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蓬语录(九十四)严持戒律 Post By:2009-6-29 13:31:03
2011-12-11 15-28-52 来源:吉祥 作者:正觉谈 点击:次
严持戒律是人类达成精神进化的良方,而这主要的动力完全来自于:自我对生命
的爱。
基础训练或基本的戒德,是个能增长深远的禅定及产生透彻智慧的垫脚石。
千万不要以为只要出了家,就更接近佛陀了。假使没有依戒法而奉行教示,就不
能认为自己已走在正道上。
以戒德为喜乐之道;以戒德为致富之道;以戒德为解脱之道,戒德如是清净。
弃恶并停止恶行,才是真正的功德。谨守戒律、长养禅修、听闻正法,这些才是
更加觉知与明智的方法,也才是增长功德的途径。
一旦有了德行与佛法,一切都将圆满顺利。具备了德行所得的成果,将会拥有能
超越痛苦的智慧。
信守德行是佛法的根本精神。
别认为小小的规条不重要。木头从不会跑进人们的眼内,但细小的锯屑却可以—
—而且能致你于盲。
戒律或戒德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我们和心灵上的善知识能和睦共处,而不是只试
图要满足自己自私的欲望。
守口须密;防意须严。
戒的最高境界,是戒而无戒。
能约束自己的人,最具威信。
戒是适宜的行为,是希望透过身体和语言来达成安详方便和免受罪报。
定是把心规范在最能够使一个人成功的情况下。
定的真正意义,不趴是具有宁静和如如不动这两种特质。定就是适合工作的心境
。适合工作最足以描述专注的心。
戒是和谐世间的基础,以戒做为你所为一切的基础,如此一来,你的心就会变得
慈悲、清明和宁静。
照料你的戒,要像园丁照顾他的花木一样。不要去执着大或小、重要或不重要。
为了使布施清净,戒必须是布施的根本。
佛陀教导我们要舍弃一切恶行而长养戒德,他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方法而什么不
是。其他的就由我们自己决定了。
如果我们训练这颗心,去拥有羞耻感和对恶行的恐惧感的话,那么,我们便会有
所克制,我们将会谨慎小心。
如果我们是真诚的,我们将会有羞耻感和做错事的恐惧。我们会明白,如果有疑
惑在心,我们便不会做它,也不会说它。
戒行清净,六根不染,是入禅的第一步基础。
清净无染,名真持戒。
不复贪嗔,即大持戒。
戒身不妄作,戒心不妄动。
遵守纪律,即佛学的戒。服从命令,即佛学的定。
要圆成无漏的定慧,以持戒为基;要建立佛教于世,以具足律仪为本。
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
受戒容易,得戒为难,持戒不犯更为难。
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时常自我持戒者,能善于统一自己的心念;时常内省自身者,能度过自己想渡过
的激流。
持戒的真正目的,是让你解脱,而不是要你在外相上打转,以及看别人的过失。
唯有持戒、禅定、智慧才能远离众过。
「定」——就是平衡与安详。
培养定力的起点——是从宽恕众生和不受到别人的影响开始做起。
训练自己的定力,能使你处于乱中而不妄动,处于顺境而不放逸。
深思熟虑,培养自己定静的性格,才能担当大事。
戒是大医王,明示病人何者是毒,不可误食!
戒是明眼人为盲人设护障,免坠崖谷。
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
巴黎香水满庭芳,戒定真香遍十方。
禅定不生于缺乏智慧的人,智慧也不生于没有禅定的人。
心不浮沉,止于一境,且不散乱即是「定」。
定就是平衡与安顿。
定无大小,一粒小石子的定与高山的定相同。
持戒一法,乃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第一要道也。
定力乃断诸杂想,能发事理诸禅故。
正定乃无漏智定相应,正住于理,决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