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 ENGLISH
  • 首    页
  • 走进正觉
  • 新闻公告
  • 祖庭建设
  • 朝圣专栏
    • 朝礼九华
    • 朝礼五台
  • 佛教文化
  • 禅修茶道
  • 书画院

最新推荐

  • 山东省宗教事务条例
  • 《宗教事务条例》
  • 淄博市非遗保护中心领导实...
  • 博山正觉寺壬寅年结夏安居
  • 博山正觉寺新春助老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
  • 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
  • 禅茶音乐会chanchayinyuehui
  • 图说正觉tushuozhengjue
  • 公益慈善gongyicishan
  • 健康素食jiangkangsushi
  • 正觉文慧
  • 正觉快讯
  • 点滴学佛
  • 正觉沙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正觉文化 /正觉沙龙 /第294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仁炟法师开示《金刚经》之第五集《以身示教演布施》下(2014年2月28日)

第294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仁炟法师开示《金刚经》之第五集《以身示教演布施》下(2014年2月28日)

2014-03-03 09-03-46  来源: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  点击:次

【沙龙编排】

  1、19:00—19:10(10分钟) 【正觉快讯】----主持人:妙翠
  2、19:10—19:46(36分钟)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12)----主持人:吉红
       19:46—19:49(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3、19:49—20:14(25分钟) 《佛经故事》(75)----主持人:吉安
       20:14—20:17(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4、20:17—20:30(13分钟)  法师开示:仁炟法师讲解的《金刚经》之第五集《以身示教演布施》下----主持人:妙觉
       20:30—20:33(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5、20:33—20:47(14分钟)《修持大悲咒心得分享》(现代卷)来自网络(15)——主持人:吉津
       20:47—20:50(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6、20:50—21:00(10分钟)亮点《爱与自由的追寻》----主持人:妙玉

 

  A、21:00   下期预告、大众回向 ----(主持人:妙翠)
  B、21:05  【正觉快讯】(重发)----(主持人:赵玉燕)
  说明:“休息、分享” ----由【正觉沙龙】义工共同主持。


 【正觉快讯】

       1、《201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大悲咒甘露法会》公告/fileroot/sygg/8012.html
阿弥陀佛!
各位善信:
      为庆贺观世音菩萨圣诞,弘扬观世音菩萨大悲咒修持法门,应广大信众祈请,山东省博山正觉寺将于2014年3月13日至3月19日(农历二月十三至二月十九)举行大悲咒甘露法会。承观世音菩萨大悲
愿力与大威神力加持,令大众消除业障,身心安泰,福慧增长,早证菩提。并回向世界和平、国运昌隆,风调雨顺,社会和谐,人民安乐,六时吉祥。
      法会期间,大众每日精进持诵大悲咒,3月19日(农历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进行共修大悲咒圆满功德回向。
备注:
       1、发心参加本次大悲咒甘露法会的信众,请电话或短信报名,以便安排食宿(食宿免费)。
       2、若发心参加大悲咒甘露法会却不能亲临寺院的信众,可通过电话或者短信联系寺院进行报名登记,与共修法会同步在家持诵(须发愿每日不低于108遍大悲咒),亦可获得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并
在3月19日大回向时获同步加持。(大悲咒修持仪轨请参阅附录一)
       3、联系人:妙醒;联系电话:0533-4208918,13455361731。
       4、报名截止日期:2014年3月12日。
       5、到寺参考路线:
/fileroot/lxfs/4000.html
       淄博各区县到寺专线车:http://www.zhengjuesi.net/shownews.asp?news_id=912

       2、仁炟法师扬州参访高旻寺和鉴真图书馆/fileroot/fjxw/8011.html
2014年2月13日上午,仁炟法师来到扬州,参访禅宗丛林高旻寺。
       位于扬州市南郊的高旻寺,是国家重点保护寺院,在海内外享有盛誉。高旻寺始建于隋代,清初重建为行宫,清中叶臻于鼎盛。清初玉琳国师(通秀禅师)曾驻锡于此,被后人尊为师祖。高旻寺与
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并称禅宗四大丛林,又有“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之说,同为长江流域禅宗四大道场。
      ……
       仁炟法师此次参访,拜见了德高望重的高旻寺退居方丈上德下林老和尚与现任方丈文龙大和尚,并在监院照严法师陪同下参观高旻寺。先期到达高旻寺参加精进禅七的博山正觉寺僧值师印慧法师等
七位出家师,一同跟随仁炟法师在高旻寺巡礼参学。
       当日下午,仁炟法师来到扬州参访的第二站:鉴真图书馆。该图书馆位于扬州城区西北部,由星云大师发心、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捐资筹建。总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6千平方米左右,为仿唐风

格的大四合院结构,强调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和端庄朴素的建筑造型,“雄伟与谦虚兼顾,安众与化众并重”,禅意十足。目前馆内藏有许多珍贵书经,包括《四库全书》和20多种版本的《大藏经》等。
       仁炟法师一行受到鉴真图书馆副执行长慧得法师的热情接待,工作人员全面介绍了图书馆的各个区域并陪同参观。
 
        3、仁炟法师元宵节常州弘法
/fileroot/fjxw/8018.html
马年新春,博山正觉寺的弘法活动在常州拉开帷幕。 
       2014年2月14日,仁炟法师在常州举行佛学讲座和大悲咒甘露法会。印慧法师等七位正觉寺出家师参加完扬州高旻寺禅七,也来到现场,使整个法会更加盛大庄严。 
       上午的佛学讲座,仁炟法师为大家讲解了《科学佛学与幸福人生》。下午仁炟法师向大众介绍了大悲咒的功德利益、修持方法和大悲咒甘露法会的殊胜,并领众共修大悲咒,加持大悲水,为大众
结缘护身符、福袋、金刚砂等纪念品。
       是日虽逢农历正月十五,常州信众仍热情不减,座无虚席,大众在庄严和法喜中度过一个吉祥的元宵节。

    4、夫人生天 国王得道http://bbs.zhengjuesi.net/dispbbs.asp?boardid=8&Id=22610
诗曰:
      “得道升天赴约王,凡人皆苦命如霜;
       出家学佛灵山会,成就应真永不忙。”
  印度盘提国的国王——优达王。他在迦叶佛时曾经出家,修学佛法,后来又遇到释迦佛陀,因为宿世修行种植的福报,而转生得为人王。
  优达王的第一王妃,名叫月明夫人。她的才能品德都很好,国王特别爱敬她。有一天,月明夫人忽然现出衰相,是寿命将尽的一种现象;国王的心中非常忧戚。月明夫人问王说:“大王!你为何如此忧愁?
”
  优达王说:“你的寿命将终,我想到人生无常,生死恩爱别离的痛苦,不免忧闷烦恼。”
  月明回答国王说:“佛陀曾经说过:‘高者必坠,存者必灭,合必有离,生必有死。’这是一定的道理,死是每一个人所难免的事。人的身体,就像一座房屋,死就像搬家一样,这座房屋坏了,就搬到别家去
住,只要有资本,就可以住进好房屋。大王如果有慈悲的心想念我,就请大王放我出家修行,使我能早点得到准备搬家所需要的资本。”
  ……
  有一天,他入城乞食,乞得夙饭,他就拿回林中去食用。这时,有一位萍沙王出游,来到林中与王相见问讯说:“你本是大名鼎鼎的国王,如今出家当乞儿,乞讨别人吃剩的残物。我看你实在可怜!假如你罢
道还俗,我可以分一半国家给你统治,你想好吗?”
  比丘(优达王)说:“感谢大王的美意!我出家之后,心里没有任何挂碍,非常安乐。你为五欲所缠缚,如飞蛾投火,又好像蚕吐丝捆缚自身,死在乐处,没有援手,这样才是真正的可怜呀!”萍沙王闻已,即便
回去。
  说明:
  (一)本篇故事出于《杂宝藏经》中。
  (二)出家学佛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于解脱人生的生死等各种痛苦,了脱六道轮回,证得涅槃寂静安乐。
  (三)生天。生死尚未解脱,还在六道轮回之中。

        5、金毛狮王忍辱波罗蜜 http://bbs.zhengjuesi.net/dispbbs.asp?boardid=8&Id=22611
在波罗奈国的东南端有一座山明水秀,清静优美,鲜花树木一年四季竞相开放,闻名世界的名山。
  由于它环境犹如仙境,有许多修行人在山中修行。同时,一些瑞兽珍禽也栖息此中,与修道的仙人们相互往来,十分愉快地一起生活。大家便把这座山叫做「仙圣山」。
  在这些瑞兽珍禽中,有一只菩萨转世的狮子,它浑身长满金色亮丽的长毛,因此大家都叫它金毛狮王。金毛狮王力大无比,咆哮起来,更会把飞鸟从天上震落,不过它却十分仁慈,从不肯轻易伤害
别人,因此,深得动物们敬重,仙人也很喜欢他。
  一天,金毛狮王正在山中游玩,见到一位僧人坐在树下,定神静思,修心养性。金毛狮王就悄悄走到僧人旁边,静听僧人诵经念佛。这时,一个山外的猎户因追赶羚羊而来到此地。他看到此景感到
万分的惊奇:「咦?我从未见过狮子也信奉佛法。」
  ……
  国王又说:「处死猎人容易,但我事先答应了免除猎人的死罪,君无戏言,身为一国之君,我该怎么办呢?」
大臣们说:「大王开始并不知道猎人罪行之深重,再说,处死猎人也是替天行道,臣民们知道了,一定不会认为大王出尔反尔的。」
  国王听罢,立即下诏,把这个罪恶的猎人斩首示众了。
  随后,国王带着金毛狮王皮,亲自来到仙圣山,在猎人杀害金毛狮王的地方,建起了一座高大雄伟的舍利塔,然后把金毛狮王的皮和尸骸放在里面,以便让全国臣民们烧香供养,纪念这只伟大的狮
王。

     6、毁谤恶报 如影随形http://bbs.zhengjuesi.net/dispbbs.asp?boardid=8&Id=22612
诗曰:
      “妒妇奸谋子点头,堕烧煮狱苦千秋;
       馀生五百遭谣谤,实力现身业不休。”
  有一天,佛陀告诉众弟子说:“实力子比丘,因为他过去世曾经供养一位辟支佛,种此福因,所以他今生出生在富贵的家庭,生活受用均能得到安乐自在。他又能发心在我的教法中,出家学道,精
进行持,而证得阿罗汉道。他虽然是得到圣果的大阿罗汉,因为过去曾造作毁谤的恶业,成道之后,也照常遭受人家的恶言批评与毁谤。”
  佛陀又继续说明实力子比丘受人恶言毁谤的原因。佛陀说:
  过去世时,在一个村中,住有一户富豪人家,夫妇之间的感情都很亲厚,没有任何嫌怨,只是为了婚后没有生育而忧闷不乐而已!有一天,妻子向丈夫说:‘由于我不能生育,而使夫君没有后代,你
应该再娶一房,让她为你生生孩子。’丈夫回答说:‘从古以来,家有二妻,则易起纷争,很多家庭,都是因此而破裂,难以相安无事。’妻子又说:‘这些事情我都很了解,但是能够互相调和,相让
尊敬,就可平安无事,你说对吗?我的心中不会有任何挂碍的。’
    ……

  这篇因果业债,乃是实力子大阿罗汉,普为天下后母,以及无量无边的有情现身说法。妄语毁谤,或假见证的人,应该要多加注意,以此为戒。
  女人的嫉妒心最为严重,造恶业受苦报,都是由妒心而生的。佛经说:“十方世界有女人处,即有地狱。”好像地狱是专为妒心人所设立的。
  毁谤骂人,或播弄是非、批评人家,就是亏欠人家的业债,均有“种一得万”的苦报。即然谤人是自谤,何必借此重利,自寻苦报呢?

     7、宿业难消 罗汉遭灾 http://bbs.zhengjuesi.net/dispbbs.asp?boardid=8&Id=22613
诗曰:
      “离越前因谤圣贤,赔偿加罪八多千;
       恶心毒口招殃咎,莫在僧中结孽缘。
       苦报三涂难息灭,来生酬债利增填;
       如今证果阿罗汉,宿业还冤十二年。”
  从前北印度的罽宾国,有一位很有名的圣者,他的名字叫离越,从小就彻底看破人生无常,苦空无我,而出家学道,并长期住在深山中的岩洞里,精进修持苦行,不久即证得六神通自在的大阿罗汉
道。
  离越成道之后,还是继续住山修行。因此,很多远近爱好修道的人,都入山来拜他为师。他以神通观察弟子的根机,对症下药,数百名的弟子受到他的指导,都前后证得阿罗汉道。众弟子成道之后
,均到各地去弘法利生。到后来,只留老阿罗汉自己独居在山中修行。
   ……
  造口业毁谤出家人,一开口或一开笔诽谤僧尼,将来决定受无量剧苦。这种造一句口业,即能得到万倍痛苦的“高利贷”,我们千万不要亏欠人家这种帐。
  最容易犯过的就是口,口能造业如山大,愚痴凡夫的众生,却把严重的口业当作好玩。信佛学佛的人也会如此,岂非愚痴之极!
  造口业是十恶中最大的恶业,罪大恶极无过于此,很多佛经里均说口业罪报严重。曾对佛、法、僧三宝犯过口业的人,应速至心向三宝忏悔,否则后患业报受苦无穷。
       8、博山正觉寺 《大悲咒修持仪轨》愿我速会无为舍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5.w4002-222447935.21.uX5pYL&id=23404372195

       9、博山正觉寺 吉祥禄位单次大牌 佛光注照 吉星高照保安康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1.w4004-5504200768.11.9VpCCc&id=36801230099

      10、欢迎参加3月2日博山正觉寺共修http://bbs.zhengjuesi.net/dispbbs.asp?boardid=21&Id=22616
南无阿弥陀佛
各位同修:
       欢迎您乘坐专线车参加本周日(3月2日)的共修活动,福慧双增,吉祥如意,道业早成。本周共修活动内容安排如下:
       1、读诵《大乘经咒合刊》(内容包括《金刚经》《药师经》《普门品》《佛说阿弥陀佛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
       2、叩拜礼佛大忏悔文
       3、行禅
       4、学习般若船《金刚经》(仁炟法师)
       5、学习《学佛释疑》(仁炟法师)
       6、学习《金刚经浅释》(宣化上人)
       7、聆听佛菩萨圣号
       万人共种诸善因,万人皆得万人果。比如有三个人共同造一座塔,每个人都会得到造一座塔的功德。这就是共修的殊胜力量。参加共修的每个人都会得到整个共修的功德。更多的功德利益请参阅
仁炟法师开示的《在家诵经与共修有什么不同》
http://www.zhengjuesi.net/showjs.asp?js_id=445
      专线车乘坐时间、地点及联系电话请浏览网页
     
http://www.zhengjuesi.net/shownews.asp?news_id=912
      专线车共修微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e4079b0101qdvx.html


 【主题学习】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B12.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
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复次”:这是前边这个经文还没有说完,所以再继续来把它说一遍。“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随说是经”:这个经典,随时随地有人讲说这个经典,这叫“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乃至于没有能把这个全经都演说,因为,或者时间的关系,或者环境的关系,种种因缘而不能把这个全经讲完,就单单讲四句偈等,就好像前边所说的四句偈。那四句偈,一切有为法都像梦幻那样子。那也说--又有四句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幻。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也是四句。那么无论哪四句,你认为对你当前的人,来给他解说,是最应机,这就是对机之谈,对机说法。“当知此处”:你应该要知道,在你说四句偈这个地方。“一切世间”:这“一切”就是包括这个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儿仅仅说阿修罗和天人,没有说三恶道。因为三恶道,它不容易来供养三宝,所以,这个世间的人和天上的人。
  这世间有二种世间。甚么是二种世间呢?一种就是有情世间;一种就是器世间。有情世间就是我们所有一切的众生,凡有血气的,这都叫有情;没有气血的,那是无情。甚么叫器世间呢?器世间就
是,房廊屋舍、山河大地森罗万象,这都叫器世间。那么有情世间又叫正报;器世间又叫依报。正报,为甚么要有这个世间哪?就因为有这一切的有情。这世间,有这一切的有情,才能作一个世间;如
果没有有情的众生了,那世界也就没有了。器世间它是个无情的。那么无情的呢,为有情所依,所以叫依报。这个正报就是,正当来受果报的。我们人在这个世间都是受果报的,这世间。
  “天”就是天上的人;“人”就是人间的人。“阿修罗”:阿修罗,我们很多人都听过阿修罗这个名词了。我还记得去年暑假的时候,这个果璞告诉我说,她这个家里有一个阿修罗狗跑了。阿修罗
狗,还要用人来照顾它:这是一个阿修罗狗。那狗是阿修罗,人也有阿修罗的;人好打架,好战争,这都是阿修罗。天上也有阿修罗;天上阿修罗就欢喜和天兵天将去作战,打架。阿修罗他的这种的性格,就是好斗争,斗争坚固。那么,没有听过经的说,阿修罗?我还不知道是甚么意思。我现在告诉你,阿修罗,是梵语。这个中国话就叫无端正。英文呢,叫甚么?大约叫 ugly ,是甚么?我不知道
了。
  这个又叫无酒。他没有酒喝,一天到晚他想要喝酒。但是也不知道为甚么,卖酒的就不卖给他;不卖给他,所以他没有酒饮。钱是有,但是没有酒喝。人家一看,这阿修罗来了,喔!就不卖给他酒
。为甚么呢?怕他喝醉了就打人,所以就不卖给他酒,叫无酒。
  因为他有天福,没有天权。在天上,有天人的福报,没有天人的权利。所以又叫有天福,没有天德,没有天人的德行。这是阿修罗。阿修罗,怎么做的阿修罗?这个阿修罗呀,就是你欢喜报复。譬
如,人家骂你一句,你也想骂他两句;人家打你一拳,你要想打他两拳。总而言之,要加倍奉还。总而言之,你要自己占一点便宜,在斗争上,占一点便宜,这就快去做阿修罗了。可是,“皆应供养”
:你有人说这四句偈的时候,这个不单人间的人应该供养,就天上的人,也应该来供养这个说法的人。
  甚么叫供养呢?这供养,供佛有供佛的这种供养;供养法有供养法宝的供养;供养僧有供养僧宝的供养。供养佛用甚么呢?用香、花、灯,点灯,或者水果,或者,庄严佛前:这都叫供养。或者供
茶,供水,这都是供养佛。供养法呢?怎么供养呢?就要好好地保护这个法,看这个经典,不要马马虎虎的,不要看这个经典很随便的,甚么地方都放。放这个经典,你一定要放一个洁净处。你把它放的时候,要放得好好的,要放得规规矩矩的。不要这样放,怎么样放?放得这一本经呢,放到这个台上一半,后边还有一半这么低下去。据这个开佛眼的人看,你这样放这一部经不要紧,韦陀菩萨就要在这个地方,用他这个手来掫著这个经的;他不动弹的,韦陀菩萨。你要放到那个不干净的地方,就是不恭敬经典,这也不是供养。你放这个佛经,一定要比世间那个书籍高;世间书籍放在下边,佛的
经典放在上边,放比较高的地方,放到那个清洁的地方。爱惜这个经典犹如我们的生命一样,就像爱惜我们的生命一样,不要拿这个经典随便就把它撕下去一张,随便就把它用火烧了,不可以的! 
  你要烧这个经典,会怎么样子呢?来生愚痴,没有智慧。你烧经典,不要紧;你现在烧了,不晓得怎么样了?来生最笨最笨了!人家教你一遍也不记得,教两遍也不记得,就像那个周利盘陀伽似的
。可是周利盘陀伽,他虽然在以前壅塞经路,可是他以后,还种了很多善根,所以遇著释迦牟尼佛,证果成阿罗汉了。我们不知道甚么时候才可以见著佛?如果做这些毁坏经典的事情,愚痴,将来,那
后果是不可设想的!所以这供养法。
  供养僧呢?这供养僧人,在暹罗、缅甸,都是供养吃的东西。那个出家人,都是托钵乞食,到外边去化斋饭。每一家庭,都应该预备出来一碗饭、一碗菜,给这个僧人来乞食时,布施的。我们布施
给出家人,在佛国的地方是饮食,可是这有四事供养,四种。四种是甚么呢?第一饮食。第二衣服,出家人要穿衣服,要这个在家人来供养。卧具,卧具就是 sleeping bag 。汤药,就是指一种药品;这种药品供养给出家人,防备他有的时候有病,随时就可以吃一点这个药,就没有病了。这叫四事供养。那么这供养,要在家人来供养,出家人是受供养的;受供养的,在吃饭的时候,所以就有三念五
观。出家人受供养的时候应该有三念五观。
  甚么叫三念呢?易果容前天,他向我请问这个三念五观的道理。我已经给他略略地讲一讲。那么现在,再给大家讲一讲。三念,无论出家人、在家人吃东西的时候,应该作有这三种的念:第一是我
要没开始吃饭以前呢,要喝汤的。喝汤,要喝三调羹。这三调羹,第一调羹,这要说:愿断一切恶。这叫发愿,把一切的恶事都断了它,甚么恶念也不起;不单做去,就连这个恶念也要断了它。这是第一个愿。第二呢,是愿修一切善。愿意、发愿做一切的好事;不是发这个愿就算完了,要真去做去。我真要断一切恶,我真要修一切善。第三、愿度一切众生,皆成佛道。我把一切众生,都度他都成佛
。这第三愿。喝一调羹这个汤的时候,发一个愿;喝两调羹,发两个愿;喝三调羹的时候,发三个愿。这是第三愿。
  那在吃东西的时候,不是一边吃,一边看看,哦!你吃这个甚么菜啊?我看看我这碗里有没有你吃的东西,各处去 … 。那人家观世音,你去观饮食。观世音菩萨;你是观饮食“菩萨”。看看所有
人的这个饮食,你是观饮食“菩萨”。这观饮食“菩萨”,不是说,哦!你没有,我把我有的给你一点。他看,我自己有没有你吃的东西?是不是你吃得比我吃得好一点哪?不是要 … 尽生的一种贪心。要怎么样子呢?有五种观想。这五种的观想,第一的是记功多少,量彼来处。你要算计算计;算计甚么呢?这个要用多少功、多少功夫?那个农人种田,种子种到地下,生出来,又用种种的人工来栽
培,灌溉,它才成熟;成熟,才能把这个米收回来,再用机器把它碾成米,你说费多少功夫?“量彼来处”:你量一量,它那个来的时候,很不容易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忖,就是思量,就是思忖一下。这个思忖,想一想,我自己的德行是全哪?是缺?我有没有修行?有没有道德?如果我没有修行,受人这供养,应该生惭愧心:赶快要
修行,要用功修道,了生脱死,这要生惭愧心。要是全呢?说,哦!我是大德高僧,我也最有道德。这个世界上,大约就我是第一个有道德的高僧了,不要紧吧?也不是。我应该更加努力,我受这供养
之后,我更加努力,还要向前精进。我证初果,我就求证二果;证二果,我就求证三果;证三果,我就求证四果:那么总要往上去增进。这是全缺应供,我应该做。
  第三、要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要防备这个心,离开过错。我要吃得不要太饱了。吃得祗要够了就可以了,不要再贪多。病从口入!你要一贪多,怎么样呢?这个东西再好吃,吃多了就会泻肚了;
把肚就吃坏、胃口吃坏了,它自己就又泻肚了。这是为甚么泻肚子呢?就因为有贪心,吃得太多了。那个肚里头没有地方存了,所以,就要搬--香港那个徙置区,就要徙置了,要搬家了,所以就屙肚
了。屙肚,懂不懂?哎!那么就贪等为宗,不要贪多。
第四、要观想正事良药,为疗行枯。这个吃的东西,就是一种良药;我吃它就令这个身体,不会枯槁,不会干。
第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我为甚么要吃这个东西呢?就因为我要修成道业,将来成佛,所以受这供养。这是,我们出家人有供养的时候,也不要生一种骄傲的心;没有人供养,也不要生一种贪心。
就是,我前几天讲过,就是饿死也应该修行。我修行,为修行而饿死,这是最大的一种光荣,最有价值的一种牺牲!牺牲,所以,不要怕饿死。
  “如佛塔庙。”那么在有人说四句偈这个地方,都像佛塔庙;这个地方,都应该供养的。“如佛塔庙”:就好像有佛,有塔,有庙,这么样供养。“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何况,更有人,他
能完全受持这个《金刚经》,又能读,又能诵。甚么叫“读”呢?对本曰读,对著这个本子念经,这叫读;不要这个本子,这叫诵。不要照著本子来念经,这叫诵,诵经。“须菩提”:须菩提啊,“当知是人”:你应该知道这个人;哪一个人?就是说四句偈,为他人说法这个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他所成就的最高尚、最第一,也最少有的这种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假设这个《金刚经》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这个地方,就是佛的法身、舍利存在的地方。这一部经就是佛的法身,也就是佛的舍利。“若尊重弟子”:所以说,一切的人见著这一部经,都要好像弟子恭敬师父那么
样恭敬。
       那么这个做弟子的都要恭敬师父;恭敬师父,也要恭敬这个经。恭敬这个经,也就像恭敬师父这样恭敬;恭敬师父,也就像恭敬这个经这样。经就是师父;师父就是经。你不要把经,和师父分开。为甚
么呢?你所明白这个法是从师父这儿来的;师父的法也就是在这个经上来的。这是一的,三而一,一而三。你不要打错了算盘,说,哦!这一部经就是我的师父了,我不要那个师父了。那你不要那个师父,这个师父也没有了。

  B13.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在前边这一段文说,凡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当到这个时候,须菩提又向释迦牟尼佛说了,说:“世尊。”须菩提说呀,这一部《金刚经》,它的功德是这样的多,乃至于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演说,就是解说,或者自己受持读诵,这功德,比以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那个功德还大。既然有这么多的功德,那么这个经应该叫甚么名字呢?所以他说,“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呢?这一部经应该叫甚么名字呢?“我等云何奉持”:他说,我们这一些个阿罗汉、声闻缘觉和未来的一切众生,应该怎么样来顶戴奉持这一部经呢?我们怎么样来修呢?“佛告须菩提”:这个空生,他这样请问这个经的名字,所以佛就告诉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佛告诉空生,说,这一部经,它的名字;你问它的名字吗?它的名字就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这“金刚”,甚么叫“金刚”呢?这个金刚具足坚、明、利三个意思。在前边讲题目的时候已经讲过,不过还有新来听经的人没有听过;听“金刚”这个名字就不明白,所以现在再把它讲一讲。本
来我想,再找一个人替我代讲,我又怕找不出来,所以还是自己讲一讲。坚、明、利,这三个意思。
  怎么叫坚呢?坚就是坚固;坚固不为一切所坏。甚么也不能破坏它,这叫坚固;而能坏一切,它能把一切都破坏了。说,这个金刚有甚么用呢?能破坏一切,把我一切都给我破坏了,那我一切都没
有了?你所以不成佛就因为你有一切;你要没有一切就可以成佛了。你这一切就是你的执著,就是你的放不下。你这一切是从甚么地方来的?是从有相那儿来的。有相,就是有形有相的;有形有相的都会变灭的。那么无形无相,它是不会变灭的。因为它无相,所以你不能把这无相给坏了。无相也就是无念;这个无念就是万法的本体。这一切法的本体就是无念。你要能到无念这种程度上,那就返本还
原了。所以金刚,它这个坚固就是能破你这个有念,而不能破这个无念。这个无念也就是这个坚固;坚固能破一切有相、有为、有漏的法,能破坏天魔外道这种的神通。
  天魔外道,为甚么能破他们的神通呢?就因为他们有相。他没有到无念的这个境界上;要到这个无念的境界上,他也就不是天魔外道了。就因为他都是有所念,有形有相,做有漏的法,种有漏的因
。那么这种有漏法和有漏的因,用这个金刚就可以给他破坏了,这是坚。
  这明:明,就是光明。这个光明有甚么用处呢?光明能破一切的黑闇。有光明就没有黑闇;你要有黑闇,就没有光明。你要光明充满了,黑闇就消灭了。所以金刚具足那个光明,光明之体,所以,
把这一切黑闇都给摧毁了。
  利:这个利,就是锋利。锋利就是像那个刀似的。这个刀要是利,就是斩甚么就断了,一斩就斩断了;要不锋利,斩一下也不断,斩一下也不断,这叫钝,而不叫利了。这个利,就是这个刀非常锋
利。金刚的用就和这个刀锋利一样,能摧邪显正,把这一切天魔外道,这种的邪知邪见都给斩断了。斩断邪知邪见,斩断我们人的一切烦恼无明,可以斩断。所以,这金刚的体是坚固的,金刚的相是光
明的,金刚的用是锋利的。所以以金刚来作比喻这个金刚法。金刚作比喻是般若波罗蜜这个法,所以这一部经就叫法喻为名。以这个法喻作这一部经的名字。
       “般若”:般若有三种;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这三种。文字般若就是所有的一切经典、所有一切的文字,这是文字的智能。你由文字的智能要起观照的智慧。观照,观就是观察;照就是
照了,照明。你先由文字般若而生起观照的般若,由观照的般若,而到达实相的般若这种程度上。甚么叫实相般若?这实相是无相,实相者无相也;可是无所不相也,无相无不相。这个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这三种,分而言之,是三种般若;合而言之就是一种般若。这个般若也就是一个代表的名词。代表名词,它的本体也是当体即空,当体即假,当体即中。你不要执著它,这是空;你也不要执著这个空,这是假;在这个空、假里边,你都无所著住了,这就是个中道。那么又者,这个般若,因为有多含的意思,所以没有翻译,还保留这个般若的名字。

       本期学习到这里,下期继续学习。

《佛经故事》

    劝请诸佛初发心(接上期)


       等十方无量菩萨全部集中后,释迦牟尼佛随即显示神变,所有集中于娑婆世界之众生,每一身体都幻变成一由旬大,且遍满整个空间、大地。但此等众生除见释迦牟尼佛以外,所有一切均未看见,
互相之间亦不曾目睹对方,唯见虚空无边,眼前之一切山河大地尽皆隐匿。
  此时释迦牟尼佛入遍虚空净法等持,月亮花等各种供品皆经过释迦牟尼佛毛孔进入体内,娑婆世界所属所有众生均目睹此事,无量众生都远离心与心所,对应色法之分别念亦全部消失,众生全都专
心致志用心专注于如来。众人就如亲见极乐花园一般,眼见如此众多之宝树,缤纷多彩之鲜花、琳琅满目之绫罗绸缎,再加妙衣、宝伞、胜幢、飞幡、臂饰、珍珠饰等等严饰花园之物,这些众生皆欲前
往观瞻、赏玩。
  所有娑婆世界中众生,除地狱、阎罗世界(饿鬼)、旁生、无色界众生外,此时全体进入如来毛孔中。释迦牟尼佛则收回幻化并且出定,众生相互之间已能目睹,于是便互相说道:“释迦世尊现在
何方?”弥勒菩萨应声答道:“诸位有情,我等众生皆已进入如来体内,你们想必应已了知。”诸众生此时都看见身体内外,且全都现量见到一一众生在佛陀体内集中之过程。他们于是想到:“我们从何而入?何人吸纳我等?”弥勒菩萨便对在场所有眷属进一步解释道:“你们实应谛听,此乃如来不可思议幻化所变现。为利益众生,佛陀为我等宣说佛法而显示神变,你们皆应如理思维此理。”在场
眷属听罢纷纷恭敬合掌。
  释迦牟尼佛趁此机会向他们宣说能永远维持安乐之法门,同时讲了诸如:从轮回淤泥中获解脱、趋入八菩提支、行持一切智智、圆满如来自然本智、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等发心之十种回向、诸法
无我、心性无生灭等种种法门。如来体内恒河沙数众生皆因之而获无上不退转菩提果位,无数菩萨同时也获得总持、安忍等功德。
  当众生从如来毛孔中出来后,大家均感稀有难得,于是便恭敬顶礼如来足下。他们为欲观察了知如来妙音坛城、身量具体之状况,就各自回到十方如来刹土中。至东方刹土中之菩萨虽已越过东方无
数刹土,但释迦如来之声音一直回荡耳边,世尊言语之含义、音声历历在耳,如同近在目前。而如来身体亦无有增减,身躯遍满整个空间,诸菩萨、声闻又亲睹世尊一毛孔中都有无量菩萨声闻自在出入
。与之相同,如来遍身所有毛孔中均有无数菩萨、声闻进进出出。
  与东方诸菩萨耳闻目睹相同,南方及其他各方刹土中之菩萨也如是现量见闻所有进入如来体内众生皆从毛孔中出,此等菩萨便于如来前顶礼,又用种种语言、文字作各种赞叹,并坐于如来前。欲界
、色界天人降下充满妙香与鲜花之雨,弹拨出动听美妙音声乐器,同时亦以宝伞、飞幡等物作为供品。
  有一大菩萨名无畏正度在释迦牟尼佛前恭敬合掌后说道:“这部广说如来授记之经典当以何命名?”释迦世尊即告诉他道:“此经名为《如来趋入等持法门经》,也可称作《众多如来经》、《众多
聚汇经》、《菩萨得授记经》,或《无畏得度经》、《大悲妙法白莲经》等。”
  无畏正度菩萨又问道:“如有善男子善女人守持、念诵,甚至仅为人宣说一偈,此等善行有何福德?”释迦牟尼佛便回答说:“此经功德前已叙说,今再略宣。任何人听闻、读诵、守持、为别人宣
说一偈,或于未来末法五百年时缮写、守持,所获功德不可思议,诸大菩萨十大劫中以六度万行所积福德亦不能与之相比。皆因此经能令许多众生心得以清净;能遣除天人、魔众、梵天、沙门、婆罗门、夜叉、龙、寻香、鸠槃荼、饿鬼等众生之嗔心与争斗,并能破除众生、疾病及一切灾荒。依靠此经能使众生获得快乐;得无疾、无畏与安闲;且能断灭众生烦恼;增长众生善根;使他们皆得以摆脱三恶趣苦,从三恶趣中得究竟解脱,明了三乘道;并获总持、等持法忍,利益一切众生;能使众生未来安住于金刚座、降伏死魔、现证菩提、广转法轮;能令远离圣者七财众生得三十七道品;能令争斗眷
属趋入无畏城市等等。以如此多之利益,我宣说如是法门。”
  释迦牟尼佛言毕即暗自思忖:我把此等法门交付与谁?末法五百年时,谁能护持此法?此法实在胜妙无比,但谁能无有厌烦地于行持非法与破戒众比丘耳边宣说此法?谁能于贪执非法、被世间妙欲
捆缚而随其轮转、已趋入邪道、尚未成熟等众生前,以无有厌倦心之态度宣讲此法?
  正在思虑之时,在场眷属均已了知释迦牟尼佛之意趣,他们看见弥勒菩萨正带一夜叉仙人名福德王者前往释迦世尊前。释迦牟尼佛告诉夜叉仙人道:“大仙人,你应守持此法门。末法五百年时,你
应把此法于具不退转善根菩萨耳边传授,你应令他们发不退转菩提心。”
  夜叉仙人请求道:“世尊,我定当依教奉行,以我前世发愿力,过八十四劫后,我以夜叉仙人形象行无上菩提道。此时,我必使无量众生修四梵住,令他们获不退转果位。末法五百年时,我定会令
众生守持此法门,任何众生只要守持一个偈子以上,我则定当使他们心相续得以成熟。”
  以上所述皆为《大悲妙法白莲经》中所讲述的释迦世尊授记经过,仅以简单语句概括。我等众生皆应凭此忆念世尊功德、恩德,并应生起坚定不移信心。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以大悲心如是成为五浊
兴盛众生怙主而成佛。如《宝积经?弥勒请问品》云:“佛言:阿难,弥勒大菩萨行菩萨道时,便发心摄受具微薄贪嗔痴习气众生,并欲度化喜行十善之众生。他所发誓愿为:‘于此刹土中成佛实乃善妙
!’未来当众生贪、嗔、痴等烦恼较微弱,且行十善道时,以他发愿力,弥勒菩萨会现前无上圆满正等觉果位。
  阿难,我过去行菩萨道时就发愿欲于五浊兴盛世界中,当众生贪嗔痴心较粗大、三毒烦恼猛厉、贪执非法、贪心尤为炽盛、守持邪法、不孝父母、不悌兄长、夫妻不和、亲友反目、不满圣者、对上
师阿阇黎不恭、损恼自他、身形龌龊、野蛮愚蠢时示现成佛。‘如能在此等恶性众生中成佛实为胜妙’,此乃我当时所发大愿。
  如此世间也被我选中,我仍以大悲心住持刹土,以大悲心在这些众生所居之城镇市邑、村落王宫中宣讲佛法。于此过程中,我恒遭诋毁,常有人以难登大雅之堂之恶语诟骂。阿难,有人说我持断见
;有人说我持常见;有人又说我沉溺众多眷属中。当我前往在家人中去时,有人心怀不满地向我投掷泥土;有人施我以有毒之食;有人欲用火焚烧我……即便后来我已成佛,仍有众生谓我与女人行不净
行,妄图以美女为工具毁谤我。阿难,我依然以大悲心发愿,愿在大悲心所摄下,面对如此之众生仍照讲佛法。
  阿难闻言请求道:世尊以大悲心调化此类众生的确难能可贵,肩负任谁也无法挑起之重担真乃辛苦劳累。”
《白莲花论 释迦牟尼佛广传》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外遇就是一只扣着的碗
  外遇就是一只扣着的碗! 安徒生童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萧条的夜晚,一对老年夫妇在他们贫寒的小茅屋里说,遵守上帝的戒律不去犯罪,那是富人们的事情。谁还会在吃饱穿暖的时候还去做
那些上帝不允许的事情呢?上帝听到了他们的抱怨,于是派一个天使把他们接到一个富丽堂皇的房子,房子外面有美丽的花园,里面有温暖的壁炉,点缀着银质餐具的餐桌。天使告诉他们,主人要你们
在这里尽管住下去。你们不必再担忧衣食。只是 ---- , 天使指着餐桌上一只很普通的扣着放的陶瓷碗,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打开这只碗,否则,主人会赶你们出去,回到你们原来的茅屋。
  那一对夫妇喜笑颜开,天下竟然有这等好事。既然有吃有喝,还住在宫殿一样的房子里,傻瓜才在乎一只碗呢。那对夫妇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每天吃喝玩乐,并不在意那只碗。可是任何幸福到最
后都会平淡的。夫妇熟悉了房子的每一个角落,熟悉了花园里四季的变化。总之,熟悉这一切到了不用掐指算就知道明天的几点钟他们在干什么的地步。唯独,那只并不起眼的碗,他们没有去碰过。和刚开始不一样的是,他们开始好奇,开始猜测,那个碗里究竟有什么呢?终于有一天,那个老头大喊,不行,再不打开这只碗,我就要疯了!上帝既然给了我们这么多,还在乎一只破碗吗?!于是他打开了那只碗 ----- 然而,碗里面空空如也。什么稀罕物件都没有。这时,天使又出现了,对他们说,你们有了曾经渴望的荣华富贵,却还是不能放下一只普通的碗。可见贪婪和贫富是没有关系的。回到
你们自己的家,去赎自己的罪吧!
  看到那么多朋友在经受着和外遇有关的痛苦,禁不住想借这个故事谈一谈。外遇就是那只扣着的碗,人在担忧衣食住行的时候,一般不会去想到它。可是当有了安稳的生活,所谓饱暖思淫欲,看着
这只扣着的碗,还是不禁想要打开吧。结果是非但什么也得不到,还可能惹来一身麻烦。虽然外遇在上帝面前是被判了罪的,作为世俗中人该怎么看?我是想说,既然外遇是人性贪婪的一种表现,也许
每个人都有打开那只扣着的碗的欲望。当你了解了它只是人性的一个弱点,也许你会知道该如何去对待。
  如果你是犯了罪的那个人,应该知道被打开的碗是空的。你的猎奇心被满足了,可是换来的是深深的失望,和平静心境的失去。当你开始感到痛苦,那就是上帝的惩罚降临了。只是,自己的罪过就
自己背着吧。不要为了释放自己的失望和罪恶感就对伴侣一吐为快。你不应该让一个无辜的人和你一起承担自己犯下的罪过。不然,你就打开了另一只扣着的碗。这个惩罚也许会导致对方离开你。以后岁月里好好爱对方,把一生最好的东西给对方,这就是最好的赎罪了。这个罪过有多深?和你们夫妻相爱得一样深。只是再深,它终究只是一个人性弱点的体现罢了。人的一生都是在和自己的弱点做斗
争,不是每一次都能够胜利,不是吗?
       如果你是被伤害的那一个,不幸还发现了事实,首先千万不要伤害自己。不要认为自己没有魅力了,人老珠黄了。一对正享受荣华富贵的老头老太太都会对满桌的银器视而不见,而心里独独放不下一只
普通的碗,更何况正值壮年的顽童?这个问题和性别年龄以及你在婚姻中的表现没有必然的关系。只是一个俗人,忽略了身边该珍惜的东西,打开了一只扣着的碗。如果你可以这样想,也许心里会宽容得多,也好过得多。原谅还是不原谅对方,还是在于你自己的选择,别人不可以强求。既然原谅,就把惩罚的权柄仍然交给上帝,仍然用你善良的心把生活继续下去。如果不原谅,也不要再用对方的过错来伤害自己,不要在脑子总是存着背叛,抛弃等等好沉重的字眼。也不要做偷偷地查对方的手机啦,上网聊天记录啦,破译对方信箱密码啦之类的事情。否则,你也打开了一只扣着的碗。如果,我是说如果,对方曾经偷偷打开过扣着的碗,然后就悔悟了,也许,你不知道这些事情会更好一些。而且,如果对方已经悔悟了,你却又因发现这个事实而选择放弃,也许是放弃了可以挽回的幸福。

【法师开示】

      本期师父开示栏学习仁炟法师讲解的《金刚经》之第五集《以身示教演布施》下。

《修持大悲咒心得分享》——来自网络

连续脑出血重症脑软化治愈奇迹
白云

  民国五十六年八月十九日我带次女碧霞赴台北实践家专报到顺便探亲,处理要事,预定至九月五日才能折返台东,不料在九月一日晚,十二点半突接电报,告以“父病危速回”,阅后魂飞魄散,甚至呼吸也觉得困难,后来躺在床上一直默念“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并求观音菩萨保佑我父,到了凌晨二点又接到第二次电报,这时我已经没有勇气再来看了,还是弟弟先拆开来看,然后告诉我说:“姊姊放心啦,已较好点了。”真谢谢灵感的观音菩萨。这时我女儿也说:“妈,我始终没睡,一直默念观音菩萨。”到了第二天晚上八点左右又接到一封限时信,方知我父患的是脑溢血症,断了右脑的一大条脑筋。
  原想早几日回台东,由于一些琐事未办妥,因此延至九月五日才乘八点半对号快车南下,到达台东已是晚上八点左右,一抵家门,即奔往父房,看到他老人家病得如此严重,直令我悲痛万分。六、
七日还是昏迷不醒,每天请医生打两次针,至八日偶而清醒,在床上翻来覆去,显得更痛苦。九、十两日仍不省人事,医生说可能又脑出血了,这天连小便也不排泄,肚子胀得很厉害,至晚上还不能排泄,医生便给他通小便,并发现他右脚踝的关节上生了一疮,虽然立即为之敷药,但是隔了一日疮口更扩大好几倍,又肿又烂流著血水,而且大小便仍不能排泄,这时我们著急万分,可是没有其他办法,只有一心一意祈求佛菩萨保佑。这时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有一种专治脑溢血的特效注射液,一瓶三百八十元,即请医生打了两针,但是仍不能清醒,因此不得不另请别的医生了,(并且全家人斋戒一星期)据说罗内科医师对此种病很有把握,曾有多人是他医好的,于是请了罗医师,他很仔细的先治疗疮口,把烂的臭肉剪掉,周围差不多有七公分左右,深约二公分,全被剪了,在旁的我们真不忍目睹,在医师与家人的照顾下,十三日的病情跟八日一样,偶而清醒,十四、十五两日又是昏睡,身体也衰弱极了,只剩下皮包骨头,全身都不能动弹,当时医师也觉得束手无策了,婆婆曾偷偷的去抽签问卜,结果说:父亲的寿命只有六十七岁,现已超过,这次很难逃脱,我想父亲如果真的就这样离开人世,到底会往那里去呢?能不能往西方极乐国?他平常爱下棋,很少念佛,能不能再保持人身?要保持人身也要严守五戒,如果失去人身要等待何世才能再做人......只有做人才能听闻佛法,依法修持解决生死问题,这时我心里非常著急、难过,一心祈求佛菩萨大慈大悲能给父亲添福添寿,并许了一些小愿(已做了)。十六日连开水也吞不下,整天打噎,听说这是很不好的现象,看来已无希望了,只好立刻给他理发,擦拭身体,并且请莲友们来助念,到了晚上医生再来打针,通了小便又敷药并说:“他老人家已没希望了,脑已经软化,一次出血还可救,二次、三次出血,脑吸收不了血,反而被浸在血里,因此脑就会被软化。”医生走后,大约八点过后,看情形有点不对劲,呼吸亦很困难,我们即刻给他穿上寿衣及鞋袜,并盖上陀罗尼被,扶移至厅前,然后在他面前布置佛像,全家人站在他身旁,一心念佛,并祈求阿弥佛陀悲慈接引,往生西方极乐国土,当时奇怪得很,连平常不肯念佛
的人也跟著念起来了。
  人人预测,父亲的世寿决不会延到十二点的。到了十点左右,呼吸和脉搏非常微弱,我在他耳旁告诉他,一定要等佛菩萨来接引,并每隔十分钟在他老人家耳旁提醒一次,奇怪得很,到了十二点,
他的左手会蠕动了,一会儿左脚也会动了,十二点多眼睛也会睁开,凌晨二点多,左手很自然地把寿帽脱下来,直至清晨约六点钟,已渐好转,眼神亦现光采,我们即刻把他抱进房间继续念佛,日夜不断的念,白天有法师和莲友帮忙,晚上由我们自己轮班。至十七、十八两日已能吞一点牛奶,真奇怪,十九日小便也能排泄,从此也再没有请医生了,二十日我又在佛前祈求伟大的佛菩萨慈悲救我父亲
,使他老人家赶快清除业障,并且又许了一点小愿,奇怪!真奇怪!从这天晚上开始已能吃点稀饭了,我们继续在旁念佛,并劝他也要默念圣号,祈请佛陀庇佑,早日康复。
  十月三日精神已好得多了,但大小便还不能控制,天气又转冷了,我深怕他受凉感冒,于是只有再祈求观世音菩萨了,并念大悲咒水,喝了大悲咒水后,真是奇迹,到了第二天竟会自己拿著小便器
使用,并且饭量也很正常,经过二、三天后,已不需人扶持,他老人家自己已能坐起来。至十月十日精神更好,且能谈几句话。十月二十二日能依杖走几步。十月三十日即弃杖自行。十一月二十日麻木
的右手,亦能拿著筷子吃饭。
  当他病得严重时,全身一点也没法动弹,瘦得不忍卒睹,人人看了,人人摇头,并说可能在等时间,中西医也都断定没有希望了,可是经过大家助念后,已从死里逃生,不药而愈,而且恢复得那么
快,这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佛法无边,邻居或朋友常问我:“您父亲吃的是什么药?会好得如此快。”我就对他们说:“是佛菩萨保佑。”甚至从头至尾把事实经过说给他们听,凡是听到我说的人,无
不称为奇迹,其实,这不是奇迹,而是一个事实。
  当陈煌琳居士把这“一个事实”告诉我之后,承他老人家嘱咐,希望我调查人物、地点、事实,然后做个“证此事实”之见证者,并希望于文后以长者身份写几句话,以资佐证。
  说来惭愧,我学佛至今,虽然已经四十七个年头了,而事实上不学无术,既无德也无能,如何能以“长者”自居呢?不过台东佛教莲社莲友黄玉女居士,所发生的此一事实,有目共睹者不下百十人
,而此次我于莲社广结法缘(讲道),多少莲友不约而同的为我说出此事实,那就是:“佛法无边,不可思议”
  大德们!我在此申明,我不是个修持净土法门的行者,而且是个苦修禅和道地的宗下行者,没有替别人宣传的必要,但是,这是个事实,所有见闻者,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我也是见闻者之一,故
陈居士嘱咐时我毫不犹疑的答允了,而且在“不妄语”戒之前,我真实的说一句:“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
  白云于台东行化途中
  煌琳按:黄玉女居士,台东人,是历任利嘉、丰田、卑南,现任瑞源国校校长王添丁夫人,现任复兴国校教员。
(五十七年一月廿一日觉世旬刊三八五期)

 

【正觉亮点】

 本期请欣赏转之中国贸易报的文章《爱与自由的追寻》:
【转载】爱与自由的追寻
中国贸易报网址链接:
http://www.chinatradenews.com.cn/founder/html/2014-01/17/content_45049.htm?div=-1
 
       【编者按】释仁炟法师,俗名侯占元,1942年生于河北省平泉县。早年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主攻食品生物化学。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科委授予我国豆制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称号。
       1992年,仁炟法师在北京法源寺能行长老座下皈依佛门,而后出家。于2000年在湖北黄梅四祖寺本焕长老座下受具足戒。得能行长老传法,爲临济宗第四十六代传人。
       2002年,法师在信众们的长跪不起祈请下,率众修复建设禅宗祖庭山东省博山正觉寺。在寺院繁重的建设中,仁炟法师提出“团结起来,在修行中建寺,在建寺中修行,我们和正觉寺一起成长”的
修行理念;秉持“严守戒律、兼收并蓄、慈悲喜舍、禅净教律”的修法心要;坚持“参诵金刚、修持大悲、耳根圆通、一行三昧”的修持方法,带领弟子和广大信众以戒为师、秉持正法、精进脩行,在
正觉寺的建设中历事炼心、修福修慧。引领大众修在当下,阳光人生。
寺院建设伊始,资金匮乏,人单力薄。2002年以来,法师不顾年迈,从自身静脉中抽血逾2000毫升,恭请书法家抄写大乘经咒近百万字,结缘赠送。2005年,释仁炟法师以64岁高龄从博山正觉寺起香,
三步一叩千里朝拜山西五台山。又于2011年至2012年,历时近两年,再次从博山正觉寺三步一叩朝礼安徽九华山。
       在仁炟法师悲愿感召下,许多佛弟子参与了法师倡导的“同愿同行?一起朝山去”共修朝圣活动,礼拜地藏王菩萨、称诵地藏王菩萨圣号、诵持《地藏经》、《金刚经》等大乘经典,也有一些信众跟随法
师一起朝拜。
仁炟法师三步一叩朝礼圣地,不仅是为了履践诺言,感恩诸佛菩萨龙天护法对博山正觉寺修复建设的加持佑护;也希望以此倡导大众同愿同行、共修实修。并以年迈之躯爲众生祈福,代众生忏悔!
       什么样的音乐震撼人心?什么样的律动荡涤心灵?
2013年岁末,在深圳音乐厅内一群心灵音乐的演奏者,用音符串联起心节奏,生动地谱写了茶与禅,禅与心、心与人的和谐乐章。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音乐会所演奏的歌曲,皆是由仁炟法师作词,由世界著名小提琴艺术家张乐、香港资深作曲家覃丹莹、作曲家四毛(原名徐全黎)作曲,黄帅、曾霓、冯果、董蒙、段玉、冯伊曼等
知名音乐人联袂演绎,为观众奉献了一场音乐的饕餮盛宴。
       本次音乐会秉承原创诗词、原创禅乐的风格,原汁原味地表现了“禅”的古朴至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禅本是无形无状的存在,无法用语言描述,因为落了文字即非禅。禅无法用图画描绘,因为有
了形状便与禅背离。但是仁炟法师用了音乐这种同样没有形状、捉不到、摸不着的方式,让禅意融化在音乐之中,妙理存在于律动之间,让人沉醉在这无形、无状、却萦绕于耳边,浸透与心中的连绵不
绝的禅意之中。
       本次音乐会的诗词,虽然由仁炟法师一人创作,但是禅诗的风格多样,有古韵禅诗,有禅茶诗。有的让人心静如水,仿佛静坐于碧波孤岛;有的充满对众生的悲悯,让人感同身受地升起慈悲之心;有的
活泼灵动,充满童趣,让人顿时找回了童年的天真;有的豪放大气,让人感到禅者的胸怀宽广;有的立意高远,仿佛立于千仞之高山,尽抒胸怀......
      仁炟法师不仅对中国古诗词造诣颇深,更为难得的是,此次音乐会立足于国际。作曲和演奏融合了中西方特色,更加全方位地展现了佛的慈悲、禅的自由、茶的纯真,意境悠远、空灵静心、音质纯美,
如梦如幻。
禅,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禅茶一味之说,但是什么是禅?仁炟法师用生动的比喻来阐释了禅的意义。禅师在舞台上,波澜不惊地演示了取茶、洗茶、泡茶、分茶的步骤,每个步骤,都蕴含了禅意。取茶之时
,当愿众生,识得自家宝藏,治病良药;洗茶之时,当愿众生,洗尽业障,常得清净;泡茶之时,当愿众生,善自护念,精进修行;分茶之时,当愿众生,悉得安乐,一切无碍。
       这就是禅,即无形象,也无言语,不落文字,一丝不挂。
       佛家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禅是佛对众生深深的慈悲,深深的爱。拥有了菩提心,这份爱就有了翅膀,飞翔于天际,遍洒甘露。对爱与自由的追寻,是人类生命永恒的主题,2500年前,释迦摩尼在菩
提树下悟道,他对弟子说,涅槃不是你们想象中的存在,我的自由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超越了二元对立。这份超越的自在让今后的人前赴后继。
       古人常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里怎么会有世界?叶中怎么会有菩提?因为禅是无所不在的啊!禅就是佛的心,是佛无所不在、与众生同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同体之心。佛的心从不离开
众生,所以禅也从不曾是这世间之外的存在,佛心融化在这三千大千世界之中,禅意弥留在每个专注的当下。
       所以,静静地去观照,明明了了的去观察,原来花中有世界,叶中有菩提,心中有禅意。(王源源)

 

【下期预告】

       2014年3月7日(周五)晚上7:00-9:00,由吉安、吉津、妙觉、赵玉燕、妙玉、吉红、妙翠等主持。
       主题学习栏目学习: 1、宣化上人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2、《佛经故事》来自网络
                                         3、《修持大悲咒心得分享》来自网络
 
【回向文】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共修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公能行上人,愿师公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父仁炟法师,愿师父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博山正觉寺,愿寺院早日顺利圆满建成,发扬光大佛教,利益无边众生,培育造就僧才!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给所有参加沙龙共修的同修们,愿业障消除,心想事成,福慧双增,早证菩提!

 

                                (2014年2月28日)

 

 

 

分享按钮
正觉网     中国贸易报 佛教文化     华人佛教—凤凰 网     大渡网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备案号:鲁ICP备18032971号    公安备案号:37030402000864号    电话:0533-4205918 传真:0533-420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