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 ENGLISH
  • 首    页
  • 走进正觉
  • 新闻公告
  • 祖庭建设
  • 朝圣专栏
    • 朝礼九华
    • 朝礼五台
  • 佛教文化
  • 禅修茶道
  • 书画院

最新推荐

  • 山东省宗教事务条例
  • 《宗教事务条例》
  • 淄博市非遗保护中心领导实...
  • 博山正觉寺壬寅年结夏安居
  • 博山正觉寺新春助老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
  • 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
  • 禅茶音乐会chanchayinyuehui
  • 图说正觉tushuozhengjue
  • 公益慈善gongyicishan
  • 健康素食jiangkangsushi
  • 正觉文慧
  • 正觉快讯
  • 点滴学佛
  • 正觉沙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正觉文化 /正觉沙龙 /正觉沙龙(118):《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二)

正觉沙龙(118):《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二)

2011-11-30 22-43-30  来源:正觉网  作者:  点击:次

正觉沙龙之一百一十八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二)
 
2010年01月15日
 
 
 
    本期“正觉沙龙”安排了以下栏目及内容:
 
    <1>  19:00—19:15 【正觉快讯】
    <2>  19:15—21:20 【主题学习】
    <3>  21:20—21:30 【正觉亮点】
    <4>  21:30- 下期安排、大众回向
 
 
    【正觉快讯】
 
    1、欢迎加入博山正觉寺——电子杂志和手机弘法平台
http://www.zhengjuesi.net/shownews.asp?news_id=497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精心准备了手机【点滴学佛】栏目,方法是通过手机短信学习大乘经典、高僧大德语录,逐步深入经藏,开启般若智慧。如想加入该栏目,请发短信到手机13675330931,告知自己的姓名或法名,并根据收到的手机短信提示,回复【 是】即可加您为飞信好友,免费接收佛教法语。
 
    分享一则【点滴学佛】信息:2009/12/1,发帖时间:9:00      
 
    【点滴学佛法】【弘一大师法语】①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德养天下万世。 ②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③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欢迎转发】                                        
 
    2、博山正觉寺工作人员岗位招募(更新):办公室工作人员、平面设计、文案人员等    
http://www.zhengjuetan.com/dispbbs.asp?boardid=16&Id=2363
 
    目前正觉寺需要招募的工作岗位如下:
 
    1、办公室人员(1-2名)     2、寮房楼维护及管理(1-2名)
 
    3、斋堂工作人员(1-2名)   4、其他工作人员(若干)
 
    5、文案(1-2名)           6、平面设计(1-2名)
 
    咨询电话:
 
    博山正觉寺:0533-4205918(电话)0533-4208918(传真)
 
    深圳正觉精舍:0755-83378417(电话兼传真)
 
    博山正觉寺欢迎您的加入,随喜您的功德!
 
    3、仁炟法师对大家2010年的元旦祝福http://www.zhengjuetan.com/dispbbs.asp?boardid=12&Id=2682
 
    仁炟法师对大家的新年祝福:
 
    新年伊始,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发大财、发大福。发财不忘修行,修行有助发福。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身体健康、百病不侵、健康长寿、吉祥如意、心想事成!
 
    4、十方善信齐供奉,万尊佛像共庄严,千秋万代得佑护——佛门盛事 福德机缘
http://www.zhengjuetan.com/dispbbs.asp?boardid=11&Id=2041
 
    300元供灯、2000元供佛,…… 可以千秋万代供奉在正觉寺,难得的种福田机会
 
    5、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http://www.zhengjuetan.com/dispbbs.asp?boardid=8&Id=2761
 
    21.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3.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6、如何和不喜欢的人相处___圣严法师开示

  http://www.zhengjuetan.com/dispbbs.asp?boardid=8&Id=2759

 

    …… 当我们遇到不喜欢的人时,不妨这么想,就是因为自己前世没有和对方结善缘,所以这一生他老是来烦你、整你、让你难过,但这些困扰可以让你有更多磨练的机会、成长的空间,你反而应该感谢他。即使你善待对方,对方还是对你不好,你仍旧要继续与他结善缘,因为既然过去未曾与他结好缘,此生更应该与他结善缘。如果能有这种观念,即使见到自己不喜欢的人,也会觉得对方是来成就自己的菩萨。……

 

    7、多念观音少妄想----宣化上人http://www.zhengjuetan.com/dispbbs.asp?boardid=8&Id=2695

 
    ——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就是清理心里的垃圾。念一声观世音菩萨,就少打一个妄想。
 
    8、正觉沙龙(116):《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http://www.zhengjuesi.net/showjs.asp?js_id=472
 
    更多正觉沙龙学习内容请到正觉网学习。http://www.zhengjuesi.net/js.asp?jscat_id=5
 
    9、雪菜蚕豆馅馄饨    http://www.zhengjuetan.com/dispbbs.asp?boardid=20&Id=2755
 
    ——原来素馅也可以做馄饨!
  
    10、仁炟法师开示目录:http://www.zhengjuesi.net/js.asp?jscat_id=1
 
    看风水会影响学佛吗? http://www.zhengjuesi.net/showjs.asp?js_id=479
 
    11、欢迎发心随喜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法会(农历腊月初八)
http://www.zhengjuetan.com/dispbbs.asp?boardid=11&Id=2752
 
    2010年1月22日(农历腊月初八)恭逢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山东省博山正觉寺本着佛陀慈悲济世、利乐有情的精神,为祈愿正法永驻、国泰民安,将依例举行隆重的庆祝法会。
 
    腊八节习俗:……
 
    腊八节食谱:……
 
    12、上周共修,我回到了观世音母亲的怀抱
 http://www.zhengjuetan.com/dispbbs.asp?boardid=15&id=179&page=0&star=1
 
    诵到欣赏,欣赏自己声音里的每一次高昂和低沉;
 
    诵到感动,第一次被自己的声音感动;第一次,那么真切的感受众生的苦
 
    诵到哽咽,第一次,好好地去读观世音菩萨的心,那是一颗母亲的心啊……
 
    诵到,第一次,第一次,用心去感受观世音菩萨,这位,我日日念日日求的母亲
 
    13、山东省博山正觉寺释仁达法师唱诵《八十八佛》——音频下载
http://www.zhengjuesi.net/showdj.asp?dj_id=75
 
    14、仁炟法师朝礼五台山相关报道 http://www.zhengjuesi.net/pilgrimage.asp?cat_id=1
 
    《行者》http://www.zhengjuesi.net/showpilgrimage.asp?news_id=194
 
    15、博山正觉寺印经处免费结缘书目,及各地法宝联络人
http://www.zhengjuetan.com/dispbbs.asp?boardid=13&Id=287
 
    ——博山正觉寺印经处常年倡印大乘佛教经书、善书等,面向广大信众免费结缘,唯愿大家珍惜法宝,广为流传。
 
    16、外地信众到正觉寺参考路线 http://www.zhengjuesi.net/shownews.asp?news_id=218
 
 
 
   
    【主题学习】
 
 
    为什么要念佛-----宣化上人开示
 
    真正参禅的人,就是真正念佛;真正念佛的人,也就是真正参禅。
 
    那为什么我们平时要念佛呢?平时念佛,就是为临终时作一个准备。为什么不等到临终时才念呢?因为习惯是日积月累而成的。你平时没有念佛的习惯,等到临命终时,就想不起来要念佛,或根本不知道要念佛。所以平时要学着念佛,修净土法门,等到临命终时才不会惊慌失措,而得以平安往生极乐世界。
 
    为什么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比丘时,曾发四十八大愿,其中说,我成佛之后,十方所有的众生,若有称念我名号者,我一定接引他到我的世界来,将来成佛。在我的世界里,众生都是由莲花化生,故身体清净无染。因为阿弥陀佛发这种大愿,所以一切众生都应该修念佛法门,这是很对机,很容易修的一个法门。
 
    永明寿大师说:“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又参禅又念佛,好像老虎有犄角似的;现世可以为人的师表,将来可以成佛做祖。
 
    所以真正参禅的人,就是真正念佛;真正念佛的人,也就是真正参禅。再深一层地说,真正持戒的人,也就是真正参禅;真正参禅的人,也就是真正持戒。那么真正讲经说法的人,他是为讲经而讲经,也就是真正参禅。《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又会参禅,又会讲经,这是宗说兼通。再进一层说,真正持咒的人,真正修密宗的人,也就是真正参禅。
 
    禅、教、净、律、密,虽说五种,归根究底说的都是一个,没有两个。其实再深一层说,连一个也没有,怎么会有五个呢?真正学佛法的人,在这一点上应该明白。所以有的人有门户之见,认为念佛法门最高,参禅不对;或者有人说参禅最高,念佛错误,这都是没有明白佛法的人。应知一切皆是佛法,皆不可得,既无法可得,何必又在头上安头呢?何必无事找事做呢?你若真明白法了,无法可得。可是对一些不明白法的人,你对他说“根本什么也没有”。他就会失望。所以佛施“权法”,就是为了说“实法”;说“权智”,为的是“实智”。实智是什么呢?实智是一个“归无所得”。实相无相,无所不相,这才是真实的智慧。
 
    有了信愿行三资粮,见阿弥陀佛就很容易,因为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
 
    ◎宣化上人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开示
 
    从无量劫以来到现在,我们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好像人醒了又睡,睡了又醒。到晚间睡觉,就等于死了一样;白天又醒,醒了就等于生,不过这种生死是短暂的。我们一生的寿命在时间上比较长远一点,生死就像睡觉和醒着一样。为什么?因为我们有时楜涂,有时明白,明白就是生,糊涂就是死。所以这念明白,这一念就活了;这一念糊涂,这一念就死了,这是一个短暂的生死。无论短时间的生死也好,长时间的生死也好,都是在生死轮回中转,浮沉不定,有时生在富贵之家,有时又生在贫贱之家,有时又去做牛、做马,有时又去做饿鬼、畜生、下地狱,这些都是在轮回生死的苦海里飘流不定。
 
    因为这个生死循环无尽,没有完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看见众生太可怜了,所以也就等不了,而不问自说,说出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很容易用功的方便法门,此路很直,只要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拿出信心、愿心、行心,这就够了。所以信愿行是往西方极乐世界的三资粮、三种路费。
 
    第一就要信阿弥陀佛,信极乐世界,信念佛法门能生到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要有信心,不要说我未见此事,没有证据,我无法生出信心。只要你有信心,旁的都不要了。然后再发愿,愿意见阿弥陀佛,愿生极乐世界,愿修念佛法门。发愿之后,就要照净土念佛的法门去修行,要老老实实念佛,真真实实念佛。念得多了,才能打成一片,一心不乱,得到念佛三昧,那一定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娑婆世界是万苦交煎、万恶充满,互相勾心斗角,没有一个平安的时候。在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烦恼和问题发生,所以我们要求生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莲花化生,得到不退转的果位。不退转就是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是证得的果位不退堕;念不退,是念佛、念法、念僧的心,时时刻刻也不退转;行不退,修行这个法门也是不退转。你证得这三不退,将来一定成佛有份。有了信愿行三资粮,一路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就很容易,因为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
 
    在十方世界,若有众生能诚心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此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会来接引他去成佛。
 
    念佛时,也就是给极乐世界打电报。念一句佛,就打去一个电报;念两句佛,就打去两个电报。天天给阿弥陀佛打电报,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也有雷达,也有收电机。收电机和雷达是什么?就是七宝池的莲花。你念一句佛,莲花就长大一点;你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莲花就大如车轮,等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佛性、真性,就投到莲花去化生。等莲花开了,你的佛性也现出来,所以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我们愿意得到上品上生的莲花为父母,花开就见到阿弥陀佛,悟入无生法忍,那时就证到不生不灭,了生脱死,不退菩萨为伴侣。这时我们到极乐世界,我们的朋友和眷属都是大菩萨为伴侣,天天在一起讲经说法,向前进步。
 
    往生资粮-----仁炟法师开示
 
    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就是“信、愿、行”,称为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三资粮具足,必定往生极乐。
 
    一、正助双修——正行和助行
 
    正,就是正行。净土法门以信愿持名念佛为往生的正行,是成的亲因种子,又叫“亲因”。
 
    助,就是助行,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及诸善法皆为往生的助行,又叫“助缘”,是往生的资粮。
 
    为什么说持名念佛是往生的正行?根据《佛说阿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印光大师提出中国传统儒道、善书、善行都有助于净土修行,都是助行。如果没有信愿行,或信愿行三者缺一缺二就不是三资粮具足。在三资粮具足,对净土了然于心后,需要读诵净土经论以外的经论,而且越多越好,可以加深对佛法义理的深入解悟,增加般若智慧。
 
    对于净土法门,祖师们都特别重视修行,“不需要任何修为”的提法是错误的,都特别重视念佛正行,“只念一句佛号”就够了的说法是误导,都特别重视正助双修。认为除念佛外,一切行持都应舍去,不要任何修为的知见也是错误的。
 
    仁炟法师开示:诵《金刚经》有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修净土的信众们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诵《金刚经》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三个必备的条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是《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的,善根、福德、因缘。
 
    诵《金刚经》会积累很大的福德、功德,灭除无尽的罪业,种下非常大的善根,开启我们的般若智慧,对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非常必要的福德资粮。
 
    大家一定要诵《金刚经》,而且最好每天一部《金刚经》,久而久之你自己会有体会的,会有感触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文(接上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齐,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
 
    “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莲华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是名中品上生者。”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齐;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法,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无半劫已,成阿罗汉。”
 
    “是名中品中生者。”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
 
    “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
 
    “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
 
    “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辈生想,名第十五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
 
    “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
 
    “是名下品上生者。”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祗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
 
    “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 
 
    “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
 
    “是名下品中生者。”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
 
    “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说是语时,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无量诸天,发无上道心。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佛告阿难:“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汝当受持,无令忘失。”
 
    “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此语时,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难,及韦提希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尔时世尊,足步虚空,还耆阇崛山。尔时阿难,广为大众,说如上事。无量诸天、龙、夜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全文毕
 
 
 
    『辅助学习材料』——善道大师《观经四帖疏》
 
    1, 从中品上生者。正明辨定其位。即是小乘根性上善凡夫人也。
 
    2,从若有众生下至无众过患已来。正明第五第六门中受法不同。即有其四。一明简机堪与不堪。二明受持小乘斋戒等。三明小戒力微不消五逆之罪。
 
    3,明虽持小戒等不得有犯。设有余愆。恒须改悔必令清净。此即合上第二戒善之福也。然修戒时。或是终身。或一年一月一日一夜一时等。此时亦不定。大意皆毕命为期不得毁犯也。
 
    4,从以此善根回向已下。正明第八门中回所修业向所求处。
 
    5,从临命终时下至极乐世界已来。正明第九门中终时。圣来迎接不同去时迟疾。即有其六。一明命延不久。二明弥陀与比丘众来无有菩萨。由是小乘根性还感小根之众也。三明佛放金光照行者身。四明佛为说法又赞出家离多众苦。种种俗缘家业王官长征远防等汝今出家。仰于四辈。万事不忧。迥然自在。去住无障。为此得修道业。是故赞云离众苦也。五明行者既见闻已不胜欣喜。即自见身已坐华台。低头礼佛。六明行者低头在此。举头已在彼国也。
 
    6,从莲华寻开者。正明第十门中到彼华开迟疾不同。
 
    7,从当华敷时下至八解脱已来。正明第十一门中华开已后得益不同。即有其三。一明宝华寻发。此由戒行精强故也。二明法音同赞四谛之德。三明到彼闻说四谛。即获罗汉之果。言罗汉者此云无生。亦云无著。因亡故无生。果丧故无著。言三明者。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也。言八解脱者。内有色外观色一解脱。内无色外观色二解脱。不净相三解脱。四空及灭尽总成八也。   
 
    『辅助学习材料』——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
 
    1,从中品中生者。总举行名辨定其位。即是小乘下善凡夫人也。
 
    2,  从若有众生下至威仪无缺已来。正明第五六七门中简机时分受法等不同。即有其三。一明受持八戒斋。二明受持沙弥戒。三明受持具足戒。此三品戒皆同一日一夜。清净无犯。乃至轻罪。如犯极重之过。三业威仪不令有失也。此即合上第二福。应知。
 
    3,从以此功德已下。正明回所修业向所求处。
 
    4,从戒香熏修下至七宝池中已来。正明第九门中行者终时圣来迎接去时迟疾。即有其八。一明命延不久。二明弥陀与诸比丘众来。三明佛放金光照行者身。四明比丘持华来现。五明行者自见闻空声等赞。六明佛赞言汝深信佛语。随顺无疑故来迎汝。七明既蒙佛赞即见自坐华座。坐已华合。八明华既合已即入西方宝池之内。
 
    5,从经于七日已下。正明第十门中到彼华开时节不同。
 
    6,从华既敷已下至成罗汉已来。正明第十一门中华开已后得益不同。即有其四。一明华开见佛。二明合掌赞佛。三明闻法得于初果。四明经半劫已方成罗汉。
 
    『辅助学习材料』——善导大师 《观经四帖疏》
 
    1,从中品下生已下。正明总举行名。辨定其位。即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也。
 
    2,从若有善男子下至行世仁慈已来。正明第五第六门中简机授法不同。即有其四。一明简机。二明孝养父母奉顺六亲。即合上初福第一第二句。三明此人性调柔善不简自他。见物遭苦起于慈敬。四正明此品之人不曾见闻佛法。亦不解悕求。但自行孝养也。应知。
 
    3, 从此人命欲终时下至四十八愿已来。正明第八门中临终遇逢佛法时节分齐。
 
    4, 从闻此事已下至极乐世界已来。正明第九门中得生之益去时迟疾也。
 
    5, 从生经七日者。正明第十门中到彼华开不开为异。
 
    6, 从遇观世音下至成罗汉已来。正明第十一门中华开已后得益不同。即有其三。一明迳时已后得遇观音大势。二明既逢二圣得闻妙法。三明迳一小劫已后始悟罗汉也。七从是名已下总结。上来虽有七句不同。广解中品下生竟。
 
 赞云。中辈中行中根人,一日斋戒处金莲。孝养父母教回向,为说西方快乐因。佛与声闻众来取。直到弥陀华座边。百宝华笼经七日,三品莲开证小真。
 
  上来虽有三位不同。总解中辈一门之义竟。
 
 
    『辅助学习材料』——善导大师 《观经四帖疏》
 
    1,从下品上生者。正明辨定其位。即是造十恶轻罪凡夫人也。
 
    2,从或有众生下至无有惭愧已来。正明第五门中简机举出一生已来造恶轻重之相。即有其五。一明总举造恶之机。二明造作众恶。三明虽作众罪于诸大乘不生诽谤。四明重牒造恶之人非智者之类也。五明此等愚人虽造众罪。总不生愧心。
 
    3,从命欲终时下至生死之罪已来。正明造恶人等临终遇善闻法。即有其六。一明命延不久。二明忽遇往生善知识。三明善人为赞众经。四明已闻经功力除罪千劫。五明智者转教称念弥陀之号。六明以称弥陀名故除罪五百万劫。
 
    问曰。何故闻经十二部但除罪千劫。称佛一声即除罪五百万劫者。何意也。答曰。造罪之人障重加以死苦来逼。善人虽说多经。食受之心浮散。由心散故。除罪稍轻。又佛名是一。即能摄散以住心。复教令正念称名。由心重故即能除罪多劫也。
 
    4,从尔时彼佛下至生宝池中已来。正明第九门中终时化众来迎去时迟疾。即有其六。一明行者正称名时。彼弥陀即遣化众应声来现。二明化众既已身现。即同赞行人。三明所闻化赞但述称佛之功。我来迎汝。不论闻经之事。然望佛愿意者。唯劝正念称名。往生义疾。不同杂散之业。如此经及诸部中处处广叹。劝令称名。将为要益也。应知。四明既蒙化众告及即见光明遍室。五明既蒙光照报命寻终。六明乘华从佛生宝池中。
 
    5,从经七七日已下。正明第十门中到彼华开迟疾不同。
 
    6.从当华敷时下至得入初地已来。正明第十一门中华开已后得益有异。即有其五。一明观音等先放神光。二明身赴行者宝华之侧。三明为说前生所闻之教。四明行者闻已领解发心。五明远迳多劫证临百法之位也。八从是名已下总结。九从得闻佛名已下。重举行者之益。非但念佛独得往生。法僧通念。亦得去也。上来虽有九句不同。广解下品上生竟。
 
    【辅助学习材料】:善道大师《观经四帖疏》
  
    1,从下品下生者。正明辨定其位。即是具造五逆等重罪凡夫人也。
 
    2,从或有众生下至受苦无穷已来。正明第五第六门中简机造恶轻重之相。即有其七。一明造恶之机。二明总举不善之名。三明简罪轻重。四明总结众恶。非智人之业。五明造恶既多罪亦非轻。六明非业不受其报。非因不受其果。因业既非是乐。果报焉能不苦也。七明造恶之因既具酬报之劫未穷。
 
    问曰。如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往生。今此观经下品下生中简谤法摄五逆者。有何意也。答曰。此义仰就抑止门中解。如四十八愿中除谤法五逆者。然此之二业其障极重。众生若造直入阿鼻。历劫周慞无由可出。但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又下品下生中取五逆除谤法者。其五逆已作。不可舍令流转。还发大悲摄取往生。然谤法之罪未为。又止言若起谤法即不得生。此就未造业而解也。若造。还摄得生。虽得生彼。华合迳于多劫。此等罪人在华内时有三种障。一者不得见佛及诸圣众。二者不得听闻正法。三者不得历事供养。除此已外更无诸苦。经云犹如比丘入三禅之乐也。应知。虽在华中多劫不开可不胜阿鼻地狱之中长时永劫受诸苦痛也。此义就抑止门解竟。
 
    3,从如此愚人下至生死之罪已来。正明闻法念佛得蒙现益。即有其十。一明重牒造恶之人。二明命延不久。三明临终遇善知识。四明善人安慰教令念佛。五明罪人死苦来逼。无由得念佛名。六明善友知苦失念。转教口称弥陀名号。七明念数多少声声无间。八明除罪多劫。九明临终正念即有金华来应。十明去时迟疾直到所归之国。
 
    4,从于莲华中满十二劫已下。正明第十门中到彼华开迟疾不同。
 
    5,从观音大势下至发菩提心已来。正明第十一门中华开已后得益有异。即有其三。一明二圣为宣甚深妙法。二明除罪欢喜。三明后发胜心。
  
    赞云。下辈下行下根人,十恶五逆等贪嗔,四重偷僧谤正法。未曾惭愧悔前愆。终时苦相如云集。地狱猛火罪人前。忽遇往生善知识,急劝专称彼佛名。化佛菩萨寻声到。一念倾心入宝莲。三华障重开多劫。于时始发菩提因。
 
    【辅助学习材料】:善道大师《观经四帖疏》
 
    1,三就得益分中。亦先举。次辨。即有其七。初言说是语者。正明总牒前文生后得益之相。
 
    2,从韦提已下。正明能闻法人。
 
    3,从应时即见极乐已下。正明夫人等于上光台中见极乐之相。
 
    4,从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已下。正明夫人于第七观初见无量寿佛时即得无生之益。
 
    5,从侍女已下。正明睹斯胜相。各发无上之心。求生净土。
 
    6,从世尊悉记已下。正明侍女得蒙尊记。皆生彼国。即获现前三昧。
 
    7,从无量诸天已下。正明前厌苦缘中释梵护世诸天等从佛王宫临空听法。或见释迦毫光转变。或见弥陀金色灵仪。或闻九品往生殊异。或闻定散两门俱摄。或闻善恶之行齐归。或闻西方净土对目非远。或闻一生专精决志。永与生死。分流。此等诸天既闻如来广说希奇之益。各发无上之心。斯乃佛是圣中之极发语成经。凡惑之类蒙。能使闻之获益。上来虽有七句不同。广解得益分竟。
 
    【辅助学习材料】:善道大师《观经四帖疏》
 
    1,从尔时阿难已下。正明请发之由。
 
    2,从佛告阿难已下。正明如来双标依正以立经名。又能依经起行三障之云自卷。答前初问云何名此经一句。
 
    3,从汝当受持已下。答前后问云何受持一句。
 
    4,从行此三昧者下至何况忆念已来。正明比校显胜劝人奉行。即有其四。一明总标定善以立三昧之名。二明依观修行即见三身之益。三明重举能行教之机。四正明比校显胜。但闻三身之号。尚灭多劫罪愆。何况正念归依。而不获证也。
 
    5,从若念佛者下至生诸佛家已来。正显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即有其五。一明专念弥陀佛名。二明指赞能念之人。三明若能相续念佛者此人甚为希有。更无物可以方之。故引分陀利为喻。言分陀利者。名人中好华。亦名希有华。亦名人中上上华。亦名人中妙好华。此华相传名蔡华。是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胜人也。四明专念弥陀名者即观音势至常随影护亦如亲友知识也。五明今生既蒙此益。舍命即入诸佛之家。即净土是也。到彼长时闻法。历事供养。因圆果满。道场之座岂赊。
 
    6,从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已下。正明付属弥陀名号。流通于遐代。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辅助学习材料】:善道大师《观经四帖疏》
 
    五就耆阇会中。亦有其三。一从尔时世尊已下。明耆阇序分。二从尔时阿难已下。明耆阇正宗分。三从无量诸天已下。明耆阇流通分。上来虽有三义不同。总明耆阇分竟
 
 
 
 
    【正觉亮点】
 
 
 
    妙壮:我的学佛汇报
 
    至今学佛快2个月了,感觉自己功夫还差很远很远,近日妙天师兄却赞叹我学佛精进,还安排我写一篇学佛的感受,赞叹的话我明白,是鼓励也是鞭策但写稿子并请大家来评议,却让我心里着实有些惶恐…因为与众多师兄比起来,自己在佛门外面徘徊了好多年,受师兄们不断提携,才得以踏进佛门;再有幸在仁达师父座下皈依受戒赐法号,实乃平生之荣幸!与这么多精进、大慈大悲的师兄们在一起同修,也是累世的缘分!由于恶习颇多,学识浅薄,在众多师兄们面前谈体会,实在不敢多言,无奈妙天师兄交待了,不好意思反驳,就谈一下我学佛以来的感想吧,望各位师兄们、善知识们不吝指点和批评,也借此良机感谢恩师,感谢诸位师兄的提携!
 
    2006年春天,一位学佛的朋友介绍我和妻子去拜见一位出家师父-佛光法师,当时对佛法没有半点认知,可能是无知者无畏,那天晚上我问了很多幼稚滑稽的问题,法师慈悲,对我的问题不厌其烦的讲解,我也有些似懂非懂,与佛光师父的一面之缘,让我对佛法有了一点点了解,也埋下了此生学佛的种子。
 
    由于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我平时喜欢琢磨一些形而上的问题,对佛法的因果轮回也很感兴趣。有一次看到某杂志报道了海南省一个人能记忆前生,我特意打电话过去咨询期刊该报道的真实性,并找到了文章记者,来求证是否确有此事;我也一直在思考假如真有轮回,我们做了善事、做了恶事,投胎时灵魂(神识)的去向是受什么力量牵引的?还在考虑周易能够准确预测的原理是什么?命运是否是个定数?
 
    围绕着这些别人看起来枯燥无味、甚至是傻傻的问题,有些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有些却没有满意的答案。直到今年10月,遇见了师父,才发现所有的答案都在佛法之中,才明白自己在真理外面徘徊了三年之久。
 
    俗话说“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三年的犹豫徘徊比起很多闻即信受的师兄们来说,是走了很多弯路,但比起很多平生无缘闻到佛法的人来说,已经非常庆幸了,尤其是遇到博山正觉寺这个正法道场、仁达法师这位高僧大德更是万幸!试想,有多少苦苦思索人生真谛的朋友因为福德、善根或因缘不能完全具足而徘徊在佛门之外呢?太多太多了……每当想到此,我都告诉自己要惜缘惜福,好好修行,不能辜负此生生在中国,不能辜负此生为人身,不能辜负此生得闻正法,更不能辜负此生得遇善知识——仁达法师。
 
    自从发心学佛以来,求道路上便善缘不断,最初是王师兄带着我去见仁达师父,后来在精舍又遇到妙众师兄、妙亮师兄、妙天师兄、妙和师兄、妙信师兄、妙林师兄、妙杨师兄以及圣琳师兄,诸多师兄对我的学佛有太多的提携和帮助,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促使我学佛必须精进,否则都感觉对不起诸多师兄的谆谆指导。另外,自己如果一旦晚上没有读《金刚经》,第二天鼻炎就发作;一旦犯戒,前列腺炎就发作,这些也让我感恩护法善神的提醒。
 
    有时候偶尔会有朋友担心师父是不是善知识,妙融师兄曾经对善知识有精辟的阐述,我是这么理解的,如果师父不是善知识,不是普度众生的大菩萨,试问有哪一位外道邪师愿意三步一叩首、历时五个月、风餐露宿千里朝拜五台山?有哪一位外道邪师愿意在破破烂烂的工棚里不分寒暑不分昼夜的规划设计寺院蓝图?有哪一位外道邪师愿意在建筑工地上充当苦力拉沙卸砖?善知识不是用我们的肉眼去判断的,是需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纯洁的求道之心,用我们宿世的福德善根和此生的因缘来聚合感召的。
 
    记得今年10月份,师父给我赐法号时,望着师父的慈悲的面容,我无法压抑住自己的心情,开始是抽泣哽咽,继而泪流满面,透彻心扉…为找到家而哭,为寻到根而哭,为找到师父而哭,也为醒悟了此生的目的而哭…
 
    “在建寺中修行,在修行中建寺”,才不愧此生,也才有机会证得无上菩提!
 
 
 
    【回向文】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 (合掌,三称)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合掌,三称
)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合掌,三称
)
   
南无千百亿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 (合掌,三称
)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合掌,三称)
 
    共修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公能行上人和师父仁炟法师,愿师公和师父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博山正觉寺,愿寺院早日顺利圆满建成,发扬光大佛教,利益无边众生,培育造就僧才!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给所有参加沙龙共修的同修们,愿业障消除,心想事成,福慧双增,早证菩提!
 
分享按钮
正觉网     中国贸易报 佛教文化     华人佛教—凤凰 网     大渡网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备案号:鲁ICP备18032971号    公安备案号:37030402000864号    电话:0533-4205918 传真:0533-420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