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正能量——《丐僧朝圣记》隆重推出
2015-12-16 17-06-57 来源: 作者:正觉文化 点击:次
从古至今,佛教一直保持着朝圣的传统。在印度、尼泊尔等地,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人,不远万里从世界各地赶来,追随当年释迦牟尼佛的足迹,到这位觉者出生、苦行、成道、讲法、涅槃的圣地叩拜,感受那跨越时空、亘古不变的精神力量。在中国, 并称为佛教四大名山的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也是倍受尊崇的朝圣之地。
在佛教寺院,每日早晚,伴着晨钟暮鼓,僧人们唱起清越悠远的梵呗:“……南无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峨眉山银色界大行普贤愿王菩萨,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日日不辍,表达着内心的礼赞、崇敬和至心皈依。圣地,是佛弟子的心灵皈依地。
古往今来,有无数修行者和信众,虔诚地叩拜、行进在朝圣的路上。为什么要这样做?每位朝圣者都有自己的缘由。
仁炟法师以古稀高龄之躯,两度三步一叩朝礼圣地筹建博山正觉寺,使曾经的禅宗祖庭重现梵音缭绕、巍巍而立景象。千里漫漫长途,他矢志不渝地践行着自己的心愿,坚守着最初的承诺。
编者序
——孔德文
这是一本用信念、毅力、欢喜、平和的心写就的书。
书的内容记录了一位长者两度千里朝圣的过程,书的名字《丐僧朝圣记》来自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者——释仁炟法师的诗作《丐僧歌》和《禅茶曲》。
本书共收录法师朝山日记与随笔136篇、诗词27首,随行人员体悟122篇,新闻报道及沿途历史人文介绍等。其中五台山朝圣实录文字部分,系引用《香港佛教》杂志原文;九华山朝圣随行人员体悟文字一部分来自录音采访整理,另一部分来自随行人员所撰文稿,因本书篇幅所限,收录时略作删减与修订;沿途历史人文介绍系通过网络或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由于篇幅所限,有些文章这次没有被选录进来,编者存有遗珠之憾。
就本书而言,真正的作者是仁炟法师与所有支持 、参与法师两度朝圣的人们。德文所做的,仅是穿针引线,把朝圣的文字和图片贯穿起来,如实呈现而已。这位七旬长者,为什么要千里朝圣?其真正意义在哪里?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会有怎样的启示和帮助?相信每一位读者,在阅读本书之后,都会有自己的参悟和答案。
愿所有的人都能回归心灵圣地,愿生命每时每刻都充满喜悦、安康与吉祥!
好书推荐理由
香港觉光长老赠词
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作序
中国社科院杨曾文教授书贺
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朝山其实是一种极致的苦修方式。佛陀在世时,大迦叶尊者专修苦行,年老不辍。佛赞曰:“你可以作一切众生的榜样,正如我在世一般。有人像你一样修苦行,佛法就可以住世保存;如没有人修苦行,佛法就要灭亡。你真是荷担如来正法的人啊!”在我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不乏以朝山形式苦修的大德,如虚云老和尚、本焕长老等,苦修精神可谓一脉相传。但像仁炟法师这样以高龄之身、病弱之躯行朝山事的,实属罕见。
——《人民政协报》
“近两个月来,华北地区的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沙尘弥漫,而且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很大,中午地面温度高达五十多度。烈日下、热路上、风沙中、雨夜里,老法师和三位护法要经受着怎样的苦辛和熬煎。”读了以上这段文字后,怎不令人感动呢?这幅生动的画面,犹如古代玄奘大师往天竺取经途中的情景,又似昔日虚云
和尚朝礼五台三步一拜历史镜头再现!
——《香港佛教》杂志
一个年逾七十的耄耋老者,一个曾经在我国豆制品行业有过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一个满怀宏愿广利众生的虔诚佛子,从山东博山到安徽九华山,三步一叩,风雨无阻,历时623天,拜程两千余里,于2012年12月6 日终于抵达目的地,这是值得中国佛教铭记的一天。当仁炟法师三步一叩拜入山门,拜入九华街时,震撼瞬间令九华山为之动容。
——《凤凰网 华人佛教》
精彩图文,开启心灵之旅
点击以下链接,可以在微店“正觉文化珍宝坊”直接请购

欢迎大众助印、结缘,愿法雨甘露普滋每个人的心田。
联系邮箱:zhengjuewenhua@163.com
淘宝助印恭请:
http://shop115409732.taobao.com (店铺名称:正觉文化)
联系电话:15012648541
分享按钮