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版
  • ENGLISH
  • 首    页
  • 寺院简介
  • 祖庭建设
  • 朝圣专栏
    • 朝礼九华
    • 朝礼五台
  • 影音梵呗
  • 禅修茶道
  • 书画院
  • 图说正觉
  • 网络课堂

最新推荐

  • 博山正觉寺壬辰年(2012年...
  • 《同愿同行 一起朝山去》活...
  • 爱心接力——欢迎您加入跟...
  • 淄博各区县至正觉寺专线车...
  • 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哲大...
  • 山东省民族宗教局马银平副...
  • 喜迎能行上人八十五寿诞
  • 禅茶音乐会chanchayinyuehui
  • 传统文化体验周wenhuatiyanzhou
  • 佛商禅修班foshangchanxiuban
  • 正觉书画院zhengjueshuhuayuan
  • 正觉义工zhengjueyigong
  • 公益慈善gongyicishan
  • 功德芳名gongdefangming
  • 健康素食jiangkangsushi
  • 法师简介
  • 法师文集
  • 法师开示
  • 视频开示
  • 音频开示
  • 经咒唱诵
  • 佛号唱诵
  • 禅诗选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仁炟法师 /法师开示 /《三皈五戒的意义》——仁炟法师香港讲座系列之五

《三皈五戒的意义》——仁炟法师香港讲座系列之五

2012-09-18 14-59-28  来源:博山正觉寺  作者:仁炟法师  点击:次

 

    四、皈依者的行持
 
    皈依佛门以后应该怎样做,包括几个方面: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依教奉行。
            
   (一)亲近善知识
 
    1、善知识的重要性
 
   《杂阿含经》中,佛陀为我们开示:
 
   (1)有一次,尊者阿难从禅修中起来,去见佛陀报告他的心得:“世尊!我刚才在禅修中这样想:如果能有善知识的引导,解脱涅槃的修行,就完成一半了!”
 
    佛陀指正尊者阿难说:“不要这么说,阿难!为什么呢?因为有善知识的引导,必能圆满完成清净的修行。我也是因为有善知识的助益,才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然后成为他人的善知识,教导众生以‘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向于舍’修七觉支、八正道,度化无数深陷于生、老、病、死的众生,让他们超越而免于生、老、病、死的。
 
    又,阿难!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跟随善知识修学,就有助于信、闻、施、慧等德行的增长与成就,就像月亮从初一到十五渐渐地变圆、变亮一样。由于跟随善知识修学,有这样的方便与利益,所以说,具足善知识,是全梵行者。”
 
   (2)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教导比丘们说:
 
   “比丘们!在我们自身以外的所有因缘中,除了善知识、善同伴外,我不见有任何其它因缘,能让恶不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令断除;能令善法生起,已生起的令增广。
 
    比丘们!善知识、善同伴,能让贪欲、瞋恚、贪睡、掉悔、疑惑,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等恶不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令断除;能令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觉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善法生起,已生起的令增广。
 
    比丘们!相反的,除了恶知识、恶同伴外,我不见有其它外在因缘,能让恶不善法生起,已生起的令扩大;能令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令萎缩、消失。”
 
    2、怎样分辨善知识
 
   《佛说阿难七梦经》中讲到:阿难梦狮子王头上有七毫毛,死于地上,一切禽兽见而怖畏,后狮身中出虫食狮子肉。预兆佛灭后一千四百七十年中,诸弟子修道之心,一切恶魔不能扰乱,此后的弟子自行不法,破坏佛教。这就是佛经里头常讲“譬如狮子虫。还食狮子肉。”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跟释迦牟尼佛斗法,他斗不过释迦牟尼佛,就讲:“我现在斗不过你没关系,到了你的末法时代,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穿上你的袈裟,混入你的佛教,败坏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流泪了。
 
    现在就是这么个时代,魔子魔孙混入佛教、穿着佛的袈裟来祸乱佛法。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如何分辨善知识?

   (1)开示的法是否符合三法印
 
    我们选择善知识,皈依善知识,要看他讲的法是不是符合三法印。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大智度论》》卷三十二云:“佛说三法印。所谓一切有为法无常印。一切法无我印。涅槃寂灭印。”《法华玄义》称:“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寂灭三印。印定其说。印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
 
    在原始佛教教理中,三法印、十二因缘、四圣谛,皆以缘起观为依准。缘起说为佛陀教法之代表,是佛教与其它宗教或古往今来任何哲学流派区别的根本特征,而三法印则为缘起说的基础,四圣谛、十二因缘只是缘起说的一种表现型态。
 
    三法印是判断正法与非正法的试金石和分水岭,大家要从这些方面选择善知识,皈依善知识座下,跟着善知识修行,这样才不空过此生。

   (2)是否守戒律
 
    告诉大家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观察一个出家人的修行和修持,是否严守戒律,是否为名闻利养,我们再做出判断,是亲近他还是不亲近他,这个非常重要的。如果跟随的法师修行的不是正法,可能断了自己的慧命,大家千万要小心。
 
   (3)阿难尊者对于善知识的描述
 
    大臣禹舍问阿难:“你们当中,有值得恭敬、尊重,让比丘们愿意跟着他学习的吗?”
 
    阿难回答说:“有的!如果有具足持戒圆满、多闻深入、作善知识、身心远离、乐于禅观、衣食知足、正念成就、精进修行、圣慧明达、漏尽解脱等十种成就的比丘,就是大家恭敬、尊重、乐于跟他学习的对象。”
 
   (4)寒山拾得和丰干和尚
 
   【太宗贞观年间,天台山国清寺的住持名叫丰干禅师。丰干禅师一次云游,去赤城山,突然听到一个孩子的哭声。四野无人,禅师急忙奔向前去,见是一个年约十岁的男孩在抽泣。禅师问∶「小菩萨,你是谁领出来的?父母在哪?家在什麽地方?」孩子回答说∶「我是个孤儿,无父无母,贪玩迷了路,家也不知在哪里了。」丰干禅师见他可怜,便领回了国清寺,交给僧人抚养。因这孤儿无名,又是丰干捡来的,僧人们便称他为「拾得」,天长日久,拾得就成了孩子的名字。
 
    几年光阴一过,拾得从一个稚弱童子变成了硕壮少年,能够干些杂活了。丰干便派他去厨房帮忙,择择菜,烧烧火,好替僧人们减轻一些生活压力。这位拾得人倒勤快,只是有个怪毛病,每次干活总将一些剩菜剩饭包好,放到一个竹篓里。这些东西是他为寒山准备的。
 
    寒山是谁?国清寺的僧人都知道,他就是隐在山顶「寒岩」的那位怪人。寒山穿著奇怪,僧不像僧,道不像道,又喜欢诗文词藻,经常顺手写上几句,或随口吟诵几声。但他不像普通诗人那样预备文房四宝,也从不积累文稿,只要兴趣来了,便在屋壁竹石之上随手刻下。时间一久,寒岩附近的山石树木、村舍墙壁之上便布满了寒山的诗文。拾得对寒山非常敬佩,很想学得寒山的风范文采,便每日收积国清寺僧人用剩的饭菜,供养寒山。寒山每次下山来国清寺,他必有一竹篓的饭菜送给寒山,由寒山背上山去。
 
    僧人讲究慈悲爱物,自已用不了的东西送给别人,对僧人来说是常事,所以,国清寺的和尚们对拾得的作为也不放在心里。然而,有一件事却令众僧非常难以忍受,那就是拾得经常在深更半夜狂呼乱叫。国清寺地处天台山脚下,附近村民很少,夜里极其安静,拾得突然大喊大叫,犹如平地惊雷,实在吓人得很。众僧无法忍受,便走出来批评他、驱赶他。拾得也不反驳回击,总是抚掌大笑,扬长而去,好像是故意要打破沉静之夜,扰乱僧人的清修。
 
    三番五次之後,僧人们见拾得屡教不改,只好禀报丰干,希望丰干出面管教一下。丰干却对拾得纵容得很,从来不加劝阻。他自己也和拾得差不多,经常在深夜歌唱自娱。
 
    当时的台州刺史名叫闾丘胤。闾丘胤初来台州时,路上突患头疼,剧痛难止,正好遇上丰干自天台山外出游方路过,丰干便含一口水喷在闾丘胤的脸上, 立即治好他的头疼。
 
    闾丘胤随即问道∶「天台山有什么高贤吗?」丰干回答∶「贤人当然有,只是见到他们的人并没真正的认识他们,真正认识他们的人无缘见到他们。你如想见到他们,千万不可以貌取人。寒山是文殊化身,隐迹天台;拾得则是普贤菩萨,看上去却像乞丐。这两位都不是凡人。」
 
    闾丘胤闻言,随即上天台访问贤者,仓促之间竟忘了问问眼前这位高僧的名字,因而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丰干。闾丘胤来到国清寺,依照礼节,先求见丰干住持。寺僧将他领到丰干的禅房,丰干当然不在。阎丘胤又要见寒山和拾得,寺僧便领他来到寒山隐居的寒岩,只见有两人坐在一堆篝火前面,正不知为何事而纵声长笑。
 
    闾丘胤上前施礼,说明来意。寒山、拾得大声喝道∶「丰干多嘴多舌,把我们说出来干什么!你这人也是,遇上了阿弥陀佛都不知道,还来找我们干什么?」说罢,二人抚掌大笑,牵手走到山林深处去了。
 
    原来丰干禅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寒山是文殊菩萨化身,拾得是普贤菩萨化身。身份暴露后,丰干、寒山、拾得都不见踪影。】
 
    因此得遇善知识需要大福报、大因缘,否则对面不相识。
 
    再者依据汉传佛教,佛菩萨再来是不可以暴露身份的,如果身份暴露了,就要入涅槃。如果现在有人说自己是某某佛、某某菩萨再来,大家对他就要小心了,一定要擦亮眼睛,判断谁是善知识。要依靠善知识,亲近善知识。
 
    (5)如何对待出家人
 
    在大陆满街化缘的多数是假和尚,他们手里拿着结缘品,画片、图片、挂坠、护身符之类的,或者说你有灾,如何如何,吓人骗钱,这种情况很多。
 
    2002年,仁炟刚到博山的时候,有个书法家赵万福老师,他今年快80岁了,咱们护身符上的六字大明咒,就是那个赵老师用仁炟的血写的。他有一天到公园里散步,就听见有几个老头老太太在那骂仁炟,说博山来的和尚仁炟真不是东西,到处骗钱。
 
    赵老师问:“你们见的仁炟是什么样子,多大岁数?”他们说:“四十多岁,中等身材。”赵老师说:“你们说的这个仁炟肯定是假的。我见过仁炟法师,他从静脉抽血让我为他抄写血经。这个仁炟60岁了。戴着眼镜,身材高大胖乎乎的。你们说的四十岁的仁炟不是真的仁炟法师,仁炟法师从来不跟人要钱的。”
 
    确实,博山正觉寺从建设到现在,仁炟从来没有张着手向别人要过钱,从来没有这样,都是各地信众自已发心把钱捐到正觉寺的。
 
    仁炟不要钱,要钱没有用。除了现在坐飞机坐车坐船需要钱,除此之外吃饭有弟子们供养,几件衣服够穿就可以了。给仁炟买衣服,仁炟穿不完就送出去给别人穿,这叫做“十方来十方去”。
 
    记得2004年的时候,东营有一个信众花了将近2000元买了件羊绒衫,挺高档的,结果我看到从藏地来的出家人穿的衣服挺薄,冻得脸都发青了,转手就送给那位出家人了。那位居士心疼得慌,后来埋怨我:师父您知道那个羊毛衫多少钱吗?1890多元钱,快2000元了,结果你给送人了。我就笑了,说这叫十方来十方去,出家人要那么多衣服干什么?不冷就可以了。
 
    真正的出家人是不为自己的名闻利养,凡是为名闻利养的说明他修持的还不够,或者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对于不守戒律的出家人,或者满街化缘的所谓的出家人,我们也不要说他们的坏话,骂他们。因为佛经里讲,说僧过恶犯极重罪。他们穿着出家人的衣服,现出家人相,我们就要尊重他们,但是未必跟随和依止他们,可以敬而远之,佛教里讲,这叫默摈。沉默,不搭理,远离他们。

 

 

分享按钮
  • 寺院新闻
  • 寺院公告
  • 建寺动态
  • 法宝结缘
  • 音频开示
  • 法师文集
  • 佛号唱诵
  • 经咒唱诵
  • 朝山简报
  • 朝山图集
  • 朝山影音
  • 点滴学佛
  • 正觉沙龙
  • 修行方法
  • 原创佛乐
正觉网     中国贸易报 佛教文化     华人佛教—凤凰 网     大渡网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备案号:鲁ICP备18032971号    公安备案号:37030402000864号    电话:0533-4205918 传真:0533-420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