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 真实 真诚 自然 自在
2011-11-25 15-57-11 来源:山东省博山正寺 作者:文宣部 点击:次
一、目录
(一)【朝山小计】
(二)【大众参与 一起朝山去】
(三)【朝山新闻】
《仁炟法师应沂南县民宗局刘旭光局长邀请参观沂南县黄山寺遗址》
(四)【法师开示】
《真实 真诚 自然 自在——仁炟法师对朝山义工的开示》——文:释仁炟
(五)【大众分享】
1、《一位外国友人到博山正觉寺有感》——文:覃亚湾
2、《走上回家的路》——文:妙庐
3、《拜出神清气爽》——文:素素
4、《俺的领导俺的同志们》——文:惜缘
5、《学习<金刚经说什么>之感悟》——文:妙燕
6、《筑寺》(二首)——妙卫
(六)【朝山图集】
(七)【历史人文】: 《孟府 孟庙 孟林》
(八)【建寺动态】:《天王殿》
二、正文
朝礼日期:6月21日——6月30日
朝礼区间:从新泰市放城镇下峪村,向南拜行至临沂市平邑县北仲村。因仁炟法师腰伤复发,遵医嘱进行治疗,暂停叩拜。
叩拜数目:4014个
临沂简介:临沂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东接日照,地近黄海,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是山东省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临沂市濒临山东省第一大河沂河而得名,是历史上著名的革命老区(又叫做沂蒙山区)。临沂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先秦大儒曾子、荀子,东晋书圣王羲之、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秦朝大将军蒙恬,三国蜀相诸葛亮等历史文化名人都在临沂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身影。
大众参与统计
截止6月26日,博山正觉寺接收到的实修活动报名人数共190人,统计如下:
·11位 信众发愿与法师同数叩拜。(来自:淄博、济南、菏泽、临沂)
·60位 信众发愿每日叩拜108拜。(来自: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淄博、即墨、广州、济南、河南)
·106位 信众发愿诵100万遍地藏王菩萨圣号。(来自:淄博、济南、上海、延安、天津、深圳、栖霞、海口、青岛、临淄、菏泽、河津、威海、河南)
·80位 信众发愿十斋日或每日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来自:淄博、烟台、北京、天津、临朐、延安、长沙、济南、河津)
·9位 信众发愿阅读经藏。(来自:淄博、临朐、深圳、延安)
·74位 信众发愿每日读诵《金刚经》《楞严咒》《十小咒》《心经》各1遍,《大悲咒》7遍。(来自:广州、深圳、上海、青岛、海口、济南、淄博)
仁炟法师应沂南县民宗局刘旭光局长邀请参观沂南县黄山寺遗址
2011年6月23日,仁炟法师应沂南县信众邀请,参访黄山寺遗址。参访期间,沂南县民宗局刘旭光局长在黄山寺遗址接见了仁炟法师,并请法师为黄山寺的修复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仁炟法师把博山正觉寺的建设经验向刘局长和信众们进行了分享,表示如果有需要,他愿意根据正觉寺的建设经验,为黄山寺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沂南县黄山寺位于孙祖镇黄石山上,据记载,该寺面积约280余亩,目前大部分已经被毁。寺院遗址现存银杏树三棵,最老的树龄约有1150~1350年;以及一尊元朝《黄庭观记》石碑和一尊民国时期修复黄山寺碑,寺院历史悠久。
图1:黄山寺的古银杏树。

图2:当地信众陪同仁炟法师一起参访黄山寺遗址。

图3:当地信众陪同仁炟法师一起参访黄山寺遗址。

图4:仁炟法师祝愿黄山寺早日重辉。

图5:仁炟法师与沂南县信众们合影留念。

真实 真诚 自然 自在
——仁炟法师对朝山义工的开示
(2011年4月13日)
摘要:仁炟朝拜九华山在宣传上要低调,有分寸;不要有夸大其词,与事实不符的报道;更不要有打击别人,提高自己的倾向。要真实、真诚、自然、自在。作为修行人,直心是道场。仁炟是一个普通的出家人,普通的出家人做普通的出家人该做的事。弟子们是普通出家人的普通弟子,做普通佛弟子该做的普通事。要抱着这个态度孜孜不倦地工作。
今天仁炟讲三点:
一、感恩和感谢。
1、 仁炟自3月25日起香朝拜,因腿部伤病而停止朝拜,到今天已经14天了,仁炟感到非常惭愧,让很多信众们、关心仁炟朝山的人们担心。仁炟一开始觉得2000多里,希望能走得快一点,结果欲速则不达,不得不停下来。通过10天住院治疗,同时淄博张店的妙勤在给仁炟治疗,还有泰安的妙善、妙文找到吴医生给仁炟治疗,另外莱芜的李永健找到周村的李居士,也来宿营地给仁炟治疗。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在关心着、护持着仁炟。仁炟谨借此机会对大家表示感恩和感谢。
听医生讲仁炟的腿伤要想好要三个月,至少要一两个月。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月了,还没有太大的根本性的好转。等仁炟的腿稍好一些,就可以拄着拐杖慢慢拜,哪怕一天只走半里路、一里路也好,只要走一里就离九华山近一里。不管别人是嘲笑、赞叹还是怜悯,仁炟只是走朝山之路。
2、 还要感谢各级宗教管理部门的领导对仁炟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和感恩山东省民宗局的领导,淄博市民宗局的领导。前几天淄博市民宗局的张副局长特意地到仁炟的宿营地来看望仁炟,祝福仁炟,好好养伤,安心养伤。
另外, 博山区民宗局于局长讲仁炟拜出博山之后,他专门给博山区的区党委主要领导和区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都发了内参,博山正觉寺仁炟法师千里叩拜九华山是一种正常的宗教活动,党和政府都给予很重要的支持和关心。同时也讲到,朝山期间,正觉寺不管发生什么事,民宗局责无旁贷,一定出面解决处理,支持正觉寺的建设,支持正觉寺的和谐秩序。这里,仁炟也要向各级宗教管理局的领导表示感恩和感谢。
第二、同愿同行。
1、朝山不是仁炟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大家参与。因为佛教是讲究真修实证,三步一叩千里朝拜九华山,宣传报道只是弘扬佛法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希望大家积极地参与,我们可以参与“足不出户亦朝山”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勉励自己的修行。通过鼓励大众参与这些活动,实现此次朝山的主要目的,引领大众一起参与:头陀之行、朝圣之行、文化之行、弘法之行和佛法实修之行。
所有发心护持朝山的义工和所有的佛门弟子们,大家还要发大心。这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要发慈悲心,第二发菩提心,第三发坚固心,第四发长远心。这里面的坚固心和长远心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退心。发了坚固心和长远心,这样才能保证慈悲心和菩提心。
同时,大家要加强佛学的修养,保持正知正见,要以戒为师,这很重要。因为佛教是要讲修行的,而修行,首先要提高佛学的修养。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读书学习计划。建议朝山义工在担任义工工作之余,要坚持学习,提高我们的佛学素养,从解悟、文字般若到观照般若,最后挈入到实相般若。要有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是修行的前提,没有正知正见很容易走错路,把自己的慧命丢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2、另外,要以戒为师,大家一定要严守戒律。只有以戒为师,严格持戒,心才能清净。否则,就没法修自己的清净心,定力也就上不去,没有定力就开不了智慧。这是一连串的,叫做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因定开慧,是互为因果的。同时,大家还要坚守正觉寺的八大根本戒规,讲团结,讲奉献,讲修行,讲和谐,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不打妄语。谁说是非了,谁就是是非人,听见说是非了,马上念一句阿弥陀佛,扭头就走,听也不听。不让是非来污染我们的阿赖耶识,污染我们的耳朵。阿赖耶识受污染,是很严重的问题。大家一定要保持这颗清净心,六根都要清净。
3、工作要讲规范化,系统化,高效有序地工作。每个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地工作,勇于担当,不要互相推诿。有了成绩,寺院建好了,这是如来的家业,每个人都有一份功德在里面。有了问题,仁炟来承担。出现了问题,我们就改。这样才能历事炼心。不做事,是没法修行的。每个人都要提高自己的心量,素养和素质。
为佛菩萨做事,为三宝做事,做得越多越好,就是修不出去,退一万步讲,还能够得到人天福报。当然,我们希望正觉寺的弟子们,尤其是发心做义工的弟子们,能够这一生了脱生死,即身成就,即心成就。大家都能够成就,师父就高兴了,欢喜了。要把我们的义工团队建设成一个有修行、高素质、讲和谐、高能量、高水平的团队。
第三、注意事项。
1、大家要团结和合、增强沟通,互相包容、互相配合,互通情况、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要有序地工作,不要互相推诿。
2、师父朝拜九华山在宣传上要低调,有分寸;不要夸大其词,与事实不符的报道;更不要有打击别人,提高自己的倾向。要真实、真诚、自然、自在。作为修行人,直心是道场。仁炟是一个普通的出家人,普通的出家人做普通的出家人该做的事。弟子们是普通出家人的普通弟子,做普通佛弟子该做的普通事。要抱着这个态度孜孜不倦地工作。
3、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爱国爱教,在宣传上一定要把握这一点。只有祖国的富强,才有人民的安乐,才有佛门弟子的安心修行。我们要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每个人的力量。
博山正觉寺有感
覃亚湾
两年前(2009年),当仁炟法师及其随行访问马来西亚时,我与夫人与他首次见面。对于这个选择离开从事多年的科研工作,而皈依佛门的法师,我们感到困惑,想更加深入地了解他。见面时, 有机会聆听法师的开示并与他交谈,我们夫妻二人感到非常荣幸。法师的谦逊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他的随行弟子们全都是彬彬有礼、规规矩矩、脚踏实地的佛门弟子。
初次见面之后,我们夫妇二人成了正觉寺网站的常客。读到法师三步一拜从山东到山西五台山, 三千里的艰苦行程的感人故事,我们感受到法师为众生拔苦的大愿。
得知正觉寺还在建设之中,我们期待哪天可以到正觉寺亲眼看看寺庙的建设情况。我们选定了在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的生日这天来这里,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在农历四月十五返回马来西亚,在吉隆坡庆祝“卫赛节”(Wesak)。
从吉隆坡飞深圳,然后飞济南。两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最终抵达正觉寺。寺庙位于巨大建筑工地的中央。许多楼宇还在建设中。在非常简陋的斋堂外面的告示板上有张海报写着:八宗同继,三乘普举。
到了工地,我们有种归家的感觉,很强的归属感。看着建设中的楼宇,我们可以感受到法师为完成建设筹措资金的艰难经历。我们也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信众:有工程师、经理、厨师、司机和工人,他们来此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建设博山正觉寺。
对于来自于热带国家——马来西亚的我们,山东即使初夏的天气对我们二人来说也着实有点冷,特别是有风的夜晚。我们初来的几日里,天一直在下雨。随后,雨过天晴。起初由于下雨,工地非常泥泞,到处是积水坑。几天之后,又变得尘土飞扬。
图1:泥泞的寺院。

因为正在建设之中,寺院的设施并不完备。但是,我们并没有因为不尽如人意的天气、泥巴、飞尘或欠完备的设施而烦恼。友善的当地民众和义工们足够使我们克服这些外在的不利因素。我们全身心地加入到各类佛事活动中,包括早晚课。
在浴佛节当日,大堂内挤满了信众。他们大部分是附近城镇和村庄的人们,折服于仁炟法师的仁慈和智慧来到这里。由于未预料到当日到来信众会如此之多,整个过程看上去组织上略有欠缺。但是,信众们都高高兴兴、喜笑颜开。另外,我们特别被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女子所表现出的刻苦与投入所激励。
图2:欢喜的浴佛节。

仁炟法师计划从正觉寺三步一叩到安徽九华山,拜山的路途比他2005年朝拜山西五台山的路途还要远。早期的朝拜五台山历时五个多月,这次朝拜九华山预计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对于一名70岁的老法师来说,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难以想象的使命。
自2011年3月老法师便开始了他的行程。随后不久,他因腿部受了伤被迫停下来几周的时间,以便能够使他的膝关节得到康复。但在完全康复前,老法师左手拿着手杖,右手推着一个特别设计的手推拜凳,在2011年5月11日又开始了他的远行。在这种环境下,为了不影响膝关节伤病的恢复,最初阶段,三步一叩被限制在每天108拜,但老法师超出了这个限制。
两个早上,我与夫人还有30个左右的当地信众加入了三步一叩的队伍。一名来自北京的86岁高龄的退休医生也参加了。 老医生来寺院几天了,在此之前,他对仁炟法师一无所知。因为上了年纪,老医生叩拜时前额触不到地面,但他仍然坚持整个行程自己走下来。精神实在可嘉呀!
图3:朝山(第二排左一为作者)。

老法师的决心以及他沿途的开示是最鼓舞人心的。三步一叩并不仅仅是为了寺院工程的尽快完工,它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法师开示:“我们应该将三步一叩作为我们修行的一部分。我们修行不是为了自己获取私利,而是为了广大众生。我们应该为和谐社会的形成而祈福,为了社会平等与世界和平而祈福,佛法永驻!”这就是他的大愿!他还告诉我们大愿将得到佛菩萨的庇佑。
每做30个左右的叩拜,老法师就不得不坐在路边休息10分钟左右。休息的时候,他充分利用时间给信众们开示或与之交流。我们注意到法师总是乐于聆听和接受来自信众的实用建议,而不是说“我是法师,信众光听就行了”,显示出他真正关心信众和跟香义工的安全与幸福。
我们沿路叩拜时,尽管早上的交通状况并不拥堵,但我们可以闻到和感觉到汽车排放的尾气。不知道在烈日炎炎的夏季,老法师一行叩拜的环境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他们额头接触地面时,会闻到有毒的气体,强烈的窒息感将会使他们几乎不能呼吸。法师在三步一叩中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实在是感人至极!
寺院的每砖每瓦都是信众捐赠的结果。当地安上村在2002年为寺院无偿提供了土地,而这块土地上还需要大量、昂贵的土石和打桩工程才能得以开始施工。现今,寺院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建设中的众多楼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因为资金问题而迫使工程停滞,那实在是件憾事。现在只能依靠十方信众的支持才能使寺院建成。我们衷心期望会有更多的支持和援助来到正觉寺,使寺院的工程能尽快完工,以便佛法的传播惠泽当世与后世子孙万代!
走上回家的路
妙庐
带着一份感恩,带着一份牵挂,带着一份思念,我们夫妻奔赴在去莱芜钢城区的高速路上。
夕阳透过车窗不经意间洒落在我们身上,我看看丈夫,他看看我,不争气的泪水悄悄地趴在了我的视线上。我不愿意看到年迈的恩师拄着拐杖;也不愿意看到朝山路上阳光暴晒下恩师流着汗的脸庞;也不愿意看到因弟子们错误的认知认见而让恩师操劳的身躯……
蒙诸佛菩萨的慈悲加持,顺利到达莱芜钢城区并见到了先来的师兄们,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那是亲人的感觉,那也是佛弟子们心灵默契的感应。
第二天,朝阳还未升起时,闹铃声打破了黑夜中的沉寂,还在睡梦中的我们被“铃铃铃”的闹铃声唤醒了。简单的地洗漱之后,我们速往朝山的地点,跟随仁炟师父一起朝山。我们一边跟随着师父三步一叩,一边在心中默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三步一拜,心中没有新奇,没有妄想,有的只是感恩,只是忏悔。强烈的正信正念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每一步是那样的坚定,那样的沉着。汽车的呼啸而过,行人奇怪的眼神,仿佛都不在我的视线内,我只想这样坚定地跟着这位年届古稀的老人,跟着这位慈悲的恩师拜下去,拜下去……
莱芜钢城区周师兄的妹妹告诉我,他们一家人很感恩和仁炟师父的缘分,很敬佩师父。而他们一家人也为朝山的队伍不辞辛苦地做饭、烧水,很晚才休息,第二天又早早地起来为师父做早饭;并在短暂的时间内为朝山队伍搭了一个很大的天棚,好让师父休息好,为信众听师父开示有个场地我感恩周师兄一家人的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精神。回观反照我自己,我更应该回头反观一下自己所走过的路,好好反思一下。
虽然朝山是短暂的修行经历,但是却更加坚定我在学佛路上的信心和勇气,也更让我知道自己在娑婆世界所要的是什么。人生的路上我不再迷失方向,因为我已经找到了回家的路。
拜出神清气爽
素素
2011年4月11日,正觉网上发布《同愿同行——一起朝山去》。我当天晚上即填报了自己的同愿同行朝山功课,其中最重的功课,就是“根据仁炟法师每天叩拜数目,在家礼佛叩拜同样数目,待老法师朝山圆满到达九华山,参与者也朝山圆满”,当晚就发到正觉寺邮箱。
4月11日发倡议书的时候,师父还在腿伤调养中,我就开始每天叩拜了。开始叩拜的半个月里,最少时每天只有108拜,最多时也只有324拜。每天晚上叩拜,心想跟做功课一样,不管多晚都要拜够一定的数目再休息。就这样坚持着,每天都累得精疲力竭,在床上转辗反侧,很难入睡。
3月25日师父起香时,自己在外地学习,没能跟随师父朝拜,一直觉得遗憾。5月11日,师父再次起香,重返朝山路上,自己暗暗发愿:只要没有特殊事情,周六、周日一定跟随师父朝山。2011年5月15日星期天,终于可以跟随师父朝礼九华山了!那天叩拜了326个头。2011年5月20日星期六,跟随师父体验了一次雨中叩拜,叩拜了657个头。5月28日周六,跟随师父朝山,叩拜了819个头。师父一天比一天叩拜的得多,我也跟随师父增加自己在家里的叩拜数,有时候为了完成叩拜数,一直要过了子时后才能休息,早上不想起床,一天萎靡不振,身体疲劳。这个叩拜的功课,真成了我的负担!
回想5月15日跟随师父朝拜,中间休息时,我曾经问师父:“师父,您累吗?”“不累!累也不说累!”师父笑容可掬地回答。师父70岁的人了,带着腿伤,在马路上、烈日下、风雨中叩拜,能不累吗?可是,为了替众生祈福,为替众生忏悔,师父累都坚持着。想想自己在家里叩头,可以轻装上阵,渴了随时可以喝水;出汗了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擦一下;热了有风扇、空调;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有什么累不能扛过去?!每次叩拜累了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想想朝山路上的师父,有什么不能坚持的!就这样,我一直坚持着。
6月11日,又是周末,我再一次跟随师父朝山,早上4点起拜,9点以前就完成了一天的叩拜。这一时段天气凉爽,早起身体也轻松。虽然在马路上叩拜了822个头,叩拜结束后,接着又去平整师父开示用的室外场地,又出去买花、摆放板凳、布置会场,发结缘品等等,一天忙下来也没觉得太累。这给了我启发:回家后也早起叩头礼佛!于是调整作息时间,早上5点之前起床,晚上11点前必须休息,一改过去晚上作息没有时间限制的习气。每天5点之前必须起床,洗漱完毕,供水、上香,5点开始叩拜。每天早上叩拜800个左右,大概需要2小时。叩拜结束后洗澡,吃早餐,上班。一天什么事情都不耽误,功课还都能按时完成。不像原来,经常不能坚持。因为过了早上8点后,时间不完全归自己支配,有很多的事情会干扰自己的时间安排;唯有早上8点以前的时间,完全归自己支配,连电话都没有,而且还和家人也不会互相打搅。再也不用担心每天的叩拜功课完不成了。
就这样,坚持了一周,感觉好极了!人生第一次体验到了神清气爽的感觉,第一次理解了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不光神清,身也轻了许多。“念佛一声,福生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真实不虚!原来罪业是有重量的!随着不断地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合掌,念“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叩拜,身体越来越轻松,脸色也越来越明亮。其实有这个结果是不难理解的,每天叩拜时都是汗如雨注,排掉了毒素,活动了全身经络,能不清爽吗?!
叩拜之余,还有一个收获。原来出汗后,身上、衣服、头发闻起来一股汗臭味,尤其头发,出透一次汗必须洗澡洗头发。现在不同了。偶然有一天发现:早上叩拜完了,用的两块毛巾都湿得透透的,上班前没来得及洗,晚上接着用,习惯性地闻了一下,用过的毛巾根本没有任何汗臭味,只有微微的、淡淡的洗涤剂的味道,再闻一下早上穿过的被汗水湿透的衣服,也没有任何汗臭味,散开自己的头发闻一闻,也是没有任何汗味,这在以前是根本没有的情况。后来想一想,可能与自己食素也有关系,加上不断地叩拜,出汗,排掉了身体的废气、浊气以及毒素,自然就会如此!多神奇!不用再担心出汗后熏到别人了!叩拜礼佛真好!
我只叩拜了3万个头而已,跟随师父朝礼九华山之行,要叩拜10万个、20万个,或者更多,那时的收获肯定不可思议!感恩仁炟法师的朝礼九华山之行,感恩《同愿同行——一起朝山去》,让我学有所依——可以在家跟随师父一起朝拜九华山。您不妨也来试一试,体会一下这神清气爽的感觉吧!
俺的领导俺的同志们
惜缘
今生接触佛法,可谓是人生幸事,能在山东省博山正觉寺修行,更是幸中之幸。正觉寺是正在重建中的千年正法道场,这里有佛教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能行长老,有曾经三步一叩朝拜五台山,而今正在三步一叩朝拜九华山的仁炟法师,有我那一群领导和同志们。
自从2008年结缘正觉寺,听闻了佛法,接触了一群跟随仁炟法师无怨无悔为正觉寺建设付出各项劳动的义工师兄,我的生活开始有了飞速的变化。首先是忙了,我成了山东省博山正觉寺的铁杆义工,再也没有时间东拉西扯。有时间我就诵经,写文章宣传一下正觉寺,还有就是做好我的世间工作,为家庭生活奔波。最幸运的是,有了我的这帮领导和同志们,是我做义工最大的收获。其实我口中的领导和同志们是一群人,只是随着环境变化,他们的角色和我的角色也在变化。
刚开始做义工的时候,所有的义工师兄都是我的领导。我非常敬佩他们有一颗清净心,能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图任何回报而忘我地工作。他们有的是专职做义工,有的是兼职做义工。在做义工的时候,他们经常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通宵达旦地工作。经常我在晚上零点之后上网查资料,还有几个义工挂在网上,他们绝对不是在闲聊,而是在为山东省博山正觉寺工作,在交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义工们有时候也有争执,但是为了共同的目标,他们之间更多的是相互谦让。而我什么也不懂,就把师兄们都看作我的领导,我的老师。
在做义工的同时,我发现这么好的正法道场、这么好的师父竟然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于是我就发愿写文章,把这个鲜为人知的宝贵的修行道场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来这里修行。从此后,我就成了领导,怎么当的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我15年前就辞职了,那时电脑不普及,打字都是那种铅字打字机,和现在的电脑打字完全不同。辞职后,由于在原单位工作时落下了颈椎病,从此也就不再上网了,只是关心着我那点维持生活的小生意。后来我写了小豆腐块文章要发文时不会操作了,是师兄们帮我发上网的。他们还教会了我怎么上网、怎么发文章、怎么发照片、怎么上传文件……没想到我变废为宝啦,还能有点作用啦。我感觉找到了人生乐趣,能赶上时代步伐了。从此我也就变得更加自信了。
我非常感激我的这群师兄们,他们中很多人的学历都在大学本科以上,有的还是博士研究生。但他们从来也不会瞧不起我这个相当于初中文化的笨师兄,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做这做那,手把手地教我打字指法。我的电脑知识都是他们亲手教出来的。还有,每当我写了一篇文章不自信的时候,我都会发给我的那些高学历的师兄,让他们给我把关。于是我就有了好几位“秘书”。理所当然,我就是“领导”了,我的“秘书”同志们大都比我小十几岁,甚至可以叫我阿姨了。但他们却像哄小孩一样指导我,哪个字不是这样写,哪个标点符号不是这样用。他们笑呵呵地对我说:“你是俺们的领导,俺很愿意为你当秘书。”这就是我这个领导的来历了。我知道,他们很愿意我能多写文章来宣传正觉寺。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还算争气,现在简单的文章都能写点了。感恩啊感恩,我的领导和同志们!
在山东省博山正觉寺,你只要想做义工,就一定会做一个合格的义工,同时你还会学到很多的知识。因为这里经常有义工师兄发心为义工们做培训,如:佛门礼仪、怎样写作、怎样摄影,只要想学,都会有人免费教你的。哎,世间真的有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我和那些不计得失的义工师兄们那份深深的情谊。我们在师父的教导下,正在一步步地成长。我虽然年纪大了,但在这个环境里,我总是感觉我是小孩子,因为在学佛的路上,我还在蹒跚学步,所以更要努力了。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是一个非常庄严而美丽的地方,在仁炟法师的带领下,这个重建的正法道场正在一天天建起。这里需要很多义工,你想来吗?来了你就会知道这个和合的义工队伍带给你多少无形的财富了。我喜欢这里,也喜欢我的那群领导和同志们。 |
学习《金刚经说什么》之感悟
妙燕
自我皈依那天起,师父就经常督促弟子们要每天念一部《金刚经》,如果当天忘记了,过后一定要补上。师父的教诲使我不敢在功课上有所懈怠,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后小有进步,念经的速度由缓慢到快速,现在15分钟左右就念完一部,颇有点成就感。遗憾的是,虽念的熟练,但对经文的义理却一窍不通,就感觉念《金刚经》就和念法律条文差不多。我每天念,却不知经文的意思,又不知怎么去找参考书。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正觉沙龙在共修,屏幕上打出了学习南怀瑾老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的字幕,我心里高兴极了。学习当中,当我看到南老师讲的“此心如何住”那段时,深有感触。“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是说如何把烦恼妄想降伏下来,如何住在清净至善的那个境界上。对呀,这个心如何能住呢?我是个妄想很多的人, “心如何住”这也是我一直想寻找的答案。平时念经时嘴里该怎么念还怎么念,可那思绪早就开始乱飞了,一段时间后才回过神来。然后对经文的注意力也只有三、四分钟的时间就又跑神了,久而久之已成了习惯。看了南老师的浅释,我才有一个肤浅的理解,原来,有求道的心,杂念就可止住,就像须菩提全神贯注地等待聆听佛的话,当下,他的妄念就没有。这种感觉我们好像都曾经有过,但要做到有功夫的话还得好好的学呀。
又一段“止住的持名念佛”让我理解了什么叫“住”。住就是停住吧,停住什么呢?我想是停住思虑、情绪、妄想、专心念佛。如果不能止住的持名念佛,就像一只蜡烛点在那里,虽然有蜡烛的光亮,旁边的烟却在冒,我想这烟是有毒的。如果我们诵经念佛时,妄想连篇,又能获得多少实在的利益呢?看到这里,心里已有所感悟,纵然我这个心是难调难伏的,也要努力尝试去改变一下。
又看到“百千三昧的定境”这段时,才知道“随遇而安”也是修行的一种心态。回想起自己在寺里做了一年多义工,心态是否达到随遇而安呢?给自己的回答是“没有”,身虽在寺里,人却想着世间的琐事,祈盼能早日培出福报来,却不知道怎样做到培福不漏福。看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一位师兄说的话:“都知道是来学佛的,却不知道学佛是为了什么?”这句话一直在我心里重复着。学佛是为了什么呢?我想是利益众生吧,如果能让众生听闻佛法是受最大的利益了。怎样能利益众生呢,对我目前做义工工作来讲,让众生欢喜就是利益众生,为众生做好服务就是利益众生,先把自性修好,才能去利益无边众生。像《金刚经》上所讲的,先从自心修起吧,不断反醒自己,观照自己,坏的意念起时,及时把它转过来,这些就是我学习《金刚经说什么》的一点感悟。
《筑寺》(二首)
妙卫
筑 寺
信愿行松柏精神
筑宝刹无边果报
师恩唤醒种福田
庄严佛地法善施
(辛卯年五月)
僧愿行
不厌生死彻悟佛
视观师影灭尽生
三步一叩尽虚空
忽觉往来古佛行
(辛卯年三月二十五日)
图一:朝山间歇,仁炟法师带领信众一起参访新泰市古迹白马寺,并在树龄2800年的参天银杏树前留影纪念。
图二:省道路面维修为朝山带来困难。

孟府 孟庙 孟林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这里诞生过孔子、孟子两位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们创立了中国的儒学,成为中国人世代景仰的宗师、圣人。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认为人性皆善,根据在于人生来就有一颗淳善的本心,这颗本心中包含着仁义礼智的四个端绪。“四端”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孟子的性善论、仁义论、仁政论等都与“四端”说有关,是围绕“四端”说展开的。
孟子的“四端”是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即来自这四种情感,故称四端。因为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忘失了善的本心,所以才会有恶的出现,所以人们应该以恢复、保任和发扬本心的四端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与功夫。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成为纯善无恶的圣贤。《孟子》中大量脍炙人口的名言,比如有:
养心莫善于寡欲。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庙
位于山东邹县城南,西与孟府毗邻,是祭祀孟子的庙宇。孟庙始建于北宋(1037年),其原址在孟子陵墓之旁。后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诸多不便,乃于宣和三年(1121年)迁建于现址,其后对孟庙不断增修扩建,直至明代才具有现在规模。
孟庙呈长方形,前后分五进院落,共有各类殿宇64间,木坊4座,石坊1座。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成一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前部为二十大院,后部分左、中、右三路。庙内建筑布局开阔,疏密相宜,院院不同,各具格局。
亚圣殿高17米,面积560多平方米,重檐九脊,绿琉璃瓦盖顶,朱漆彩绘柱梁。殿内正中供奉孟轲像。楣上有清雍正皇帝御书的“守先待后”横匾。大殿宏伟壮观,经历金、元、明、清各代,维修有38次以上。
庙内的寝殿、启圣殿、孟母殿和御碑亭等建筑,各具特色。整个孟庙可以说是一处古代建筑、雕刻、绘画工艺的艺术博物馆,同曲阜孔庙遥相辉映。庙内350多块碑碣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孟母断机处”和“孟母三迁”两块。
孟母殿在庙的东北隅,殿前有一石碑,上镌“母教一人”四个大字,高度概括了孟母一生的妇德(教子有方的崇高品德)。
孟府
亦称亚圣府,位于邹县城南关,与孟庙一街(亚圣庙街)之隔。孟府是孟子嫡裔居住的地方,它的规制与孔府相似而规模又不相同。孟府前后七进院落,共有楼堂等100余间。孟府以大堂为界,前为官衙,后为内宅。
大门为三楹,门上正中高挂“亚圣府”竖匾,黑漆大门上彩绘门神。二门称“礼门”。大堂是孟子嫡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接待官员、处理公务之所。厅堂高大宽敞,内设公案。东西两侧的銮驾架上插着“肃静”、“回避”等各种仪仗。
大堂东西两厢,是管理孟府祀田、庶务、礼生、乐生、司书和执事等机构和办事人员居住的地方。左右专设鼓乐楼,为奏乐之处。
孟府的后半部为内宅,进入内宅门便是上房院,为孟子嫡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居住之处。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建筑。
上房院后是“赐书楼“院,为孟氏存放档案和钦赐书籍之楼。
最后一进是孟府的花园,园虽小却因布局紧凑,给人以一种洁雅简朴之感,是休憩的好去处。
孟府现在还保存着历代帝王所赐的朝服、龙袍、圣旨、诰封和家藏珠室玉玩、宗族档案、古书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
孟林
位于邹县城东北的四基山西麓,是盂子及其后裔的墓地。
孟林的神道长约1500米,过“亚圣林”碑石后,有石铺雨道直通享殿。所谓享殿,本是帝王陵寝内供祭祀用的殿宇和帝玉祭天祀祖的殿堂。孟林之内设置享殿,有尊敬圣贤如尊敬帝王之意。
享殿为五楹单檐,造型简朴。享殿之后,才是孟子墓,墓前有巨碑一方。上刻“亚圣孟子墓“五字。
盂母林是孟子父母及其后裔的墓地,位于邹县城北的马鞍山麓。盂子在母亲的教育下发奋苦读,成为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因而孟母也受到人们敬仰,在明代被封为“大明邾国宣献夫人”,清代被加封为“启圣邾国公端范宣献夫人”。
天王殿
天王殿是一个寺院的主要殿堂,是寺院山门内的第一重殿。
博山正觉寺天王殿于2009年10月奠基,目前正进行主体工程的建设。建筑面积310平方米,高18米,殿内供奉弥勒菩萨、韦驮菩萨、四大天王。
进入寺院,迎面而来的就是微笑可亲的弥勒菩萨(亦称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正是弥勒菩萨慈颜济世的写照。弥勒菩萨也是佛教的财神菩萨,被广大信众居家供奉。
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不仅是佛教的护法神,而且还是我们凡俗世间的保护神。四天王护持,令日月星宿不失常度,风调雨顺,无诸灾殃。
韦驮菩萨现天大将军身,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
目前正觉寺的韦驮菩萨依然在露天供奉着,风雨中履行着护卫佛法僧三宝的神圣职责。
图1:天王殿两边垂花门地面已做好,正在铺设功德墙和影壁墙。

图2:天王殿内须弥座贴石板已完成。

图3:天王殿两侧垂花门已安装完毕。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