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 ENGLISH
  • 首    页
  • 走进正觉
  • 新闻公告
  • 祖庭建设
  • 朝圣专栏
    • 朝礼九华
    • 朝礼五台
  • 佛教文化
  • 禅修茶道
  • 书画院

最新推荐

  • 山东省宗教事务条例
  • 《宗教事务条例》
  • 淄博市非遗保护中心领导实...
  • 博山正觉寺壬寅年结夏安居
  • 博山正觉寺新春助老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
  • 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
  • 禅茶音乐会chanchayinyuehui
  • 图说正觉tushuozhengjue
  • 公益慈善gongyicishan
  • 健康素食jiangkangsushi
  • 正觉文慧
  • 正觉快讯
  • 点滴学佛
  • 正觉沙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正觉文化 /正觉沙龙 /第179期:《金刚经说什么》《朝山途中的法师开示--摘选》(2011年5月6日)

第179期:《金刚经说什么》《朝山途中的法师开示--摘选》(2011年5月6日)

2011-12-06 22-36-14  来源:正觉网  作者:  点击:次

    1、 19:00—19:07(7分钟) 【正觉快讯】----(主持人:妙翠)

    2、 19:07—19:32(25分钟) 《金刚经说什么》(南怀瑾)(第10辑)----(主持人:妙翔)
 
    3、 19:35—20:00 (25分钟)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第28辑)----(主持人:妙优)
 
    4、20:05—20:20(20分钟)  仁炟法师《朝山途中的法师开示》摘录(主持人:妙翠)
   
    5、20:25—20:47 (22分钟) 《观世音菩萨灵感录》(演培法师)----(第28辑)(主持人:妙丰)
  
    6、20:50—21: 00 (10分钟) 亮点《六和楼采购随笔日记》(主持人:妙皿)
 
    7、21:00- 下期预告、大众回向 ----(主持人:妙皿)
 
 
    【正觉快讯】
 
    1、博山正觉寺 随喜释迦牟尼佛圣诞 我今灌沐诸如来 欢喜离垢常自在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0132852244&frm=
——法会进行中。
 
    2011年5月4日-10日(农历4月初2-初8),山东省博山正觉寺将举办释迦牟尼佛圣诞七天法会。法会期间,将有拜塔,放生,拜三千佛名忏,斋天,放焰口等佛事活动。到时,三步一叩朝拜九华山的仁炟法师也将回寺院,主持法会并同信众见面。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2、【同愿同行 朝山简报】(2011.3.25-2011.4.1)仁炟感恩各位跟香义工http://www.zhengjuesi.net/showpilgrimage.asp?news_id=250
 
 
    3、脾气是障道的因缘(宣化上人开示)http://www.zhengjuetan.com/dispbbs.asp?boardid=8&Id=3685
 
    4、[原创]正觉寺六和楼(原名转角楼)建设,全程跟踪报道,实时更新(最新更新最新更新2011年5月4日)
 
http://www.zhengjuetan.com/dispbbs.asp?boardid=45&Id=5599
 
    5、http://www.zhengjuetan.com/dispbbs.asp?boardid=45&Id=6668
 
    500米水井 正在向井下183米深处安装直径37.7厘米的护壁管     600立方米蓄水池外侧护板已铺设完毕
 
    6、一只蛋的杀伤力http://www.zhengjuetan.com/dispbbs.asp?boardid=8&Id=18766
 
    7、博山正觉寺 随喜万佛殿文殊菩萨圣像装金 大智妙吉祥 福慧绵长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8622107772&frm=
 
    今天{四月初四}是文殊师利菩萨圣诞。
 
    诸佛菩萨,凡果后施化,无不具足无上智慧,特别是文殊师利菩萨,更是无上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是三世果上如来,《首楞严三昧经》中说:文殊菩萨,过去成佛,名龙种上尊王佛;在《央崛摩罗经》中说:文殊菩萨,现在北方作佛,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在《宝积经》中说:文殊菩萨当来成佛,名普见如来。在《华严经》则说,文殊菩萨,是十方诸佛母,一切菩萨师。
 
 
    【主题学习】
 
 
    《金刚经说什么》(南怀瑾)
 
三步曲
 
  大家都听过佛教一句俗话: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越来越远了。那天有一个同学说,他也该回去对父母尽点孝心了,他说这话时是真有孝心,就像佛在眼前。回去以后,爸爸说:你怎么又回来那么晚!他看到爸爸那个脸色,实在不是味道,这一下与想回家孝顺那一念相比较,又变成佛在大殿了。爸爸再嘀嘀咕咕训他一顿,结果本来是想回来尽孝心,现在却到房间躺在床上睡了,那就是佛在西天了。佛法的道理与普通的心理也是一样的。

  如何把烦恼降伏下去,佛答覆的那么轻松:‘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是这样住,就是这样降伏你的心。换言之,你问问题的时侯,你的心已经没有烦恼了,就在这个时侯,就是禅宗所谓当下即是,当念即是,不要另外去想一个方法。

  譬如我们信佛的,或者信其他宗教的人,一念之间要忏悔,这么一宁静的时侯,就是佛的境界,你的烦恼已经没有了,再没有第二个方法。如果你硬要想办法把这个烦恼怎么降伏下去,那些方法徒增你心理的扰乱,并不能够使你安住,这是又进一步的道理。

  再进一步的道理,金刚经的内容是大乘佛法的大智慧成就,佛教同其他宗教基本不同之处,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的成就;这个智慧包括了一切的功德,一切至善的成就,所以般若是智慧的成就。
 

如何住和无所住
 
  现在讲大乘的智慧,‘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你那个时侯,已经安住了;不过刹那之间你不能把握而已,因为它太快了。如果你能够把握这一刹那之间的安住,就可以到家了。这个是重点,整个金刚经全部讲完,就是教我们如何住,也就是无所住,不须要住。前面我们提到过,一个学佛真正有修持的人,可以入定好多天,好几个月,你看他很有功夫,但是他的功夫是慢慢累积来的,就是把此心安住。

  可是,此心本来不住。怎么说呢?譬如我现在讲话,从八点钟开始讲到现在,廿分钟了,每一句话都是我心里讲出来的,讲过了如行云流水都没有了,‘无所住’。如果我有所住,老是注意讲几分钟,我就不能讲话了,因为心住于时计。诸位假使听了一句话,心里在批判,这一句话好,那一句乱七八糟,你心在想,下一句也听不进去了,因为你有所住。

  所以大乘佛法,如何才能安住?无所住即是住。拿禅宗来讲,住即不住,不住即住。无所住,即是住。所以人生修养到这个境界,就是所谓如来,心如明镜,此心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事情一来,这个镜子就反应出来,今天喜怒哀乐来,就有喜怒哀乐,过去不留,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他是学禅的,他的诗文境界高,与佛法、禅的境界相合。他有个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这是千古的名句,因为他学佛,懂了这个道理。人似秋鸿来有信,苏东坡要到乡下去喝酒,去年去了一个地方,答应了今年再来,果然来了。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切的事情过了,像春天的梦一样,人到了春天爱睡觉,睡多了就梦多,梦醒了,梦留不住,无痕迹。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老年人常回忆,想当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寻烦恼,因为一切事不能回头的,像春梦一样了无痕的。

  人生真正体会到事如春梦了无痕,就不须要再研究金刚经了。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个心无所谓降,不须要降。烦恼的自性本来是空的,所有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当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坐下来的时侯,一切都没有了,永远拉不回来了。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一切众生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当你问怎么样安心时,就安心了。佛过了许久,看须菩提还是不懂,没有办法,只好退而求其次,第二步再来讲一讲,因为那个时机过去了,禅宗所谓机,这个禅机过去了,须菩提没有懂。现在第二步来讲了,佛说:我告诉你,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的中文意思是大,一切大菩萨们。

  古代也有将菩萨翻成‘大士’或者‘开士’,表示是开悟的人。所以我们的白衣大士就是白衣菩萨。摩诃萨是唐宋以后念的,真正梵文发音是马哈,诃字念成哈字。在座很多客家的同学,客家话、广东话、闽南话比较接近唐音,国语反而距离很远了。

  佛说菩萨摩诃萨是倒装的文句,就是一切大菩萨们,应如是降伏其心,应该有一个方法,把自己的心降伏下去。什么方法呢?他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现在先解释什么叫众生?佛经里众生这个名辞,庄子先说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谓之众生,并不是单指人!人不过是众生的一种,一切的动物、生物、乃至细菌、有生命的动物都是众生。有灵性的生命,有感情,有知觉生命的动物,就是众生的正报。所以众生不是光指人。佛要教化一切众生,慈爱一切众生,对好的要慈悲,对坏的更要慈悲。好人要度,要教化,坏人更要教化。天堂的人要度,地狱里的更可怜,更要度。这是佛法的精神,所以说要度一切众生。

  ‘一切’两个字是没有范围的,任何东西都在一切之内。不过讲到众生这名辞,使我想起几十年以前的一桩事;那次在成都四川大学讲中国哲学,提到佛法讲众生,有一个学生就提出来问:植物及矿物有没有包括在众生里头?我说:那是众生的依报,不是正报,依报是附属的,同我们有连带关系。他说:譬如含羞草,你不能说它没有灵性!我问他学什么的,他说他是学农的,我说你学农的问这个问题有点奇了。

  我那个时侯年纪还轻,比较爱弄玄虚,就说:既然学农的,应该知道,含羞草根里头有一水泡,人手的热气一接触,水就下降,叶子就像怕羞一样缩下去了。这是机械性,并不是情感,也不是知觉。其实这是头一天晚上,跟一个学农的教授讨论含羞草听来的,也可以说佛法有灵,知道第二天有人会问这个问题吧!

谭子化书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现在佛学提出来众生,佛把一切的生命分成十二类。第一是卵生,像鸟、鸡、鸭等,都是属于卵生。胎生是指人、马、及各种由胞胎里生的。湿生包括了鱼、蚊子、苍蝇等。化生就是变化的东西,如蝉蜕、蜻蜓、蝴蝶等。又照中国古老的传说,真假不能确定,海里的鲨鱼活到几百年以上,会跳到沙滩上,一变就是鹿,长一个头角的鹿,这些都是化生。中国化生的书,几乎没有人肯去研究;道藏里有一本书就叫做化书,作者是谭子,名谭峭,他学佛也学道,是有名的神仙。谭峭的父亲是唐朝的官,也就是唐朝唯一大学的校长,地位很高,只有谭峭一个儿子。

  可是谭峭十几岁离家出走,他父亲丢了这个儿子,很难过。后来过了一、二十年,他回来了,身上穿个道士的衣服,拖个破鞋子,戴个破帽子,怪里怪气,嘻皮笑脸,就像前几年那种嘻皮的样子。他回来劝父亲一块修道去,这是著名的道家人物,学问也非常好。谭子着了这部‘化书’,认为宇宙生命的变化自己可以掌握,人可以永远的活下去。他究竟仍然活着没有?说不定他跑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也不知道。后来因为人家问他,道是怎么样修?他就写了一首诗,也像是金刚经的偈子一样,很简单的,有禅宗的境界:
 
  线作长江扇作天屐鞋抛向海东边

  蓬莱此去无多路只在谭生□□□
 
  他说,整个的宇宙是这么渺小,线就像长江,扇就像天。屐鞋就是古代的拖鞋,鞋子后跟不拉起来,踢哩踢拉拖起来走。屐鞋抛向海东边不要了,蓬莱是代表道家的神仙境界,蓬莱此去无多路,他说那个神仙的境界不远,就在这里。在那里啊?他说,只在谭生,就在我的手指,手里拿个手杖,就在这里。这个道理也就等于佛告诉须菩提,‘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在这里,佛不在西天,就在你这里。

  不过谭子的化书很奇怪,讲了化生的道理以后,由科学再归到哲学,由哲学再归到政治学,讲人生的境界,及如何教化别人,改变别人。他认为坏的时代,坏的世界,是可以变化过来的,他的理论和哲学境界非常之高。所以讲到中国文化,这不能说不是中国文化啊!中国文化的精华,我们不能说连个影子都不知道啊!

有色无色的众生
 
  除了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之外,另有一种生命为‘有色’,是有形像,有物质可以看见的。另有一种生命是‘无色’,不是我们所知,也看不见,可是它确实的存在。譬如说鬼吧!到底有没有?当然可以告诉大家确实有的,并没有什么可怕,那是‘无色’的生命,跟我们阴阳电子不同而已。

  我们姑且讲活鬼,大家也许没有看过,如果到贵州、云南的边界,就可以听到活鬼的故事。活鬼称为山魈,这个山魈,我们拿佛经来解释就很简单了,他是‘若有色’‘若无色’的众生。他有时侯给你看见,有时侯不给你看见,高兴给你看见就看见,不高兴就看不见。人走到山里,看到走路的脚印子同我们相反,脚指头在后面,脚后跟在前面的地方,就知道有山魈。他们非常讲礼貌,你不要说这是山鬼啊,那你就吃亏了。你要说有山先生在这里!他会觉得你这个人知礼,就不会找你麻烦。

  这些住在山里的山魈,很有意思,他们有事的时侯,要跑到别人家里借锅子和碗筷。他们的样子很丑陋,矮矮的,就像人倒着脚走来。讲的话我们也不懂,必须要用手去指要借的东西,那些山里头的人都知道,有些坏心眼的人,却准备一套骗他们的。准备什么呢?纸做的锅,纸做的碗,他就很高兴的借回去了,结果火上一烧就完了。可是山魈非常守信用,不知道他用什么方法,有钱人家的东西就到他那里去了,但是他一百哩范围以内不偷的,他要到外地弄个锅碗来还你。许多山里的穷人都拿这些玩意骗鬼,所以鬼不可怕,而人是真正的坏,连鬼都要骗。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
 
    □ 神道设教也是佛教吗? 
 
  不!不是的。但是,很多人由于神佛不分,把民间信仰视为佛教信仰的同类,而且佛教信仰中,也掺杂了民间信仰的现象,以致佛教被误为是神道设教的亚流。 
 
  考察「神道设教」的原意有两种:一是《易经》所说的,君主顺应自然之理以教化人民:「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惑,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此如孟子所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在位的君主称为天子,顺应天命而治理国家,都是神道设教之意。二是利用鬼神以统治并教育人民,这是《后汉书》所说:「急立高庙,称臣奉祠,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人神者。」前者的神道,即是代表自然法则的运行;后者的神道,是以特定的鬼神信仰,给予人类的启示和指导。前者尚是理性的,后者即属于盲从的迷信了。 
 
  中国的宗教,始终是在理性和迷信的交杂之中,继续发展下来,所以从未产生过像基督教那样的一神信仰,也没有出现过理性主义的宗教,如印度传来的佛教之被全面接受。虽然孔子主张「不语怪力乱神」,中国的民间,乃至于士大夫阶级和许多的君主,还会或多或少地接受鬼神信仰。所以,本文所谓的「神道设教」,是指鬼神以神仙佛祖等名目,通过鸾坛的迎鬼降神、灵媒的鬼神附体所谓仙佛借窍等现象,而形成的民间信仰。但它的信从者,不一定仅是一般的庶民。 
 
  神道设教,常被称为淫祠的原因,是它能够泛滥成灾、惑乱人心,这种现象可能是真有鬼神的降灵,也可能仅是出于灵媒、乩童等巫师、术士的操纵。即使真有鬼神降灵,也会由于各类鬼神的福德、智慧的大小不同,善恶不定,而使同一个鸾坛或同一位灵媒,在不同的时候,接收到不同鬼神的降灵,而得到不同的指示。他们没有统一的、稳定的所谓常经、常理、常法,所以,不能做为知识理论的标准和社会道德的依据。如果是出于灵媒、术士的操纵,那情况更为严重。他们能够翻云覆雨、颠倒黑白,也能够救世济人、益物利生,信从者越多,他们的「灵力」越强。若为野心家所用,即成为乱世的祸种;清平之世,若为治世者所用,也可成为造福人群的力量。因此,自古以来对于神道设教的认识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神道设教虽能助人,亦能毁人,所以明智之士,都应抱著「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鬼神如小人,既不可以得罪,也不可以亲近;鬼神出尔反尔、喜怒无常、善恶不定、邪正难辨。信之者虽然有若干的灵验可观,却不是绝对的可靠;如果是出于灵媒、术士的蓄意安排,那就更为可怕。历史上所谓妖邪乱党、妖言惑众者,就是出于如此的神道设教。 
 
  灵媒、术士的第一代,多系得之于偶然的降灵;他们的继承者则需经过训练,多半是选用儿童和少年,给予特定的技术训练。从训练过程中,使他们学会如何接受鬼神附体,在日积月累之后就会形成一种自然的习惯和反应。到时是不是真有鬼神的降灵和鬼神附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降灵时的仪式、气氛和心理反应。在一定的仪式、气氛之下,就有特定的心理反应,所以能够接受操纵者的暗示,而以为是神的意志。灵媒若系成年人,他想什么就会出现什么;若系儿童,他会接受操纵者的暗示和平素训练的灌输而有所反应。所以这些现象可能是鬼神的降灵,也可能是精神病的患者,或者出于巫师、术士的安排。 
 
  巫者、术士、灵媒可能是读过一些诗书的,也可能没有受过教育。但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他们的第一代,很少是训练出来的,而是出于突然的鬼灵附体,即所谓仙佛借窍,为一些无名鬼神,冒替某一民间熟悉的神灵之名,用他们来做为表现灵力的工具。他们也真的能够知道一些过去的事,并预言未发生的事件;能够为人治病、劝人行善、教人免难,这就是为什么一般人会「信巫不信医」、「信神不信人」的原因所在。但在这种灵验似是而非,可靠率很低,大概是百分之五十,最多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可是只要少数人经验到受用,便会口口相传,而造成香火鼎盛、信者蜂涌的现象。 
 
  灵验的可靠率,多半也与求神者的心理有关。求助心切,便可从降灵的仪式和气氛中得到「灵力」的反应。灵媒、术士,也会在那些无名鬼神的指导下进修,进修越久,所知有关的宗教、伦理、道德、星相、医卜等常识也越多。所以,他们能够写诗句、开药方,也能说出各宗教杂陈的伦理观及宗教观,能够使人信以为那是什么大神降坛。其实,凡是鬼神都有一些报得的神通和感应的灵力。鬼神不需要经过学习,就能摄取当时现场中人们的观念、知识、技术和学问,就地取材、随取随用。他们并没有自己的理想,他们所要表现的,只是自大、自尊、我慢等态度。 
 
  如果是第二代的灵媒、术士传承者,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从青少年和儿童中选择而予以训练。这些人多少要带点神经质、敏感、多幻想等特性,经过一定技术的训练、学习,再经过特定观念的传授、灌输之后,就是没有真的鬼神降灵,他们也能够出口成章、落笔成文、看病处方、批示命相、预言凶吉等,这类的可靠率就更低了。唯因信仰者已经习惯了依赖这种降灵的所谓神示,也就很难以客观的态度加以考察和追究。同样的,类似这些受过专业训练的灵媒等,在仪式进行时的神智恍惚,多半也无法分辨那些降灵运作的现象,是出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还是真的来自所谓仙佛借窍的鬼神灵力。 
 
  当然,如果是和他们自身的名、利、物欲、嗔爱等有关的话,他们必然知道是在藉口仙佛借窍,而说他们自己想说的话。正由于这种原因,神道设教虽有其作用,却不足以信赖。 
 
  □ 佛教称为无神论的意思是什么? 
 
  这是宗教学上的一个专有名词。世间有两种无神论,一种是唯物的无神论;一种是佛教所说的无神论。 
 
  唯物无神论否定一切精神的独立存在,也不信有鬼神的世界。而佛教所讲无神论,是说诸法由因缘所生,宇宙万物由众生的共业所成,承认有精神、有鬼神,只是不以为有一位如一神教所说的全知、全能,主宰创造宇宙的,既是最初也是最后而唯一的神。 
 
  神的分类,从宗教学上,可分做多神、二神、一神、泛神以及无神的信仰。多神是一般的民间信仰,没有组织、没有体系,是原始民族的宗教型态,也是地域性的宗教型态。例如:中国民间的神,分做地方的、国家的。地方的又分做祖先神和自然神,它的名称和形象,可以因地、因时而异;国家的神是全国和全民族的元祖或山川日月。 
 
  至于二神信仰,是把善恶分为两种势力。最初是两个敌对民族各自将己方的保护神视为善神,而对方的则为恶神,后来经由各民族的统一之后而形成了二神的信仰,那便是恶神为魔鬼,善神为上帝;不过,既崇拜魔鬼,也崇拜上帝的宗教,在世界上只有波斯的袄教。基督教虽然也相信魔鬼和上帝永远的存在,但是只拜上帝,不拜魔鬼,有二神教的内容,只取一神教的形式。 
 
  所谓一神教是说,万物由一神所创造、控制、毁灭,神有大能、权威来主宰万物,正如中国人所称为的造物者,基督教所说的耶和华。基督教虽然也相信有天使、天子、天女、天神,那是唯一上帝的扈从,也是唯一上帝的创造物,不可能成为上帝的继承人和与上帝相等地位的另一位大神。 
 
  至于泛神,是哲学家所相信的理念之神,它是宇宙的本体,自然的法则,并没有人格的形象,却是万物所出生和所回归之处;神不能有意志地爱人,人有责任和义务服从和敬爱神。 
 
  至于无神,本文刚才已说有二类。一是唯物论的无神,认为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都是由物质运行所产生,除物质的活动之外,没有离物质而存在的灵体。人在出生以前,没有过去,死亡之后,没有未来;如果说有,是肉体遗传的源头和延续。对个人而言,人死如灯灭,纵然也承认人在世间时所发挥的精神力量,不论是学术的、政治的、艺术的,都能够影响于后世;但那是物质,而不是精神。人能够怀念古人,古人却不知道我们怀念他,因为他们根本已不存在;怀念古人不为慰灵,乃为见贤思齐的自励励人。 
 
  佛教的无神论主要是基于诸法从因缘所生的现象,说明众生是由业力感得的果报。每一众生,各自造业,个别受报,而许多众生,于往昔生中,曾造无量业;同类的业因,感同类的果报,出生于相同的环境,这就是佛说众生无尽、世界无穷,是众生的自作自受。 
 
  我们的世界属于太阳系的范围之内,是由地球人类及生于此界的其他众生,往昔的共业所感,并不如一神论者所说是神创造而来。而对于神的认识及神的需求,实际上是因人的需要而有。全知的一神不是真的,但不能说他即等于无神,从信仰者说,他是有的;从被信仰的神而言,他可能是大力的鬼神,大福德的主神,或来自于他方世界的天神。他们不只有一个,因此,一神教的信仰者们,本身就有分裂,对于一神的形象、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样,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此一神信仰,其实是多神信仰的升格。 
 
  佛教的无神,并不否定多神、二神,乃至于一神的信仰和作用,只是把它们当做众生的类别,所以《华严经》、《地藏经》,乃至于《阿含经》等,都讲到鬼神。佛教不是「无鬼神论」者,而是不以为有独一无二主宰宇宙的创造神。 
 
  
    《观世音菩萨灵感录》李圆净居士原著  演培法师白话讲述
 
    第四篇 度生死
 
    ★明朝有位姓名叫道隆,他的母亲李氏,年到四十岁,吃长斋敬奉佛陀,但是不了解诵经。修建一个很清净的房屋,专供奉观音大士塑像,早晚都要去礼拜,每日念佛壹千声,虽然在极热或极冷的天气她都不停止,并且刻印金刚经布施,随人礼请供养或诵念,竭尽她的资财一点不怜恤。如此过了二十五年,将临终之前一年,出其纺织得来所余的款项,延请高僧诵念佛经,大修功德,事办毕之后,有一夜间梦见所供奉观音大士拿著念珠一串指示她说,把这串念珠给你,念珠的数目就是你将来往生净土的日期。她在梦中曾经数过了,共计五十三颗,但是不了解其中的意义。直到庚子年五月十三日,她忽然告诉家里人说,我今天要走了,可以阖家大声共同念佛,帮助我得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于是她的儿子媳妇等大家围绕在床前,一齐同声的念佛,方过一个时辰,她面向西方端正的坐著而逝了。(金刚经灵应录)
 
    ★清朝有位宋氏孺人,世代是江苏省长洲地方的望族,年十九岁,嫁给大学生姓顾名叫文耀的为妻,事奉婆婆何老太太很恭敬谨慎。老太太平素供奉观音大士,逝世后,遗留大士磁像。宋氏供奉也很虔诚,十余年来如一日,后来他的儿子晋芳,梦见两大士身穿破衣,如有所乞求的样子。第二天一早遇见一驾船的人,拿著两幅画像出售,一幅是吴道子所画僧相观音,一幅是绣相送子观音,他急忙偿付了价钱另嘱工匠装璜一新,送往里中月声寺供奉。过了一年,晋芳又复梦见两大士对他说,庵里主人将有他行,彼即前往探视,则将两像悬挂在墙壁上,无人照顾,于是他就请回家来,张挂在净室之中。宋氏每日侍奉像旁,诵念西方佛名,及其经典咒语,瞻仰礼拜没有虚日。有一天,室中瓦面忽然现出僧相大士,如吴道子所画的,其后过了八天,又发现一尊送子观音像,善财龙女也一并出现,于是取瓦照刻大士像,金容灿烂辉煌。她从此以后,一心净业,临命终时,训示勉励她所有的孩子,各敦本行,恪守本份。复命一同称呼佛名,勿哭泣。于是合掌及顶,诵所习经咒,忽然闻到异香满室,盍然而逝,时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壬戌,享年五十四岁。(一行居集)
 
    ★清朝南濠地方有位女尼,俗姓汪,法名镜智道人,曾嫁给姓李名叫景熹为继室,年在二十六岁而守寡,发出世心,受菩萨戒,以佛法倡导乡里,从而起信的约有百余人,时尝剌舌血写法华经、阿弥陀经、梵网戒品等。当年三十八岁时,生痢疾,一日起身沐浴更衣,合掌作踟趺坐,念佛而逝。时乾隆四十九年。过了三年之后,同里中有何氏女生病,说道:有一群众合拿著红灯,以大轿把她抬去。到一大殿,看见青色面孔王者中坐,小鬼各执著钢叉钢锤左右分立,并命令拿锤来打我,正在慌张之间,忽然看见金童玉女,持著幡幢从内殿出来,中间拥护著道人,离地约有一丈多高,头戴青色头巾,身披条衣,手握白拂,踏云而行,庄严洁白无与伦比,细视之,即万年桥李姆姆。往尝曾经在她家住过一夜,还彷佛可以认识,然而光彩确与从前回然不同,姆姆声言停止停止。立即下跪,答曰:敬谨遵命,当将我释放,姆姆垂下手来援牵著我,进入内殿,光亮如同白昼,几席整洁,案头上供有佛经,并令给我青茶水果,好似苹果,甚为香美。对我说,她自西方而来,引导我游历参观地狱,谓人身难得,何不持戒念佛,求生西方呢?你可速回去,好好的持斋念佛,一意西方,学习经咒,时至我再来接你。勉之勉之,乃命令以轿子送我回来,惊起而醒。(一行居集)
 
    ★湖州地方有一胡氏女嫁给杭州潘姓某为妻室,潘一向是吃长斋,结婚后妇也愿意吃长斋。没有好久,潘因病而死,家徒四壁,于是她将家中所有衣物手饰一齐卖掉,每日只用一钱买豆腐蒸热吃而当饭,不知饥饿。恭敬供奉大士像,持念梵咒,法名寂念,出外为人作女红度日,将剩余的钱布施僧众。预先购置一龛,寄放在别处,康熙辛未年六月中旬,将龛搬回,请灵峰老法师来举火,于是她以香汤沐浴更衣完毕,邻居妇女来扶持她进入笼内,手拈香三炷,顷刻之间,火即延烧至龛顶,发出五彩色的烟,香气传达四方,男女送达的人,约有数百人,都很奇异,时年四十一岁。(旷园新志)
 
    ★清朝有位姓袁名叫简斋的人说:我的祖母柴太夫人,时常谈及其外祖母杨氏,老来没有子息,依靠她的女儿洪夫人过活,年九十七岁而卒。平素恒居一楼上,虔奉观世音菩萨像,诵经不稍懈怠。三十年来,脚不踏地。性情很慈善,临卒前三天,索盆洗脚,婢女以向来所用木盆乘水,她说不可以,我此番一去将要踏著莲花,必须将洗脸的铜盆拿来乘水。不久闻到栴檀妙香,在空间缭绕,端坐跏趺坐而逝,香气达三昼夜始散。(新斋谐)
 
    ★有一位姓刘名崇庆的人,平常持念准提咒,室中放白毫光,现大准提相。将临命终的时候,惺惺然见到观音出一物如同圆月,恍示接引的意思,急起诵念大悲咒讫而逝。(广信府志)
 
    ★清朝有一个尼师法号佛琦,建造西方三圣栴檀像高八尺,每年都结七为念佛会,将临命终的前三天,见著菩萨现身,两童子侍立左右,有人说闻到菊花香,琦说,这是青莲花香,念佛而逝。(净土圣贤录)
 
    ★清朝有位陵氏,法名善益,举行大悲忏,并礼拜华严经两周,每晚专诵大悲咒及阿弥陀佛圣号,求生西方,有一天,观音大士现像,于是生病,对她的女儿说,佛光满室,我要走了,即行逝世。(净土圣贤录)
 
    ★清朝有个倪佬佬,法名叫显真,持斋念佛,村中有观音像,不论早晚都前往礼拜,后来几次见到菩萨现像,随即生病,对他的儿子说,几次见到菩萨唤我去。其子答说,菩萨既然降临,应当买蔬菜作供。她说,也好,但是恐怕来不及了,等待她的儿子买了蔬菜回来,已坐著而逝了。(净土圣贤录)
 
    第五篇 广劝惩
 
    ★梁朝有位姓刘单名叫霁,生有孝悌的天性,和他的弟弟砥砺学业,博涉皆通。天监年中,官宰二邑,并且以和理著称,其母明氏卧病不起,霁年已五十,亲侍汤药,衣不解带两月有余,诵念观世音经,数至万遍。夜间梦见一僧对他说,夫人寿已算尽,你的精诚笃实,当为之申请延长,后约六十余日乃逝,斋为庐守墓,常有双白鹤驯至庐旁。(梁书)
 
    ★明朝有个姓彭的孝子,名叫有源,别号信宇,湖南省益阳县人,幼年时即虔诵大士经咒,以祈祷双亲长寿,父亲常生重病,割臂肉疗治,过了十年,父逝世。侍奉母亲吴氏,家境贫穷,仍勉力供奉甘旨。崇祯丙子年秋天,母也卧重病不起,又疽穿手掌,痛不能忍。源日夕忧愁思虑,夜间梦见大士面谕,以母寿将尽,若得人肝服之,还可以痊愈。第二天一早起来探视其母,其母正思羊肝,源自默颂,这是菩萨启示我的。于是涕泣跪祷,愿意剖肝救母,到了深夜又梦见大士暨诸圣众幢幡现在其前,源即惊醒,汗如雨下,乃洗身顶礼,举手扪心,约得肺肝所在之处,拿著刀子自刺,痛得几乎气断命绝,待他稍停苏生,即呼妻前来,令其速煮肝进母,母不知,欣喜为羊肝,病即霍然而愈。事闻于远近,无不同声赞叹。但疮口未合,大众为他祈祷于大士,大士复示梦说,此是孝子肝,收之并不难,惟末世很少仁孝之人,欲出现之于百日,令世人遍观其孝子至诚所感,孝廉(前已解释不赘)王文南为之传其事实。(贤祯野乘及观世音持验记)
 
    ★明朝江苏省吴江县有位姓吴,单名叫璋的人,当年十一岁时,就丧失了父亲,其母陆氏,在永乐癸卯年间,以寡妇被选送内廷。后在宣德丙午年间,随亲王分封广东。璋即前往寻母,在船舱中设置观世音像供奉,日夜哀祷,发愿必往见母,继而患痢疾,昏愦之中还呼唤母亲不停。遇到蕴空法师,为他调理得以苏生,及其抵达广州,亲王已被改封红右锐州。宾士沙碛,两只脚都已破裂,卧荒野破庙走廊之间,遇见焦道人施药一敷而愈。一日又越山过岭,被蛇啮其脚,晕倒地上,复遇见前次道人以药涂之而愈。又投宿一孤村,极力拒绝投奔的妇人,逃出门外,雪深数尺,匍匐前进,得入一古庙休息。再遇前次道人安慰他说:“你为母而忘躯,真是一个铁汉啊!天不辜负你的苦心,能够见到你的母亲就在眼前。”拿饼给他充饥。到第二天一天亮,他寻著路而前行,行至拂晓,抵达亲王府,访问母亲,母亲果在,璋屡次请求他的母亲归家奉养;未蒙允许,于是就府东租赁一室,中间书写“思亲”两个大字,两旁又贴一对联云:“万里寻亲,历百艰而无悔;一朝见母,誓九死以何辞。”亲王听到这种诚恳的态度,称赞其贤慧孝顺,乃允其所请。于是彼母子终能得以相聚,人皆为此乃孝思所感动,然大士变化护持之力,尤彰彰可见。(鞭心录)
 
 
    【法师开示】
 
    本期法师开示《朝山途中的法师开示──摘录(2011年3月28日)》,详情请浏览网页http://www.zhengjuesi.net/showjs.asp?js_id=741
 
 
    【正觉亮点】
 
    本期亮点《六和楼采购随笔日记》,详情请浏览网页http://bangpai.taobao.com/group/thread/14102686-257415524.htm
 
 
    【下期预告】
 
    【正觉沙龙】2011年5月13日(周五)晚上7:00-9:00
 
    主题学习栏目学习: 1、 《金刚经说什么》(南怀瑾)
 
                                2、《学佛群疑》(圣严法师) 
 
                                3、《观世音菩萨灵感录》(演培法师):第四篇 度生死(连载)
 
 
    【回向文】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共修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公能行上人,愿师公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父仁炟法师,愿师父法体安康!朝山顺利!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博山正觉寺,愿寺院早日顺利圆满建成,发扬光大佛教,利益无边众生,培育造就僧才!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给所有参加沙龙共修的同修们,愿业障消除,心想事成,福慧双增,早证菩提!
 
 
                                   (2011年5月6日)
分享按钮
正觉网     中国贸易报 佛教文化     华人佛教—凤凰 网     大渡网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备案号:鲁ICP备18032971号    公安备案号:37030402000864号    电话:0533-4205918 传真:0533-420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