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禅定基础
2014-07-07 22-58-19 来源: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仁炟法师 点击:次
(根据2011年10月仁炟法师在正觉寺秋季佛商禅修班的开示录音整理)
第一章 禅定的概念
“常人之心如瓢在水,至人之心如珠在渊。”这是仁炟在中学时期,有个民国时期的老校长跟仁炟说的这句话,对仁炟影响很大,可以说是影响终生。
确实是这样,平常人的心就象水瓢飘在水面,有一点风就摇摆动荡。“至人”就是有成就、有智慧、有学问的人。“至人”的心就像深渊里的宝珠,任凭风吹浪打,宝珠如如不动,依然熠熠放光。
如何能做到至人之心?
今天在座的来自全国各地。大家来到正觉寺是为了参加佛商禅修班。佛商,这里是指学佛的商人。禅修,顾名思义是修禅定。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因修禅定而悟道,而明心见性。不修禅定想悟道是不可能的。
古往今来,有许多禅宗祖师大德明心见性的公案。有的看太阳悟道;有的看见桃花悟道,有的听见竹子响了,瓦块打到竹子上,“当”的一声响也悟道;还有的把腿卡断了,才明心见性;还有的快淹死了,突然悟道。各种因缘悟道的都有。但是这些祖师大德遇缘而刹那开悟,都是因为他们都有甚深的禅定功夫。如果没有禅定,入定都不可能,最多是解悟,不可能证悟自性实相。
有一个上联,唐朝的黄檗禅师讲的:“大唐国里无禅师。”仁炟给他对了个下联:“中华大地有馋人。”现在的馋人很多,都想吃好的,就不想打坐,修禅定的越来越少。佛教是要求真修实证,要了脱生死,跳出六道轮回。没有禅定功夫,很难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益。
出家人要老实修行。在家居士,也要老实修行。修行,不只是禅定一样,有多种方式、方法。但是修禅定是修行人必修课。按照《楞严经》讲:“摄心为戒。由戒生定。因定发慧。”就是修禅定而开智慧。都走这样的路子。
“佛商禅修班”,学员大多是学佛的商人,同时这些学员对于禅修、修禅定很渴望,希望在法师的指导下修禅定,祛除烦恼,开启智慧,直至解脱、开悟,得大自在。
首先给大家提个问题:什么是禅定?
关于禅定,六祖慧能大师曾经下过定义,他说:“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经过禅定的修习,可以把人们狂躁的心安定下来,祛除烦恼,启迪智慧。
现在广东韶关南华寺还供奉有六祖的不坏真身。因为六祖修得很好,一千多年来,肉身不腐、不化,很了不起。他是在中国佛教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的《六祖坛经》《金刚经六祖口诀》非常好。仁炟外出的时候,口袋里经常装着《金刚经六祖口诀》,经常拿出来翻翻阅读,读起来很过瘾,有入木三分的感觉。
禅,也称为禅那,是印度语的发音,翻译成中文就是静虑、静思维。
禅,也可理解为当下一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外境不起攀缘染著,自内照而不昏沉无记。
什么是定?定是心住一境而不散乱。如果妄想纷飞,心绪纷乱,那就不是定。
禅定是通向悟道之门的最佳修持方法。禅定是明心见性、开启智慧、了脱生死、超出三界的根本途径。
禅定是静虑、静思惟,不是像木头石头一样,一动不动,没有觉知、觉察,不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古代高僧大德,称压抑自己什么都不想的状态叫“木头”、“活死人”。
什么是禅定状态?禅定状态,就是精神高度集中,同时心里又轻轻松松、不紧张。
概括而言,自心对当下之事,能够做到:“专心致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了分明”十六个字,这就是禅定状态!再简化一点,七个字:”专心、清楚、明白、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