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 ENGLISH
  • 首    页
  • 走进正觉
  • 新闻公告
  • 祖庭建设
  • 朝圣专栏
    • 朝礼九华
    • 朝礼五台
  • 佛教文化
  • 禅修茶道
  • 书画院

最新推荐

  • 山东省宗教事务条例
  • 《宗教事务条例》
  • 淄博市非遗保护中心领导实...
  • 博山正觉寺壬寅年结夏安居
  • 博山正觉寺新春助老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
  • 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
  • 禅茶音乐会chanchayinyuehui
  • 图说正觉tushuozhengjue
  • 公益慈善gongyicishan
  • 健康素食jiangkangsushi
  • 正觉文慧
  • 正觉快讯
  • 点滴学佛
  • 正觉沙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正觉文化 /正觉沙龙 /正觉沙龙(66):学习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

正觉沙龙(66):学习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

2011-11-25 17-51-37  来源:正觉网  作者:  点击:次

正觉沙龙之六十六
学习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  2008年12月12日
本期主持:妙鹏、 妙见
㊣妙见(1020742479) 18:59:11
各位师兄,大家晚上好! 
㊣781129307  (781129307) 18:59:12
师兄好! 
㊣妙见(1020742479) 18:59:21
顶礼师父! 
㊣吉祥妙鹏(24629780) 18:59:57
妙见师兄好! 
㊣妙见(1020742479) 19:00:33
现在,我们先来学习三祖现在我们先来学习三祖僧璨大师吧!  
㊣781129307  (781129307) 19:00:40
顶礼师父! 
㊣千年水草(215374228) 19:01:15
 12月12日主题:学习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   
㊣草木仙子(420728162) 19:01:20
阿弥陀佛!各位师兄晚上好! 
㊣妙见(1020742479) 19:01:34
我和妙鹏收集了一些三祖的禅修事迹,也欢迎师兄们多多补充,法布施给我们。 
㊣草木仙子 女狼
顶礼师父! 
㊣草木仙子(420728162) 19:03:18
随喜妙见和妙鹏师兄今晚主持沙龙之功德! 
㊣279152230 (279152230) 19:03:28
阿弥陀佛!顶礼恩师;师兄们晚上好! 
㊣吉祥妙鹏(24629780) 19:03:35
我们先学习正觉寺共修通知。 
㊣418366453   757341705
阿弥陀佛!顶礼师父!师兄们晚上好! 
㊣吉祥妙鹏(24629780) 19:04:10
为带领信众精进修行,山东省博山正觉寺安排了几种共修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一、时间:每天18:30地点:博山正觉寺内容:诵读《地藏菩萨本愿经》
二、时间:每周六上午8:30-11:30  地点:博山正觉寺内容:诵读《金刚经》、《药师经》、《佛说阿弥陀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等大乘经咒和学习高僧大德开示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 
㊣千年水草(215374228) 19:04:41
 正觉沙龙共修19:00开始,12月12日主题:学习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今晚主持人;妙见,妙鹏师兄。
㊣吉祥妙鹏(24629780) 19:04:47
参加的信众可于每周六早上6:30之前报名,有义工组织大家乘车,详情请浏览正觉网http://www.zhengjuesi.net。        联系电话:0533-4205918    0533-8381148 
781129307 (781129307) 19:05:04
随喜妙见  妙鹏师兄主持功德!
㊣吉祥妙鹏(24629780) 19:05:17
三、时间:每周六14:30-17:30  地点:深圳正觉精舍         内容:诵读《金刚经》、《药师经》、《佛说阿弥陀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等大乘经咒、学习高僧大德开示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联系电话:0755-83378417 
㊣千年水草(215374228) 19:05:20
正觉沙龙共修注意事项:
 1、共修后请大家主动退出一群。以便下次可参加的师兄加入。
2、共修时请统一用18号以上的大字体,师父用大红色颜色,其它人发言请另选其它颜色。
 3、共修时除主持人外,大家不要转发较长的文章,段落,网址和大图来刷屏。
4、共修时请大家保持在线(不要隐身),因为群位有限,不在线的师兄可能会被请出本群。 阿弥陀佛。希望大家配合~~  
㊣吉祥妙鹏(24629780) 19:06:04
 四、时间:每周五19:00-21:30地点:网上共修,正觉沙龙QQ群号:53045031内容:每周一个佛学专题,并籍此深入经藏。释仁炟法师届时会在线解惑答疑。  
㊣如意妙融(931832216) 19:06:15
随喜妙见  妙鹏师兄主持功德!
妙见 吉祥妙鹏
阿弥陀佛! 妙融师兄好! 
㊣吉祥妙鹏(24629780) 19:06:48
正觉寺周末共修心得摘录: 
㊣757341705 (757341705) 19:06:48
随喜妙见  妙鹏师兄主持功德!
㊣如意妙融(931832216) 19:07:00
各位师兄好,又见面了! 
㊣ 326942565 (326942565) 19:14:48
妙鹏师兄英语很好呀,特别是佛教英语 
㊣吉祥妙鹏(24629780) 19:14:52
仁才居士:我是居士 不可称呼师傅。 
㊣佛缘 舍缘豆
顶礼三祖 !
㊣千年水草(215374228) 19:15:34
新来的朋友,再发一次公告:正觉沙龙共修注意事项: 1、共修后请大家主动退出一群。以便下次可参加的师兄加入。 2、共修时请统一用18号以上的大字体,师父用大红色颜色,其它人发言请另选其它颜色。 3、共修时除主持人外,大家不要转发较长的文章,段落,网址和大图来刷屏。 4、共修时请大家保持在线(不要隐身),因为群位有限,不在线的师兄可能会被请出本群。阿弥陀佛。希望大家配合~~ 
㊣吉祥妙鹏(24629780) 19:15:38
惭愧!需要多学习! 
㊣妙见(1020742479) 19:16:11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三祖吧! 
㊣佛缘(645581604) 19:16:19
随喜妙鹏师兄的功德! 
吉祥妙鹏 佛缘
随喜妙见师兄 !
㊣755536058  (755536058) 19:16:39
阿弥陀佛! 
㊣妙见(1020742479) 19:17:01
汉传佛教,历来都是由两种力量彙集而成,一是隐修岩穴的高僧,一是弘化尘世的高僧。隐修者实修实证,积聚法财,并源源不断地向弘化者输入智慧和力量,从而使道脉不断,佛法日新。  
㊣妙见(1020742479) 19:17:34
在禅宗史上,三祖之于四祖,龙山之于洞山,大章契如之于清豁、冲煦二禅师等事例不胜枚举。有的则隐显难分,就得看用什麽样的尺度了,如元代的高峰原妙,中本明本师徒二人,说隐似显,说显似隐,真有点隐显不二的风貌,总之都给时人乃至后人极大的教益。 
㊣仁才居士(1061888756) 19:17:56
随喜妙鹏师傅的功德 !
我很高兴异在地北京同大家的共修!
㊣如意妙融   963099760 
顶礼师父! 
㊣如意妙融 757341705 吉祥妙鹏 
南无历代祖师菩萨!
㊣757341705 (757341705) 19:23:12
阿弥陀佛,顶礼师父! 
㊣波罗蜜(675849686) 19:23:41
南无历代祖师菩萨!南无三祖僧璨大师,南无四祖道信大师!
㊣755536058 (755536058) 19:24:01
阿弥陀佛,顶礼师父! 
 
㊣ 418366453  279152230 
南无历代祖师菩萨! 
㊣757341705  (757341705) 19:25:29
释僧璨(公无?一606年) 中国禅宗三祖,出生年月及姓氏均不详。唐道宣和宋赞宁均未为他立传。《祖堂集》关于僧璨的生平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唯《景德传灯录》卷三则说得比较详细。 
㊣妙见(1020742479) 19:25:54
记载最详的《景德传灯录》也仅录有参二祖、接四祖因缘。其事迹也只有「隐于舒州之皖公山,属后周武帝破灭佛法,师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馀载,时人无能知者」。 
㊣757341705 (757341705) 19:26:38
其中说北齐天平二年,有一居士,年逾四十,不言姓氏,聿来设礼,自称“弟子身缠风恙”,要求慧可为他“仟罪”慧可说:“将罪来,与汝仟”,良久,该居士说“觅罪不可得”。慧可说“我与汝仟罪竟”。并嘱咐他“宜依佛法僧住”。 
㊣妙见(1020742479) 19:27:13
隋开皇十二年(五九二),三祖传法于四祖后,曾到岭南罗浮山优游二载,再还司空山,于大业二年(六0六)「为四众广宣心要讫,于法会大树下合掌立终。」 
㊣757341705  (757341705) 19:27:49
他说他见到慧可,己知是僧,但不知佛法为何慧可对他开示说“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佛法无二,僧宝亦然”。居士言下大悟,即出言不凡。他说“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慧可听后,深为器辜,并为其披剃,取名僧璨。同年三月,在光福寺受具足戒。其后不久,慧可即付诀与他,并说偈曰 
㊣妙见(1020742479) 19:28:33
既是彻底的隐修高僧,连姓名都不愿示人,要许详考其事不仅白费功夫,而且有违于隐修者的意愿,但隐修本身的崇高,却有无穷的魅力,激励着万千修行者。既是彻底的隐修高僧,连姓名都不愿示人,要许详考其事不仅白费功夫,而且有违于隐修者的意愿,但隐修本身的崇高,却有无穷的魅力,激励着万千修行者。  
㊣妙见  (1020742479) 19:29:17
三祖大师的事迹既不可详考,但其教化则是无穷的,千四百年来,不知有多少高僧,在三祖留下的《信心铭》中受益,成就圆满了修行的道业。《信心铭》文字浅近,稍通文墨的皆可领会其中意趣而获益。 
㊣妙见(1020742479) 19:29:50
因为它是禅宗的无上心法(这里不谈三祖和《信心铭》的悬桉),是指导学人实修实证的心地法门和念头功夫,圆融博大,普被三根,不仅可作禅宗的向上接引,而且亦可作为止观法门的重要修观方法,即使是一般初入佛门的人,若勤加背诵体味,亦可强化其觉照能力。  
㊣757341705  (757341705) 19:30:09
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 
㊣妙见(1020742479) 19:30:41
《信心铭》开章即言:「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至道,当然就是大道而非小道。世人都以为大道难、小道易,为什麽三祖大师反而说「至道无难」呢?对佛法而言,大道就是真如,就是菩提。而真如、菩提这样的大道、至道,并不是八万四千法门中的某一具体法门,而是一切法门之母,无上崇高,故曰至道。 
㊣757341705  (757341705) 19:33:02
僧璨出家后,逢周武灭佛,他就隐居在舒州的皖公山(今安徽境内),“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在隐居期问,他曾与道友去广东游罗浮山。后又回到舒州。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圆寂。唐玄宗溢为鉴智掸师。 
㊣吉祥妙蕙☆(786192759) 19:33:11
阿弥陀佛!顶礼师父!各位师兄晚上好!  
㊣妙见  (1020742479) 19:33:26
三祖僧璨禅师,姓氏及籍贯均不详。史料只记载,他最初以白衣的身份拜谒了从北方前来舒州司空山(今安徽岳西县西南店前镇)避难的二祖慧可祖师,并得到祖师的点拨、印可和传法,成为禅宗的三祖。  
㊣吉祥妙鹏  (24629780) 19:33:50
妙蕙师兄好! 
㊣如意妙融(931832216) 19:33:58
慧可大师: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僧璨大师:华种虽因地,従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道信大师: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信合,当生生不生。
㊣吉祥妙蕙☆(786192759) 19:34:39
顶礼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 !  
㊣妙见  (1020742479) 19:34:49
关于三祖悟道因缘,灯录中是这样记载的: 
㊣妙见(1020742479) 19:35:06
初祖达摩传法给二祖之后,自于少林托化西归,二祖慧可于是一边随宜传法,度化众生,一边寻求法嗣,以付祖衣。 
㊣吉祥妙蕙☆(786192759) 19:35:12
供养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 !  
㊣妙见(1020742479) 19:35:21
北周武帝毁佛期间,二祖与林法师为伴,护持经像,隐藏民间,并一度南下到舒州司空山隐居(后人在此处建有二祖寺,元时被毁,现存有二祖石窟的遗迹)。 
㊣妙见(1020742479) 19:36:11
在隐居的时候,也就是到了天平二年(535),二祖遇见了僧璨。僧璨当时是个居士。关于他的身世,《楞伽师资记》用了八个字来概括--“罔知姓位,不测所生”。当时僧璨已经四十多岁了,并且得了很厉害的风疾。 
㊣妙见(1020742479) 19:36:37
僧璨前来礼拜二祖,可能跟他身染重病有关。病苦的折磨使他感觉到自已罪障深重,必须彻底忏悔。于是他问二祖:“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蜀罪。”  
㊣妙见(1020742479) 19:37:01
二祖回答道:“将罪来,与汝忏。”  僧璨沉吟了很久,回答道:“觅罪不可得”    二祖道:“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  
㊣释仁炟(872258488) 19:37:18
慧可大师: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僧璨大师:华种虽因地,従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道信大师: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无性合,当生生不生。 
㊣如意妙融(931832216) 19:37:47
更正:道信大师: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无性合,当生生不生。 
㊣妙见(1020742479) 19:38:04
僧璨又问:“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    二祖道:“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是心即佛,是心即法,佛法一体不二,心外无法,心外无佛,僧宝亦复如此,佛、法、僧三宝,皆依一心而立,同体而异名,非内非外)。” 
㊣妙见(1020742479) 19:38:52
僧璨听了祖师的开示,言下心意豁然,欣喜道:“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今天我才明白罪性并不是一个实有,它既不在心内,又不在心外,又不在心中间,它当体即是心的幻用,其性本空,觅之了不可得。 
㊣妙见(1020742479) 19:39:18
就象吾人的心性本空能生万法一样,佛法原来是不二的,并非在心之外另有一个佛与法)。” 
㊣妙见(1020742479) 19:39:41
二祖听了僧璨的回答,非常器重他,并即为他剃发,收他为弟子,说道:“是吾宝也。宜名僧璨。”    三祖的法号“僧璨”就是这么来的。  
㊣妙见  (1020742479) 19:40:25
僧璨禅师悟道的当年三月十八日,即前往光福寺受了具足戒,从此以后,他的风疾渐渐地好了,并侍奉祖师两年多的时间。  
㊣妙见(1020742479) 19:40:50
有一天,二祖告诉僧璨禅师道:“菩提达摩远自竺乾(印度的别名),以正法眼藏并信衣(指金袈裟,释迦佛传下的用以表示正法法脉之所在的证信之物)密付于吾,吾今授汝。 
㊣妙见(1020742479) 19:41:09
汝当守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  说完把祖衣交给了僧璨禅师,并叮嘱:“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当有国难。”  僧璨禅师道:“师既预知,愿垂示诲。”   
㊣妙佳(704614223) 19:41:38
师父得一位得意弟子也视为宝贝呢!
㊣妙见(1020742479) 19:41:53
二祖道:“非吾知也。斯乃达摩传般若多罗悬记云‘心中虽吉外头凶’是也。吾校年代,正在于汝。汝当谛思前言,勿罹世难。然吾亦有宿累,今要酬之。善去善行,俟时传会(不是我预知有法难,而是达摩祖师传下来的般若多罗尊者所说之悬记--‘心中虽吉外头凶’--中所预言。 
㊣妙见(1020742479) 19:42:32
我根据年代推算,当发生在你所处的时代,你要好好思维我前面所讲的,不要陷入这场法难。我前世负有宿债,现在是该前往偿还的时候了。你要好生保重,以待机缘成熟,好把祖师的禅法和信衣传下去)。”  
㊣妙见  (1020742479) 19:43:04
二祖付法完毕,即离开司空山,前往邺都酬债。僧璨禅师于是谨遵师旨,没有急于出来大肆弘扬祖师禅法,而是韬光养晦,往来于司空山和皖公山(今安徽潜山县西部)之间,过着一种隐修的生活,长达十余年。在这期间,僧璨禅师只有道信禅师一个弟子。 
㊣妙见(1020742479) 19:43:28
据《楞伽师资记》记载,“粲禅师隐思(司)空山,萧然净坐,不出文记,秘不传法,唯僧道信,奉事粲十二年。”   
㊣释仁炟(872258488) 19:43:58
道信大师: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无性合,当生生不生。意思是:花的种子有生长的性质,它需要一切因缘具足如土地、温度、湿度土壤、花才能生长,当因缘不具足的时候,应当生的时候它也不会生长。  
㊣妙见(1020742479) 19:44:03
三祖僧璨大师寂于隋大业二年(606)。入寂前,僧璨禅师曾告诉大众云:“余人皆贵坐终,叹为奇异,余今立化,生死自由(别人都把坐着入灭看得很重,认为这样的走法稀有难得,我则不然,我今天要站着走,以示生死自由)”,说完,便用手攀着树枝,奄然而化。扣谥“鉴智禅师”。 
㊣妙见(1020742479) 19:44:37
三祖僧璨在世的时候,虽然没有公开弘扬祖师禅法,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信心铭》却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通过这篇短短的文字,我们既可以了解三祖当年的所悟所证,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树立起修习祖师禅的正知正见。 
㊣妙见(1020742479) 19:45:03
《信心铭》虽然文字不多,但可以说它字字珠玑,对禅修者来说,极富指导意义。如果我们能把它背诵下来,并时时任意拈取其中一句,细细品味,将会从中获得极大的利益。  
㊣释仁炟(872258488) 19:45:26
“手攀着树枝,奄然而化。”顶礼三祖僧璨大师! 
㊣妙见 如意妙融  755536058 757341705 草木仙子  波罗蜜吉祥妙蕙☆  妙佳
顶礼三祖僧璨大师! 
㊣妙见(1020742479) 19:46:19
《信心铭》开章即言:「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至道,当然就是大道而非小道。世人都以为大道难、小道易,为什麽三祖大师反而说「至道无难」呢?对佛法而言,大道就是真如,就是菩提。而真如、菩提这样的大道、至道,并不是八万四千法门中的某一具体法门,而是一切法门之母,无上崇高,故曰至道。  
㊣如意妙融(931832216) 19:46:58
“手攀着树枝,奄然而化。”僧璨大师多么洒脱自在。 
 
㊣ 963099760  (963099760) 19:47:02
阿弥陀佛! 
㊣妙见(1020742479) 19:47:05
对修行有经验、有见地的人都知道,修行决非易事,必须遵循信解行证的次第:先具信心,然后明法数义理,再则止观双修、定慧等持,沿着次第禅门和般苦观照的路走下去,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再由十地,经等觉、妙觉方圆满菩提,这是成佛必由之路,经三大阿祗僧劫,历无量的时间因缘方可成就。 
㊣吉祥妙鹏(24629780) 19:47:35
草木仙子 圣宾师兄好!  妙佳师兄好 
㊣963099760 (963099760) 19:48:02
师兄们好! 
㊣妙见(1020742479) 19:50:10
难啊,成佛难!在成佛的修行途中,八万四千法门中那一个法门又不难呢?显、密各宗内的任何一个法门,要圆满其事皆非易事,其中次第严谨,理事周详,且法财侣地不可或缺。 
㊣妙见(1020742479) 19:50:56
修行既是如此艰辛,三祖大师为什麽却说「无难」呢?其中的秘密就在次第法门和至道的差别上。 
㊣ 326942565  (326942565) 19:52:40
释仁炟(872258488) 19:37:17 慧可大师: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僧璨大师:华种虽因地,従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道信大师: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无性合,当生生不生。 ——————阿弥陀佛,三个偈子,以“地”喻“缘”,以“种”喻“因”,是否都是讲的“因缘和合”的道理? 
㊣妙见(1020742479) 19:53:34
顿与渐在修行中的差别是显而见的,渐则有能所、有淨染、有因果、有次第;一切俱足,个个圆成,学人无丝毫可取捨、可建立处,立处皆真,要见直下便见,故曰「至道无难」。既然至道无难,为什麽见道者寥若辰星呢?原因就在「拣择」。 
㊣妙见(1020742479) 19:54:12
什麽是拣择呢?拣择就是取捨,取捨缘于憎爱,一涉憎爱,便入十二因缘流转门;若断憎爱,便入十二因缘还灭门。禅宗并不停留在三乘教法上,而是随机接引向上,所以三祖大师说:「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明白什麽?明白至道。 
㊣妙见  (1020742479) 19:54:29
早在百丈禅师时,便以《信心铭》语句接人,到了赵州禅师手中,更是常以《信心铭》中语句接人,赵州老和尚最常用的便是「至道无难」。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在这里,明白是,不明白是呢?真的如《信心铭》所说:「毫釐有差,天地悬隔」。在这里,是有拣择,还是无拣择呢?要知道,心为万法之源,而作用在当机一念之上。这当机的一念,是一切法的基点,善恶是非凡圣,全是因这一念的差别而有所呈现,正法、正知全赖这一念的正觉而得以建立。若见于此,三祖的「洞然明白」和赵州的「不在明白里」岂有二致。 
㊣妙见(1020742479) 19:54:49
把住这个关口,其他的就迎刀而解了。「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都是「一波才动万波随」,并且波波都是围绕着「这个」。  
㊣妙见(1020742479) 19:55:06
拣择、憎爱、违顺等都是世人的普遍心理状态,但在这里,三祖却使之与无上佛法的至道搭上了线,只要在当下的心念中把这种心态放得下,看得破,至道就无难,就明白,并且可以受用无尽。所以,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修行并非在神秘玄妙和高远之处,而就在平常的日用动静之中,平常才是基础的所在,平常才是道业的根本。  
㊣妙见(1020742479) 19:55:47
三祖大师之所以定其文为《信心铭》,就是要学人自信其心。圭峰大师在《禅源诸诠集序》中举道:「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非唯是禅门之源,亦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亦是菩萨万行之源;故名心地。」 
㊣妙见(1020742479) 19:56:16
明于此,则当信心;明于此,则有信心。此心「无欠无馀」,圆满具足,但世人沉溺,无明遮覆,烦恼集聚,因憎爱而取捨,念头一动,故乾坤破碎,我他分裂,原本一体的真如因妄念之动而「不如」了。 
㊣妙见  (1020742479) 19:56:52
学佛的人几乎个个会诵《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淨,不增不减」,只是在口头上念呢?是在外面寻呢?还是引以归己,在自己本分上体味呢?修行是人们在心地上向真如的回归而非建立,至道是无为法而非有为法。
㊣妙见(1020742479) 19:57:14
所以,面对这一切,还应「莫逐有缘,勿住空忍」。逐于有缘是拣择,是取捨,不论所逐之缘是善是恶。与之对应的是「勿住空忍」。空则万法皆空,泯人我、绝感应;忍则于法住于实相,又有法忍和无生法忍之胜境。 
㊣释仁炟(872258488) 19:57:30
西楼赏月,不是讲因缘和合,而是讲因缘法则。 
㊣妙见(1020742479) 19:57:39
但禅宗关注的是顿了,是直趣菩提,所以一方面「莫逐有缘」,不执着因位中的一切次第法门;另一方面又「勿住空忍」,不执着因修行次第法门而所证的相应果位。后来祖师们将此发挥到极致,如赵州云「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兹明云「无佛处成佛」等。 
㊣妙见(1020742479) 19:58:24
到了这里,就会产生「一种平怀,泯然自尽」的自受用感。这里是本地风光,无需在法上有所增减损益。  
㊣妙见(1020742479) 19:58:51
「平怀」就是平常的,是人们平静祥和的心灵状态。一般人对这样的「平怀」大概并不陌生,谁不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呢?有关「平常心」的介说,南泉对赵州的那番开示最为紧要透彻,不妨全文引出:师(赵州)问(南泉)曰:「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 
㊣妙见  (1020742479) 19:59:32
泉曰:「拟向即乖。」。师曰:「不拟争(怎)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地,犹如太虚,廊然荡豁,岂可强是非邪?」师于言下悟理。  
㊣妙见(1020742479) 19:59:57
赵州在日后的教化中,无时无处不显现着这种「平怀」,即使在出神入化处还是显现着这种「平怀」,同时还有「泯然自尽」的逍遥贯彻其中。再如二祖见达磨,求的也只是「安心」而已。安心就是平怀,平怀就是安心。一般人对平怀不甚留心,好用智巧,一旦处于紧张劳累之时,或处于智不到之处,或吃了智巧之亏时,才会发现平怀的可贵。 
㊣妙见(1020742479) 20:00:26
对修行者而言,平怀这是破除迷信,剪除怪异的一种正见。修行到此火候,一切都不动于心了,是非得失毁誉,法非法等全都「泯然自尽」,其中的法乐,实难喻说。「自尽」者,非遣之而后去,乃其自去也。这种心境融和无碍的空寂妙用,依《信心铭》而实修者自能证入。  
㊣妙见(1020742479) 20:00:59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是无为的,非有为的,为什麽呢?因为「止动归止,上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人们的精神实质,无不处于动静二相之中,动极思静,静极思动。对修行者而言,有一误区,即「有念则乖」,于是时时着力去降伏念头,使之归于静,这就是止观的「止」 
㊣如意妙融(931832216) 20:01:06
---僧璨大师《信心铭》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釐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963099760 (963099760) 20:01:07
过来人语,非历尽沧桑,还真不好体悟。 
㊣妙见(1020742479) 20:01:24
但「止」本身就是一种动相,求止之心也是一种妄念,用禅宗的话来说,这是「以楔出楔」。退一步说,那怕你因此而得静定,也是「唯滞两边」,因为真如是非动非静,非有念非无念的。「一种」是什麽?就是前面的「一种平怀」,这是见道后的坦然心境,是与「不二」相契入,相融和的道境。 
㊣妙见(1020742479) 20:01:55
未到这个地步,举念皆二,必然会落到动静,有无、真妄、凡圣的夹壁中不得出入。  
㊣如意妙融  (931832216) 20:02:18
---僧璨大师《信心铭》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妙见(1020742479) 20:02:25
禅宗虽强调顿悟,但实际功用处却一贯是顿渐不二,并不因顿悟而放弃渐修的种种功用。所以明心见性必待顿悟,而践履功夫则全同渐门。沩山禅师在回答「顿悟之人更有修否」时说:「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时,修与不修是两头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动习气未能顿淨,须教渠淨除现业识,即是修也。」 
㊣妙见(1020742479) 20:02:55
沩山还说:「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所以禅宗内许多祖师,悟后都勤加「牧牛」,或循迹山林,或隐居闹市,或侍师多年,都是为了解决悟后仍然随时缠人的「止更弥动」、「唯滞两边」的问题。 
㊣妙见  (1020742479) 20:03:23
开悟后知「一种」的尚且如此,那未悟的人,自然是「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了。必然陷在动静,有无、有妄、凡圣的夹壁中不得自在。  
㊣妙见(1020742479) 20:03:40
没有明心见性的人,当然是「多言多虑,转不相应」,那怕你所言所虑的全是真如菩提,还是与真如菩提不相应。明心见性的人「绝言绝虑」,老将不谈兵了,那怕把真如菩提记忘在爪哇国里,却恰恰与真如菩提相应,并能「无处不通」。洞心禅师《宝镜三昧》中「夜半正明,天晓不露」正是点明了这一理境。 
㊣妙见(1020742479) 20:04:23
㊣无须对《信心铭》作逐字逐句的诠解,内省功夫稍强的人都会感受到其中无尽的智慧和力量。的确,《信心铭》中的文句,宗通说通,更是落实在修行者的心地和念头上。你看「不用求真,唯修息见」,「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妙见(1020742479) 20:04:49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每一句都是如此亲切,每一句都是如此贴切,并且都是实修实证的无上心法,完全值得学佛者作为「铭」,来警策自心,作为「铭」来浇铸「信心」。《信心铭》仅一百四十六句,五百四十八字,其句势如海浪相接而不可遏,如空谷传音而不可断,亦如因陀罗网结而不可解。 
㊣妙见(1020742479) 20:05:08
这是因为《信心铭》全文为一念之觉受观照,此一念之觉受观照又衍成全文,并且每一句都可随修行者的实际而前后关照,并引伸于无穷,这无穷又必还归于一念。 
㊣妙佳(704614223) 20:05:14
慢点发吧,看不过来呢! 
㊣妙见(1020742479) 20:06:04
奇妙吗?不奇妙,这本来就是《信心铭》中所说的「宗非促延,一念万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修行到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的火候,自然是「究竟穷极,不存轨则」了,智慧和自在与此心念同在,修行到此,还有歇脚处麽?  
㊣妙见(1020742479) 20:07:07
需要指出的是,只有明心见性的人,才知道什麽是修行,也才会主动自觉地去修行。未能明心见性,内心一片懵懂,修行能入正途麽?这也恰恰是《信心铭》所关注的。所以《信心铭》把悟前悟后的功用打成一片,把初机和老参凝成一块,修学者若能活学活用,自可以立竿见影,这样的大智大慧,在禅门中亦不多见。 
㊣453345337  (453345337) 20:07:30
呵呵,现在禅宗堕落了!
㊣453345337  (453345337) 20:07:42
都是一知半解的人! 
㊣ 妙寿-玄净(444879723) 20:07:50
是吗? 
㊣妙见(1020742479) 20:08:03
现在我们来学习四祖吧! 
㊣453345337 (453345337) 20:08:17
当然是了,至少我没见几个能开悟的 
㊣妙见(1020742479) 20:08:40
我们正觉寺可是与四祖有很深的渊源呢! 
㊣吉祥妙鹏(24629780) 20:09:00
顶礼四祖! 
㊣吉祥妙鹏(24629780) 20:09:23
道信(580-651),河内(治所在今河南省沁阳县)人,俗姓司马,七岁出家。其师戒行不纯,道信虽多次劝谏,不听,他便私下坚守斋戒五年。後来听说舒州皖公山(在今安徽省潜县之西)有"二僧"在静居修禅,便前去归依(此据《续高僧传.道信传》)。此"二僧"是谁?据《传法宝纪》,即是僧璨与其同学定禅师。道信在此从僧璨学法八九年(《续高僧传》谓十年)。现存道信为僧璨造的"塔铭砖",上面刻写着:"大隋开皇十二年七月,僧璨大士隐化于舒之皖公山岫,结塔供养。道信为记"。  
㊣453345337  (453345337) 20:09:30
呵呵,都是有渊源的. 
㊣妙见(1020742479) 20:09:32
顶礼四祖! 
㊣如意妙融(931832216) 20:09:42
---僧璨大师《信心铭》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由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792065714  (792065714) 20:09:43
呵呵 传到即可 何必呢?  
㊣  如意妙融(931832216) 20:10:00
---僧璨大师《信心铭》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453345337  (453345337) 20:10:18
禅宗修的人应当是最多的吧?但往往却最少成果,跟一知半解不无关系. 
㊣如意妙融(931832216) 20:10:19
---僧璨大师《信心铭》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如意妙融(931832216) 20:10:36
---僧璨大师《信心铭》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如意妙融(931832216) 20:10:57
---僧璨大师《信心铭》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453345337  (453345337) 20:11:05
仁达法师在吗? 
㊣如意妙融(931832216) 20:11:13
---僧璨大师《信心铭》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吉祥妙鹏(24629780) 20:11:13
隋开皇十二年是公元592年。前述道信在其前师身边五年,然後到皖公山投僧璨,那么时间当为隋的开皇十年(590)。此塔铭砖是在他到僧璨门下的第三年刻造的。当时道信不过才13岁。後来僧璨南下到罗浮山,不许道信随同前往,对他说:"汝住,当大弘益。"道信大概在此山住留一段时间,後来游历各处,向民众传法。隋大业年间(605-617)正式得到官府允许出家,编籍于吉州(治所在今江西省的吉安市)的某一寺院。隋末战乱,道信曾到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应道俗信徒的请求,住在庐山大林寺。 
㊣453345337  (453345337) 20:11:14
今天开示不开示? 
㊣波罗蜜(675849686) 20:11:18
"云",请问你又是"一知几解"呢? 
㊣如意妙融(931832216) 20:11:28
---僧璨大师《信心铭》《全文毕》 
㊣吉祥妙鹏(24629780) 20:11:56
随喜妙融师兄!  
㊣吉祥妙鹏(24629780) 20:12:09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道信大师 
㊣吉祥妙鹏(24629780) 20:12:16
唐初武德七年(624)应蕲州(治所在今湖北蕲州镇)道俗信徒的邀请,到达江北传法,见黄梅县西的双峰山的山泉秀丽,便在此处造寺作为修行和传法的中心道场。道信在此居住30多年,"诸州学道,无远不至"(《续高僧传.道信传》)。山中门人最多时达500余人,其中以弘忍比较有名。蕲州刺史崔义玄闻其名曾前来就礼。永徽二年(651)八月命弟子在山侧造龛(塔下葬遗体之室),门徒知其将终,发生争夺法嗣的风波。在这个时候,有人问道信谁可继承。道信表示:"弘忍差可耳。"(《传法宝纪》)。此後向弟子说法,留下遗诫,听说龛已造成,便安然坐化,年72岁。  
㊣453345337 (453345337) 20:12:17
你管我一知几解呢? 
㊣453345337 (453345337) 20:12:27
我只是就事论事,你激动什么? 
㊣279152230   (279152230) 20:12:35
阿弥陀佛! 
㊣453345337  (453345337) 20:12:39
又没说什么,你就开始这架势了! 
㊣326942565  (326942565) 20:12:59
~云~(453345337) 20:08:17 当然是了,至少我没见几个能开悟的 ————云,我们是不开悟的,当然看不到“开悟”的,“轮回黑暗,佛法为眼”,你不开悟,所以你的眼睛是黑的,连自性都见不到,更见不到开悟圣者了。如同盲人不能知道花儿的艳丽一样。一个不开悟的人,谈论开悟的人,如同一个小学生去点评一个硕士研究生写的论文一样。 
㊣如意妙融(931832216) 20:13:06
修行到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的火候,自然是「究竟穷极,不存轨则」了,智慧和自在与此心念同在,修行到此,还有歇脚处麽?感恩!
㊣波罗蜜(675849686) 20:13:10
那你又为何指责别人"一知半解"呢?!  
㊣吉祥妙鹏(24629780) 20:13:23
我们先学习吧!  
㊣453345337 (453345337) 20:13:44
我什么时候指责了? 
我指责谁了呢! 
我只是一时感慨,说了禅宗的现状! 
㊣326942565  (326942565) 20:13:57
开悟的人很多,至于自己看到看不到,不是因为“智慧不存在”,而是因为我我们没有“一双发现智慧的眼睛” 
吉祥妙鹏 
㊣ (24629780) 20:14:01
道信与正觉寺 
㊣佛缘(645581604) 20:14:15
改正:仁达即释仁炟 
㊣279152230 (279152230) 20:14:24
阿弥陀佛! 
㊣453345337  (453345337) 20:14:25
看来智慧的确很重要,理解不了人的话,学佛也是枉然! 
㊣792065714  (792065714) 20:14:37
学习而已 明心修道!  
㊣吉祥妙鹏(24629780) 20:14:42
在原始佛教中,出家人是托钵乞食的,自己不种地。所以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它在发展上、传播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不劳而获是可耻的事情,特别是年轻人托钵乞食那更是让人不理解,甚至瞧不起。   
 博山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次20多岁的道信大师托钵乞食时遇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这老太太就数落他说:你这么年轻,自己不劳动,却出来要饭吃,真没出息,为啥不自己种地呀?说完就不见了。道信大师受到很大的振动。后来入定观察,明白是观世音菩萨在点化他、提醒他,让出家人自己种地,自己养活自己。于是道信大师就在博山正觉寺提出了“农禅并举”的主张:一边参禅打坐修行,一边种地,自己养活自己。当时,道信大师还发明了一个名词,管出家人到地里干活叫“出坡”,这个词后来影响了整个佛教界并延续至今。
㊣吉祥妙鹏(24629780) 20:14:42
1949年以后,很多寺院的地被分给穷人了,寺院也就无地可种了。但是寺院,尤其是禅宗的寺院,为了继承出家人劳动的传统,把扫院子也叫出坡,每天扫院子,也喊“出坡喽”,实际上是扫院子,出家人劳动也叫出坡。“出坡”这个名词在博山正觉寺周围方圆一、二十里内的农村还在沿用着,这个范围内的农民管到地里去劳动叫出坡,再远的地方就不叫出坡了,而是叫上坡。可见出坡这个名词就是从寺里传出去的。另外在湖北黄梅四祖寺周围,当地的农民也把到地里干活叫出坡。(这也是道信大师曾在博山正觉寺住锡修行过的证据。)  
㊣如意妙融(931832216) 20:14:51
师父让我们做什么,我们每天在做什么,我们何时才能够到「虚明自照,不劳心力」的火候....... 
㊣妙佳(704614223) 20:15:33
吉祥妙鹏师兄一段段发吧,好看些呢 !
㊣妙寿-玄净(444879723) 20:16:23
字能稍微小些么?
㊣吉祥妙鹏(24629780) 20:16:25
下面学习有关道信大师广为流传的几个故事 
㊣吉祥妙鹏(24629780) 20:16:51
字太小师父老人家看不清楚! 
㊣吉祥妙鹏(24629780) 20:17:52
隋开皇十二年(公元五九二年),道信大师年仅十四岁,来到舒州皖公山礼拜三祖僧璨大师,说道:「愿和尚慈悲,教授解脱的法门。」三祖说道:「什么绑缚了你?」 道信回答:「没有人绑缚我。」 三祖说道:「那么何必更求解脱呢?」   
㊣757341705  (757341705) 20:18:05
顶礼四祖! 
㊣792065714  (792065714) 20:18:17
同释仁炟法师同修 不知怎地修来此福 !
㊣如意妙融(931832216) 20:18:28
读完道信大师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一文后,感恩的心油然而生,以前只知道听师父的话,依照师父的教导修行,读完后明白了师父为何这样教导我们。 
㊣吉祥妙鹏(24629780) 20:18:30
 在三祖几句话的启发下,道信大师豁然大悟,从此随侍三祖左右,嗣承三祖道风,收摄心念专注修行,胁不至席六十年。三祖屡次加以勘验,知道道信大师的根器因缘已成熟,便传付他衣钵,说偈道:「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  
㊣963099760   (963099760) 20:19:12
师父与四祖可能大有因缘吧? 
㊣仁才居士(1061888756) 20:19:14
阿弥陀佛;顶礼师父!
㊣吉祥妙鹏(24629780) 20:19:15
 并说道,“昔可大师付吾法,后往邺都行化,三十年方终。今吾得汝,何滞此乎(当年慧可大师传法给我之后,寻即前往邺都,行游教化,时间长达三十年,一直到入灭。如今,我已经找到了你这个继承祖业的人,为什么不去广行教化而要滞留在这里呢)? 
㊣吉祥妙鹏(24629780) 20:20:04
于是,僧璨大师便离开了皖公山,准备南下罗浮山弘法。道信禅师当然非常希望能随师前往,继续侍奉祖师,但是没有得到祖师的同意。祖师告诉他:“汝住,当大弘益(你就住在这里,不要跟我走了,将来要大弘佛法)。”  从此以后道信大师,接引群品,广开禅门,是为禅宗四祖。 
㊣吉祥妙鹏(24629780) 20:21:03
当时隋朝,出家为僧有一定的制度,按国家规定,必须先经国家定期举行考选,由僧众选举人员考核,通过方可剃度出家,再由国家分配到一定的寺院修行,这才是真正入了「僧籍」。  道信大师初入僧门,正值国家兵荒马乱,人民流离失所,因缘际会下并没有得到国家剃度之允许,未能有一个合法的身份。但是要大行弘化,合法的身份是必要的方便,才能与世同存,化乐有情。所以参与考试,于吉州受戒,依国家分配,住于吉州。  
㊣吉祥妙鹏(24629780) 20:21:47
道信故事之吉州解困!  
㊣吉祥妙鹏(24629780) 20:22:46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六一七年),大师领众至吉州,适逢群盗围城,历经七旬而未能解除,城内泉井干涸,兵粮已经尽绝,大众皆感到忧惧,四祖便教导大众称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此时城中群众人人一心,意志坚诚持诵。城外的盗贼这时遥望城中,看到城上仿佛有神兵守护,心生畏惧,互相告诫说:「城当中一定有异人,我们不可以冒然进攻!」便解围而去。后来因为战争而流行瘟疫,四祖又带领大家称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感得六月天降大雪解除疫情。  
㊣326942565  (326942565) 20:23:09
~云~(453345337) 20:13:56 我只是一时感慨,说了禅宗的现状 ——————我今天看凤凰卫视,从德国回来的海归说,“禅”和“佛”在欧洲极其流行,每个书店基本都有关于“禅”、“佛”、“瑜伽”的书,欧洲人把“禅”当作“心灵修行”,但是在欧洲,学“禅”最有名的不是到中国和日本,而是意大利!!欧洲人把“禅”当作一种紧张生活和精神压力之下,对“心灵的调剂”,在意大利有修禅的旅游项目,到山清水秀的地方一住,每天看看佛法,坐坐禅,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一个星期花费20000元人民币左右,很受欢迎。今天看了这个节目,很感慨呀。在中国“禅”是极其高深的,一直在深山老林里面,在欧洲居然这么普及!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禅”的没落,不是因为“禅”本身的问题,估计还得从外缘找问题,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心灵调剂的需要,再好的东西,因缘不和合,也要灭亡的。 
㊣吉祥妙鹏(24629780) 20:23:29
隋末天下大乱,道信禅师应道俗信众的邀请,离开了吉州,来到江州(九江),住在庐山大林寺。唐初武德七年(624),又应蕲州道俗信众的邀请,到江北弘法,旋即在黄梅县西的双峰山(又称破头山)造寺驻锡传禅。后称四祖寺 [自定义表情] 
㊣如意妙融  (931832216) 20:23:40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内容摘录   唐朝蕲州双峰山道信禅师,承粲禅师后。其信禅师,再敞禅门,宇内流布,有《菩萨戒法》一本,及制《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为有缘根熟者说。  
㊣吉祥妙鹏(24629780) 20:25:01
道信大师故事之三召不赴!
㊣吉祥妙鹏(24629780) 20:25:37
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非常仰慕道信禅师的道味,想一睹禅师的风彩,于是诏令祖师赴京。但是,祖师以年迈多疾为由,上表婉言谢绝了。这样前后反复了三次。      第四次下诏的时候,皇帝火了,命令使者说:“如果不起,即取首来”(这次他如果再不来,就提他的首级来见联)。   
㊣453345337  (453345337) 20:25:42
“禅”的没落,不是因为“禅”本身的问题,估计还得从外缘找问题,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心灵调剂的需要,再好的东西,因缘不和合,也要灭亡的。 
㊣吉祥妙鹏(24629780) 20:25:57
使者来到山门宣读了圣旨,祖师居然引颈就刃,神色俨然。使者非常惊异,不敢动刀,便匆匆回到了京城,向皇上报告了实情。太宗皇帝听了,对祖师愈加钦慕,并赐以珍缯,以遂其志。 
㊣453345337  (453345337) 20:26:04
禅宗本来就是教外别传,只有迦叶一脉,本来就不多! 
并不是适应不适应的问题。


 

分享按钮
正觉网     中国贸易报 佛教文化     华人佛教—凤凰 网     大渡网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备案号:鲁ICP备18032971号    公安备案号:37030402000864号    电话:0533-4205918 传真:0533-420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