走近他门口,忙与店主打招呼,店主连忙把尖刀收在背后,只好装得若无其事一样,告诉崇德,“客官,昨夜三更半夜,有二人来找你,搞得我没法入睡,所以一清早来找你,一位名叫豆输朋,一位名叫阿逝孕。我叫他们今天再找你。”崇德听完,非常喜悦,于是解释说是“我每天早晚诵念大悲咒,豆输朋、阿逝孕是咒中两位菩萨。”店主一听,惊慌失色,全身直冒冷汗,当啷一声,手一松脱,把原来藏在背后的尖刀掉落在地下,在此同时店主扑通一声跪在地下,忏悔地对崇德说“大善人,求您宽恕我吧,我昨夜三更后两次准备杀你,盗取珠宝,怎知菩萨显灵阻止我行凶,我今日才知道人生天地间真真实实有神明,明白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道理,从此以后再不敢谋财害命,改恶从善。” 崇德听后,也很感动,于是渡他拜观音菩萨,教他诵念大悲咒,去恶从善,步向康庄大道。
(《诵咒神奇感应录二》)
修《大悲咒》三年开悟
清朝有个和尚名叫树庵,江南地方的人,少年时候,粗野无识,尝居住在扬州禅寺内,因与饭头相争吵,出言无礼大骂,主持僧当大众喝止谴责他,并且对他说,如果今后你不速即改变态度,当揍你一顿把你赶出院,师愤恨不能安睡,想到如何报复主僧。 到了中夜,忽然自己悔过,想及洗雪耻辱的方法,惟有自己修持,力求学道方术,自愿设法,于是辗转终夜,天将明忽然悟道,我常听说,至诚护心持念大悲神咒者,无有不明澈法源,证得上果的,我虽然无知还能诵念,奈何无术以自修呢? 到了第二天,他去拜谒主僧陪礼道谢,自己陈说愿闭关三年,专心持念神咒,乞求假给一静室,并助其衣食费用。主僧甚喜,当即应允,师于是移居藏经阁,朝夕持诵不稍懈怠。胸前悬一木牌,上面写着“禁语”二字。凡有人登上藏经阁,想要和他讲话的,他即以手指牌示之。 如是者三年,乃出关,神色风采顿与前殊,抑抑自下,彬彬有礼,见者皆惊异敬重,常有人解析经籍疑义于侧师的,相与诘难甚苦,师一一答之各诵所论诸书,且诵且解娓娓不已孜孜不倦,客相赞骇然,无不佩服,乃知道师于内外方策九流百家,下至小说杂书,凡一切文字,不待过目无不能熟谙诵念,当时仪阮文达公退职家居,闻师名识与之谈论,师亦一一酬答不倦,文达公惊异赞叹。谓师所证道理,超然于人天之表率,非浅学的人所能测度的。
(王耕心树庵大师传)
感观音菩萨除宿疾
宋朝有位名叫遵式的禅师,是台州叶家子弟,他是母亲曾经很虔诚的祈祷观音所生的。学问高深,又能行苦,专心致志“安养”,时常功行“般舟三味”,以九十日为期,素行苦学,以致于呕血,常处在道场中,两脚皮破流血,师以死自誓,无所畏惧。 一日忽然如在梦中看见白衣观音,以手指其口,引出几条虫来,又于指端流出甘露,注于口中,颇觉身心清凉,他的宿疾因此而痊愈,愈后出忏,顶相高约寸馀,双手下垂过膝,声音如同洪钟,都与以前不同,大众皆赞叹钦仰,师曾经建造天竺寺殿宇僧房数百间,建立光明忏堂,每次架设一柱加盖一瓦,必定亲诵大悲咒七遍。三次经过寇贼灾难火都自己熄灭,此皆师之愿力坚固所致。著有“净土决疑行愿二门”及“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所以当时号称师为慈云忏主。(武林高僧传)
【正觉亮点】
1、2015年春季佛商禅修班招生公告/fileroot/sygg/8863.html
2、义工招募——2015年春季佛商禅修班/fileroot/sygg/8864.html
* 下期预告 *:
2015年3月13日(周五)晚上7:00-9:00,由吉安、吉津、妙觉、赵玉燕、妙玉、吉红、妙翠等主持。
主题学习栏目学习: 1、宣化上人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
2、《佛经故事》来自网络
3、《古今持诵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
【回向文】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共修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公能行上人,愿师公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父仁炟法师,愿师父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博山正觉寺,愿寺院早日顺利圆满建成,发扬光大佛教,利益无边众生,培育造就僧才!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给所有参加沙龙共修的同修们,愿业障消除,心想事成,福慧双增,早证菩提!
(2015年3月6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