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期:《圆觉经略说》--南怀瑾著、《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著 20160318
2016-06-22 21-04-14 来源: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 点击:次
【沙龙编排】
1、19:00—19:10(10分钟) 【正觉快讯】----主持人:吉海
2、19:10—19:50(40分钟) 《圆觉经略说》--南怀瑾著(10)----主持人:吉红
19:50—19:53(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3、19:53—20:27(34分钟) 《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著(4)----主持人:吉安
20:27—20:30(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4、20:30—20:42(12分钟)《持诵观音菩萨圣号、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58)——主持人:吉津
20:42—20:45(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5、20:45—21:00(15分钟)亮点《听仁炟法师说禅的故事 》----主持人:妙玉
【正觉快讯】
1、《2016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大悲咒甘露法会》公告 /fileroot/sygg/10004.html
2、博山正觉寺启建2016水陆法会公告/fileroot/sygg/10040.html
3、【寺院公告】义工招募——2016年春季佛商禅修班、水陆法会 /fileroot/sygg/10041.html
4、【时间变更】禅修茶道初级讲习班-4月30日在嘉兴梅花洲等你来/fileroot/2014dxcxjx00015/10039.html
5、禅修茶道初级讲习班-4月22日在博山正觉寺等你来 /fileroot/2014dxcxjx00015/10036.html
6、【变更通知】2016年春季佛商禅修班、水陆法会时间有所调整 /fileroot/sygg/list.html
7、欢迎随喜正觉寺的办公设备——福荫子孙 建功立业 栋梁辈出/fileroot/2014dxcxjx00015/10090.html
【主题学习】
《圆觉经略说》——南怀瑾著
接上期
第四章 金刚藏菩萨
我们知道佛法有四个原则:
第一,依法不依人:依佛的正法,不因为某一位老师、法师、上师或善知识,我特别喜欢他,或者他对我特别钟爱,而只相信他说的佛法,其他人所说的,我一概不理,不以为然,这不是一个佛弟子所该有的行为。学佛人只问对方所说的是不是正法,而不被个人的喜好爱恶所迷惑困宥。
第二,依经不依论:一切菩萨的论述以及后世的注解固然高明,但是,真正的佛弟子究竟应该以佛经作依据,不应以论藏作依据。所以,我常劝学佛的同学们,不要陷于这一百年来的佛学著作及注解中,昏头转向,应该直接研究佛经。至于名词不懂,则可查佛学辞典,乃至于我所写的及我所说的,只是帮助诸位了解研究佛经而已,不要以我的话为标准,要直接以佛经为依据。
前几天,我的一位在大学担任系主任的学生来找我,说最近准备写一本“××概论”,问我怎么写较为妥当?我说你不要再写什么概论了。我向来对学生看什么概论持保留态度,什么哲学概论、文学概论、政治学概论、经济学概论,唉!已经概了几十年了,还在那里穷概。一把剪刀,一罐浆糊,东抄一段,西剪一段,就是一本概论。奉劝各位,要真作学问,须直接从原典入手。
最近国外有人写信问我,想要研究学佛,第一步要从哪一本书入手,我想了一下,还真答不出来,只好回说没有。但是假如要看佛学概论的话,印度佛教本有的佛学概论有两本,一是《大智度论》,一是《瑜伽师地论》。中国的佛学概论是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以及永明寿禅师的《宗镜录》。他说老师,这些概论我看不懂呀!看不懂,我也没有办法。
注意!学佛要依经不依论,佛经看不懂的话,一字一字慢慢啃,一字一字慢慢查,下苦功夫,配合日常生活的反省检点终会有所体会的。
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经有些是了义经,有些是不了义经。了义是彻头彻尾的通达圆满,譬如《楞严经》、《圆觉经》、《华严经》、《法华经》,这些是了义经。有些是不了义,乃是佛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对宇宙生命问题的方便说法,虽未直截点出佛法的究竟,但若能将这些道理参照对比、融会贯通,还是有个趋向了义理趣的脉络可寻。
第四,依智不依识:佛法是智慧之学,不是盲目的迷信,也不是呆板的功夫,真正智慧不是根据我们的意识妄想去推测。
刚才我们讲到了义法门,所以提到了四依四不依,现在我们回到本经,金刚藏菩萨为我们提出问题,希望佛大慈大悲为末世众生讲解经藏中的了义法门,令众生“永断疑悔”,得到正信。
《华严经》提到“信为道源功德母”,基督说信者得救。其实,信很难。诸位真的信佛吗?如果我说你不是真信、正信,那你一定很生气。对不起,没有证得菩提以前,都不能算真信、正信,都是迷信,都是妄情地相信。必须“永断疑悔”,才是真信、正信。疑悔的悔有二层意思,一是后悔的悔;另一层意思是对于自己的思想或行为,不知对或不对,自己不敢确定,有一点怀疑,这就是悔,所以把疑与悔放在一起。
中国佛法中的禅宗要你起疑情,有疑才有悟,何况一切众生本来就在怀疑中。没有成佛以前处处是问题,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佛法说有前生,你见过?死后灵魂究竟存不存在?谁能证实?这些都是问题。禅宗的方法之一就是挑起你的疑情,你说你有痛苦,那么,痛苦从哪里来?因为有我,你又是生命东西?肉体?肉体不是你。真正的我是心,心在哪里?如此一步一步追问下去,大疑就是大悟,小疑就是小悟。现代青年喜好学禅,问他有没有问题呢?半个问题都没有,不疑就不悟,这样还学什么禅呢?禅宗讲参话头,“释迦拈花,迦叶微笑”,迦叶为何微笑?牙齿白呀?释伽牟尼佛又为什么要拈花?假如你不去参究这类问题,那就不要学禅了,没有怀疑,何来开悟?
金刚藏菩萨在此提到‘永断疑悔’,写文章叫破题,问题的主要中心给你点出来了。断了这个疑悔,你就得到金刚藏颠扑不破的智慧境界,了解佛法真正的奥秘。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金刚藏菩萨提完了问题,恭恭敬敬地跪下来磕头,如是磕三次头,礼拜三次,虔诚地请佛回答问题。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这个时候释伽牟尼佛告诉金刚藏菩萨说!好的!好的!善男子可翻译为大丈夫,带有了不起的意思。你们能够为了诸位菩萨及末世众生询问如来。这里看经要留意,这个‘如来’不单指释伽牟尼佛,而是指一切佛的总称,金刚藏菩萨问的是一切佛最深最秘密最究竟最根本的方法。“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佛说你问的问题好利害,真不简单,是一切菩萨们最高的教育方法,这是大乘道的了义法门。而且这个问题如果懂得的话,‘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从此“永断疑悔”,不再有任何怀疑。
请问诸位在家及出家的同学们,我们学佛是否没有任何怀疑?是否绝对相信?念佛念了几十年,能不能往生西方?不敢确信。听说密宗好,赶紧跑去灌顶,好像只要一灌顶,咒子一念,就可以马上成佛似的,可是真如此相信吗?结果学密宗咒子念了几十万遍,没有什么感应,好像也靠不住。很多人很用功、很虔诚,天天作早晚课,又拜佛,又吃素,又回向,到后来想想,这样是不是真有功德?念了咒,念了经,是不是真能消业呀?信了佛教,却又随时在疑悔中,每人轻重不一。我几十年来所看到、听到的学佛学道人士大都如此在疑悔中,包括我自己当年也是如此。我们不要打妄语,是不是这样?好好坦白发露忏悔一番。
那么,怎么样才能“永断疑悔”,“得决定信”呢?如何才能正信呢?告诉各位,不到八地菩萨做不到,八地以前都还会退转,何况我们凡夫呢?一般人学佛都是做生意的心理,念了几天佛,就开始怀疑,边念边怀疑,又想赚钱,又怕赔钱。
好了,我们现在听佛答复。
“尔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这个时候金刚藏菩萨听到佛肯答复,非常欢喜,在座大众都静默聆听。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一切世界不只是一切众生,一切世界包括一切物质世界及一切精神世界。而这里讲到的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都是相对的,这是六个大纲要。读经要细心,不可忽略过去。
始终,这个世界如何开始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地球怎么来的?宇宙怎么开始的?地球何时毁灭?这些都是问题。
生灭,世界上一切东西和生命如何生起?例如人从哪里来?无论东西方文化、宗教、哲学、科学,讨论了几千年,也闹了几千年,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据说人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是谁生的?达尔文进化论说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你相信人类的祖先是猿猴吗?还有现在猿猴为什么不变成人呢?
在佛经也提到人类的来源,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猴子变的,而是另外一个世界--“光音天”下来的。这地球原来没有人类,我们的老祖宗从光音天来的时候,起初都会飞,等于有人认为外太空人飞到地球这个星球上来玩,在地球上玩久了以后,喜欢在地上抓些东西吃吃,结果,一吃就吃坏了,飞不起来,便留在地球上。
那么,我们要追问,光音天的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光音天是色界天中的一个天,以科学来讲,那是银河系统外,另一个外银河系统。假如说色界天的人是由无色天来的,那么,无色界天的人又从哪里来?如此追问下去,问题就大了,没完没了。
前后,时间有没有前后?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说明时间是相对的,早在二千多年以前,释伽牟尼佛就说过宇宙间每个不同的世界,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就不同。月球的一天等于地球的一个月,太阳的一天等于地球的一年。所以,时间前后的问题究竟存在不存在?
有无,这也是哲学,科学所探索的问题,物质究竟灭还是不灭呢?唯物论说物质是万物的根本,宇宙唯一的实体,那么物质是绝对不灭的吗?人的生命是有?没有?灭?不灭?
聚散,空中的湿气遇冷则聚成水滴,地上的水也可因日晒而散发掉,世间的一切无论是物质或生命、人际关系、种族关系等等,均在无常聚散中,你能找到一个永恒不变的吗?
起止,这个宇宙世界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停止?我们的生命何时结束?人类的烦恼又何时了结?这些都是问题。
看《圆觉经》不可随随便便看过去,这句经文包括了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等等那么多问题。
“念念相续,循环往复”。你看!奇怪啊!刚才提到“世界始终、生灭......”这些问题,到此却归结到念念相续的心理问题。我们心理的思想,每一念、每一念连接而来,前一个思想过去了,第二个思想你不用想它,它自然会生起来,相续不断。你说我睡觉就不想了,真的没有想?不是,还是念念在想,做梦就是想,有些梦自己知道,有很多梦醒来就忘掉了,以为没有梦,没有想,不对的。甚至睡觉那个境界就是念,我们一切众生如果没有睡眠的习气,没有睡觉这个念,就不会有睡觉这个现象出来。睡眠这个现象也是一念,这一念也就是无明来的。所以真正悟道、证道的大阿罗汉、大菩萨们断除了这一念,自可不必睡觉。你说我们人的心理现象就是念念相续,像流水一样接连不断,烦恼也是一样,想停也停不住,抽刀断水水更流。如此“循环往复”,就像绕圈子似的,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循环往复”这四个字是从中国的《易经》里面引用出来的,这个思想观念是中国文化本有,并非从佛学而得。不仅是人的心理状态如此,在太空里的物理现象也是如此,丢出去的东西,绕一圈又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
“种种取舍,皆是轮回”。因为我们有念头,有贪、嗔、痴、慢、疑等等念头,所以有所喜好,有所厌恶,有取有舍,有些东西丢得开,有些东西则抓得很牢,“种种取舍”,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于是就形成了轮回。轮回就是在那里转圈子,忽东忽西,此上彼下,昏头转向,没完没了,跳不出来。
“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同流转”。成佛就是跳出这个轮回,不在这个圈子里转了。但是,佛说一切凡夫想了解成佛的境界,等于是迷迷糊糊在圈子里转,而想要了解整个绕圈子的事,怎么可能看得清楚呢?除非你跳出圈子外面来看,才会了解。没有跳出圈子,即使向你解释,你也无法明白,就如苏东坡描写庐山的名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在庐山里始终看不清庐山整体的实况。在没成佛以前,所讨论的佛境界,修行的境界,都堕在轮回中,都是轮回里的观念。
“若免轮回,无有是处”。佛答复金刚藏菩萨的问题说:你若对众生本有之圆明觉性认识不清楚,在轮回流转中妄测圆明觉性,那么所有修行永远是走错路,想要跳出轮回,根本不可能。
这个问题很严重。假如当时我在场的话,听了佛这样的答复,我一定挟了书包就跑,为什么?因为不管你修净土也好,禅宗也好,天台也好,密宗也好,不管你怎么修,你还是没有跳出轮回,你还是凡夫。既然是凡夫,就无法认清佛的境界。很多人认为悟了道就有神通,能够看到什么光啦!可以听到什么声音啦!甚至打坐会飞起来,乃至认为入定是什么都不知道,然后可以不吃饭、不喝水,这些都是空话!都是凡夫的臆想、妄想、乱想。你要认得清楚的话,除非成佛。可是我既然成佛,又何必再跟你学?
所有佛讲这句话很严重,他告诉金刚藏菩萨,这是一个最大的秘密,你懂了这个秘密才可以成佛。佛在这里讲这句话,等于禅宗的祖师们一样,你一股求道的热忱进来,一棒子往你头上劈下去,打得你天旋地转,打得你不知如何应对。好在金刚藏菩萨打不倒,动都不动,还是求佛继续说下去。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这几句话多美!散发着高超的文学意境,多少诗人词家都借用了这些句子。“云驶月运,舟行岸移”这些词句,是否美得又要令一些人怀疑《圆觉经》是假的呢?
什么是湛水?就是清水,一清到底,没有一丝污染,水底的沙子、石头、游鱼等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一点波纹都没有,波平如镜,清清湛湛。
怎么“能摇湛水”?各位不妨做个实验,站在清湛的池水前,看着清水,将眼珠左右摇晃,你就会感觉到池水开始摇动了。事实上,水有没有动呢?--没有,根本是你的眼睛在动,而感觉上是以为水动。这是一个妙不可言的比喻。
佛在说法的时候,用了很多的比喻。你没有到达那个境界,要告诉你那个道理是很困难的,连对菩萨们都无法讲清楚,何况一般凡夫众生。所有佛说法婆心特切,你没有办法懂,还是想尽办法举了很多的比喻让你懂。可是,众生听了比喻,懂了没有?
这里有一个故事——一个瞎子问人家说:“你们讲白,白是什么样子?请你告诉我。”那个人告诉他:“白就像冬天的雪一样。”瞎子没见过雪,还是不懂白是什么样子,又去问人家。另一人告诉他:“白呀!白就像面粉一样白啦!”瞎子也没有见过面粉是啥样子,又去问另外一个人。刚好有只白鹅在那里,这个人就告诉他:“雪和面粉像白鹅一样白。”然后拉着瞎子的手摸摸白鹅的样子。这个时候白鹅“嘎!嘎!”叫了两声,瞎子恍然大悟地说:“哎呀!早不说,白就是‘嘎!’‘嘎!’嘛!”。
接下来,佛又作了第二个比方。”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不知各位小时候有没有玩过香?把拜神的香在眼睛前面绕圈圈,就看到前面有个火圈。这个火圈是真的还是假的?学过物理的就晓得这是视觉上的假相,这个道理和看电影的道理一样。
“云驶月运”,这是第三个比喻。夜里,我们抬头望月,看到月亮在动,其实,所看不是月亮动,而是旁边的云在飘,感觉上好像是月亮动。现代人把这个道理应用在舞台上,将人物后面的布景转动,看起来则像是舞台上的人在动。
“舟行岸移”,坐在船上,不感觉船在动,只看到两岸的树往后移。大家都有搭火车的经验,火车刚开动时,没有感觉火车动,只看到车站及建筑物往后移动,甚至看到隔邻那节火车开了,结果是自己这边的火车开动。
各位看释伽牟尼佛的这四个比喻妙不妙?他没有解释无明怎么生起的,众生本来是佛,又怎么生起无明变成凡夫?这些他都没有讲,他只讲了四个比方,最后加上四个字‘亦复如是’,说这些事情也是这个样子。这四个例子可以当禅宗的话头来参,真的,要好好去参。我经常告诉学科学的青年,先不要学佛法,把科学学通了,等于通于佛法了。这四个例子都是物理科学自然的现象,佛拿来当比喻,比喻得妙极了。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因为大家都没有懂,所有佛又再解释。他说“诸旋未息”,一切的东西,包括物理和心理,都在转动不停,都在旋转轮回,一切都在动,整个世界都在动,有个东西你叫它先停住不要动,做得到?“尚不可得”,不可能嘛!
现在我们都坐在这里,好像都停在这里没有动,对不对?不对,地球在动。再说内在,就当作我们打坐入定了,你觉得不动了。不动?身体里的心脏还在跳动,血液还在流动,细胞还在生灭,肠胃还在蠕动,都在动啊!五阴里的行阴,你停不了呀!“诸旋未息,彼物先住”,这是不可能的!
何况一切众生都在轮回当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自己做不了主。内心里面的污垢、脏思想、坏念头多得不得了,好像台北晚上的垃圾车,播放著“少女的祈祷”美妙悦耳的音乐,里面则装一大堆赃东西。我们若未曾清净过,没有得到清净境界,没有达到佛的境界,怎么能够懂得佛的道理呢?
“观佛圆觉而不旋复”,自己没有达到清净的心,自己不了解一切众生的清净本性,如何回到本来清净的本性就不知道了。
旋复就是转回到原来的地方去,譬如门锁,往右转是锁起来,往左转回来就打开来,就叫“旋复”。地球在转,太阳也绕着银河系转,整个天体都在转。我有时想大自然转得很有意思,地球由西向东转,东方的中国人写字,从右边写到左边,西方洋人写字则从左边写到右边。旋复就是要转回到佛原来的地方。
因为转不回来,无法认清圆明觉性,所有无法明白为什么众生本来成佛又生出无明?假如无明是众生本有的,如来又为什么说本来是佛?众生本来是佛,‘何时’又复生一切烦恼?于是产生前文已提到的这三种疑惑。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
本期学习到这里,下期继续学习。
《释迦牟尼佛传》 星云大师 著
第十章 太子出城去郊游
王城的欢乐,一日复一日,然而太子却又渐渐的厌烦起喧骚的烦嚣来了。那些芸芸受苦的众生,他们的影子清楚的印在太子的心中。美丽的耶输陀罗,初生的罗侯罗,在太子的心中,实在没有占到重要的地位。因为除了这些,他心中还有一个更高的理想,还有更多的众生。
太子虽住在声色俱娱的宫中,但他却欢喜散步在幽静的地方,或者是在寂静的环境中沉思默想。好比一头大象,虽然给人系缚在美好的房中,但是他的心还是回忆着在青草繁茂的旷野遨游。
一天,太子忽然向父王禀白,他要到城外的园林中去畅游。净饭大王听后,即刻命令臣下预备美观的马车,打扫街道的左右,除去一圾,在路的二边,净饭大王严命不准有龙钟的老者,呻吟的病人,死亡的尸骸,贫苦的穷人,以及饥寒的丐者,因为怕这些给太子看到以后,难免要给太子生起厌恶的心来。
净饭大王又命令很多的大臣,侍从太子去游玩,并且暗暗的观察太子的颜色,无论是一喜一悲,回来都要报告。
就是在这一天,迦毘罗卫国都城的街心,用绸缎宝缦装饰起来,驾车的御者车匿,驾着乘载太子的马车,迅速的行走在路上,路旁站立着城中的老少男女,大家都向经过在路上的太子挥手敬礼,口中并高呼太子万岁。
且说太子出了都城,举目远眺,忽见路旁有一个异样的老人,形相非常衰弱,太子看了很恐怖又很奇怪,他就向驾车的御者车匿问道:
『车匿!那是一个老人吧!你看他头白背偻,目瞑身栗,为什么他要柱杖走路呢?车匿!他还是此刻变成这样的现相呢?还是命运生来就是如此呢?』
驾车的御者车匿,给太子这一问,实在感到回答的困难,假若照事实的话来回答,必定引起太子的悲哀;如果不照事实来回答,又不敢欺骗贤明的太子。
车匿踌躇着没有办法。
『车匿!他为什么会这样呢?是现在忽然转变的呢?还是他生来的命运就是如此呢?』太子知道衰老是人生的过程,但他仍然感慨的发问。
太子又催促着车匿,车匿只得忠实的答道:
『太子!我想你知道他是一位老人!请你看看他的面相,到了老来的时候,颜色就衰褪了,记忆力也缺乏了,忧愁增多而快乐减少。眼耳鼻舌都不复再有年轻时候的活力。这个衰老之相,不是生下来就会如此,当他初生下来的时候,一样是吃乳的婴儿,然后他懂得童子的嬉戏,再然后长成,做着欲望的仆役,现在,他因为强壮的年华消逝,所以才渐渐的变成老人,再不久,他就会为老毁灭他的身体。』
太子听了车匿的话后,叹息了一口气,又像考试似的问车匿道:
『车匿!世界上的人很多,你说,是他一个人会衰老呢?还是连我们也要经过这个老患呢?』
车匿很恭敬的回答道:
『太子!人生在世,老,是谁也不能免的。这个老患,不分贫富贵贱,不论国王长者,必定都要有这个结束。我们此时,都是一刻一刻的逐渐走近老的阶段。太子!少年人也好,壮年人也好,陷于衰老,毕竟不是人间任何一人可以免的!』
太子的耳中听完车匿的这些话,想到一个御者,还懂得这样的道理,所谓无常之理,好象雷霆霹雳一声响起,不觉身体也战栗颤抖起来!
太子长嘘短叹着,心下想道:「这个老患,能坏我们这色相的身体,一切众生,健壮的身体,雄厚的力量,好比是一瞬的梦境而已。世间上什么都是在变迁着,别人是如此,我也是如此,眼看如此的老患,怎不使我生起悲伤厌惧的心呢?」
太子在一声长叹后,就向车匿命令道:
『车匿!回车归城吧!我现在想起人生的衰老即将来到,那有闲情去游玩园林寻求欢乐呢?』
太子心中存着老之将至的念头,深深的感觉到人生的寂寞空虚与苦恼。虽然是居住在王城里,但好象走进了坟墓一样。没有欢喜,没有快乐,他的心,简直一刻也不能安定。整洁、雄伟的宫殿,在太子看来,就好比是一个牢笼关闭着他,使他苦闷。
太子回宫的原因,除了御者车匿以外,是没有第三者可以知道。
净饭大王见太子终日沉于忧愁之中,心里很感到不安。因此,他就劝太子再到城外去郊游,更命令随从的车马行列要胜过前次,必经的道路要铺得平坦,街道要打扫清净。
太子出得城来,行走不远,忽见路旁有一个垂死的病者,睡倒在那里,身瘦腹大,呼吸急促,手足如枯木,眼里流着泪水,口里不住的呻吟,太子生起同情的心,就问车匿,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车匿思索了一下,不敢隐瞒的回答道:
『太子!这是一个病人,身体里各部机构,如果缺乏调和,就会生起这病难的痛苦。』
太子感触很深,像是自语,又像是问人:
『世间上的病人,就是他一个人呢?还是人人都不免要生病呢?』
『太子!这一个世间上,有身体就会有疾病的。』听到太子的自语,车匿小心的这么说。
太子想到人生的病苦,不觉恐怖战栗起来,好似一叶扁舟,航行在惊涛骇浪中,他的心,时刻都感到忐忑不安,他不觉悲叹道:
『哎唷!人生实在是个苦的东西啊!怎样才能安然的过去呢?唉!世间上的一切众生,都被愚痴闇惑障住了,大家不知道疾病随时都会降临,反而颠倒的追寻那不实的五欲之乐。』
太子在城外转了一个圈子,就命令车匿驾车回城。他一想起病苦之情,就会感觉好象被人捆缚起来,任意打掷一样的痛苦。
净饭大王见到太子急忙的回城,不知为了什么,他就再三的诘问跟随太子左右的人,问到车匿,车匿老实的以见到老人病人禀告。净饭大王听了非常震惊,严厉的谴责护卫,他又在王宫中更增添美女音乐,极尽人间欢乐之情,希望能以此令太子离开忧愁的深渊,可是,这并不能收到一点效果。
因此,净饭大王这一次亲自出城去巡查了一趟,寻找一个繁茂的园林,重修街路,扫除不净,派了更多的姿颜秀丽的侍女,和更多才智计谋的随从,催促太子再去出游。
太子见父王一番苦心,不忍过拂慈意,也就出游了。车马尚未行至父王为他选择游乐的园林,忽然看见四个人抬着一个棺材迎面走来,棺材的上面蒙覆着幡盖,跟随着的人都忧愁满面,头发散乱,更有的嚎啕大哭,太子看后,知道这又是谁家的生命死亡了,太子摇头叹息着,车匿从旁禀告道:
『太子!这里面是一个死人!』
『人为什么要死呢?』太子不禁感慨万千。
车匿好象对于死亡,也有很大的感触,就殷勤的解释道:
『死人就是人的身体机构坏了,一切感觉意识都没有了,魂魄离开身体,筋肉也都干燥,失去在世时活着的屈曲自在,像一段枯木似的,六亲眷属不能代替,朋友知交不能调换,再有恩爱情感的夫妻,也唯有把死者孤独的放在荒郊野外的坟墓间而不能不分别。太子!死后的形骸埋进土里的日子一久,尸骸也都要毁灭的!』
太子知道死亡是凄惨的,所以悲痛欲绝的向车匿道:
『车匿!死是人生的结局,人凡是有生,最终必定有死,男女老少,这是谁也不能免的!』
太子过去感触到衰老的痛苦,疾病的痛苦,已经惊怖不已,现在再看到死亡的悲惨,不觉伏在车上不绝的悲叹起来:『唉!世人的确误会了,死亡是靠近了我们,我们怎能放逸的生活着呢?人非草木,亦非土石,怎么都不忧虑世间的无常,还在那里天天纵欲和游戏呢?我想到死是人生不能免除的,我怎能放逸的目送着生命悄悄的过去呢?』
太子即刻命令御者车匿返城,车匿这次是奉王命不能早归的,他很畏怖的不敢转车,马奔走得很快,太子的马车终于到达游玩的园林。
马车走进园林,太子注意一看,这里是水清树茂,灵禽飞鸣,其幽美好似那天上的乐园。
第十一章 最大的诱惑
原来,净饭大王事先派了一个谋臣名叫优陀夷的,他耸恿和鼓励那些宫女们说道:
『美丽聪明技艺佳胜的宫女们,你们的才艺容色是世间稀有的,你们真是一点缺陷都没有,就算什么天人见了你们,他也要和他的妃后离婚而来讨娶你们为妻;无论什么神仙见到你们的容貌,他也不能不动心。因此,人间最宝贵的是甚么东西呢?那就是被人一见会生起欢喜感情的姿容。宫女!我告诉你们,我们太子现在的心,实在是很清净的,像金刚似的坚固,不会为女色所动。可是不管怎样,以你们娇美的身体,艳丽的容貌,一定非得要打动太子的心不可。凭你们的凤眼含情,蛾眉带秀,腰如弱柳临风,面似娇花佛水,一定能征服太子的心!往昔有一个美人孙陀利,她依靠她的容貌之美,言词似蜜,终于惑动那通力自在大仙人,通力自在大仙人从此为色欲所囚,孙陀利的足放在他的头顶上,他也认为最美最快乐不过。还有一个长年累月的瞿昙仙人,只为一个美女对他的一笑,弄得他梦魂颠倒,废弃长年累月的苦行之功。
『更有一个胜渠仙人子,为了女人,也陷进无底的爱欲深渊。毘尸婆仙人积有一万年的苦行之功,为一个天女,祇在一天的时间之内,就完全丧失他的定力。宫女!这样看起来,女人的力量,实在是要胜过梵行!像你们有天仙似的美丽,以这样优胜的条件,一定能够导致太子爱执的心。假若妳们不能惑动太子,那妳们也要设法努力寻求方便,不要给太子厌离豪华的王宫,断绝继位的王嗣!』
优陀夷的一席话,说得一些宫女们的心跃跃欲试,她们的心中都想在太子的面前,尽量博取他的欢心。
充满喜悦和自信的宫女,此时见到太子一来,很快的像蜜蜂见到芬芳的花朵一样,飞也似的一拥向前。妖艳媚态,或歌或舞,微笑似的斜着眼睛送媚,扬着眉露出白齿来撒娇,穿著薄薄的衣衫现出白净的皮肉靠近太子,甜蜜的言词,迷人的娇态,她们为了努力引起太子喜好爱欲的心,简直忘记了人间的惭愧与羞耻!
虽然这些宫女们是竭尽最大的努力,但太子如金刚似的心还是一点没被动摇。太子的心,一丝杂念妄想都没有,他虽被这一群莺啼燕语的女人所包围,但他还是逍遥在寂静的境界里一样。好比帝释天,在他的四周,终日都有环绕如云的美女,而帝释天并未因贪爱而为那些天女所动心。
太子走进园林,这些宫女仍不断的诱惑着他,有的牵着他的手,有的为他洗足,有的以香华涂在他的身上,有的用璎珞装饰在他的头顶,有的和他细语,有的横卧在他的腿上,有的和他作世俗的调戏,有的说些风流的话,想打动他的爱情,有的作着爱欲的淫态,总之,这些宫女们,为了要引动太子爱情的欲念,不论什么再可耻的方法,她们也都搬演出来。
但是,太子的心,好象一朵清净的白莲华,虽然有很多的污泥,怎样也不能染污他。
太子为这些宫女所包围,她们诱惑的百态,撒娇的情话,他好象完全没有看到也没有听到,他的心里还是想着别的问题,面对这些美丽的宫女,他竟一点没有忧怨也没有欢喜!
过了一会,太子的心思注意到这眼前的境界,他才对这些宫女们生起厌恶之心和怜愍之念。他不觉出声自言自语的叹息道:
『唉!我到今天才知道女子爱欲的心是这么的强烈,她们没有想到短暂的青春,不久就会面对衰老与死亡。她们只知道眼前不实的快乐,给愚痴迷覆了她们的心。她们应该想到老死的悲哀,好象锐利的宝剑架在颈上,应该刻不容缓的去寻求解救才对。世人为什么好象在睡觉一样,见到别人的老病死,仍不知道自己的老病死也将来到。她们与泥土木石又有什么差别呢?好似旷野里生长了两棵青枝绿叶而又茂盛的大树,有一棵已被人砍倒,但第二棵还不知道恐怖。呵!多么可怜的世人!
『我再仔细的思维,我们这个世界上,有着芸芸无数的劳苦众生,他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受着很大的痛苦。再加之政治上和宗教上种种的压迫,唉!他们太苦了,我怎能不设法去解救他们呢?我还有什么闲情去享受那些不真实的、短暂的、庸俗的、自私的快乐呢?』
太子这样一声一声的叹息,给站在很远地方的优陀夷听到了,他想到净饭大王交给他的任务,他即刻很恭敬的走上前来对太子说道:
『太子!我奉了大王的圣旨,叫我做你的一个良友,我现在以你良友的资格,向你讲几句话。太子!凡是称做朋友有三个条件,第一不做与朋友没有利益的事,第二做与朋友有利益的事,第三要与朋友同甘共苦,不论遭遇如何艰难困苦的事,都不遣弃朋友。太子!我现在既是你的良友,我当然应该尽我的朋友之情,我现在诉说不尽我的衷怀,唯有诚恳的请你来听取我的话。
『太子!人生在青年的时代,最重要的就是有异性之爱,如果男子不懂得女性的情爱,实在是极大的耻辱。太子!世间上第一的欢乐,无论什么再没有超过女子的爱情。现在,即使喜爱女性,是违背你的心愿,但为了你现在的地位,为了你更高贵的名誉,你也应方便顺从的去做。你能方便顺从接近女子,一定能增加你的快乐。方便顺从,这才是世间上为人处世的根本之道。假使有人要否定这些快乐,就好象这棵树上虽然开满了花朵,但他没有果实,这人生有什么意味和情趣呢?
『我最敬爱的太子!你现在正是青年的时候,你是迦毘罗卫国未来的国王,你已具备一切众德,所以一切福乐才会往你的身上集聚而来。世间上很多人,想尽种种的方法,要求获得女子的欢心和爱情,都不容易得到,而你为什么无缘无故的要远离这些呢?太子!在这个世间上,是没有什么再超过爱情能令人幸福和陶醉的,就算是天人,他们也不过都是为求得这些果报。请你看!太子!帝释天尚且私通女人,阿私陀仙人所以长年苦行,也是为了想求得天女的爱情,但结果并未能满足他的愿望。此外还有婆罗堕仙人、月天子、加宾阇罗等,他们都集聚修行的功德,可是还不免为求女人之爱而亡身。人若想占有女性的爱情,说来真是非常的困难。因此,在人间的世界,想要得到女人的娱乐,实在是很不容易,这都要前世积聚很多的功德,今生才能感有这样的果报。说到女人的情爱,这是世人共同争逐追求的对象,而你现在要舍弃爱情,真是十分的不合情理!太子!我希望你不要失去这些难有的珍宝吧!』
本期学习到这里,下期继续学习。
《古今持诵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
夜梦老僧授神咒,牢狱脱困,肺病康复
李晋寿
我写这篇东西的目的, 是要答谢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恩被, 和纪念两位恩公, 一位是凤山鸟松国民学校校长周漫萍先生, 一位是台中省立农学院教授周庆光先生,周漫萍先生救了我的生命,周庆光先生却更救了我的慧命。抗日战争爆发后,我投笔从戎,一九三八年秋天,刚在战干一团受训期满,便得江西第八区保安副司令李弥将军的电报, 要我和朋友李灏, 同去招抚一个 “团长被人谋杀,即将瓦解星散”的部队。于是把部队收集,在宁都整训改编,当时专员是萧致平, 并兼区保安司令。 这年冬天副司令李弥将军调走, 遗缺由萧敷诚接充。一九三九年四月,我奉派出巡各地驻防部队,这期间,团部忽奉省令调驻赣州,李灏拿命令去见萧致平时,萧竟大发脾气。原来萧致平久有师长野心,拥众自重,要挟省府,曾几次假借三团团长名义,联合电请省府编为保安师,由萧专员率领参加前线抗战。 这次见李灏坚持遵省令调到赣州去, 心中恼怒, 便由萧敷诚设计,将我与李灏先后扣押入狱。后我得知内情,暗地叫一士兵脱逃,拍电报详报省府。省府一面立即停发给养,追还领去武器,停拨壮丁 (当时正奉令扩编为甲种团),一面命令萧致平将李灏和我释放。萧盛怒之下,想要将我二人杀而示威。我在狱中,愤恨交并,心如火焚。一夜,忽梦一老僧教我念咒,咒语很短,只二、三遍便能背诵,老僧说:“这是《白衣大士神咒》,你虔诚持诵,可以脱难。”醒后,默念咒语,竟无遗忘,甚以为异。狱囚粗劣,没人可相谈,乃日夜默念神咒定心。 过十余日, 萧致平迫于省令, 先将我释放, 不久李灏亦释出。后萧致平为日机炸死,萧敷诚则潜逃陷区去做汉奸,不知所终。我经这场变乱,世情异常淡薄,遂返回家乡,教书度日。至于梦中所教咒语一节,总觉有些迷信,不敢告诉别人。因既不知世间有无此咒,又不知咒中是哪些字句,如果对人说出,一定遭人讥笑。久而久之,便也日渐淡忘。我来台后,本患喘咳病,到今年五月,突然转剧,且壮热盗汗,日渐沉重,经 X 光检查,才知已成严重肺病。在这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时候,衣食已成问题, 哪里有钱医病。 尤其令人难堪的, 一些亲朋故旧, 多以腐鼠相待。 到六月底,病情日亟, 承鸟松国校校长周漫萍先生, 慨然捐集数千元, 把我送进台南结核病防治院去。而农觉院周庆光先生,除了寄赠医药费外,更寄一本《法华经·普门品》给我。翻阅到卷末,附有一篇很短的《消灾脱难咒》,试着念一念,不料就是在宁都监狱梦中老僧所教的神咒, 当时心中惊喜之状, 真是笔难尽言。 因此我想世上既然有不可思议的灵感,一定也就有司命者,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竟是一毫不假,而因果报应,那就更不用说了。继而又想,人生至多不过七、八十岁,而世界却有无穷尽的光阴,以人生七、八十春和世界亿万万年相比较,直如昙花一现。 在这样短促的生命中, 还要遭受天灾人祸和生老病死等苦, 如果还要竞逐什么人间富贵, 真是愚笨到了万分。 因此我每天除了默念经咒外, 真是一心泰然, 贫病都忘。 以为如果会死在台湾, 也是命该如此, 或是造业作恶的结果,如果不会死,便一心学佛,不再作任何妄想。说来真是不可思议,我住院不到三个月,肺病就好了十之七、八,经 X 光一再检查,认为确已没有问题,便准我出院。 痊愈如此迅速, 你能说这不是佛力恩被吗?现在我虽还有一点支气管喘息病,但这病无生命危险,虽受痛苦,也是宿业现障,果报如此,只有皈依三宝,至诚礼佛,才能解脱。因此我却有三个希望,写在这里,以为本文的结束。第一、佛是确确实实有的,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绝对不假,希望普天之下,人人信奉,个个崇敬。第二、希望佛教经典,尽量浅释,多多翻印,广为流通,并于各处寺庙,设置阅览室,使人人都有机会看到。第三、当此大乱之世,希望大德僧伽法师等,以度人为急,广为讲经说法,救渡迷津。最好适合世俗,定星期日为宏法日,使人人都有与闻佛法的机会。
(一九五三年一月八日《菩提树月刊》)
持诵观音大士白衣神咒灵验记三则
(一)夜梦菩萨施手术,乳瘤得救
台北市金山街二十六巷四弄五号陈饶秋花, 年卅五岁时, 身患乳癌及子宫炎。虔诵 《白衣神咒》 七天后, 忽夜梦白衣观音大士降临对其说: “秋花, 你生癌症,我可救你, 早晨五点, 即施手术, 可放心。 ” 及至五点, 果口吐白物, 一连三朝,痊愈。又其女儿曾患破伤风急症,舌根黑肿,不言不饮,送入医院医治无救,医师令其出院。在无可奈何时,秋花即在院中双膝跪地,口念《白衣神咒》后,其女竟能稍言稍饮,医师骇异,乃住院三天出院,症亦痊愈。秋花发愿至本堂每天打扫佛堂,终身为止。
(二)神咒法水治好难产
台北市承德路十九巷十三号林陈真凤, 四十六岁, 为助产士。 女儿林惠美廿一岁身孕临盆,越期难产,后到妇产科医院,经过三天,医师嘱必开刀手术。然至医师们一切准备就绪时, 其本人亲执刀套手之时, 忽生不忍之心, 立即电话连络本堂,嘱代叩求菩萨默佑,并阻止医师且慢开刀。待至取去神咒法水,第一服仅数分钟之久,便松开产骨。至第二服,顺手摸其肚,忽然轰然一声,肥胖之麟儿已产下矣。
(三)曾育九男均夭死,虔诵神咒终获子
台北市罗斯福路二段八一巷一三号黄林凤, 年卅一岁, 过去曾育九男, 于婴儿出生时,均连叫数声后,即告死亡。乃时念“观音大士救我”,有一夜梦见大士降临对其说:“林凤,你可到宝缬堂,可教儿活。”后连找三天到本堂,由本堂教其虔诵《白衣神咒》,遂得一男,命名有鑫,现已五岁,体健活泼,聪慧可爱。
(本文录自《观音大士白衣神咒》附录,提供者为台北市宝缬堂,地址:厦门街九九巷二号之三)
本期学习到这里,下期继续学习。
【正觉亮点】
1、《举办禅修茶道讲习班背后的故事——记博山正觉寺常住人员》/fileroot/2014dxcxjx00016/10094.html
2、《禪茶悟道 明心見性》 /fileroot/2014dxcxjx00016/10112.html
* 下期预告 *:
2016年4月2日(周五)晚上7:00-9:00,由吉安、吉津、妙觉、赵玉燕、妙玉、吉红、吉香等主持。
主题学习栏目学习:
1、《圆觉经略说》——南怀瑾著
2、《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著
3、《古今持诵大悲咒感应事迹》来自网络
【回向文】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共修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公能行上人,愿师公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父仁炟法师,愿师父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博山正觉寺,愿寺院早日顺利圆满建成,发扬光大佛教,利益无边众生,培育造就僧才!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给所有参加沙龙共修的同修们,愿业障消除,心想事成,福慧双增,早证菩提!
随喜各位共修功德!
本期【正觉沙龙】学习圆满,下期再见!
(2016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