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 ENGLISH
  • 首    页
  • 走进正觉
  • 新闻公告
  • 祖庭建设
  • 朝圣专栏
    • 朝礼九华
    • 朝礼五台
  • 佛教文化
  • 禅修茶道
  • 书画院

最新推荐

  • 山东省宗教事务条例
  • 《宗教事务条例》
  • 淄博市非遗保护中心领导实...
  • 博山正觉寺壬寅年结夏安居
  • 博山正觉寺新春助老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
  • 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
  • 禅茶音乐会chanchayinyuehui
  • 图说正觉tushuozhengjue
  • 公益慈善gongyicishan
  • 健康素食jiangkangsushi
  • 正觉文慧
  • 正觉快讯
  • 点滴学佛
  • 正觉沙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正觉文化 /正觉沙龙 /第11期: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2007年11月9日)

第11期: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2007年11月9日)

2011-11-15 21-01-11  来源:正觉网  作者:  点击:次

    第一部分: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
 
    第二部分:法师开示
 
    第一部分
 
       妙戒:我觉得一门深入就是按照师父定的法门与功课精进修行,广学多闻就是还要深入经藏,争取智慧如海。记得宣化上人开示过。有人坐禅时,得到四禅就以为证了四果了,出大妄语,最后堕地狱,并因此说佛骗了他。这是他没有佛学知识的结果,所以一定要听佛的话,深入经藏,得到如海智慧。净土也是一个法门,如果对应自己的根机,那一定要修的,免得断了自己的慧命。
 
       我没入佛门前,因为无事看了大藏经。所以入了佛门。也因为看了大藏经,知道了,入佛门是先找师父后入佛门。而且是要找一位具戒高行比丘僧作自己的师父才好。也因为看了大藏经,发了遇到一位具戒高行比丘僧为师的愿,才感得恩师梦中为我授记。我又能跟随师父,续自己的慧命。
 
       我认为不能说有了佛学基础再深入经藏!以前我是不信佛的。哲学课学得最好,对佛教持批判态度。正因为看了大藏经,才改了态度,虔心皈依佛门的。
       佛学的话很平实,只是因为是文言文的形式,所以会觉得难懂。开始看大藏经的时候,有时候有种看故事的感觉,因为佛在讲自己成佛的经历。说了很多故事。其实佛说的话,佛说的经历也是在讲戒律。是佛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大家如何持戒。深入经藏,只会让自己的道心更坚固。

     一门深入与广学多闻是不矛盾的。如果不一门深入,到处找门,那永远也开不了悟。但广学多闻,深入经藏会有助于自己一门深入的修行。
 
       我学佛是因了看了大藏经才发心的,从而没有想过法门的问题,关键是也不懂。后来在恩师座下皈依,生怕师父掉下我,就发个愿:生生世世步步紧随恩师,精进修行,早证菩提。后来师父总跟我讲妙融等师兄,恭敬师父出家前的座右铭等事情,多了,我就记不住了,就赖皮一点,就又发愿:师父干啥我干啥,师父上哪我上哪。今生就是师父建寺我建寺,师父弘法我弘法,师父到哪建寺我就跟到哪。这是俺的一门深入。

       师父开示说,要想得智慧,就要深入经藏,我就听话一点。有时间深入经藏。我觉得整部大藏经也是在讲戒律。佛让我们以戒为师,对师父自然要多亲近,多恭敬,自然我们也要多深入经藏。
 
       妙融:总是听到周围净土宗的师兄说念佛要一门深入,有的人一辈子一本经书一句佛号,并说这是一门深入。我初学佛时也是这么做的,曾发毒誓我这一生就只读诵《无量寿经》只诵一句阿弥陀佛,别的经典等我到极乐世界再学习,此生只是一门深入,到了极乐世界再广学多闻。我2003年和4位同修净土法门的师兄一同三步一叩朝拜九华山,坐飞机时,大家一起商量说:就是到了九华山也不诵地藏王菩萨圣号,也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从九华山山脚下三步一叩到山顶,用了12个小时,到终点时,我问道,你们念的是什么佛号?他们都说: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我们大家相视一笑。总是拿一句佛菩萨圣号反对来另一句圣号,拿一部经典去抵制另一部经典。脑筋总是不由自主地这样思考问题,要一门深入,广学多闻会样样都只懂毛皮。请各位师兄帮助我,何谓一门深入,何谓广学多闻?现在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现代学佛人中。
 
       有一个自称专修净土的精舍,有人送去结缘佛书,主持人拒不接受,理由是:非净土宗的书,不要!不予流通。流通佛书需要把关,以免外道混水摸鱼,是无可厚非的。又有一个精舍,人家送来净土宗十二祖彻悟禅师的《彻悟禅师语录》,也是遭到不准流通的命运。他们一看到“禅师”两字,便以为必定是禅宗的书,不知道彻悟禅师是净土宗祖师,不知道《彻悟禅师语录》,内容是非常精辟的修学净土的警句。他更不知道,历代有许多禅师,晚年都是归心净土的。净土宗十三位祖师中,就有好几位是禅师。东林寺十八高贤中,禅师也占不少。 甚至有些佛友们声称,不是净土的书不看,不是净土的讲经不听,甚至不是某某法师的书不看,不是某某法师的讲经不听,理由是怕夹杂,怕影响他们一门深入专修。
因为一门深入的问题导致了师父布置的功课,我也觉得学太多了夹杂了吧,总是患得患失。
  
       上期专题是《药师经》和药师法门,另一位师兄就说自己根器不行,诵《普门品》相应了,对观世音菩萨有信心了,就不想诵《药师经》了。很多师兄学佛多年,而读诵的经典却了了无几,问起都诵过什么经,也只是《金刚经》、《普门品》、《阿弥陀经》,问起佛教的内涵是什么,什么是佛教,何谓真空妙有、《华严经》、《圆觉经》、《楞严经》......就一概不知。或含糊了事,说以后有能力了再广学多闻。
 
       师父要求我,《圆觉经》至少要读诵5遍,又列出来10多部经典要我学习,我头就大了,读得太多了,心就更乱了,何时才能有定呢?我又不敢违背师父的规定,就先诵《圆觉经》。捧起《圆觉经》就不忍释手,太美了,太好了,字字醍醐呀!《金刚经》中我不明白的、糊涂的,居然在《圆觉经》中找到了答案。《楞严经》也是美不可言,经常在脑子钻的牛角尖,这里讲述得很清楚。读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打电话给师父,感谢师父让我诵《楞严经》。这些经典让我认识到佛法的圆融,消除了部分法执,得到一些自在,使我紧绷的心打开了,我对师父的开示也明白些了。

       如果我执着一门深入,抵制诵其他经典的话,或许一生也不会读诵这些经典,不知道我是一门深入,还是错解了一门深入的真正含义。

       妙湛:我们在三皈依的时候:归依法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的体会是要我们对修行要一门深入,而不是只读一部经典 我在初学佛时也是和妙融师兄的经历相似,生怕不专一。差点误了我的修行,后来才知道不深入经藏就不能明理,不能明理就不能正知正见的去修行。
 
       妙琅:我觉得一门深入就是打基础。断烦恼!我觉得广学多闻就是在有了基础的起点上深入经藏!
。
 
       小妙蕙:我觉得一门深入就是只学一门,广学多闻就是什么都学一学。 我觉得大家还是一门深入的好。
 
       妙妙:我觉得一门深入就是一门深入,广学多闻是边缘学科有所了解。
 
       圣军圣丽:末学拙见:过去法相宗专修法华。华严宗专修华严,是谓一门深入吧。那阅藏行脚参学叫广学多闻吧。

       圣春: 我以前不信佛的,自从见到师父我彻底信了。我认为学佛就象上学,可以分阶段。学佛,先要打基础,初学者,读《普门品》等。等学一段时间后,再增加其它的经。有些经每天都要读,有些经可分阶段读。这样,逐渐的增加佛学知识。一门深入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法门,广学多闻是要多读佛经。
 
       一门深入可促使我们多读佛经,广学多闻可促进我们精进修行。

       妙华: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只看了妙法莲华经的一部分,我都觉得收获不少,越是看越是兴奋不已。我看的是宣化上人的浅解,中间有许多深澳的专用词的解释,又祥细,又易懂,其中插了许多例子。真是让我得益不少。感谢师父让我看妙法莲华经。
  
       吉祥镜:我的理解一门深入就是在一个法门里专一深入的学习修证,才能得到真实受用,比如净土就是专心念佛,禅宗就是一心参究,这个应该占80%的精力,8万4千法门不可能都学尽,一法通百法;广学多闻则是在经教上多学,明教理,以求圆融,说的不对请师父指点!
  
       波罗蜜:末学以为某些经文、咒语长期不间断的持诵,其余时间一般阅读补充相应的一些经文等作为辅助功课。
 
       第二部分
 
       释仁炟法师:许多学佛的人把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对立起来,认为一门深入就不要广学多闻,广学多闻就不要一门深入,其时这是犯了一个逻辑学的错误,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的两个方面,也不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仁炟理解一门深入是修行的法门问题,门者,法门是也,一门深入是修行的法门问题,广学多闻是指诵经多少的问题。

       把一门深入与广学多闻对立起来互相争论实在是在那里浪费时间,根本就不是一个大概念。建议大家读一读《圆觉经》。佛在《圆觉经》中讲了二十五种修行法门,佛开示修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根器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法门修行,而不是规定每个人只能修行一个法门。

       弘一大师虽主张只念佛名,但是他并不排斥经论。当有人问他:“当代弘扬净土宗者,恒谓专持一句弥陀,不须复学经律论等,如是排斥教理,偏赞持名,岂非主张太过耶?”他回答说:“上根之人,虽有终身专持一句圣号者,而决不应排斥教理。若在常人,持名之外,须于经律论等随力兼学,岂可废弃。且如灵芝疏主,虽撰义疏盛赞持名,然其自行亦复深研律藏,旁通天台法相等,其明证矣。”这是说修习净土宗的人专念佛号之外,不可偏废经论,即持佛名念佛与学习经论是一体的。

       印光大师开示:“譬如契饭,须有菜蔬佐助。亦如身体,必用衣冠庄严。何于长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门深入,而尽废余门也。一门深入尽废余门,唯打七时方可。平时若非菩萨再来,断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则生厌故也。天之生物,必须晴雨调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实际。使常雨常睛,常寒常暑。则普天之下,了无一物矣。况吾侪心如猿猴,不以种种法对治。而欲彼安于一处,不妄奔驰者,甚难甚难。”就是说,只有打佛七的时候才可以这样,平时断断不可。”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曾对执一经一法者提出忠告:“修净土者,岂能执一经而废尽三藏十二部!”又说:“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大师认为:各宗各派,相通一理,不能互相排斥,“须广博周遍,方得融贯,不至偏执。”这与佛经教人“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相符。所以他老人家说:我一生勤勤恳恳念佛,亦极力劝人学教。大师提倡的是《华严经》,他说:“吾人真正善知识,《华严经》是也!”又说:一切经中,以《华严》为最究竟,无可驾其上者。驾净土于《华严》之上,只显其无知。对于过分强调一经,大师有这样的批评:不通教理而拒绝诸经,是护短!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则说:必须真解、圆解,然后将此圆解,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大师的要求是对佛法达到真解、圆解,才能称得上一个真正的念佛人。
弘一大师曾提倡,修净土者必须兼修地藏法门。又提倡:“一切初学佛人,应从《华严》入手。”是有深意在的。

     关于要否深入经藏的问题,仁炟前几年曾经见过一个道场的规章制度,他们规定除他们规定的几部经之外,其它的都不准带入道场。我感到非常惊讶,辟如《法华经》和《华严经》是经中之王,被他们拒绝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三藏十二部的总持,被他们拒绝了;《楞严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俗话说“破魔的楞严”,也被他们拒绝了;《地藏菩萨本愿经》能让人们明白因果报应的道理,也被他们拒之门外。这样的道场的还算是佛教道场吗?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如果用一部经可以取而代之的话,释迦牟尼是不是在做无用功?何苦讲那么多的经呢?如果一部经可以代替三藏十二部的经典,我们还要大藏经干什么?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太笨了?
 
       仁炟以为佛讲的经典都是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疾病的,给人们指出了去烦恼、出六道、了生死的道路和方法。佛经是智慧的结晶,鲁迅先生曾说过:“释迦牟尼佛真是大哲,我们生活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他早就给我们解答了。释迦牟尼佛真是大哲!”我们每天早晚课都有三皈依,其中有: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读佛经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明白入世与出世的道理。

       问:一门深入是指八万四千法门,只要是适合自已的,修一样通即皆通,是这样理解吗?

       仁炟法师开示:从修行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精进修行,不懈怠、持之以恒,便是一门深入。在经教方面,也要有所了解,如天台宗、唯识宗教理方面都是非常精通,净土宗以念佛为主,禅宗以打坐参禅为主,华严宗主要研究《华严经》,律宗重在学戒持戒。每个人的根器情况不同,修行的法门不可以一刀切,要从每个人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有正觉寺修持方法可供参考。

       问: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一门深入与广学多闻,就是选定了一个法门修行,然后再依广学多闻作为这一个法门修学的方法呢?

       仁炟法师开示:一门深入是精进修行、持之以恒。广学多闻就是多诵经典、智慧如海。我们提倡广学多闻,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通读大藏经,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多诵经,尽量多诵经,去除法执。当然一门深入也是必要的。我们主张去除法执,不要用一个法门反对另一个法门。每位修行者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法门之后,一门深入,勤奋修行,才可能成就。

分享按钮
正觉网     中国贸易报 佛教文化     华人佛教—凤凰 网     大渡网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备案号:鲁ICP备18032971号    公安备案号:37030402000864号    电话:0533-4205918 传真:0533-420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